第38章 训练

寒风吹彻,百花调零,燕京的冬天总是很干很冷,凛烈的北风吹过长城上的石块,使它更显得坚硬、冰凉。

动物们早就存储了足够的食物,在温暖的小窝里舒心地睡着,只等着来年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但是,驻守长城的军士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特别是那些正处于训练阶段的三十万新兵。

却见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军士,扛着擂石、滚木、箭矢等重物在长城的阶梯上气喘吁吁地奔跑着。

虽然寒风呼呼,但豆大的汗珠还是自每一个人的脸上直淌而下。

数十斤重的盔甲,再加上数十斤的重物,让他们就这样扛着在长城上跑上跑下的,倒还真是难为他们了。

不过他们却丝毫也不敢偷懒,因为在他们的身旁,是一个个对他们大声吼叫、高声喝骂着的教头。

出于我的授意,这些教头不会对这些新兵有丝毫的手软,鞭子、辱骂、拳脚……训练残酷程度一反大宋听之任之的风格。

在军队中不需要什么民主、也不需要自尊、更不需要软弱,这些只会让部队形同散沙,让他们失去凝聚力。

我需要的是服从,服从,再服从。

他们耳朵里只能有一个声音,那就是上级的命令,这个命令即使是错的,即使让你去死,你也必须无条件的服从。

由于长城上无法堆积过多的擂石与滚木,是以这些军士将这些重物扛上山头之后,还得将它们扛下来。

日复一日地做这种貌似无用功的行为。

一部份军士可有意见了。

“我等是来杀敌地,可不是在此平白浪费力气。

”他们大声抗议着,甚至还可以称得上义愤填赝。

大宋一向都是不以言论杀人,包拯对着皇上也敢指手划脚、口沫横飞,那么他们这些凭着一腔热血前来报效国家的好汗,说几句公道话又有什么干系呢?于是乎,加入他们的人越来越多。

最后人数竟占了全军的三分之一。

我静静地看着,然后冷冷地抛下一句话:每人赏三十军棍。

一个也别落下。

这些人无一例外在床上趴了半个月,接着又被教头自床上拉起来训练。

据说当时执行打军棍的忠顺军军士,手臂也肿了近一个月才消。

自此之后,他们终于意识到了军队里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地方。

这样的训练不但能够达到增强他们体质和让他们团结地目的,还可以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地防御,经过两个月的艰苦训练之后,他们再也不是那种只知勇猛。

一旦有敌来犯,便一窝蜂地涌上城墙,即不知轮番体息也不知如何让城墙保持畅通的“土匪”了。

除了这种体能训练,另一半的时间全部用于弓、弩的训练。

长城,给人的感觉就是居高临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而居高临下最有利的武器,那就是运程武器。

所以,对于这些新兵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让他们训练近身搏杀,这会让他们产生恐惧心理、需要全方位地对抗体能和心智的任务。

还是要交给那些经过战争洗礼的老兵。

弓、弩训练的教头,自然是要由精于此道的龙卫水师来担任了。

这可忙坏了那些水师军士,自燕京一役之后,龙卫水师是元气大伤,人数锐减至两万余人。

由这两万人来训练三十万的新兵,亦即平均每人必须带十五个徒弟。

这可让龙卫水师的军士们忙得不亦乐乎。

但奇怪的却是张猛从未在我面前为此诉过苦。

反而还是一副兴致盈然地样子。

难不成这豪爽的汉子还是一位乐于助人的活雷锋?我心里不由猛犯嘀咕。

后来我才知道,原先我答应过给龙卫水师五万人的编制,这小子就以公谋私,借着训练新兵的机会将神射手全选到他的水师里去了。

新兵们对弓、弩地训练倒也不抵触,一来这本就是他们加入军队的目的,学习杀敌本领才好上阵杀敌。

二来,龙卫水师早就在燕京一役中打出了名声,新兵们一听说教头尽是龙卫水师的,便个个欢呼雀跃,只差没把教头抱在怀里亲上几口了。

可想而知。

这也是张猛奸计如此容易得逞的原因之一。

我曾担心过顶尖的射手全到水师中去。

将会不利于新兵的发展。

我将这个担心对张猛说起时,张猛只是无所谓地笑了笑。

当我又在惊异这小子为何会如此大度时。

接下的情景却让我大跌眼镜。

上万个本应进入龙卫水师而由于我的这个顾虑而不能如愿的新兵,拼着违抗军令也要到我地面前讨个说法,他们甚至还组织了一个叫什么“鱼跃盟”来对我进行游说,鱼跃者,鱼跃龙门是也,他们竟然把龙卫水师当成龙门了。

这让我不得不做出妥协,最后让龙卫水师捡出百余名顶尖地教头长驻新兵之中,这才达成了共识。

几个月的时间就这样随着风霜,随着雪花轻轻地飘了过去,转眼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

在严历地训练之下,三十万新兵已锐减到了二十二万,淘汰率竟然接近三分之一。

这其中有些人是受不了苦,有些人是被淘汰,也有些人是因为家里无人耕作田地。

以大宋律历,一旦投身军旅便没有退出一说,便是老了也要在军中充当伙头军。

但我相信强扭的瓜不甜,有些不适合留在军队里的,或是无心留在军中的,强留下只能拖军队的后腿,倒不如放他们回去种田为军队多供应些军粮。

无论如何,现在这二十二万人总算是稳定下来了。

人数虽然少了很多,要防卫整个长城还是稍赚不足,但是这些新兵已是面貌一新,总体的素质与数月前已是判若两人,战斗力比之先前的三十万人不降反升。

随着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长城的城防也逐渐趋于完善。

现在,我自己也想知道蒙军是否还有能力攻破这条万里巨龙。

第22章 火攻第14章 只羡鸳鸯第35章 钓鱼城之战(3)第15章 除夕之夜第36章 忠顺军第44章 奔赴前线第27章 燕京之战(1)第38章 钓鱼城之战(6)第53章 钓鱼城之战(21)第7章 好奇心第30章 水门第37章 洛阳之战(10)第41章 钓鱼城之战(9)第41章 打算法第34章 丛林追踪(4)第26章 回城第8章 楚州攻略(1)第49章 生死绞杀第1章 重回临安第36章 钓鱼城之战(4)第57章 钓鱼城之战(25)第41章 居庸塞第35章 女直第27章 燕京之战(1)第18章 宋不犯我,我不犯宋第30章 插翅而飞第43章 溃军第29章 燕京之战(3)第5章 湍滩第30章 心有灵犀第24章 学习第15章 三峰山之战第25章 去后顾之忧第34章 丛林追踪(4)第43章 溃军第49章 生死绞杀第13章 内政第58章 冉氏兄弟第29章 洛阳之战(2)第38章 圣旨第44章 钓鱼城之战(12)第66章 利州之战(1)第10章 尽忠第14章 三冗第53章 蔡州之战(6)第14章 老城定计第26章 说客第17章 回成都第22章 弓箭第55章 钓鱼城之战(23)第42章 训练第52章 围城打援第61章 丁黼之死第33章 楚州之战(2)第45章 阔端第35章 钓鱼城之战(3)第24章 杀戒第43章 埋伏第41章 打算法第50章 蔡州之战(3)第26章 宫城第5章 湍滩第48章 成都之战(3)第35章 女直第15章 除夕之夜第21章 三峰山之战(5)第23章 沉浮桥之战(1)第34章 不辞而别第18章 三峰山之战(2)第15章 除夕之夜第53章 成都之战(8)第1章 迎客第59章 谋利州第61章 酋长第32章 洛阳之战(5)第47章 钓鱼城之战(15)第48章 攻城第52章 灭宋第29章 燕京之战(3)第55章 蔡州之战(8)第56章 钓鱼城之战(24)第42章 钓鱼城之战(10)第22章 回汴京第36章 忠顺军第22章 火攻第64章 志同道合第25章 惊变第12章 练箭第4章 襄阳第11章 联系第14章 三冗第55章 蔡州之战(8)第19章 逆转民风第14章 计中计第31章 燕京之战(5)第36章 长城第34章 楚州之战(3)第51章 朱重九第15章 三峰山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