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蔡州之战(5)

宋、蒙联军用了两天的时间,分批将粮食和攻城器械运进了蔡州外城。[]联军并不急于进攻内城,因为他们知道内城的金军正缺粮。他们之所以知道这点,是因为蒙军剖开了几十名金军的肚子,他们兴奋地在里面发现一些还未消化的树叶、草籽和少量的马肉。

所以孟珙和塔察尔一致认为无须再浪费力气进攻内城,他们相信只要再过十余日,联军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内城,然后再砍下完颜守绪的人头。

得到了金军缺粮的消息后,联军的每一个人都处在胜利前的亢奋状态。宋军的兴奋来自于际将解决多年的宿敌。灭了金国后,按蒙古的给出的条件,宋国就可以收复河南重回汴京,汴京是宋太祖赵匡胤选定的都城,所以收复汴京对宋国来说,意义非同小可。而且灭了金国还可以为徽、钦二帝复仇,宋国等着这扬眉吐气的一天,已经等了一个世纪了。

蒙军的兴奋之情也并不亚于宋军,蒙、金的世代仇恨不说,灭金还是成吉思汗的遗愿。更重要的是蒙古人都认为,他们唯一的大敌就是金国。只要灭了金国,那么这个世上马能跑到的地方,都将成为他们的牧场。所以蒙军的军士将他们在草原里的习惯也带到了蔡州,每当夜幕降临的时侯,他们就在宽敞的地方燃起篝火,然后围着篝火载歌载舞。

我也许是唯一一个没有好心情的人,两日来,我心中一直在为孟珙给我设计的“大功”耿耿于怀。每当我想起这个“大功”,我就会想到城外两千余战友捐躯的惨状。我觉得我就像是一个踩着他们的尸体,窍取他们战果的无耻小人。

“这样的事我也不做。”王坚坚决地说道:“我宁愿战死在城墙上,也不愿意今后在兄弟们的白眼中过日子。”

“对,我也不干……”新兵营的其它军士也纷纷表明自己的立场。

于是我就来到了孟珙的大帐来为军士们请命,实际上我等这一刻也等了很久了。

“进攻完颜守绪的御所?”孟珙听完我的话,不解地望着我说道:“本帅好像并没有下这个命令吧。”

“将军不是说,让郑强立个大功吗?”我疑惑地说道:“那么除了进攻完颜守绪的御所,取完颜守绪的性命,还会有哪个功劳比这更大呢?”

“哦……”孟珙恍然大悟地笑了笑道:“郑统领误会了,本帅所说的功劳并非此事。何况进攻完颜守绪的御所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本帅又怎会让郑统领冒此大险呢。”

倒,难道还有比这更安全,而且功劳还更大的事?

“也罢。”孟珙看着目瞪口呆的我笑道:“孟珙此时告诉郑统领知晓也无妨,横竖本帅已决定将此事交给郑统领做了,早晚也是要告知郑统领的。只是郑统领切记不可将此事张扬出去。”

“属下遵命。”闻言我心中直泛苦水,不会又涉及到了什么政治阴谋。

“郑统领想必也知道徽、钦二帝是薨于金国的吧。”孟珙不此时已收起了笑脸,严肃地对我说道。

“自然知道。”闻言我有点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徽、钦二帝先后薨于金国,尸骨均被宋国以大量的黄金白银赎回,而后葬于临安。这不但是史书上的记载,而且也是当世百姓闲聊时,常提起的话题。据说二帝尸骨回临安时,百姓、官员一路哭迎。由于土壤所受泪水太多,所以二帝尸骨所经之地,至今寸草不生……

我皱着眉头想着,这些事地球人都知道,为什么孟珙还要这样问呢?

“嗯。”孟珙顿了顿接着说道:“郑统领的任务便是在蔡州之战后,抢在蒙人的前攻下汴京,取回在汴京皇城太庙中二帝的尸骨。”

“什么?”闻言我大惊失色道:“宋国不是已将二帝的尸骨赎回了吗?”

“郑统领有所不知。”孟珙满面愤恨地摇着头说道:“当初我们大宋的百姓却是被金贼给愚弄了,我们用真金白银换回的两副棺木是实,但徽、钦二帝的尸骨却不在里面。徽宗棺内只是一段朽木,钦宗棺内只有一个木灯檠。”

“啊,当初不是说不敢惊忧二帝,而未开棺……”我话还未说完,心中却已将此事猜出了八九分,便住口不说了。但我还是不敢相信我得出的结论,赵构应该不会懦弱到这个地步吧。

孟珙见我表情有异,知道我已想到了其中的关键,他无奈地摇头叹道:“郑统领想必已猜到是怎么回事了。当初二帝棺木初到临安时,高宗便暗中使人开棺验过,是已知晓二帝的尸骨并没有在里面,只是此事若张扬出去,朝廷将不得不与金国开战。其实本帅倒认为当时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为若将此事宣扬出去,必将激起大宋爱国之士的抗金之心,到时群情激愤之下,又何愁金贼不灭。只可叹当时的朝廷只顾偏安一隅,无心开战,硬是将此事以‘不敢惊扰二帝为由’强压了下去。”

果然如此,我在心中长叹一声,我知道孟珙是为了顾全高宗的面子,才将赵构的懦弱说成了朝廷的懦弱。相传赵构因受到了金兵的惊吓,而成了第一个创“继发性阳痿”的皇帝,这种生理阳痿使赵构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一些雄性的特征,成了半个太监。这种生理上的缺陷也导致了他在人格上的自卑,也为他杀害了阳刚气十足的岳飞打下了基础。现在看来这些事情多半是真的。徽、钦二帝被掳时赵构不敢相救不说,明知金国归还的父、兄尸骨是假也不敢生张。这确是只有一个太监才会做的事了。

———————————————————————————————

第37章 洛阳之战(10)第21章 龙卫水师第8章 湍滩之战(2)第19章 脱险第8章 神臂弓第36章 钓鱼城之战(4)第39章 成都第24章 水战(2)第45章 钓鱼城之战(13)第43章 宋廷第5章 顺流而下第42章 形势第34章 不辞而别第46章 要求第51章 朱重九第36章 钓鱼城之战(4)第42章 钓鱼城之战(10)第20章 淮河之战(4)第32章 血债血偿第47章 绞肉机第12章 验弓第19章 淮河之战(3)第17章 三峰山之战(1)第14章 老城定计第45章 阔端第8章 楚州攻略(1)第27章 笼络第36章 洛阳之战(9)第45章 熊掌鱼翅第30章 插翅而飞第29章 宝灵山第27章 粮食第13章 沈澈出逃第20章 燕京第12章 水师第50章 蔡州之战(3)第11章 说服第24章 水战(2)第3章 打草惊蛇第32章 制船厂第5章 脱险第60章 成都之战(15)第36章 忠顺军第55章 南易北难第23章 沉浮桥之战(1)第31章 洛阳之战(4)第46章 要求第38章 圣旨第23章 沉浮桥之战(1)第20章 李宝第8章 湍滩之战(2)第1章 麻木第22章 知府王洪第52章 钓鱼城之战(20)第48章 攻城第39章 下等人第9章 广武军第17章 三峰山之战(1)第7章 坚城楚州第58章 冉氏兄弟第20章 淮河之战(4)第6章 神箭门第39章 钓鱼城之战(7)第20章 燕京第39章 成都第12章 验弓第63章 夜观天像第51章 成都之战(6)第58章 成都之战(13)第40章 狼烟第47章 成都之战(2)第26章 破镜难圆第26章 宫城第52章 成都之战(7)第44章 纽璘军第11章 汴京第22章 火攻第46章 突破第64章 烂摊子第24章 沉浮桥之战(2)第6章 蒙军的战术第8章 定数第48章 蔡州之战(1)第24章 学习第40章 丁黼第2章 争论第27章 雨夜剌客第13章 沈澈出逃第25章 去后顾之忧第53章 蔡州之战(6)第32章 楚州之战(1)第48章 成都之战(3)第4章 火攻第1章 京师临安第30章 燕京之战(4)第43章 宋廷第38章 比试第29章 宝灵山第27章 雨夜剌客第52章 成都之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