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主政河东(一)

李彦有些郁闷,每一次圣旨都是给李秀宁,但自己每次都陪绑,也不是给自己的圣旨,还得跪下接旨。皇帝也大妈穷讲究,一个破圣旨,写的乱七八糟,根本不知道什么东西,却让所有人跪着听。

传旨的十有**是太监,这些阉人就是他妈变态,非得跪下,还是恭敬有加,否则就是大不敬之罪。

李彦发誓,如果有一天自己说了算,第一件事就是使用白话文,说文言文就显得有学问吗?第二个就免除跪拜,其他书友正在看:。他知道自己也就是想想,这一点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他永远也说了不会算。官当再大,还能大过皇上吗?

低头听完圣旨,反正也不知道说的什么,跟着谢恩起来。太监把圣旨交给李秀宁就走了,他们最不愿意的就是传达这样的圣旨。如果是给大臣的圣旨,对他们毕恭毕敬,还能得到一些赏钱。可面前接旨的是公主,也是他的主人,别说赏钱,他们不上点供就不错了。

总算平阳公主是外将领兵之人,比皇宫里那几个小祖宗强多了,也不会为难他们。下完圣旨还不赶紧跑,等什么?等着挨修理啊?所以太监传达完圣旨,旨意一交赶紧开溜。

李彦一声不出,李秀宁嘲笑的说道:“我真的弄不明白你,那么聪明,头脑也够用,就不能上心学点东西,连个圣旨都听不明白。再说你写的那是什么字,别人都看不懂。”

李彦知道李秀宁又得狠狠的嘲笑自己一番,反正他也不在乎,被称为脸皮第一厚。恨恨的说道:“那算什么?全天下能听懂的有几个?还是听不懂的多,有什么了不起的。再说,我那是简化字,李氏简笔,你们知道什么?”

李秀宁知道自己也说不过李彦,这个人没文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过他的简化字确实很好认,对初学者简单不少。其实不是正式场合,大家说话也都是白话,不会谁之乎者也的,只有那些文人才子才那样。李秀宁是武将,当然不那样说话,所以她还是赞成李彦观点的。

两个人说几句,李秀宁说道:“不知道父皇为什么竟然把我转入文职,这恐怕随你心意了吧?”

李彦确实没听懂圣旨说了什么,也就是夸奖几句的词李彦能听懂。前方将士打胜仗竟然是皇上天命所归,洪福齐天。扯淡,如果那样,还打个屁,皇上一个人来不就全解决了?

不过听到李秀宁的话一愣,怎么会这样?无缘无故怎么转入文职了?就问道:“别卖关子了,快点说怎么回事?”

李秀宁说道:“父皇圣旨说我暂时免去骁卫军大将军之职,封为并州刺史,主管河东十五州之事,出任河东道大行台。骁卫军由李叔同指挥,他担任河东道大总管,节制十五州兵马,防范刘武周和突厥。”

李彦说道:“这有什么奇怪的,天下是你家的,你父亲想怎么封怎么封。”

李秀宁摇摇头,说道:“那可不一定,尚书省不会通过的,我又不会治理地方。”

李彦说道:“李元吉会吗?他倒是原来的河东行台,干了什么你不知道?”

李秀宁当然知道,为什么会失去晋阳,就是李元吉胡作非为弄得。李元吉第一大爱好就是打猎,他担任河东都督的时候,每天就是打猎,游玩,骑马驰骋。根本不管什么地方,庄家快要收成了,都给踏坏,哪个人敢说什么?

更可气的是竟然闹市纵马,以弓箭射行人取乐。乳娘说了他几句,竟然借着酒劲让人给打死。弄得并州的人都恨不得他死,所以刘武周进攻的时候,根本没人帮他,才让河东失守。

来到这里之后,李秀宁也知道,本想告诉父亲,但李彦不让。因为李元吉己不在这里,说还有什么用?

李彦是在刘文静嘴里知道的,齐王李元吉兵败,丢失并州,李渊却把罪名扣在司马宇文哲身上,想杀了宇文哲替李元吉顶罪。但王府长史是窦涎,那是驸马。李纲说李元吉有罪,就算辅佐不利,也应该是长史窦涎的责任,要杀一起杀。

李渊当然不能杀自己的女婿,也只好放过宇文哲。由此可以看出李渊如何宠着李元吉,李秀宁说有什么用?本来李元吉也不在这,被李彦一说,李秀宁也不再说。

如今李彦这样一说,李秀宁也觉得对,行台、都督基本都是不亲临,由王爷遥领,大部分是自己的封地,也就是一个监督权,其他书友正在看:。她是公主,担任河东道大都督没什么,但是大行台就不一样了,那可能掌管十五州政务,同时又是并州刺史,那不是把自己转入文职官员了吗?

李彦说道:“这不是你想的吗?那可是从三品大权,你一回京城就可以上朝参加政务,不正是你想的吗?”

李秀宁说道:“还别说,我父皇这回弄得很不错。但我总觉的奇怪,难道萧踽、李纲和窦威他们没反对?”

李彦也不知道为什么,李秀宁如果是男的,一点也不奇怪,但她是女的,李渊能让李秀宁掌握一个道的兵马,能同意她掌握地方行政吗?再说,李秀宁好像也不具备这个能力。

他奇怪的问道:“你说随我的愿,对我怎么安排的?”

李秀宁说道:“你当然是跟着我了,父皇任命你为公主府长史,帮助我。”

李彦又一次被雷倒了。公主府什么时候出来长史了?王府有长史和司马,那是佐官,协助王爷处理封地和管辖区的事。公主也有封地,但不出皇城的,哪来的长史?自己这一下不是变成李秀宁公主府的大管家了吗?可自己不是太监啊?

李秀宁也明白这些,她不知道父皇怎么能想出这个主意。不过这可不错,以后李彦是跑不了了。

李秀宁要比李彦了解官制,看来父亲想让李彦留在自己身边。不过她还是没有搞明白父皇怎么想的。

其实李渊也无可奈何。一个都督府的长史是四品,并州刺史府的长史也是从四品。不能让李彦升那么高的官,但却没有好位置。这一来,裴寂给出的主意,弄一个公主府长史出来。

如此李彦名正言顺和李秀宁在一起,李彦又是公主李秀宁的将军府长史,如今又是刺史,李彦不用升官,就全管了,反正有李秀宁。

这是朝堂争头的结果,李彦当然不清楚,连李秀宁也不知道为什么。李秀宁偷渡黄河,随后奇袭晋阳,一举打败刘武周夺回晋阳,收复并州大部分地方。平遥一战,活捉尉迟敬德,吓得宋金刚不敢进攻介休。这些战果一进京城,立即引起震动。

李渊大为高兴,没想到女儿比儿子厉害。李世民还没有成功,李秀宁却先胜利了。

晋阳一收复,李元吉马上来能耐了。和李建成商量,他想回晋阳。因为在长安不好玩,什么都管着他。李渊还让他上朝,又不能随便离开长安打猎,把他快憋疯了。所以听说收复晋阳,他就想回来。

可李建成一提出让李元吉担任河东大都督,立即遭到朝臣反对。因为李元吉在河东干了什么,朝中都知道。那是李家龙兴之地,不能出差错。刘武周还没灭,又临近突厥,还有宋金刚的兵马。

朝堂上吵成一片,有支持的,有反对的。裴寂暗中使力量,谁也不敢说接任那里。太子都说话了,其他的郡王哪敢担任。

争论了两天,裴寂对李渊说道:“皇上,我看就任命公主担任吧,别人也说不出来,那里本来就是公主收复的。”

李渊也犹豫:“平阳担任是行,可他是女子,担任三品地方大员,如何能上朝听政?”

裴寂说道:“这样,再任命他为刺史,暂时也就不用回来。回来时再说。等过一段时间,看看齐王的表现,好了就让他出任,公主可以调回京城。再说,有公主也能防备两面兵马,军队由国公李叔同掌握也是一样的。”

李渊赞赏的说道:“还是你懂我,元吉虽然顽劣,但还是很聪明的。难得他和太子关系好,兄弟和睦,也是好事。那就按你的意思办吧,给平阳派一个好助手,协助她。”

裴寂是老奸巨猾:“皇上,李彦可在公主身边,不用安排人了,。独孤尚书和窦尚书可都争着要他,证明李彦还是有能力的,就让他协助就行。”

李渊马上说道:“不行,并州府长史是从四品官员,李彦是不是升太快了?也会有人不服,他毕竟是军职武官。”

裴寂也觉得不行,想了想说:“李彦官职不用动,把他封为公主府的长史,这样也能避嫌,还能不用封官。”

李渊点头,终于解决了。他问道:“根本没有公主府长史一职,李彦这次相助之功怎么赏?否则又有御史说赏罚不明。”

裴寂说道:“李彦意不在当官,我听说他想要地方,把怀德坊赏赐给他就行了。”

李渊也觉得行,怀德坊不大,东西九百多步,南北才有七百多步,本来李彦就快占一半的地方,把那里给他也行。对皇家来说,那无所谓,想收回是随时的事,也就同意裴寂的主意。

其实裴寂早得到好处,今天是机会。李彦想要怀德坊,花钱动迁,但怀德坊临近西市,是好地方,里面有不少商家也很有钱,如果用钱拆迁,费用太大,那些人家也不缺钱。

飞凤刚一提出,立即出来一大堆李彦嘴里的钉子户。没有官府命令,私人购买,没办法强拆。

飞风没办法了,和几个可靠的人一商量,那就花钱走上面。当然,钱就花到裴寂身上。户部尚书是窦莲,那当然没问题。

今天有这个机会,裴寂正好办成这件事。本来拿人家钱就要办事的,这又是给李渊出主意,一举两得,李彦得到土地。他还得到李渊的夸奖,心里十分高兴。

第二天上朝,李渊一宣布决定,果然谁也说不出来不行。虽然李秀宁女子担任行政官员没有先例,但她是公主大将军。

再说,李渊一句话就都不反对了,李秀宁和李叔同可以防御刘武周的兵马。骁卫军兵力少,李世民己派兵,由尉迟恭指挥进兵河东,骁卫军只是防备北面的刘武周和突厥。

对李彦的封赏是他年纪太小,不适合升官太快,地方官员更需要成熟稳重。李彦就不升官了,把怀德坊的土地赏给李彦。

世家门阀的人占了朝堂半数以上,他们当然不会反对赏给李彦东西。李家传出消息,李彦惦记那个地方很长时间了,所以一致通过决定。

虽然李元吉十分不满,但裴寂让人通知他,这段时间表现好一些,一旦风声过去,李秀宁是不能总在外面的,她毕竟是公主。到时候把她调回来,换李元吉去。这样,李元吉也不再说什么。

李建成这个太子说的话没好使,让他有些不满,想给李彦一点难受的。向父皇提出,不能让柴绍总是和平阳不见面,提议把柴绍调到延州,距离晋阳也近一些。

正好李渊也打算把赵景兹调回京城,连连夸李建成有大哥的胸怀,想的周到。

下旨调柴绍进延州,担任延州刺史,领右武卫大将军,指挥兵马防范梁师都。只是隔着一个黄河,可以去并州看李秀宁。

这一来,皆大欢喜。圣旨就这样下到晋阳,弄得李秀宁和李彦一阵迷糊,不知道怎么回事李秀宁说道:“这回你终于可以管地方了,给我弄点政绩出来,别让他们小瞧了我们。”

李彦说道:“你真想弄点政绩出来?”

李秀宁说道:“那是当然,交给你了,怎么做你说了算,我可不懂地方政务。”

李彦一笑:“政绩是什么?当然是上缴财税。那好办,看我的。”

第32章 都是故事惹的祸第245章 重拾亲情(一)第261章 初夏长安热似火(二)第147章 肺腑之言第270章 短视第338 风雨同舟(一)第144章 人心(一)第356章 戒心第430章 食色·性也(一)第112章 灭梁之战(一)第99章 谁的战果第48章 这就结束啦第349章 难解危局(一)第120章 轻取晋阳第249章 嚣张公主(三)第79章 避祸267章 牢狱之灾一第422章 汉唐天下(三)第396章 天下战略(四)第240章 劫掠战(一)第216章 国事家事天下事(二)第265章 皇家银行(二)第310章 生存第255章 皇家威仪(一)第94章 怀疑一切第111章 临时主帅第4章 要命一条第111章 临时主帅第176章 出尔反尔第143章 风云长安(十一)第99章 谁的战果第253章 人为财死(一)第87章 逍遥惬意第146章 曲江书院第145章 人心(二)第348章 悄然远遁(二)第376章 震聋发聩第388章 欲望第423章 汉唐天下(四)第34章 出征(二)第223章 兄妹情(三)第401章 天下战略(九)第82章 上朝(二)第206章 吉儿失踪第390章 情留吐蕃(二)第309章 流落番邦(二)第345章 天书怪谈第29章 一千贯一年第85章 失控第371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三)第312章 国策(二)第349章 难解危局(一)第22章 搬空洛南(一)第3章 比比谁更坏第412章 再返吐蕃第392章 情留吐蕃(四)第361章 宗教信仰第323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203章 大打感情牌第55章 家事(一)第137章 风云长安(五)第449章 规划天下(三)第451章 家天下(一)第192章 历史真相(三)第20章 强行征收第113章 灭梁之战(二)第436章 东征西讨(二)第56章 家事(二)第103章 团聚(二)第209章 初露端倪(一)第423章 汉唐天下(四)第236章 到底谁的错(二)第200章 兵戒相见(三)第344章 反客为主(二)第113章 灭梁之战(二)第418章 道教总护法第167 章误伤第360章 天书之谜第283章 千里追踪(一)第198章 兵戎相见(一)第354章 再回长安(二)第420章 汉唐天下(一)第73章 差点成为医生第94章 怀疑一切第19章 被迫捆上战车第94章 怀疑一切第380章 历史惯性第239章 灭隋(三)第432章 截杀第142章 风云长安(十)第319章 西域风云(七)第118章 飞凤婚事第281章 打黑不扫黄(五)第315章 西域风云(三)第265章 皇家银行(二)第23章 搬空洛南(二)第387章 喋血王宫第375章 风雨飘摇三五年(三)第264章 皇家银行(一)第206章 吉儿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