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上官仪的疑惑

正月初一之后,各地仍然没有开工。一直过去了正月初六,才开始开工。

到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时候,又热闹了一回。

当初都在吃元宵和放花灯,热闹无比。

当然了,这元宵,是各行政省,自己掏钱无偿发放的。

如果不是无偿发放的话,是不可能有这么多人一起吃元宵的。

毕竟,不同的民族之间,饮食差异还是很大的。

不过,既然现在无偿发放元宵,那当然是不吃白不吃了。

再者说,元宵甜甜滑滑的,十分可口,让他们吃了之后,也直竖大拇指。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元宵本来有好多灯谜活动的。

但是这个活动,各地基本上很少能够开展起来。

纵然开展,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几个人参与。

没办法,毕竟,那些原住民和东斯拉夫人,汉语水平还是有限的很。

猜谜语方面,真的不在行。

占据人数绝大多数的原住民和东斯拉夫人参与不进来,这个活动,肯定就热闹不到哪儿去。

不过,现在学生已经开学。

他们正在学习汉语。

就算是那些东斯拉夫人和原住民,每日也在或主动或被动的在学习汉语。

到明年,这种情况,估计就能得到一定的改善。

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将会越来越显著。

元宵节之后,各项工程,开始逐步步入正轨。

因为人口的急剧增长,对于矿产的开发速度,也大大加快。

像是铁矿、铜矿等等金属的开采量,也在逐步提升。

华夏国的现代机械的产量,也在逐步提升。

而随着现代化机械的增加,建设的速度,也会进一步加强。

这个过程,真的是相辅相成得。

而华夏国的建设速度,或者不敢说绝后,但绝对是空前的。

当然了,华夏国之所以能够拥有这种恐怖的发展速度。

首先是因为中华商行这十几二十年的积累,积攒了庞大的物资。

其次,三大世家的几百年积累下来的物资,他们建设的城池,可都落到华夏国手里了。

到目前为止,华夏国和大唐之间,仍然保持者密切的商业关系。

大唐对华夏国的支持,是无比巨大的。

而现在,华夏国正在同东罗马帝国,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商业伙伴关系。

华夏国将他们的粮食,还有一些商品,源源不断的运输到东罗马帝国。

从他们哪里换取来大量的矿产。

而除了矿产之外,同时还有大量的人工。

同时,可不仅仅是东罗马帝国。

当时东罗马附近的好多国家,都在从华夏国收购粮食。

因为目前来说,整个欧洲都处于中世纪的黑暗时代。

到处都缺少粮食。

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就能换取到大量的物资。

不过,对那些国家来说,能够换取到粮食,他们已经十分满足了。

因为长时间缺乏粮食的话,可能会造成国内的动乱。

而有了粮食之后,这种动乱,就会被大大缓解,削减于无形。

正因为有着这么多的外部支持,和他们自己的内部积蓄,华夏国的建设,速度才会这么迅速。

前后只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足以能够跟得上其他国家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

而华夏国的文化教育,也并没有被快速发展拉下。

用华夏国皇上的话来说,现在华夏国是两条腿走路。

而华夏国的文武百官,对于他们的皇上的英明神武,更是有了全新的认知。

这些文武百官,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都是唐人。

他们饱读诗书,饱读史书。

他们十分了解一个朝代的构架和发展。

但是像华夏国发展这么快,这样的官僚体系和律法,和以前的朝代,似是而非,大相径庭。

他们完全没有已有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是盲人摸象,摸着石头过河。

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会多走好多弯路。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因为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好多事情,都是只有不断的尝试之后,才知道那种办法是正确的,那种办法是错误的。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皇上慧眼如炬。

在他们要走弯路的时候,只需要随口提点一下,就能让他们免去尝试,走上正确的道路。

皇上一个人的见识,能够力压他们文武百官。

这让他们,对皇上愈加的敬畏如神明。

而其实李愔自己心里最清楚。

对那些文武百官来说,他们自然是没有任何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的,但是对李愔来说,他可是有大量的经验可以借鉴的。

在后世,好多城市的发展,比他们的速度,要更加的迅速和快捷。

他们的发展之中,也经历了大量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走过无数的弯路。

而他们走的弯路,现在就都成为李愔的借鉴。

李愔是站在后世之发展的肩膀上的,见识自然是高的了。

……

到了二月,十五个行政省内,已经各自有五六个市区之中,正在挖坑埋电线杆。

无论是原住民还是那些东斯拉夫人,都是十分的欣喜。

他们经常看电影,对华夏城,甚至对于大唐的发展,已经十分熟悉。

他们自然是知道,开始挖坑埋电线杆,自然是架电线的。

估计他们很快,就能通上电,就能点上电灯泡了。

电线架设的速度,十分快捷,前后只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便将电线杆全部竖了起来,电线也全部安装上去。

接下来,就是将电线接入每家每户中了。

额,因为毕竟因为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科技水平还跟不上。

这个时代的电机功率,还是有些低的。

这也导致,发电的代价有些大,用电的成本比较高。

一度电,需要十文钱。

这个价格,在后世来说,绝对是十分高昂的价格了。

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

虽然同样的感觉,价格是高了一些,但是他们觉得,这完全是物有所值啊。

而现在,经过将近一年的发展。

所有的百姓,都安定下来。

就算再穷的百姓家里,多少也是有着一些积蓄的。

不至于连电都点不起。

额,这一点,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不可思议,这绝对不可能。

就算再富的地方,也有贫民区。

也会有人一无所有,甚至于负债累累。

怎么可能现在整个华夏国,每家多少都有一些积蓄呢?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首先,那些富有的地方,有贫民区。

大多数的,是因为那些贫民,身体虚弱,干不动重活,或者身患疾病。

当然了,也有一些是因为自己好吃懒做的因素。

但是这些情况,在华夏国暂时之间,都没有。

那些原住民,老弱病残,在大迁徙的时候,基本上都死掉了。

剩下来的,以青壮居多,至少都是有劳动力的。

至于东斯拉夫人,就更是如此了。

老弱病残,根本就不会被迁徙过来。

所以,每一家之中,都至少会有一两个劳动力。

而现在,整个华夏国都在大搞建设,必然是有工可做,有工钱可拿的,自然会有一定的积蓄。

而好吃懒的惰性,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

但是在这个建国初期,朝不保夕的时刻,是还来不及发作的。

为什么每一个朝代开国之后,都是迎来一个盛世?

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因此,每一家之中,都扯进了电线,都架上了电。

又是半个月过去了。

这一日晚上,开始正式供电。

这一日还不到晚上,供电所在地所有的百姓,早迫不及待地拉开开关。

左等右等,一直到天色渐渐黑下来,屋里快要看不见。

百姓们不得不去准备点亮油灯的时候,忽然间,屋子里闪过一道亮光。

灯泡一下子亮起,整个屋内,亮如白昼。

顿时,无数百姓家里,不由传出欢呼声。

他们,终于也架上电,用上了灯泡。

电影上他们看到的那些日子,距离他们越来越近。

生活,也越来越有了奔头。

他们的日子,也将如同这灯泡一般,明亮起来。

……

随着第一批的市区架上了电,后面的建设速度,逐渐的加快。

这一次,再次得益于大唐的人才储备,还有他们的物资储备了。

大唐发展多年,电工等人才,也是很多的。

现在已经出现人多为患的程度了。

而现在,华夏国这边,可以说是急需这方面的人才。

双方合作,可以说既解决了大唐目前人才失业的问题。

同时也解决掉了华夏国人才不足的问题,对双方,都有着巨大的好处。

而大唐的制造行业,尤其是制造发电站的经验,目前是领先于华夏国的。

华夏国的好多发电站组,都是委托大唐来制造的。

然后通过巨轮,远远不断的运输过来。

所以,华夏国这边,发电站的建设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

随着第一批市区通电,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

越来越多的地区,通上了电。

现在的华夏国,依然面临着地广人稀的局面。

不过,这样一来,对于发展,反而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因为人少,又是经过统一调配。

因此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子的选址,都是经过再三衡量的。

周围的交通情况,一定要好。

周围的自然资源,一定要丰富。

一定要利于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自然而然的,十分快捷。

架上了电,各种用到电的商品,也是扑面而来。

像是电视机,影碟机,录像机,相机等等电器,马上进入热销之中。

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电器的价格,经历不断更新换代的历程。

其价格,更是一降再降。

又是那些落后一代的产品,价格更是降低到了白菜价。

但是,对华夏国的消费者来说,他们之中的好多人,现在是只认价格。

只要便宜,就是好的。

而各大电视商家,曾积压了好多滞销产品,现在可以放心的卖到华夏国去了。

这也让大唐的各大电视生产厂商,狠狠地赚了一把。

面对这种局面,其实李愔也是乐见其成。

华夏国和大唐之间,需要相互扶持,相互帮助。

这样的发展,对两国来说,都有着巨大的好处。

……

此时,李愔再次指示上官仪,让他负责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养殖业。

只要养猪,养鸡,养鸭等等。

对于李愔的指示,上官仪有些不太理解。

“皇上,对于大力推广养殖这个命令,老臣有些不能理解。”

“现在我们的主要方向,不是要大力推广道路修建,还有文化教育事业吗?养殖业,有必要这么早就大力推广吗?”

“要知道,一旦推广养殖业,就会对现有的建设,产生一些冲击啊!所以,对皇上的命令,老臣有些不能理解。”

推广养殖业,需要建设场地,需要专门的人才进行指导,需要大量的人手。

这样,肯定会将道路的建设速度拉慢。

而上官仪感觉,最近几年之内,肯定是以道路建设为首要目的啊。

只有道路畅通了,整个华夏国,才能实现腾飞的愿望。

对于这个道理,上官仪是深信不疑的。

听到上官仪的话,李愔微微一笑说道:“上官爱卿,你说的固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但是,现在推广养殖业,也同样的重要啊。”

“你知道,我华夏国的土地十分肥沃,同时还有农业部的科研人员,不断的对种粮更新换代。”

“还在不断的探索更加科学的耕种方法,目前,土地的产量,正在逐年增长。”

“目前我们的粮食,还在出口。但是用不几年时间,大唐加上我们华夏国的粮食,就会出现大量的剩余。到时候,就会出现谷贱伤民的事情。”

现在,无论是华夏国还是大唐,粮食产量,是远远不如后世的。

但是现在这个世界的总人口,比后世也少了好多倍啊!

几年之后,怕是生产出来的粮食,会出现剩余的情况。

那些以农业为生的农民,种田不如做工,会大大的打消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所以,现在开展副业,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二百一十四章:寒梅傲雪第四百八十六章:再回长安(三更毕)第二十二章:李泰告黑状第七百一十一章:城主在行动第四百四十五章:拥兵自固(三更毕)第四百九十二章:益州又出神迹第七百六十八章:成立北极国第五百八十二章:抢掠第五十五章:神医求教(第三更)第七百零八章:东征!第一百四十二章:少女春心(第一更)第二百五十三章:当李愔面挖墙角第一百八十八章:狗咬狗第四百五十二章:亲自指挥第三百四十三章:全部纳入大唐版图第七百六十七章:吓尿第二百二十四章:李泰坠马(三更完毕,大家别等了)第四百七十五章:无题(三更毕)第五百零三章:无解难题第七百五十八章:上官婉儿生子第二百六十四章:程咬金吹牛B(三更毕)第四百七十八章:利刃悬顶(三更毕)第三十八章:是你非让我作的第三百六十一章:师傅还是老的辣第六百二十八章:大唐皇家电视台第一百二十三章:冲冠一怒为兄弟(第四更)第四百二十八章:八方云动第七百三十二章:联合众国第五百一十七章:填土(三更毕)第七百三十章:新功能上线第六百四十六章:女大十八变第一百五十四章:武穆遗书第一百二十七章:只因我是皇子(第三章)第三百五十二章:武媚娘要官第五十四章:大唐第一败家子第八十六章:清理叛徒第七百四十章:舆论宣传的攻势第四百七十四章:再次升级第一百零二章:要打板子了(第八更)第一百五十七章:为何而读书?第六百九十二章:间谍行动第二十三章:流言蜚语第三十一章:武士彟第七百一十四章:恩科第五百七十八章:程咬金逞威第五百一十九章:蜀王现场办公(为长老海角加更)第五百二十三章:诛心之言第三十八章:是你非让我作的第六十一章:万事俱备第九十二章:撒下香饵钓金鳌(第三更)第五百九十六章:程咬金尉迟恭挨打第一百八十六章:崔知机的震撼第二百八十一章:帅印丢失第四百三十三章:吓死耶了(三更毕)第三百零九章:咸!真咸!第一百二十一章:青楼行(第二更)第三百九十四章: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三更毕)第二百九十六章:在线等,挺急的(三更毕)第四百零七章:大唐第一任节度使?第五百六十九章:无题第六百五十三章:文化入侵第一百零六章:帮王家一把第六百零八章:火烧蜀王府第十七章:难倒整个大唐的数学题(妇女节快乐)第五百八十二章:抢掠第四百九十章:世家惊恐(三更毕)第五百九十九章:星星点灯第四百零四章:要物理化学有何用?第七百五十一章:驱逐华夏文明第五百七十二章:蜀王的欺君之罪第三百五十四章:蜀王很阴险(两更毕)第七百六十五章:继续扩充第七百三十八章:自相残杀第七百五十九章:毁誉参半第七百三十五章:八国联军的惊惧第六百一十章:李世民驾崩新皇登基第十五章:那个先落地?第七百四十八章:文化入侵第三百七十三章:神童第四百六十五章:李世民玩滑梯第二百八十一章:帅印丢失第二百一十一章:李淳风示警第六百二十一章:杀还是不杀第五百三十一章:出淤泥而不染第四十五章:薛仁贵(第八更)第五十章:惊天神射!第一百四十五章:被坑怕了的王家(第四章)第三十五章:才有味精便不同第六百四十三章:无题第二百五十二章:气势如虹(三更毕)第四百九十一章:崔十娘的毒计(四更)第一百九十章:袁天罡进长安第四百六十五章:李世民玩滑梯第五百四十三章:媚娘生日第一百三十八章:别有情调(第二章)第四百九十三章:十五国求亲(一更)第四百七十四章:再次升级第五百九十七章:大唐娱乐圈第四十六章:薛小小(第九更)第六百三十二章:狗咬狗,一嘴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