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节 怜农!

李元兴说让长安与洛阳在一年时间多出十万识字之人,这个想法别说是屈突通,就是李二都激动万分。

书不是普通人读得起的。

书籍都在世家门阀当中,民间一本书,一本论语。就算是带有错误的手抄本,都不会低于一百文。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这是上百斤粮食的价格。

十三文,李二相信李元兴会创造一个奇迹。

李元兴这时继续说道:“第三重任,就是农务了。洛阳是一个好地方,合理利用的话,可以有千万亩,甚至几亿亩土地,将成为大唐第一个大粮仓。按一亩地十石……”李元兴停顿了一下:“不,按八石计算,十几亿石的粮食。”

李元兴说着,脸上不由的流露出一副憧憬的神情。

屈突通已经活了七十岁了!

他经历过战乱、饥荒,亲眼见过饥民易子而食的惨剧。他深知粮食的重要性,十几亿石呀,那堆起来就是一座山,一座让天下人都安心的山。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屈突通不由的念起了这首从李元兴口中流传出来的诗。

诗是的出处李元兴不记得,似乎也是唐朝的。

以李元兴的学识,能背过的诗绝对不超过三十首,当然其中肯定还有三鹅那首。

“好一首怜农!”李二称赞着。

李元兴有些尴尬,脸微微一红,马上差开了话题:“洛阳多荒地,今冬平整,明年开春,元月底,二月初就可以下种。小王有亩产十五石的粮种,就算荒地贫瘠、打理不善,也有八石的产量,而且每亩地还可以有百石的青储牛马料。”

跪坐在软垫上的屈突通直起身来默默的行了一个大礼。

话已经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这确实是重任,国之重任。屈突通唯一用来回报李元兴的就是,完成这个任务。

屈突通离开了,他决定三天内离开长安,赴洛阳。

书房之中就只有李二与李元兴两人了,远远的看着屈突通的背影,李元兴说道:“老将军怕心有余而力不足呀。可如果不安慰老将的心,怕也寒了所有将军的心!”

“力不足,有房杜两位先生!”李二在旁边笑着接了一句。

“皇兄,你真敢让我领兵?我从来没有上过战争,我都没有杀过人!”李元兴不是心虚,只是想听一听李二的想法。

李二拉着李元兴坐下:“五郎,为兄第一次杀人是十四岁。你是天策上将,你要敢杀人。你武艺不如将军们不怕,但要让军士们服气,那么你就要有胆略,要公正。驾驭军士们最好的办法就是,胜仗,让越多的人活着回来,你的威望就越高!”

“懂了!”李元兴很认真的点了点头。

“你出征在外,一切后勤都不用担心,为兄助你!”李二拍了拍李元兴的肩膀。

李元兴笑着点了点头,又说站定:“我听说勋贵家的子弟们大比,其实我有个想法。大唐的勋贵们都是贵族,可以说大唐属于皇家,但也属于贵族与百姓,贵族为什么可以高高在上,因为他们为大唐付出的多。”

“此言有理!”

得到李二的称赞后,李元兴信心更足了:“那么,大唐其实站在最上层的,就是咱们皇族与贵族们。遇到麻烦事,皇族不能落后,贵族自然也不能光等着享受。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好,好一个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李二激动的站了起来,在书房之中走了好几圈:“为兄要好好思考这句话,坐享其成的事情不能留给那些勋贵家中的小辈们,这帮小家伙是长安的祸害!”

“祸害变成战将,文臣?”

“好主意!”李二与李元兴两兄弟哈哈大笑着,既然是贵族就要付出,而且付出的要比普通人更多。

李元兴信心十足的继续说道:“再加一条,功勋无下限,功勋无上限。”

“说来听听!”

“功勋无下限,只要是大唐的人,无论是谁,那怕是奴隶只要有功就有奖励。一个奴隶,上了战场几十次,功勋无数,然后呢?变成校尉,再成为将军拥有了爵位,最后成为一位公爵!”李元兴笑的有些狡猾:“那么,其他人怎么看!”

李二放声大笑,用力的在李元兴背上拍着:“好我的五郎,此计大妙。让为兄仔细思量之后,就在这次大战咱们也挑一两个有功勋的奴隶出来!”

“皇兄,我还是认为捧一个出来比较好!”李元兴坏坏的笑着。

李二愣了一下,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乐趣,爽朗的大笑着。

两兄弟又聊了一会战略布局,以及长安城世家门阀的应对方案,连李二都想不出来在战略上还有什么不足,眼下所差的就是各将军临战的发挥,以及突厥方面的应对了。

时至午时的时候,当李二问到李元兴何时出兵,李元兴的神情却黯然了下来。

“有何心事?”李二关切的问道。

“出征前,我想去拜祭几个人。”

“那几人?”

李元兴看了看窗外的天空,又低下头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皇兄,是几位将军。秦时守塞外的蒙恬,世人都说秦皇残暴。可秦末天下大乱,秦皇却密旨让守在北边对匈奴的军队不要回来,也没有让南边镇守的军队回来。”

“守住国门,再乱依然还是汉人的天下。”李二也认同李元兴的说法。

然后又问道:“还有呢?”

李元兴的表情之中带着一丝兴奋:“自然就是汉朝大将军大司马,烈候。卫青!”

“好,朕给他封王!”李二欣赏卫青。

不是说卫青比霍去病强什么的。而是因为卫青的经历,以一个骑奴坐在到大汉武将的巅峰,死后墓地竟然在皇陵圈内,这对于一个臣子、一个曾经的奴隶,是无上的荣耀。

特别是最初,以弱敌强,再到势均力敌,再到强势击败匈奴。

卫青功不可没。

“来人!”李二轻呼一声,当下就有内侍进来,李二吩咐道:“传虞世南、诸遂良!”

虞世南现作为众皇子的老师,早晨的时候就在皇宫之中教学。而诸遂良已经内定被分到了秦王府,职务还在等李元兴正式开府后,吏部下文。近期也在他的老师虞世南处学习,打打下手,也帮着教皇子公主们练字。

很快,虞世南去诸遂良已经来到了李二的书房。

李元兴正在磨墨,诸遂良过去接替了李元兴的工作。并不是因为李元兴是秦王,而是诸遂良怀疑李元兴磨的这墨一会能不能写出好字来,这磨墨也是有讲究的,绝对不是李元兴那种黑着劲胡磨。

李二站在书桌前沉思着。

“圣上!”虞世南施了一礼。

李二的眼睛没有离开纸,开口说道:“朕想写两篇祭文,一篇给秦时守大秦北方的蒙恬将军。另一封给大汉痛击匈奴的卫青将军。卿写一份赞文,称赞大汉将军卫青,朕要为其封王!”

一篇古雅的赞文,对于虞世南来说,提笔就可写。

只是这文是大唐皇帝要的,而且事关大战之前对英烈的赞文,不可不重视。

诸遂良则被要求去作其他的准备工作,装裱的工作要作,而且还要去准备好几个清漆檀木盒。这种木盒号称就算泡在水中都万年不腐,用漆封后,里面连一丝空气都无法流通。檀木盒上面还有刻字,自然就是诸遂良的活了。

说是四篇,其中一份是圣旨,事实上总量写了九篇,圣旨单独让给加了一个盒子。

完全这九篇文章时间不长,但后续的工作却花了足足两天时间。李二除了上朝,在装裱封盒盖印的过程中都亲自动手。

第四天中午的时候,李元兴去了一次军营,查问了整装的情况。

然后李元兴回到了秦王庄。

这时的长安县已经在大兴土木了,足足一个时辰的路上,李元兴都可以看到数以万计在大干的工匠们。听老狼说,近日长安城工匠工费倍增,就连粮食都每斗涨了一两文钱。更不用说木料,石料等物的价格了。

在这条原先的路边,有条宽了五倍的大路正在修建当中。

这里用的是秦王庄的人,以及长安县属于秦王的农户。每个熟练的工匠带十人,从碎石地基开始,再打上三合土,然后倒石灰,最上面再用硬土路面。

李元兴看着,心说这唐朝有修路技术,与现代所差的,就是水泥了。

但水泥,确实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造出来,别说是自己不会,就算是自己会,在没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情况下,水泥的出现只会破坏长安的经济结构。

似乎是越来越美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欢本书的朋友,请收藏,请推荐,请加群。

群号在本书简介处!

谢谢大伙的支持!!!

第295节 箭神第623节 出云城第410节 盖棺定论第887节 顶天立地男子汉第592年两个和尚第309节 赵州桥第81节 怜农!第551节 乐园民开园之日第700节 李元兴的石头第625节 见过金山吗?第813节 三万猪仔第271节 秦王睡书房第277节 换防令第860节 定策第218节 秦王微服商会街(上)第829节 神兵天降(三)第562节 怕死了第417节 长安城的新小吃第332节 王八拳第一式第558节 长孙家的旧事第882节 七万七千项专利第115节 恶整赵言德第542节 秦王空中堡垒第179节 悬崖上的那块石头第570节 秦王追杀令第465节 抗令第147节 秦王小农第一庄第757节 红红的喜字第675节 一根棒棒糖第37节 狂热的大唐商人们(二)第34节 大唐的农业合作社第888节 断碎的传承(一)第360节 辽东三黑!三第397节 时间与生命的赛跑第786节 海热第74节 有惊无险的重宝交易第795节 古晋之治第186节 秦王的泡馍第508节 隐太子的宝藏第719节 独木桥第191节 文明(二)第225节 秦王庄十二金钗第573节 史上最庞大的地下会议第229节 一步登天第329节 工具!第351节 耀州直道第762节 西北劳军第713节 李元兴的股市与期货(三)第826节 倭人锁国第201节 秦王七妃第293节 大阅兵(下)第87节 突厥的智计第304节 奴隶主第356节 长安城的骚动第604节 拉杆子占山头第709节 太原王家第850节 水晶头骨第683节 掌控者!第204节 又厚又黑第347节 李治!!第898节 李信之墓第681节 李元兴的人口账本第292节 大阅兵(中)第803节 超级豪赌第418节 小道消息第851节 李元兴的南美公关第186节 秦王的泡馍第759节 买下高昌第533节 一篇文章第629节 民心所向的口水仗第533节 一篇文章第332节 王八拳第一式第324节 唐之辉煌不仅仅盛世第616节 全力开动的战争机器第489节 一箭四只鸟第433节 历史的魄力第814节 文明与野蛮第855节 北美无封地第764节 边戍(下)第104节 火计(二)第73节 卢承庆献计第290节 献给李渊的礼物第34节 大唐的农业合作社第532节 意外的结局第625节 见过金山吗?第856节 十万吨级船队第204节 又厚又黑第627节 新闻第657节 白菜真是好东西第37节 狂热的大唐商人们(二)第873节 你是人类吗?第633节 春天了!第49节 天价第138节 大唐的军工三产第729节 秦王府新人新计划(二)第780节 股市开第189节 李元兴‘硕士’三第581节 农田北移第251节 静默的唐僧第550节 乐民园开园前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