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屋内的“动静”,唐德安终于心满意足的离开了。而第二天一早,正如刘文昊所料,唐芸双真的用那个已经淡化了的守宫砂骗过了唐家二老。
因为这件事,唐芸双终于鼓起勇气,和刘文昊提起了两人曾经的一年之约。只是在真正面对此事的时候,这二人心中却都有着相同的想法。
是的,他们都不想这么快就分开!
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两人说着说着,便顺其自然的将那所谓的约定又延了一百天。
可是在这双方皆大欢喜的时候,唐老太太却突然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唐芸双的月事好像已经来了!
也就是说,昨晚二人的“努力”应该没有什么“结果”。因此,本着想在有生之年抱外孙的唐老夫人,只能拜托那铁算神医,给刘文昊好好讲讲那养生之道。
说白了,这养生之道自古有之,不过那些所谓的法门,一般都是和那房中秘术息息相关。
什么是房中秘术?古人养生其实不比后世差,这种方法又称为玄素之术或者黄赤之道。
但刘文昊哪里明白?所以这样一来就苦了他了,本来那小子就十分精壮,再加上皇甫秋的谆谆教导,他不得不每天都想入非非。尤其是每天一觉醒来,他更是尴尬。
幸好寿阳这些日子十分忙碌,特别是新建的玻璃厂,因为上一次“招商”十分成功,所以现在玻璃已经量产出来了。
可即使有这么一个玻璃厂,产量也远远比不上销量!
这么说吧,别说是张元干,就算是刘文昊也没料到,玻璃会那么畅销!短短大半个月的时间,玻璃的名声彻底的传开了!
当然,这里面也有那幕后推手,而且这推手还不止一个人。
其中一人正是寿春府的大商人祝天成,而另外一个却有些神秘。据传,那人叫崔松谕。
对于这个人,刘文昊还是有那么一点印象,但他却不知道,此人名义上是北地汉人,但背地里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奸细!
北地汉人在这个年代的身份十分尴尬,尤其是在大宋,他们还被烙上了一个称呼,叫归正人。
什么叫归正人?大宋一般称沦于外邦而返回本朝者为归正人,即投归正统之意。
然而真实的原因其实是这样的,自打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以来,不断有北方的民众,包括原来生活在东北、西夏、番羌、溪峒地方的少数民族,出于各种原因,向南迁移。对于这些来自北地的移民,大宋统称为归正人。
还有,归正人的成分相当复杂,有所谓的宗室子弟、也有辽、夏、金国的文官武将,更有士子文人与平民。
这里面不仅有汉人,还有女真人、契丹人、党项人等等。甚至在后来山东李璮归宋时,还有被迫跟着归附的部分蒙古人。
而这些人南迁的原因众多,有躲避战火动乱,有逃避大金的签军;有因为刮地、灾荒而失去生活来源的饥民;还有的是因为大宋军队的招纳与胁迫。
或许听起来归正人的身份有些低微,但和百姓们也没啥区别。就比如说被招安的邵兴等人,正儿八经算起来,他们也属于这一块。
别的不说,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辛弃疾不就是归正人的代表吗?
不过大宋朝廷对这样的归正人却不能很好的处置,比如说,当主战派在朝堂上得势的时候,宋廷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收纳、诱使北人南迁,并给予最大的物资支持。
对于这样的归正人,朝廷尽可能采取一系列的优待与安抚措施。如果是原有官职的,可官复原职或适当予以升迁;如果愿意从军,可以不刺面,补为待遇较高的效用兵;如果是学子,允许在暂居地上学并参加发解试,还给予较优的解额;如果愿意去耕地的,可以给其闲田、牛具、种子和钱粮;如果是自行开垦荒地的,还能免去二税与杂赋等等。
而当主和派得势的时候,归正人就会陷入很尴尬的局面,甚至有时面临被遣返的下场,这些被迫北返的归正人,饱受报复与歧视,生活常陷于绝境,以至于对大宋生产了严重的怨恨。以至于后世南宋的灭亡,也和归正人有着很大的关系。
话说远了,还是说说崔松谕。此人今年五十多岁,打着归正人的名义,已经在大宋行走了十数载。
这十几年的时间,崔松谕赚的盆满钵满。本来他最初生活的是在大辽国境内,而他的主子则是大辽有名的将领余睹姑。
说起余睹姑就不得不说钦宗赵桓和耿南仲,他们年初在萧仲恭那里极力拉拢的辽国贵族,不就是余睹姑吗?
然而此刻余睹姑却没有丝毫背叛金人的心思,所以钦宗赵桓才会因为此事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
而在余睹姑投了大金之后,崔松谕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大金的一员。或许有人会问,这崔松谕不是汉人吗?他既然是汉人为何还甘当汉奸呢?
其实不然,自从后晋的儿皇帝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抱了契丹大腿开始,北地就不再属于中原。别看大宋建国就以收复幽云十六州为目标,可惜求之不得,战又必败。而那里的汉族人,由于长期被辽金统治,已经从思想上得到了接纳。
想想也是,数百年间,北地汉人对于自己汉族的身份又有多少认同呢?
话说远了,这崔松谕之所以在背后搞一些小动作,看似在给玻璃造势,其实并不然,他想做的,只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银钱罢了。
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蛋,余睹姑本名耶律余睹,正儿八经的契丹贵族,他能那么死心的投靠金国吗?
为什么赵桓和耿南仲深夜密谋想起他?还不是此人的野心吗?
再说了,这么一个乱世,忠诚对于那些真正的军阀来讲,或许根本就不值钱!
而此刻,刘文昊也是嗅到了这股不太正常的趋势。所以自打玻璃厂大卖之后,他便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上面。
或许在外人看来,他想做的很简单,就是想通过玻璃来赚取大量的银子,然后通通换成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然而那小子却没闲着,在他和李彦仙等人的催促之下,工匠们则是又研究出来很多防城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