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六章:仁至义尽

一家人,最重要的就是整整齐齐,程处默和李恪算是圆了这少年的夙愿了。

程处默是赞同杀了这个少年的,他还没有笨到留这么一个人,找无尽的麻烦。

李恪看到了金春秋和王后紧紧的握在一起的手,不由得叹息一声。

“金春秋和王后的尸体,妥善安葬了吧,将他们葬在一起。”李恪说道:“至于这少年,就葬在他们旁边吧。”

“是。”李恪身边的兵士应声道。

金春秋好歹也是新罗的亡,虽然是亡国之君,但是当初也是受过大唐的册封的,只是如今唐军亲自将他的这个册封重新拿了回来。

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唐军并没有那个条件去为金春秋建造好的墓室,去严格的按照一个王侯该有的牌面去进行葬礼,只能先收敛了这三个人的尸体,找了棺材,停放在后宫之中,等到金城之中的事情收拾妥当之后,再为他们举行葬礼。

新罗王的葬礼,却是要由灭了他们国家的敌人唐军来举行,大唐的兵士没有义务为他们送葬行礼,但是城中的新罗人有这个义务,他们的君父没有逃跑,而是选择殉国,虽然是亡国君,但是依旧足以得到他们的尊敬。

金城被唐军拿下之后,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才将城中的一切事务都安置妥当,投降的新罗人都规规矩矩的待在家里,至于那些战俘,都被安排在了营地之中,由唐军的大军看守。

拿下金城之后,程处默立即八百里加急将消息送到了长安城,而后就是等候长安城那边的旨意。

至于在等待的期间,就是要为金春秋办丧事了。

唐军的告示已经贴出来了,整个金城的新罗人都知道,他们的王和王后还有王太子,在宫中殉国了,而三天之后,就是他们的葬礼。

作为新罗人,他们是要出门送行的。

这也是唐军那边的意思。

唐军不会给他们行礼,能够行礼的,就只有新罗人。

唐军可是把金春秋和王后还有王太子逼迫到这一地步的罪魁祸首,又怎么可能去卑躬屈膝的给他们行礼呢?

运送棺木的队伍很简单,也是新罗的俘虏在抬棺,走在金城的街上,街道两边都是金城之中的百姓,送他们的王最后一程。

金春秋夫妇两人的墓并不显眼,即便是一般的王侯,生前也会为自己找好地方,更别说是整个新罗的王了,或许金春秋也找了,只是唐军哪儿知道金春秋找哪儿了,所以抬出城之后,随便在城外找了个不错的地方,就给挖坑埋了,而后立了碑文。

唐军这么做,也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看看当年唐军灭过的国家,那些国家的王死在了城中,哪个不是草草的埋了,程处默和李恪这事儿做的算是地道的了。

起了坟立了碑,算是给后人一个念想,只要不生事儿,你乐意怀念怀念去吧。

熊津那边的薛仁贵也接到了金城被唐军拿下的消息,这下三韩半岛尽数归入大唐的版图之中了。

但是经过这样一场战争,半个熊津加上刚刚打下来的新罗,这片土地上不管是农田还是城镇,都已经被战争所糟践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重新建设了,而那些高句丽和百济的叛逆,还有新罗的那些俘虏,正好用来做苦力。

想到了这一点,薛仁贵也上书朝廷,希望能将这些人充作苦力,来恢复熊津。

玄世璟回到安北都护府之后,整天就在都护府之中等着唐军的捷报频传,当初是为了防范草原他才过来的,但是草原上却是一点儿动静都没有,或者说,他们都不敢动。

吐蕃已经派遣使者到长安请和了,新罗被灭国了,倭国被刘仁轨和刘仁愿摁在本土使劲儿摩擦。

都这样了,草原上的部族还敢动吗?

动就是找死。

形式明朗之后,契苾何力也从部落之中回到了安北都护府,整日与阿史那·思摩混在一块儿。

两人都是草原上的汉子,能交流到一起,而且,玄世璟先前所提的计划是对部落有好处的,因此,阿史那思摩也在琢磨着他所在的部族重新回到草原上的事儿。

所以就跟契苾何力聊到一起了。

玄世璟则是研究大唐东面西面的两处战场,或者说是三处也成,倭国那边多了一处。

现在新罗已经被灭了,倭国的使者在长安,但是仍旧没有谈妥当,刘仁轨和刘仁愿还带着人在倭国那边为大唐拿下更多的地盘用来谈判。

至于吐蕃,李承乾也是个狠人,与吐蕃谈判成功,成功的将逻些的财富挖掘到了长安,在吐蕃人的身上,狠狠的割了一刀子肉。

文成公主的家书,也只是成为了吐蕃使者的通行证而已,在真正的谈判之中,一点儿作用都没有。

文成公主也只是个宗室女罢了,在吐蕃可能地位很高,但是放在大唐,没什么分量的,最多也只是个象征,是大唐与吐蕃蜜月期的一个象征罢了。

估计禄东赞也心疼了吧,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他想让贡松贡赞到长安,作为“质子”,但是大唐根本不要。

所以,贡松贡赞还是留在了逻些城之中。

但是如今的贡松贡赞对禄东赞和新赞普来说已经丝毫没有威胁了,打仗打输了,让吐蕃赔了大唐这么多东西,吐蕃之中已经不会有人支持贡松贡赞去当什么赞普了。

仗能打成这个样子,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家待着吧,做什么赞普?

禄东赞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了,但是付出的代价也不说小。

不过这对于禄东赞来说,可能也是值得的,金银钱财,可以重新弄到手,但是让禄东赞最不爽快的是,李靖拿下了吐谷浑的地盘。

原本这是吐蕃的囊中之物来着,却是在这一战之中,被贡松贡赞给弄丢了,被唐军给占领了,而与大唐的谈判之中,他们没能将那片地方给拿回来,双方停战,吐蕃付出了逻些城大半的财富。

这不由得他们不给,若是不给,大唐有了原本吐谷浑的地盘,想什么时候打他们就什么时候打他们。

第三十八章:论遣唐使第三百九十九章:李二陛下的毛病第三百八十八章:平壤城的宵禁第四百四十三章:吴王府之行第二百五十章:大考将近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我走后,管它洪水滔天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聚集东山县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李医到东山县第九章:炸城门第三百五十六章:决意降唐第一千零九十六章:时过境迁第四百零六章:上课第四百六十一章:宫中召见第一千零六十五章:下套第一千零四十七章:夺地容易守地难第一千零八十二章:长安朝臣第六十章:准备第二百八十四章:太聪明第五百三十八章:农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埋在心底的担忧第一千五百零六章:风水轮流转第四百三十八章:天家父子第五百七十八章:行动开始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移交第六百零一章:杨万春的截击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夫妻同心第九百四十八章:会试地点第一百九十七章:抄家!第八百零四章:三只老鼠第一千零八章:套路第九十一章:李二陛下的幸福生活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暂且平安第一千零九十七章:知进退第二十章:拟定章程第六百五十三章:权臣的无奈第二百四十三章:洗白白第七十五章:暖阁的花费第一百五十二章:轰动长安第四百二十二章:白首之约第二百一十六章:陈芝麻烂谷子第六百一十二章:局势明朗,简单劝降第四十二章:姑娘请留步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李医到东山县第三百六十三章:放弃第四百七十二章:声名再起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位置越高,私心越大第二十章:拟定章程第八百七十二章:洗清嫌疑第四百七十二章:“幼稚”的承诺第四百一十章:大婚之日(上)第五十章:玄世璟卖房第八十八章:中毒第五十七章:党仁弘犯案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下手第三章:石城第五百三十九章:爱出奇招第八百五十四章:毒杀第一百七十九章:放弃抵抗第四百三十一章:利益至上第一百八十九章:荀攸同行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舍得第四百五十七章:郑家与郑安第五百四十二章:时间、地点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烦扰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开始反击第五十五章:房遗直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争论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各自安排第五百零四章:该杀的杀第八百五十章:世璟劝学第四章:隋末旧事第八十七章:窃案现场(送给书友四六级)第三百二十章:接应第九百一十七章:烂摊子第六十六章:李承乾的态度第三百六十八章:聚将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情况不太好第四百一十六章:高瞻远瞩第一百六十二章:目的何在第三百七十五章:问计晋阳第一千二百零六章:倒大霉的王家第九百八十六章:李恪的歪打正着第五百三十九章:爱出奇招第一千零五十二章:山野闲谈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家长里短第八百二十章:燕来楼会面第九十六章:陛下驾到第一千五百章:死定了第八百六十八章:黄疸第一千零三十二章:齐国公第三百六十章:入唐营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如何处理第五百一十四章:对谈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查刺杀案第三百七十八章:不留活口第四百一十二章:利益不是最重要的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接手第二十九章: 玄明德与李承乾第三百四十九章:大势成第五百零九张: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