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京师临安

人人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到了临安(今杭州)之后,我才知道这句话描写的是多么的贴切。临安的河流密如蛛网,湖泊呈半开放状,气侯温暖而湿润,这种地理条件,决定了这里是各种植物生长的天堂。所以这里到处可见草莽萋萋,花木森森,宛如一个奇妙、天成、辽阔、生动的野生大花园。

自从南宋定都于临安后,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在这里大兴土木,使这里皇城九里,宫室飞檐;园林棋布,湖山增色;官绅效摹,别墅成群。俨然已经成为了南宋偏安政权的销金窟。

现在的地球人可能很多都不知道杭州,但在当时,却很少有人不知道临安。就像现在很少有人不知道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因为在当时,临安的城市规模,真正达到了古代城市化的最高境界。当时世界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临安时,感慨地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此后在世界其它国家的人,都知道了在美丽的东方,有这么一座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城市。

我和杨公公一行人,在马车上颠簸了十余天,终于来到了这个当时天下闻名的临安城。虽然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当我看到眼前的景像时,我还是从内心里感到一种震憾,我目瞪口呆地看着远处纵横交错的街市,忙碌的人群,一眼望不到头的楼阁……好像天下所有没有的东西都汇集在这里了,旁边更有湖光山色锦上添花。将其称之为“人间天堂”确实不过份。

马车,在铺满青砖的路上走得特别的平稳。我透过车窗,看着外面如飞而过的民房,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这才只是临安的郊外而已,这样规模的城市,可以说在现代也没有几个,听杨公公说,这里共汇集了大宋军民一百一十万,当时全宋的人口还不足一亿,可见这里的人口密度是多大。而就是这样繁华的城市,几十年后,便要在蒙古人的铁蹄之下呻吟,到时,这里的百姓将十不遗一。

终于,在一个时辰后,我们来到了临安城的艮山门(东北门)。一行人在城门口停下,随着渐渐变弱的马蹄声,四周交杂的机纾之声便抢入众人的耳中。杨公公告诉我说,这里个体丝织户与机纺作坊遍布,因此杭州民谣有“艮山门外丝篮儿”。在现代曾有人说过:如果宋朝不是覆灭在蒙古铁骑之下,再过一百年,也许就会发展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原本我不信,但看到了眼前的事实,我又不得不信了。

“郑公子。”进了城门,杨公公的怪腔又在我耳旁响起,还好这么多天来,我好像对这种声音也有些习惯了,只听杨公公尖声说道:“史开山史大人曾吩咐过咱家,郑公子来临安时,第一个要让他知道,咱家这就领郑公子去史大人处吧,明日一早,咱家再领郑公子前去面圣。”

晕了,我心中暗想,怪不得这个阴阳怪气的家伙一路上对我这么好,原来是得了史开山的好处。这个史开山也够嚣张,皇上要见我,他也敢抢先,呵呵,我又不是什么美女,有必要这样吗?

进入城门后,透过车窗,我发现城门里的建筑与城外的建筑又有所不同。城外居住的主要是百姓,那些都是生产各种生活物质的地方,他们的房子虽然好,但是却没有华丽的装饰和雕有图案的檐角。而城内却是名副其实的消费场所,每隔几步就有一间大酒馆,或是装饰华丽的妓院。在这里已经完全听不见机纾声之类的了,取而代之的却是钟磬弦歌之声,两旁到处都是话本说唱之人,一幅歌舞升平的景像。

“前面车中的可是子恒兄?”一个熟悉的声音在马车外响起。

马车上的驾手听到叫唤声,忙勒住马车。我掀开门帘一看,史开山和沈澈正骑着高头大马立在街中。

“哈,果然是子恒兄,真是想煞兄弟了。”见我走了出来,史开山开心地大笑道。

“朝阳兄,澄明兄,好久不见。”我笑着说道,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这两个“贪官”,史开山还好些,沈澈我是见了都觉得恶心,但他们却是我来到这时代最早接触的两人,现在见了,心里免不了有些亲切感。

“呵呵。”沈澈笑道:“子恒兄一路可好,我和朝阳兄天天都在这附近打转,就等今天了。”

“托沈兄的福。”想起了沈澈隐瞒藏军洞一事,我话中不禁带了些刺,说道:“若不是澄明兄在楚州的安排,我想此刻郑言已不能站在这里了。”

“哪里,哪里。”沈澈闻言尴尬地笑了几声道:“这全靠子恒兄机智过人,沈澈倒是有些杞人忧天了。”

史开山闻言奇怪地问道:“你们在说什么?怎么我都听不明白。”

“哦,没什么。”我忙掩饰道:“澄明兄在楚州安排了一艘快船,就等楚州城破之时,让我逃走的。”

“哈哈……”史开山开怀大笑道:“还是澄明兄想得周到,不过澄明兄万万没想到逃跑的反而是金军吧。呵呵,好了,子恒兄,先上马吧!”

我们一行三人骑马并排走在街中,前面自有家将开路。史开山此时看起来心情极好,他笑着说道:“子恒兄,我和澄明兄都没想到你竟然历害至此,谈笑之间便让金军七万大军灰飞烟灭。也许你还不知道吧,现在你的事已经传遍了临安街头巷尾了。”

“对,对。”闻言沈澈眼中不自觉地闪过一丝妒忌之色,但他很快就换了一副嘴脸,笑着说道:“现在临安说书的,说的都是子恒兄与金军作战的段子。若说其它的,都没人愿意听了。”

“朝阳兄、澄明兄说笑了。”我不置可否地说道:“真正有功的,还要数阵前杀敌的三军将士,我郑言只是出了几个计策,侥幸能成功而已。哪有二位兄台说得那么夸张。”

“呵呵,看来子恒是不信了,我们一试便知。”史开山笑道。

“试?怎么试?”我不禁奇道。

“呵呵,子恒兄看着。”史开山贼笑一声,然后转身对着街旁的一群书生叫道:“郑言在这里,郑言到临安啦……”

那群书生一听到郑言两个字,便呼啦一下转过身来,惊愕地看着史开山,有几个还大声叫道:“郑言在哪里?”

史开山奸笑着指着我道:“他就是。”

我暗道了声不妙,连忙打马就要走,但却已迟了,街道上一下不知从哪钻出来成群的书生,将我围了个结结实实的,个个抢着对我说道“在下某某,字某某,今日见到郑公子,真是三生有幸。”之类的。

我只好一路抱拳陪笑着,打马蹒跚向前移动,却比平时走路还要慢上许多,直发了半个多时辰,才走到了史府。我们三人慌忙抢进了大门,在家将的帮助下,这才把那些书生拦在了门外。再看三人,此时个个都是满头大汗了。

唉哟……不好,我一声惊呼,原来这一路过来,我的脸都笑得抽筋了。史、沈二人见此,只笑得他们捂着肚子喊疼不已。

第19章 前途第54章 奇袭剑门关(2)第52章 围城打援第28章 鲶鱼效应第17章 霹雳火球第14章 误导第26章 回城第13章 弩阵第30章 比拼第29章 望洋门第40章 钓鱼城之战(8)第15章 三峰山之战第36章 洛阳之战(9)第14章 新官第42章 备战第32章 血债血偿第33章 楚州之战(2)第25章 玩火第16章 过河拆桥第41章 伏击第57章 漏网之鱼第46章 突破第1章 京师临安第22章 知府王洪第28章 遇敌第20章 淮河之战(4)第11章 初试弓箭第64章 志同道合第56章 成都之战(11)第6章 战友之歌第27章 雨夜剌客第30章 燕京之战(4)第57章 漏网之鱼第64章 志同道合第44章 钓鱼城之战(12)第34章 洛阳之战(7)第54章 奇袭剑门关(2)第1章 京师临安第52章 蔡州之战(5)第19章 前途第49章 思想斗争第25章 丁口徭役第29章 洛阳之战(2)第29章 燕京之战(3)第12章 撤围第22章 知府王洪第52章 围城打援第2章 朝堂第36章 长城第58章 福祸相倚第42章 士气之战第65章 利州第51章 钓鱼城之战(19)第59章 谋利州第26章 成都首富第43章 钓鱼城之战(11)第42章 士气之战第24章 沉浮桥之战(2)第9章 脱轨第61章 酋长第2章 接旨第61章 酋长第56章 成都之战(11)第20章 淮河之战(4)第31章 一字墙第14章 新官第2章 驱狼吞虎第1章 京师临安第1章 返回宋朝第45章 阔端第46章 奸细第33章 楚州之战(2)第10章 走私第16章 过河拆桥第28章 鲶鱼效应第22章 沉浮桥第35章 女直第3章 定计第56章 蔡州之战(9)第32章 楚州之战(1)第43章 宋廷第27章 入洛第46章 要求第31章 一字墙第7章 镖税第29章 燕京之战(3)第1章 重回临安第21章 赌局第43章 溃军第14章 只羡鸳鸯第3章 演戏第22章 弓箭第51章 朱重九第32章 丛林追踪(2)第37章 洛阳之战(10)第31章 一字墙第36章 洛阳之战(9)第3章 临安的乐观第5章 倚翠楼第14章 计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