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回 涂血鼓出兵长城口,祭忠良海葬周法尚

与前两次东征不同,三征高句丽沿途逃兵比比皆是,被抓住的也不在少数。逃兵的问题彻底激怒了隋炀帝,所以被抓住的逃兵全部押赴长城口斩首。

萧鉅打探得知实情,调转马头,返回玉辇之前,回禀皇后。萧珺听了,顿感诧异,原来出征在即,兵勇厌战,军心涣散。萧珺掀着篷帘望去,尽是被捕逃兵,自己却无能为力。

巍巍得长城口依旧矗立在北国的边际,前队的人马已经纷纷驻足,后面是押解过来的逃兵,在袭袭的寒风之中,这些逃兵狼狈绝望,被先后押到长城口。

一面面旌旗招展,金盔银甲映射着凛凛寒光,空旷的长城口前,筑起了硕大的点将台。几十万隋军列队待命,与往日相比,军前多了几分冷酷,少了些许威严。

点将台下,大将屈突通、屈突盖、薛世雄、段达、苏孝慈、赵才、慕容遐等将领分兵列队,队伍边缘还有刚调来陈棱、张镇州所率的南方兵马。

苏威、宇文述、裴蕴、虞世基四人率先登上点将台,在高台上恭候,隋炀帝杨广、皇后萧珺,一前一后,登上点将台,大阅三军。

眺望三军将士,隋炀帝问道:“往日朕在烽火台上大阅三军,百万雄师,一览无余。为何今日却搭建点将台,岂能比烽火台壮观?”

苏威、裴蕴、虞世基三个人都是文官,斜眼便瞅宇文述,宇文述总领兵事,面色焦虑,硬着头皮低声奏道:“启奏陛下,往年百万大军,雄风万里。而此次东征,逃兵不计其数,能东征将士不过四十万人。”

隋炀帝听罢,龙颜大怒,斥责道:“哼!军令如山,军法无情,怎能姑息逃兵,亵渎天朝皇威?把所有逃兵,通通押解点将台前,斩首祭旗!”

一看隋炀帝满面无情,宇文述不由得心中一哆嗦,谁也不敢多言多语,立刻传下旨意,斩首逃兵。

虽说是军法严明,奈何人数众多,这让宇文述也不由得心中难过,觉杀戮太过,也想说情。转眼去看隋炀帝,隋炀帝脸色僵硬,凶光毕露,这让向来看隋炀帝脸色办事的宇文述,把准备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不敢多言,只得传令,斩首逃兵。

时间不长,大队逃兵押解到点将台下,宇文述一看这逃兵人数众多,还是心中不忍,哆里哆嗦来到隋炀帝近前,问道:“敢问陛下,是否先斩十个带头逃走者,以杀一儆百。”

“全部斩首,一个不留!”

传下号令,片刻间人头落到,血流成泊,四下惊悚,却无人敢言。隋炀帝看着左右将官,目生凶光,面带诡笑,说道:“各位爱卿,诸位将士,像此等逃兵,若不严惩,君威何在?”

隋炀帝环顾四下,左右文武将官无人敢言,又道:“今日朕要有逃兵颅腔之血,染鼓壮威!”

站在一旁的宇文述见杨广眼神示意,赶忙命人沾逃兵颅腔血浆,涂抹战鼓之上,遂命击鼓发兵,四十万将士诚惶诚恐,隋军出征。隋炀帝这才转怒为喜,传旨出兵。

隋炀帝登上御马,率禁军出发,苏威、宇文述、裴蕴、虞世基四人也正准备随行,但见萧皇后呆立一旁,迟迟不走,老臣苏威走到近前,躬身问道:“皇上御驾亲征,娘娘千岁早些回行宫歇息吧。”

萧皇后瞅了一眼苏威,又看了看宇文述、裴蕴、虞世基三人,问道:“四位爱卿皆是辅弼重臣,皇上杀人涂血,惨不忍睹,卿等为何不谏?”

苏威一贯谨小慎微,一看皇后责怪,只得言道:“逃兵触犯军法,皇上依法行事,也算有情可原。”

宇文述也附和道:“虽说用刑过于残酷,倘若此战获胜,兴许事半功倍,这也尚未可知呀。”

萧皇后一听宇文述这话,不由得怒上心头,训斥道:“指望自相残杀,还能事半功倍?指鹿为马,着实荒唐!”萧皇后看几个大臣皆不敢直言相谏,只得愤愤离去。

陈贵人扶着萧皇后上了凤辇,萧鉅在一旁好生劝慰:“皇姑母息怒,不必与几个臣子置气。”

“长此以往,必误国家!”萧皇后进了凤辇,随着大队人马亲往辽东观战。这才是:

长城口前人头分,人心离散竟未闻。

血鼓励兵徒无益,穷兵黩武误国深。

三征高句丽,虽说杨广大军四十万人,奈何高句丽连续三年抵挡隋军,早已国力贫瘠,民生艰难。仅是去年和前年,隋兵和高丽兵交战遗留的尸骨残骸,绵延几十里,至今白骨露野,尸臭熏天,鸭绿江东早已打得人迹罕至,杳无人烟。

四十万隋军蜂拥挺进的消息,传到了高句丽都城柳京,国王高元得了急报,是手心冒汗,浑身打颤,召集百官。

瓢泼的大雨,淋漓着高丽宫殿,乌云遮掩着碧空,昏暗的大殿之上,百官一个个沉吟不语,大将军高建武一看众官员束手无策,上前奏道:“国王陛下,杨广率军虽然来势汹汹,但如今大雨瓢泼,沿途泥泞难行,即便杀来也是疲惫之师,不足畏惧。”

高元点点头:“大将军所言极是,应当如何抵御?”

高建武继而说道:“此战成败,全在隋军水师,我料隋将来护儿必率兵渡海而来。不如先看水军战况如何,再做决定。”

高远道:“若是打败来护儿还到好说,若是打不过来护儿,又该怎样?”

“臣有一计。”只见丞相乙支文德,自信满满,对高元言道:“去年大隋的礼部尚书杨玄感造反,造反头目之一的斛斯政,兵败逃亡,投降我高句丽。若是打败,就称臣纳贡,献出斛斯政,用叛贼人头换高句丽的太平。”

“好。”高元大喜,言道:“就依二位臣公之言,若能胜来护儿,就再决高低,若是兵败,就献出斛斯政。一软一硬,对付杨广。”遂命大将尹靖直屯兵黑山,抵御水军。这才是:

自古交往无规则,全凭善恶手段多。

软硬兼施唬隋主,耗尽天朝到亡国。

高句丽国王把成败全部押在大隋水师身上,此时远在青州府的来护儿所部,正在齐郡驻扎休整,一时青州的几路起义军纷纷向北逃窜。

自从周法尚击退起义军,胸前中镖,没想到这袖手鸟嘴镖竟是毒镖,久治不愈,反到愈加严重,来护儿、张须陀、崔君素等人坐在床边也是为难。来护儿言道:“将军镖伤难愈,我欲驻留齐郡几日,可是又得皇上急诏,传旨立刻赶往东莱。”

“若不东征高句丽,去东莱何事?”张须陀问。

“唉,不瞒将军,陛下正是要三征高句丽。”

“啊?”周法尚一惊,又问:“两征高句丽,哀声载道,民怨沸腾,眼看贼盗平息,为何又要东征?”

来护儿双手攥拳,眉宇不展,无奈言道:“皇上平定辽东,心如磐石,满朝文武无人敢谏言皇上。皇上心比天高,志在千里,目空一切,而百姓之祸,却浑然不知。”

周法尚靠在床头也点了点头,体会到来护儿心中不安,便劝慰道:“既然诏书已到,荣国公不可耽搁。末将即刻启程,跟随出海东征。”

“且慢,将军毒镖伤身,还是养伤为重吧。”

周法尚摆了摆手,说道:“国公所言差矣,大丈夫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岂能贪生于此,我定要出征。”

“可是……”

周法尚道:“封官晋爵,非我所爱。只是听说高句丽的土地,本是我朝的乐浪郡,末将只想为大隋收复乐浪郡。”

来护儿、张须陀互相看了看,来护儿眼眶泛红,握住周法尚的手,感慨道:“法尚志在高远,此番若能收复乐浪郡故土,必能彪炳史册,功盖千秋!”

张须陀等人也连声称赞周法尚,一时间周法尚也忘却了镖伤痛苦,踌躇满志准备随军东征,跨海讨伐高句丽。

荣国公来护儿为防止青州起义军卷土重来,留下三千精骑兵,相助张须陀追讨起义军。自己调转马头赶往东莱,准备渡海三征高句丽。

不过三日,便到东莱,前两次跨海用的战船,依旧停靠岸边。来护儿率兵由东海,大军登船,只见参军长史崔君素走到近前,禀道:“荣国公,不妙啊。”

“出什么事了?”

“周将军病情加重,只恐登不了船了。”

“啊!快带我去见。”

一连三天行军,伤势未愈的周法尚又病卧行营,身子已经完全垮掉,已是奄奄一息。来护儿、崔君肃来到帐中,各坐一旁,来护儿安慰道:“周将军转战四方,旧伤未愈,又染新疾,就暂且留在东莱。”

周法尚微声说道:“末将再临沧海,未能拔涉,时不待我,将辞人世。立志不果,又能奈何。”

来护儿细细观瞧,周法尚这次脸色愈加惨淡,顿觉有些难以长久。来护儿对着两旁的医官喝道:“养你们这群饭桶何用?”

几个医官也是愁眉紧锁,一个胆大的答道:“连日行军疲惫,毒气侵入躯体过身,无药可医,请荣国公治罪。”

来护儿叹了口气,对几个医官摇了摇头,只听周法尚说道:“是末将自己不争气,国公莫怪罪他们。”

来护儿伏下身子,握住周法尚双手问道:“将军有何嘱托,尽管说来,来护儿定当*。”

“我死之后,海葬辽东,即便不能身逢战场,也要魂守边疆。”周法尚言罢,来护儿点头应允,只见周法尚略生笑意,遗憾死去,终年五十九岁。

一日之后,来护儿率兵从东莱出海,直奔辽东黑山脚下。沿着海路,大军劈波斩浪,进军神速,不日便到高句丽临近海边。

远望岸边,来护儿手握宝剑,来到船头,问道:“吾儿何在?”

“来整在此。”

“命三军戴孝,将周法尚尸首沉入大海,祭奠英灵”。

“遵令!”

来整即刻传令,将周法尚棺椁沉入辽东海中,水军战船一字排开,挂白戴孝,祭奠亡魂。真可谓:

饮恨山东望辽东,奈何命运不随从。

壮志慷慨难望尽,英雄长眠入水中。

雄心不悔征高丽,浩浩海波映丹红。

说尽千古爱国士,今见隋唐真英雄。

第123回 讨西域奇兵降伊吾,伐东夷战船攻琉求第76回 访城南段达诱故交,别京师杨广哭皇后第84回 崇文殿天子说版图,驸马府公主寻短见第87回 皇甫诞孤身谏汉王,越国公点将御叛军第90回 战高壁赵子开丧师,据并州皇甫诞举义第106回 探东海何蛮返洛阳,游扬州一下江都宫第19回 河间王双戟破顽敌,重瞳子单骑闯连营第130回 长城赋诗一征高丽,勇渡辽河血战强敌第172回 齐善行巧计助佳缘,萧美娘三封皇贵妃第158回 传伪谕调离给使营,诛异党处决江东派第70回 来护儿奇袭钱塘江,晋王妃祭扫同泰寺第35回 游访关中萧玚报忧,王府家宴公主传情第104回 会君臣隋主点进士,入东都倭国送使函第61回 诸葛颖反间悬咒诗,鄱阳王自戕围帅帐第112回 虞世基参劾斩忠臣,小县令衙门斗陈棱第166回 起兵变逼宫乾阳殿,夺中原激战北邙山第148回 出伪证冤案斩李浑,进谏言暴君杀忠臣第103回 病美人香殉乐府歌,虞世基惊鸿讲武赋第100回 祭铜柱刘方划汉界,开运河恶官吃人肉第13回 晋王爷求贤邀诸葛,萧王妃无才惹独孤第18回 遇败绩退守双羊山,集残兵空守并州城第79回 兄弟相煎越公定计,谗言惑主蜀王幽禁第138回 来护儿伏击过羊岭,杨玄感绝命葭芦戍第34回 御书房平息兄弟争,晋王府重逢七皇子第72回 修宫宇暴政掠民夫,送绸缎泄密说要案第119回 隋炀帝湟水结金兰,吐谷浑突骑夜袭营第106回 探东海何蛮返洛阳,游扬州一下江都宫第158回 传伪谕调离给使营,诛异党处决江东派第132回 乙支文德诈降隋营,慕容三藏殉师萨水第126回 匿罪行宇文述嫁祸,赋俏诗薛道衡获罪第113回 河间王义释张镇周,隋炀帝开挖永济渠第181回 连环计牛羊烧雁门,折勇将突厥围马邑第136回 鱼俱罗杀宫起异志,樊子盖斩将立威名第168回 萧美娘二番封皇后,孙安祖诈败唬许王第66回 宋嬷嬷探访建康府,宇文述一请光宅寺第74回 萧美娘献图说宫宇,封德彝定计掩罪过第48回 送金器萧珺唬宦官,递密信裴蕴传家书第147回 散流言雁门解重围,说谶语刑房诱口供第20回 调三军燕荣两拒宴,拦王驾父女跪喊冤第91回 汉王献城叛军覆灭,萧后祈福华山遇袭第18回 遇败绩退守双羊山,集残兵空守并州城第54回 送金求生任忠叛降,二士争功收复建康第191回 编隋书魏征访杨府,写颂歌萧氏游河东第23回 众皇亲赴宴宁安殿,太子妃嫉生秀春园第89回 对艳词求爱病美人,改河道复议夷州岛第117回 斗猛牛隗不群扬威,遣御马诸葛颖献计第26回 青州府策反献美人,绿丘岭救驾退刺客第44回 呈密奏裴忌献地图,误军机杨勇失兵权第105回 乾阳殿贤才对诗篇,云霄堂太子命归天第115回 避台风退兵反大陆,扩宫室拒谏贬忠臣第99回 送急章皇后探宣华,斩妖僧隋军收交趾第191回 编隋书魏征访杨府,写颂歌萧氏游河东第62回 梅嘴山枭首吴世华,横浦关计收麦铁杖第31回 攀林涧太子邀神算,宁安殿萧妃二进宫第48回 送金器萧珺唬宦官,递密信裴蕴传家书第179回 叔嫂联姻五封汗妃,后隋立国并肩称王第174回 会番使再遇慕容遐,入突厥重聚宗室亲第134回 劫凤辇张须陀平乱,献密计李玄邃策反第105回 乾阳殿贤才对诗篇,云霄堂太子命归天第133回 诸葛颖遗计救败军,鱼俱瓒虐俘犯皇后第80回 五皇子请兵雁门关,独孤后命终宁安殿第178回 二度南征图谋复辟,三服毒丸可汗归天第25回 送宝甲杨坚斥太子,呈奏折皇后赞晋王第145回 金光门叛将遭极刑,汾阳宫忠臣进死谏第2回 谈陋俗妖女必亡家,避谣传养女走乡下第158回 传伪谕调离给使营,诛异党处决江东派第30回 起哗变赵修罗降隋,荐贤能司天监举才第23回 众皇亲赴宴宁安殿,太子妃嫉生秀春园第120回 收西海河间王中箭,翻雪山国舅爷归天第32回 逸香阁色贼戏荡妇,宣文殿悍妻告御史第78回 探禁地杨广演情亲,改年号文帝换储君第91回 汉王献城叛军覆灭,萧后祈福华山遇袭第118回 烧妖将烈焰烧湟水,擒秃鹫隋军破丁零第139回 萧皇后巧谏乾阳殿,六公子威震伏牛山第129回 党争重起张衡入狱,百万征兵举国从役第134回 劫凤辇张须陀平乱,献密计李玄邃策反第16回 献棉袄杨广话亲情,枕御足萧珺忆苦命第62回 梅嘴山枭首吴世华,横浦关计收麦铁杖第183回 皇太后婉言拒复僻,萧嗣业出使奔前敌第184回 长安城伪装十里兵,渭水河誓血白马盟第15回 宋嬷嬷戒尺兴家法,宇文述献策请北伐第7回 崔弘度过江说联姻,韦超盛占卜测生辰第38回 话统一孝明帝归天,动刀兵梁后主登基第98回 大黄山纵火驱毒蛇,阇黎江深坑陷战象第108回 演百戏唬弄倭使者,赴檀洞土王宴隋臣第30回 起哗变赵修罗降隋,荐贤能司天监举才第33回 百官朝会恩怨难分,东宫议政奸臣奏本第73回 宇文述赌博行贿赂,两兄弟猜字拥晋王第149回 害忠良刘长恭栽赃,投瓦岗裴仁基献关第190回 绝情诗婉拒突厥主,骂史官怒斥孔颖达第161回 乱宫闱萧皇后失节,谋逆转麦孟才请命第167回 讨叛军王薄走聊城,哄贼子家仆探萧后第25回 送宝甲杨坚斥太子,呈奏折皇后赞晋王第36回 传旨山斋杨素赠诗,二番入朝再封隋使第63回 送犀杖两拒隋使臣,入番州三访冼夫人第104回 会君臣隋主点进士,入东都倭国送使函第115回 避台风退兵反大陆,扩宫室拒谏贬忠臣第122回 献骆驼举兵征西域,平响马老臣病淮南第113回 河间王义释张镇周,隋炀帝开挖永济渠第98回 大黄山纵火驱毒蛇,阇黎江深坑陷战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