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回 修宫宇暴政掠民夫,送绸缎泄密说要案

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闽南反王王国庆不战而降,江东五路反王全部平定。越国公杨素统领两万大军,班师回京,沿途北归,正巧路过扬州。晋王杨广早已准备妥当,在扬州城外十里长亭,亲自恭候这支得胜之师。

越国公杨素是个要面子的人,一看晋王迎接,心中大喜,在三军面前感到十分体面。杨广走到近前,为杨素牵住马缰绳,言道:“国公闽南大捷,小王在扬州备下薄酒,犒赏三军,恭贺国公凯旋而归。”

堂堂的晋王殿下自称小王,十分谦恭,使杨素有些妄自尊大,乐得合不拢嘴,翻身下马,连声称谢。杨素命三军驻扎扬州城外,晋王也命人送来犒赏的酒水、牛羊不计其数。

杨广把杨素请到行宫,犒赏酒宴之上,频频敬酒,推杯换盏,让越国公杨素备受礼遇,大为高兴。菜过三巡,酒过五味,杨素略有醉意,杨广言道:“此番老国公,剿灭江东五路反王,功高盖世,将来官高爵显,还望国公,多多提携小王。”

杨素乐道:“老夫可受不起,晋王待我杨素如此礼遇,杨素岂能忘记晋王恩惠,日后必当厚报。”一番吃喝,觥筹交错,杨广便把杨素拉成了酒肉朋友,忘年之交。这才是:

官场最重酒肉情,仗义痛饮满口应。

醉话胜过千金诺,将来联手撼朝廷。

越国公杨素得胜凯旋,衣锦还乡,回到京城大兴。刚至大兴城东门外,大太监王文同早已等候多时,见杨素率队来到,王文同言道:“越国公杨素听旨。”

杨素与身后众将纷纷翻身下马,双膝跪倒,高颎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征南大将军、越国公杨素,讨伐江东反贼,连战连捷,功勋卓著,加封杨素尚书省右仆射,入阁中枢,参掌朝政。钦此。”杨素闻听,喜由心生,面露感激,伏地叩首,高呼万岁。

杨素接旨起身,大太监王文同贺道:“恭喜杨相国,荣登相位。”

杨素乐道:“王公公快待我入宫,先面圣谢恩才是。”

“陛下又驾临歧州了,还要过几日才回。”

杨素与王文同二人边走边聊,杨素问道:“我听闻陛下时常驾临歧州,不知这歧州有何美景,如此让陛下着迷?”

“杨相国有所不知,歧州有一山口,景色宜人,养生佳境,陛下空闲之时边去游玩。”

“既然佳境,何不建一宫舍?”

王文同道:“高相国不愿劳民伤财,苏威又被免官,便无人敢说此事。”听得此言,杨素点头,心中暗想,做官就当投君主所好,这才是为官之道。

越国公杨素当上右仆射,为讨隋文帝欢心,杨素立刻上了一道奏疏,请旨在岐山修建行宫。隋文帝杨坚一看杨素的奏疏,对岐山建行宫颇感兴趣,便召杨素入宫商议。

杨素入宫,拜谒礼毕。隋文帝命人赐坐,就问道:“爱卿上奏修建歧州行宫之事,朕早有期待。不知要修行宫,需花费多少工时?”

杨素一听皇上兴趣斐然,立刻答道:“依臣之见,最多两年,即可完工。”

“只需两年?是不是急了点?”

杨素道:“若是庸吏五年也是枉然,臣愿效仿能臣,尽心竭虑,二年必能完工。”

“好!”隋文帝大喜:“朕命爱卿为行宫建造总监,宇文恺为将作大匠、封德彝为土木监,召集天下能工巧匠,即日起在歧州造行宫。”

杨素又问:“不知此行宫,陛下欲取何名?”

“朕抚育万民,仁爱为本,尧舜行德,而民长寿,就取名仁寿宫。”隋文帝说。

杨素躬身言道:“陛下仁爱,真胜过尧舜,臣定能不辱使命,即刻去办。”

杨素领了旨意,开始筹建仁寿行宫,宇文恺设计宫宇,封德彝督运土木原料,担负开工的数位官员,会聚一起,听后杨素主持。杨素问道:“过了正月,歧州就要开工,本相在万岁面誓言,两年之内建成仁寿宫。”

宇文恺是大隋数一数二的工匠官员,眉头一皱,疑虑道:“既是帝王行宫,规模巨大,只恐两年之内,难以造完。”

封德彝也说:“开挖石材,运送土木,谈何容易,两年是紧了些。”

杨素闻听此言,暗想自己已在皇上面前夸下海口,若两年不能完工,颜面尽失,也不好交代,摸着羊角胡子斜眼去看二弟杨约,暗示杨约帮忙出出主意。杨素的二弟杨约,一贯狡诈,长得尖嘴,贼眉鼠眼,一副小人嘴脸。

杨约鬼心眼儿最多,眼珠子一转,说道:“各位大人,皇上的旨意就是两年,两年不能完工,大家都要担责,各位只要尽力而为,杨约愿意亲自监工,定能建成仁寿宫。”

众人都觉着不妥,唯有杨约信誓旦旦,比杨素底气还足,便推举杨约担任监工,建造仁寿宫。

过了几日,歧山正式开工,杨约借着兄长杨素这尊靠山,强征五万劳夫,派官军监管,连夜赶工,严酷无比,更有不少劳夫,积劳成病,不堪打骂,死在歧山脚下。杨约做事变本加厉,愈加猖狂,众多尸体被填入坑中,上面用土石掩盖,筑成平地。数以万计的劳工民夫死在歧州,一个旷古未有的建筑,成为了劳苦百姓的地狱。真可谓:

仁寿宫下无人情,残酷劳役谁能应?

横尸遍地积劳死,孤魂露野复争鸣。

累累金砖汗浸透,层层碧瓦映血腥。

金殿只曾记天子,可知地下皆亡灵。

杨素、杨约兄弟二人残忍至极,工程加工加力,不知害了多少无辜劳夫,才使得进展迅速。引得民众不满,怨声载道,纸毕竟包不住火,一传十,十传百,此事最终传入左仆射高颎耳中,得知此事,高颎心中忿忿不平,便来到宁安殿,觐见天子隋文帝。

宣文殿上君臣礼毕,高颎奏道:“近来右仆射杨素督造仁寿宫,征发民夫数万,管制残暴,致死人命,大损人丁,引起民怨,望陛下明察。”

“此事当真?”

高颎道:“臣有十五位官员联名启奏参劾右仆射、越国公杨素的奏章。”

杨坚道:“杨素损耗民力,使朕结怨天下,不可姑息。爱卿立刻派人暗查此事,若有实情,决不轻饶。”高颎得了杨坚差遣,转身离开,去调查杨素之事。

高颎走后,隋文帝绕道屏风后面,坐在大殿屏风后面的独孤皇后鼻子里不时冒着粗气,“陛下以仁德之心,养育万民,没想到越国公竟然如此残暴,劳民伤财,此事陛下一定要严查。”

“皇后放心,此事已派高颎前去,必有定论。”

隋文帝平日最怕独孤皇后,也最看不得独孤皇后不高兴,主动讨好说道:“朕前几日命人在江南丝坊定了些上好绸缎,想给皇后做几件新衣裳,朕立刻命人去取。”

独孤皇后一看隋文帝说话贴心,脸色也转怒为喜,颇有兴致说道:“有两匹也就够了,不必太奢华。”

隋文帝点了点头,对侍奉在一旁的尚仪陈叔宣说道:“陈尚仪速往江南丝坊去取布匹。”

“遵旨。”

尚仪陈叔宣得了旨意,带着几个丫鬟到皇城外的江南丝坊去取绸缎,几个丫鬟抱着几匹绸缎,跟随陈叔宣沿街走到晋王府门口,想起萧珺这些日子就在府上,索性到王妃府上做客一番。

萧珺自从把陈叔宣献给独孤皇后,一直借助陈叔宣来帮助杨广打探宫中事务,一看陈叔宣造访晋王府,自然是喜上眉梢,笑脸相迎,姐妹相见,分外高兴。

“尚仪今日怎么到王府来了?”

“今日奉旨去取宫廷定制的布匹,顺道给姐姐捎来两匹,顺道讨杯茶喝。”

“正有好茶。”

萧珺一边把陈叔宣迎进客厅,一边让家人安排几个小丫鬟到厢房去喝茶。

两杯香茗和几碟瓜子呈上,二人一边品茶一边闲聊,萧珺问道:“这几日,母后可好,有什么开心的事,给我说说。”

“开心事没有,烦心事到有一件。”

“何事?”

“姐姐有所不知,越国公杨素修建仁寿宫,劳民伤财,已被高颎参劾,皇上已着手暗中调查此事。”

萧珺一听此事,心里有些迟疑,晋王杨广远在江南,朝中唯一可倚靠的重臣便是越国公杨素,如果杨广想得皇位,除非与杨素联手,才能抗衡太子杨勇与相国高颎,如今杨素眼看要东窗事发,使得萧珺心里着实踌躇不定。

陈叔宣似乎看出萧珺心事,试探问道:“姐姐莫非对杨素有什么顾忌?”

萧珺知道,即便不说高颎的坏话,自己难逃太子与晋王的皇储之争,只能顺水推舟,将计就计,说道:“妹妹有所不知,高颎分明是嫁祸于人,意在栽赃晋王。”

“啊?”陈叔宣一脸迷茫,忙问道:“为何是栽赃晋王殿下?”

“晋王和越国公,一个文治,一个武功,治平半壁江山,情意深厚。而太子和高颎嫉妒功劳,处处陷害。”

萧珺长吁短叹,低着头不再说话,陈叔宣还不知宫廷斗争的厉害,到是认起真来,说道:“姐姐还是想想办法,尽快告知晋王吧,以免耽误了殿下的大事。”

进退两难的萧珺,点了点头,答应下来,陈叔宣给萧珺留了两匹上好的绸缎,带着几个丫鬟离开晋王府。

此时,左庶子宇文述正从外面回府,看尚仪陈叔宣刚刚离去,便来到房中,“敢问王妃,陈尚仪刚刚离去,莫非宫中有什么变故?”

萧珺道:“杨素兄弟修建仁寿宫,横征暴敛,引起公愤,皇上已经派人密查,这下麻烦大了。”

宇文述两眼一愣,眼珠子转了两圈,心中顿生一计,建议说道:“以前是晋王巴结杨素,如今杨素摊上麻烦,说不定可借此机会,让他死心塌地的投靠晋王。”

“宇文大人,有何妙计?”

宇文述一脸诡笑:“杨素的二弟杨约,与下官有些交情,王妃放心,此事包在下官身上。”

萧珺叮嘱道:“宇文大人可不太过招摇,以免怀了殿下声誉。”

“王妃放心,下官有数。”

宇文述素来诡计多端,萧珺本不信赖,但是事关重大,手下又无可用之人,心里也就默许了此事。

宇文述回到府上,立刻命人到杨府递请柬,邀请杨素的二弟杨约做客。这才引出:

党争结伙起勾结,定下巧计会杨约。

隐匿罪恶一窝脏,欲把太子终灭绝。

第27回 高宝宁三将袭隋营,赵修罗糊涂被放生第30回 起哗变赵修罗降隋,荐贤能司天监举才第108回 演百戏唬弄倭使者,赴檀洞土王宴隋臣第119回 隋炀帝湟水结金兰,吐谷浑突骑夜袭营第23回 众皇亲赴宴宁安殿,太子妃嫉生秀春园第126回 匿罪行宇文述嫁祸,赋俏诗薛道衡获罪第151回 贾闰甫探亲定反计,张须陀追击丧敌阵第191回 编隋书魏征访杨府,写颂歌萧氏游河东第170回 永年城女官选奴仆,勤政殿夏王幸新欢第50回 桃叶山杨广起三军,秦淮河陈主醉新春第139回 萧皇后巧谏乾阳殿,六公子威震伏牛山第31回 攀林涧太子邀神算,宁安殿萧妃二进宫第160回 诛皇室另立傀儡君,拥贼子自封大丞相第186回 康苏密急报求援兵,李世勣迂回白道城第12回 宇文述探访宝光阁,萧王妃祭扫皇后祠第135回 二征高丽隋主催粮,叛军起兵谋反黎阳第49回 寄兵诗孔范再遣书,战延州五牙破水寨第122回 献骆驼举兵征西域,平响马老臣病淮南第179回 叔嫂联姻五封汗妃,后隋立国并肩称王第33回 百官朝会恩怨难分,东宫议政奸臣奏本第8回 重团圆太子寻草窟,谋奸计叔侄会王府第183回 皇太后婉言拒复僻,萧嗣业出使奔前敌第27回 高宝宁三将袭隋营,赵修罗糊涂被放生第85回 御书房君臣论削藩,宁安殿夫妻话亲缘第34回 御书房平息兄弟争,晋王府重逢七皇子第92回 宣文殿请旨斩杨谅,斟茗楼品茶邀尚书第145回 金光门叛将遭极刑,汾阳宫忠臣进死谏第142回 涂血鼓出兵长城口,祭忠良海葬周法尚第68回 重兴佛院三请智顗,木舍访贤潘徽献计第63回 送犀杖两拒隋使臣,入番州三访冼夫人第135回 二征高丽隋主催粮,叛军起兵谋反黎阳第63回 送犀杖两拒隋使臣,入番州三访冼夫人第111回 高句丽扩疆惊隋主,河间王回京求战船第90回 战高壁赵子开丧师,据并州皇甫诞举义第130回 长城赋诗一征高丽,勇渡辽河血战强敌第101回 宁陵县生擒陶榔儿,豫东营正法金德明第114回 江东水师二赴琉求,陀螺洞主计烧隋军第36回 传旨山斋杨素赠诗,二番入朝再封隋使第119回 隋炀帝湟水结金兰,吐谷浑突骑夜袭营第80回 五皇子请兵雁门关,独孤后命终宁安殿第32回 逸香阁色贼戏荡妇,宣文殿悍妻告御史第109回 宇文恺进献观风殿,突厥部拓路开草原第170回 永年城女官选奴仆,勤政殿夏王幸新欢第92回 宣文殿请旨斩杨谅,斟茗楼品茶邀尚书第139回 萧皇后巧谏乾阳殿,六公子威震伏牛山第72回 修宫宇暴政掠民夫,送绸缎泄密说要案第63回 送犀杖两拒隋使臣,入番州三访冼夫人第124回 斩小王踏平台窝寨,收旧部重回陀螺洞第124回 斩小王踏平台窝寨,收旧部重回陀螺洞第72回 修宫宇暴政掠民夫,送绸缎泄密说要案第136回 鱼俱罗杀宫起异志,樊子盖斩将立威名第146回 隋炀帝兵困两界沟,萧皇后乔装突厥营第9回 游春苑伏兵起杀机,胭脂门闹婚扫晦气第145回 金光门叛将遭极刑,汾阳宫忠臣进死谏第168回 萧美娘二番封皇后,孙安祖诈败唬许王第68回 重兴佛院三请智顗,木舍访贤潘徽献计第29回 屈突盖阵前刺先锋,卢昌期献计弃黄龙第62回 梅嘴山枭首吴世华,横浦关计收麦铁杖第141回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萧皇后重逢杨伯丑第90回 战高壁赵子开丧师,据并州皇甫诞举义第74回 萧美娘献图说宫宇,封德彝定计掩罪过第10回 观江景易袍结兄弟,乘夜色巧设脱身计第158回 传伪谕调离给使营,诛异党处决江东派第136回 鱼俱罗杀宫起异志,樊子盖斩将立威名第103回 病美人香殉乐府歌,虞世基惊鸿讲武赋第34回 御书房平息兄弟争,晋王府重逢七皇子第62回 梅嘴山枭首吴世华,横浦关计收麦铁杖第160回 诛皇室另立傀儡君,拥贼子自封大丞相第174回 会番使再遇慕容遐,入突厥重聚宗室亲第73回 宇文述赌博行贿赂,两兄弟猜字拥晋王第5回 孝明帝拒收亲骨肉,郭老太粥济苦命女第81回 宣文殿太子擒燕荣,仁寿宫萧妃传密信第95回 封尚书新官查东都,探民情杨素添耳目第106回 探东海何蛮返洛阳,游扬州一下江都宫第110回 出塞北扬威会部盟,巡长城密议修驰道第5回 孝明帝拒收亲骨肉,郭老太粥济苦命女第177回 李仲文献城投唐军,刘武周异志谋汗王第33回 百官朝会恩怨难分,东宫议政奸臣奏本第121回 宇文述献言征西域,萧贵嫔道别赠陈婤第146回 隋炀帝兵困两界沟,萧皇后乔装突厥营第156回 成象殿进谏述志赋 琼花池吟诗献岁宴第184回 长安城伪装十里兵,渭水河誓血白马盟第184回 长安城伪装十里兵,渭水河誓血白马盟第19回 河间王双戟破顽敌,重瞳子单骑闯连营第16回 献棉袄杨广话亲情,枕御足萧珺忆苦命第27回 高宝宁三将袭隋营,赵修罗糊涂被放生第94回 改元大业旧臣复任,童谣逆耳一语成谶第90回 战高壁赵子开丧师,据并州皇甫诞举义第165回 金蝉脱壳老臣脱身,化贼为兵献计招安第170回 永年城女官选奴仆,勤政殿夏王幸新欢第189回 翻旧案追罪裴虔通,镇漠北遣使萧嗣业第77回 做草房巫术咒杨广,抄东宫问罪废太子第102回 萧皇后赠笛逼馋臣,越国公求死做遗诗第86回 屈突通递送假遗诏,慕容遐急传真檄文第110回 出塞北扬威会部盟,巡长城密议修驰道第55回 张丽华妖媚惑晋王,萧美娘出使见吴主第75回 云定兴谗言害元氏,太子妃遗言传姬威第149回 害忠良刘长恭栽赃,投瓦岗裴仁基献关第73回 宇文述赌博行贿赂,两兄弟猜字拥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