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 题让愤青来的更猛烈些吧

“嗯,办好了吗?”

“放心,一切搞定。媚娘,让夫君看看你伤怎么样了,嘿嘿。”

“哎呀,你的手,放哪儿呢?”

“啧啧啧,不愧是药王孙思邈啊,这药膏端的不凡,涂上后,这么快就好了,关键是,这一江满月,还是光滑如初,没有留下一点疤痕,来,让夫君亲一下。”

“啊,不要啊,不要亲那里啊,脏。”

一阵男子淫.邪的声音在翠微殿中响起,武媚娘被弄得咯咯的娇笑,身体乱颤,好似风中的玫瑰,娇艳欲滴......

秋冬时节的东海,依旧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

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

海天一色的尽头,隐约间出现几个小小朦胧的黑点,缓缓的出现在海面上,放下手里价值连城的千里镜,吕清有点无奈的对旁边做伙计打扮的少年道:“不是远行的商船,是那东瀛的遣唐使们。”

少年伙计安慰道:“东家不用急,我们的商船是从天下会租借来的,虽然花了大价钱,但船夜市顶顶好的,一定能够回来的。”

吕清看了少年一眼,点了点头。

话说自十年前,掀起大航海的热潮,这里就在有心人的策划下,括州成了一个海港,用来交易和停泊商船。

因为有详细的海图,天下会的商船成了括州港上最活跃的精灵,南来北往,东去西来,如今天下会的商船最远已经能够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但那样的船可不多,海上的风暴依旧是商船最大的杀手,这些年来不知多少商船,葬身大海之腹,多少水手远行中当了海龙王的驸马爷。

但也有不怕死的水手,拼了命走这条充满死亡和机遇的黄金航道,没办法,只要到了那官方海图中说的非洲,和当地人交易,那么通常百两白银能换到一船的货物。

各种珍奇的宝石、药材、海产品,运回大唐能够翻上百倍。

至于当地人如果有不合作,哼哼,杀了就是。

吕清就是这样的远航商人,第一次幸运的吕清,尝到了甜头,不惜组织第二次远航.

这一次,吕清的商船一点货物都没带,和自己乡里几个土豪商量,他们准备做一次无本买卖。

那些黑黑的土著人,连铁制弓箭都没有,凭什么有资格和自己交易啊,但快一年了,船队还是没回来,这才是吕清最担心的。

远处的船越来越近,不用千里镜,此时都能看的清清楚楚,船不大,但看样子还算坚固,慢悠悠的驶进港口。

船抛锚后,从楼船上走下一群人,这群人个子不高,明显没有后世他们子孙的高度,穿的很具东瀛特色的衣服,当先的两人是,其中矮矮胖胖的,一脸和气,逢人就是一张大大的笑脸,至于另一个则是一个中年和尚,圆润如意,和光同尘,白白嫩嫩的,一米七的身高,自有一番气度在身上,望似不像东瀛倭国之人,倒是十足的中土佛徒打扮。

“辩机大师,这一路上多亏您念经保平安,否则我们这最后几艘船,也要毁于风暴之中了。”矮胖的倭人,躬下身,一脸的虔诚,好似佛祖座下最悲天悯人的佛子。

“阿弥陀佛,犬上施主,一心仰慕我中原文化,曾有入隋的经历,对中土大唐事务熟悉。这一次抵达我大唐帝都长安,我大唐皇帝必亲自接见使团成员,完成你们的心愿。”

犬上御田锹低下头喃声道:“我佛保佑!”

辩机微微一笑,低头也唱了一声佛号,只是眼角中却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

初冬的长安没有隆冬的素丽,只有清冷干燥的风吹过,和不见阳光的阴天,但却并不妨碍它的美丽。

早晨还并并不太冷,只是气温稍稍低了一些,不过翠微殿中自是春意盎然。

武媚娘的伤快要好了,李治感觉自己的性福日子不远了,昨晚和武媚娘调了半宿的情,后来武媚娘又逼着自己讲起了《倚天屠龙记》,当然里面的历史都被李治给调换了,结果无聊的武媚娘满意了,李治却睡的很晚。

如今一大早的,却是大朝会,春困秋乏,但初冬季节,也是睡觉的大好时光,但有得到就要付出,虽然李治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但懒觉?

还是算了吧,要不然那些御史谏臣非骂的李治眼睛都绿了不可。

在宫娥的服侍下,穿好了衣服,话说,这皇帝复杂的衮服,李治至今还穿不好,但所幸地位够尊崇,也轮不到李治操这个闲心。

看了一眼,还在床上梦会周公的武媚娘,李治大步迈出翠微殿,新鲜空气迎面而来,吸进肺里,清清凉凉的,如冰水般沁人心肺。

由于才刚刚入冬的缘故,一眼望去,花草树木还残留着秋末的景象,完全没有冬天给人的破败凋敝的感觉,地上的小草还挺精神地长着一分绿意,如茵的绿色中,还有几朵不怕冷的小花在零星地开着,向即将来临的寒冬季释放出最后的活力。

有人说初冬是灰色的,因为一到这个时候,整个城市的上空便总是灰蒙蒙的,没有了阳光,没有了生机,但李治一年四季中倒是颇喜欢秋冬季节。

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如果硬说要有,就是秋天够浪漫,而且要过年了,前世这个时候考完试,就卧在家里,或者找同学们聚会。

在过年的时间里,更是走家串户,大鱼大肉的吃着,红包拿着,如今想来,竟是那么美好!

看了看天气,天高云淡的,还不错,心情也不错。

“走,上朝。”

“陛下起驾太极殿。”小桂子的声音很尖细,但不大,自己的主母还在春睡呢,可不能吵醒。

很满意小桂子的机灵劲,这名字没白取,不过最满意的是,他是一个真太监。

自从做了皇帝后,李治就心血来潮的派人将宫中的大笑公公太监,全部找人检查了一遍,确认全部合格,才算放心,并且大幅度的消减太监的数量,让宫女暴增,嘿嘿,太监?

保留一定就好了,李治也曾想过废除太监这种畸形的产物,但武媚娘的一席话,却让李治犹豫了。

“陛下,宦官的危害在于权利,陛下可以控制宦官的权利,中土的宦官制度已经延续一千五百多年,自有它存在的道理,陛下一定要保留下来!”

李治知道武媚娘是郑重其事的,这是夫妻间的默契,每当武媚娘要说大事的时候,都会改口称陛下,和别人一般无二。

“你说说看。”李治点点头,认真的听着。

武媚娘嫣然一笑,充满睿智的道:“陛下!宦官的最大作用不是家奴,而是相当于挡板。

“挡板?你是说缓和矛盾。”李治有点了然了。

“不错,陛下,君和臣的关系再亲密,也始终有破裂的一天,当君主和臣子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陛下是准备诛杀臣子呢?”

武媚娘的话,让李治微微一愣,突然发现自己确实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

如武媚娘所说,当君主和臣子发生矛盾的时候,君主应该怎么办呢!

诛杀大臣的皇帝,如幽王、纣王等人,诛杀臣子太多而被臣子造反杀死,还被冠上一个迷恋女色误国的罪名。

西周后,宦官制度渐渐完善,迷恋美色误国而被臣子推翻的皇帝再找不到了,而宦官作为特殊的政治体系登上历史舞台。

从此之后,君王和臣子的尖锐矛盾,因为宦官这个特殊体系的存在,矛盾很悲剧的被转嫁到宦官头上。

于是乎,这些可怜可悲可恨的宦官,成为君王手中调和矛盾冲突的工具,君王指挥宦官杀死和自己矛盾冲突严重的臣子,而臣子也将报复对象指向宦官,君王乐得两边斗来斗去而自己坐收渔利。

而这种平衡制度在后世明朝,演化到了极致,嘉靖皇帝哪怕二十年不上朝,国家依然平稳的运转着,期间宦官和一张居正为首的士大夫文官甚至武将们,彼此相互制约,斗得不亦乐乎,国家国力却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可以说,这是这种制度最大的好处。

当然弊处就不说了,看一看后世那些宦官掌权后,做出的事吧,甚至魏忠贤那变态差点逆天篡了皇位。

但是,正如武媚娘所言!

如果宦官这个政治体系消失不见的话,君臣间尖锐矛盾冲突的矛头将会直指君王。

当矛盾累计一定程度,冲突爆发时,君臣之间总要出现一场生死相争。

但无论胜负,国家的力量在冲突中消耗巨大,最后失去最多的总是君王。

无论是李世民也好,还是李治自己也罢,都是有信心绝对压制身边一干臣子的。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权位、金钱和女人,就会有打打杀杀,就会出现江湖。

矛盾嘛,是不可避免的,也一定会存在滴,这是不可调和的。

当矛盾累计到冲突爆发时,李治还真不知该如何缓和这种矛盾,难道像李隆基那笨蛋一样,抛出自己心爱的女人缓和矛盾?

武媚娘看着李治眼珠子乱转,心思转动的模样,笑道:“陛下!本宫劝陛下采取宦官制度也是有私心的,如果没有宦官的存在,当君臣之间发生冲突时,宫中女人往往也许是最好的调和对象,特别是像本宫这种掌握大全的后.宫女子,更是调和矛盾最大的筹码!不知道当那一天来临时候,陛下用什么调和冲突呢!”

吐出一口气,李治对武媚娘的话深以为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武媚娘的话,已经涉及到政治肮脏的一面,可以理解。

自古以来,中原作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社会结构,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以政治权利的巩固加强为中心,而不是开疆拓土。

因为中原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天然雄厚的农业经济基础,所以君王的着眼点从来不是生存问题。

于是乎,围绕君王身边的政治斗争,成为中原王朝一直以来最主要的矛盾来源。

权力是男人最好的外衣,权力的滋味也是最诱惑人的,但中原千年的文化传统,却又直接规定了,所有的权利都属于君王,君权神授。

于是君臣之间每每又上演了一出出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宦官其实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政治体系,而且其权利完全出于君王,君王随时有收回的能力,所以只要不是傻子,基本上构不成灭国的威胁。

用宦官作为权利斗争的第三方,同时作为君臣之间缓和的棋子,是君王一招非常高明的手段,利用宦官杀死臣子,再将宦官推出去做弃子而妥协,缓和臣子的冲突,这种高超的政治手段一支延续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李治从来谈不上多么信任手下所有的臣子,这可能和他来自于后世有关。

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还不够高,后世,这可是被很多实用主义者奉为至理名言。

这也是李治一直不明白,南宋亡后,那十万儒生,没事跳崖干什么,殉国?

这种消极避世的态度,李治佩服,但却绝不认同,佩服他们爱国之心,也佩服他们真敢跳啊,但却谈不上认同。

当臣子的家族和皇族冲突的时候,任何人都难以保持自己忠诚的立场,褚遂良就是这样的人,家国天下,家,是人立身之本,有几人能为国弃家,至少李治很那做到。

忠孝不能两全啊。

如今大唐那些操.蛋的世家,不就是例子吗,当手下臣子拥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的时候,忠诚什么的都是浮云,淡薄随风了。

不过,也要限制限制这些宦官,小兄弟没了,性情变态也可以了解了,而且唐中期以后,这些宦官可是把一个个皇帝三天两头杀了换,换了杀,不亦乐乎啊。

说到这,倒要学学慈禧老婆娘了,虽然那老娘们不是个东西,但却也有个优点。

无论是安德海,还是李莲英,在宫中嚣张跋扈,但在外面却产生不了多大的影响力,慈禧能很好的将宦官的势力,控制在宫中,充分的将家奴和挡风板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那安德海不就是这样悲剧的吗?

坐在玉撵上,胡思乱想着,转眼间,就到了太极殿。

“陛下,到地儿了。”

“哦,是吗?”李治一愣神,再看时,果然。

抬玉撵的壮硕中官放下玉撵,李治迈步而出,后面跟着的是大内御前侍卫总管归海一刀,和大太监小桂子。

一个忠憨粗壮,一个奸猾似鬼,颇有《康熙微服私访》中的法印和三德子的味道。

“走,上朝”

李治吐出一口气,严肃自己的面皮,一股王霸之气,油然而生,做皇帝,就是要威严神秘,要不然,迟早被人灭。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吧。”

“谢陛下”

李治有点无奈,礼多,也会很麻烦的。

其实这就有点得意卖乖了,如果这些大臣礼少了,估计以小李同学的心眼,绝对会给这些大臣穿小鞋的。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又到了小桂子吆喝的时候了,果然一阵尖亮的声音后,就连昏昏欲睡的李治都来了精神,妈的,和野猫叫的一样,挺吓人的。

众臣一人出班,道:“秉陛下,东瀛倭国遣唐使犬上御田锹求见陛下。”

李治这会儿的精神是彻底来了,直起身,往前倾了倾,盯着鸿胪寺卿唐俭,问道:“唐俭,老唐,你再说一遍,是谁求见?”

“回陛下,是东瀛倭国遣唐使犬上御田锹求见。”唐俭有点无奈这位新皇对自己的新称呼,其它的大臣都是掩嘴失笑,这位陛下的性情,较之先皇还要豪放,甚至大不敬的说,有点惫懒,但却有一股很让人着迷的魅力。

得到了满意的答案,李治微微的眯起眼,勾起了一抹邪笑,很是灿烂,还不断发出“嘿嘿”的笑声。

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李绩等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但服侍李治长大的小桂子和做了李治十几年爪牙鹰犬的归海一刀,可是明白,自家主子爷这样的微笑是生气了。

这是要算计啊!

而且是怎么阴怎么干,小桂子和归海一刀站在御阶前面左右,相互对视一眼,一脸兴奋,看来这两货也被李治玷污了纯洁的心灵。

“遣唐使吗?朕就不见了。让高表仁却接见吧。”李治笑了,笑的很邪恶。

众臣此时却是明白了自家陛下的意思,这是不待见这东瀛小矮人啊。

高表仁是谁?大唐第一民族分子是也。

昔年东瀛第一次派出的遣唐使团,也是由正使犬上御田锹率领,贞观五年抵达唐朝首都长安,唐太宗接见了使团成员,并于第二年派新州刺史高表仁为使臣护送回日本并进行回访。

而得知天朝上国来使回访的消息,当时日本的舒明天皇非常重视,马上组织了一个盛大的欢迎团,率三十二只国内最大的船,在难波津欢迎高表仁的到来。

然而,这位高老大登岸后,却让舒明天皇下御座,面北跪倒接受唐使国书,牛.逼的不行了。

人家舒明怎么说也是一天皇啊,自然无法接受这个要求。

于是乎双方相持不下,这个高老大脾气也倔,你不跪是吧?

李世民的国书往怀里一揣,哥闪了,老子还不伺候了,立刻回国。

可惜的是,回国后高老大被李世民批评了,不仅被罢免了官职,而且被罚没两年俸禄,说他“无绥远才”。

但是李治却很是欣赏,一登基,就把他官复原职了,后来一次谈话,发现这位脾气火爆的高老大,可比李治这位自诩是愤青的人愤青多了。

尤其是说到,大业年间,东瀛的国书时,更是差点朝李治吼了起来。

那是大业三年,礼官小野妹子奉日本第一位女皇,推古天皇和圣德太子之命出使隋朝,恢复了已经中断一百多年的中日往来。

而“日出处天子敬白日没处天子书”就是推古天皇和圣德太子写给隋炀帝的国书里的第一句话,意思类似于“日出之地国家的皇帝向日落之地国家的皇帝问候”。

本来好大喜功的雄霸之主隋炀帝,还是很高兴,有外夷朝拜自己,自己这个万国天子,还是蛮有面子的。

便下令设下豪华铺张的盛宴欢迎使者,以显示泱泱大国的非同凡响。

不料,却因为这份国书而惹得杨广大动肝火。

与自己平起平坐?这是推古女皇时代外交的第一个变化。

但是,杨老大自是不爽的,就要断掉和东瀛的往来!

当时的使者还算聪明,赶紧说:日人不谙汉文,词不达意,祈谅。

才算了事,不过由此也可看出日本那颗不甘寂寞的心,和对中原王朝的野心,可从来不弱于北方那些游牧民族,而因为地处海外,不收中原皇朝重视,威胁更大。

昔年八年抗日,如果日本一开始实施当年满清入关的政策,打一批,杀一批,拉一批,说不得当时中国就悲剧了。

但天佑中华,这小日本一上岸就忘乎所以了,“三光政策”,注定只能引起国人的反抗。

既然天赐这么一个机会,李治肯定会好好招待这个日本使者,好好招待东瀛小鬼子们的。

话说,辩机也回来了,自己也应该见见人家了,当年自己把人家忽悠去,这几年也该安慰一下他寂寞的心了,嗯,顺便将小日本的气候、势力、地形的信息弄到手。

这才是最关键的,自己可不能重蹈昔年蒙古大军的“神风”悲剧。

“好了好了,这件事,就说到这儿吧。”

李治很有点不耐烦,对朕不满,难道丫的想当汉奸?算了,不知者不为过也。

为小鬼子们默哀吧,李治同学要愤青了。推荐、收藏、打赏,急求啊。

第9章 一咬,风情万种第40章 唐军墓前,惊世之才许敬宗第15章 悲剧大汗,会师郁督军山第3章 第一次大朝会,“李震撼”要发飙了第56章 今夜无眠,大混战第28章 你们存在的意义,征服天堂第28章 顺藤摸瓜,沈忠的故事第3章 刘一鞭,张一鞭第11章 盛世大唐,一舞动四方,秦王破阵乐第35章 专业不行,要吃亏的第20章 武家兄弟曰:娶老婆就要娶勾栏里的娘们第33章 《黄昏里的孩子》(上)第65章 磅礴而又辉煌的背影第98章 龙归长安第12章 国宴比武,拜火教的挑衅第14章 征服女皇之心第64章 《淬吴钩》第15章 武林大会,李治欲下江南第69章 谁是胜者?柳暗花未明第11章 饮马出长城,薛仁贵的自嘲第46章 百族结盟,圆满成功第19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上)第69章 谁是胜者?柳暗花未明第4章 最后一战的序幕,拉开了……第20章 离间计,蜕变的薛仁贵第90章 逛青楼,此生只此一回(中)第6章 曾经沧海,偷得浮生半日闲第4章 灭突厥,易如反掌第35章 冉闵,白起,菩提与孽畜(下)第3章 从下而上,焚香论美篇第13章 黄昏下的马头琴,老将丧胡尘第5章 帅哥和淫贼第12章 《醉江南》(中)第44章 梦遗了,射飞鸟第39章 文成,你给朕闭嘴第31章 火烧连营,龙骑军发飙了第19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上)第4章 金枝欲孽凝香露,偎红倚翠君王笑第15章 居然是他,李治冷笑不语第18章 媳妇熬成婆了,小李同学,牛了第27章 国士无双的沈贤第7章 拯救大将薛仁贵第13章 胭脂红再红也红不过英雄血(下)第40章 秋夜下的安市城,沙场秋点兵第36章 盛夏乐事,雪儿和流氓狗(上)第23章 神马都是浮云,钱权才是王道啊第25章 青史留名的“一刀门”事件第十九 题让愤青来的更猛烈些吧第7章 惊喜?行道积石河口第19章 女权主义?上官婉儿的谎言第10章 一掷千金,俺也是有钱人啊第48章 选秀的到来,平衡才是王道第63章 《萧淑然,爱如夏天的阳光》(下)第78章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裴大将军第68章 大国为棋子,天下为棋盘第96章 《兄弟,再见》第18章 冰山上的枭雄,战歌苍茫第9章 杨过和小龙女不得不说的故事第15章 武林大会,李治欲下江南第12章 国宴比武,拜火教的挑衅第27章 血腥的屠戮,这就是战争第7章 拯救大将薛仁贵第88章 都不许进来(下)第13章 弑师?造反?五哥,你真强第54章 昔年的黑幕,杀呀啊第24章 五百对十万,大唐斯巴达第52章 火烧平壤城,挣扎中的高句丽第61章 《玄机夫人》,绑架妻儿第6章 皇帝的演讲,少年大唐说第16章 丹凤门之变第79章 依依惜别,迷茫的波斯王子第32章 桃花成熟时,真正的女王第72章 行可殊途,必须归一第31章 公孙竺萱,夜宴进行时……第19章 竺寒萱有孕,李治的皇家教育第79章 生命像花儿一样不容亵渎第9章 杨过和小龙女不得不说的故事第7章 拯救大将薛仁贵第62章 青衣、文成、武骚货,罪该万死的考验第80章 风起青萍,含元殿内武媚娘的笑声第50章 《一封情书》(下)第16章 我们的路才刚刚开始第16章 夫子庙中贩卖的“无字天书”第58章 三尺之局,手谈有乐第27章 小子,想当天皇吗?第88章 都不许进来(下)第7章 选秀?这得多少P啊第56章 今夜无眠,大混战第16章 老杨终于掌权了,不容易啊第38章 有朋远来,杨家的女人第95章 抢娘们了(下)第19章 女权主义?上官婉儿的谎言第15章 天家无情,小治很伤心第12章 慕容复式的悲哀......第56章 今夜无眠,大混战第61章 《萧淑然,爱如夏天的阳光》(上)第84章 褚遂良的利己主义第20章 科举春帷,房中术刮来的春风第66章 《瀛洲古调》,一刀断弦第38章 辕门近了,血雨腥风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