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执以师礼

大唐极品闲人

杜睿想着,对李承乾拱手一礼,道:“不知秦兄何以问突厥事?”

李承乾忙道:“实不相瞒,家父也在朝中为官,自渭桥之盟后,突厥不顾信义,屡屡翻遍,屠我城池,掳我子民,家父身为社稷重臣,自是每每因此而忧心,身为人子,却不能为父分忧,在下也是惭愧难当,近闻杜公子大才,特来求教,还望公子不吝赐教。”

杜睿闻言点点头,沉吟了片刻道:“今日突厥之于我大唐,便如当年匈奴之于两汉,突厥人生活习惯原始,不事农耕,喜逐草而居,且突厥人自幼便生长于马背之上,以游猎为生,弓马娴熟,我大唐的弓箭最多可射两百步,而突厥人的弓箭却可于纵马奔驰之间,射中三百步之外的目标。况且突厥骑兵来去如风,飘忽不定,今日在东,明日在西,反观我朝,因久事农耕,民众喜安,于兵事处,与突厥作战,更多时也以建城据守,纵使取胜,也无法做到斩草除根,突厥人要来便来,要走便走,胜则洗劫钱财,掳掠人口,败则纵马远遁,无迹可寻。”

李承乾听着,眉头也渐渐的皱了起来,随声道:“杜公子所言,确实切中要害,却不知,我大唐欲要胜他,该如何行事?”

杜睿笑道:“若要胜突厥,却也不难,突厥人不事生产,以劫掠为生,必不能长久,而我大唐富有四海,天下之民,何止亿万。欲要彻底剿灭突厥,其一便是娇其心志,劼利虽为一代人杰,然突厥事却非他一人能断,多贿金珠宝贝以分其心,让其无法统一诸部,并力南下。其二便是易其风俗,将我中原所产丝绸,茶叶,瓷器等奢侈品大肆倾销到突厥诸部,慢其心,堕其志,使之安于享乐,不思进取。其三便是大力推行马政,使我大唐子民人人上得马,控得弦,纵使不及突厥铁骑精锐,然我大唐人多,用人海也能淹死突厥。其四便是分化瓦解,在下听闻突厥除去劼利之外,尚有突利,可遣人结好突利,许之以利,便是无法使两人反目,也要使突利于劼利南下之时阴奉阳违。”

李承乾听着,不禁大为兴奋,这些事情听起来浅显易懂,并不十分高明,但绝对行之有效:“杜公子!如公子言,突厥可破?”

“可破!”杜睿点头道,“非但可破,一两载之间,便可见分晓,只是不知破突厥之后,我大唐将如何对待罢了!”

李承乾不大明白,诧异道:“杜公子何出此言?”

杜睿想到历史当中,那些一向标榜着宽厚仁慈,张口仁德,闭口王道的士大夫,心里就不禁一阵气闷,道:“我华夏自汉以降,于外族处,颇多仁惠,然东汉抚诸胡,而有五胡乱华,可见一味仁德王道,根本无法彻底解决边患,唯有王霸并行,方才能一劳永逸。”

“王霸并行!?”李承乾一直以来受到的教育都是如何成为一个仁君,像杜睿这样教他行霸道的还是头一次听到,“不知这王道与霸道又和分别。”

杜睿道:“所谓王道,便是行圣人之言,以王者的气度去包容,对待他人,治理国家,孟子认为‘王道’是实行仁政的根本,只有实行‘王道’才能四海归一。其实不然,王道和霸道是紧密相连的,二者相辅相成,不能独立存在。王道即为仁政之道,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霸道即为争霸之道,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进行统治。在下认为王道为霸道奠定基础,霸道为王道提供条件。而单纯以为只实行王道或霸道就能使天下大治,却是偏颇了。‘王道’诞生于社会稳定时期,‘霸道’则在社会动荡中孕育而生。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社会动荡,战国后期形成七雄割据的局面,分裂混战了几百年的华夏大地上终于出现了些许统一的气息,而唯一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便是秦国了,倘若秦国此时奉行王道,大施仁政,会有这么快的一统天下的局面吗?不会,可能天下还会混战几百年。原因何在?如若秦不东出,那么秦国与六国间则始终处于相对平衡,他们之间会互相蚕食,战争不断,统一大业遥遥无期。王道和霸道均产生和作用与特定的历史环境,正如萧何所言:用一般的将军,汉王只能立足汉中自保,如欲争天下,则非韩信不能。同样,若果战国后期秦奉王道弃霸道,则七国只能安邦,不能定国。在动乱年代,若把霸道比作鸿鹄之志,那么王道就有些鼠目寸光了。当然不能否认王道,但如果一味奉王道为真理,为不可动摇的思想准则,却也不行,鲁国,武王弟周公的封地,也是大兴礼义仁政的国家,可最后的结果呢?还不是被齐楚两国步步蚕食而亡国吗?秦末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最后刘邦,项羽逐鹿中原,其实他们也是恪守王道之人,但纷乱的天下形势迫使他们造反自保,他们追寻了霸道,统一天下之道。纵然如此,却也不能一味的追逐霸道,霸道因动乱而生,因统一和平而灭,只要和平永驻,霸道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终有王道大行天下。纵观华夏史,历朝历代无不在统一后广施德政,赢得民心,否则那会有如此众多的盛世王朝呢?王道与霸道因天时而生,又因天时而灭,但不论推行王道还是霸道,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每种思想的产生都在特定的环境之下,离开了这个环境,他必须被抛弃或是灭亡,而不能通过改良这种思想来使它延长统治寿命,所以应当于王道,霸道之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当一种思想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后,应果断离开他,迎接更具生命力、活力的新思潮。此所谓王霸皆施,概而论之,以今日言,当内王而外霸,于内安抚百姓,休养生息,使民以安,于外开疆拓土,武力征服,使诸夷皆惧,此所谓长久之道。”

两人一直聊到傍晚,杜睿留李承乾在府中用过饭,李承乾才告辞离去,回到宫中,他便迫不及待的将今日所得对太宗讲了。

太宗听了,不禁沉吟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内王而外霸!此子当真好心思!”

太宗皇帝听了杜睿对李承乾所说话的话,便已然猜到杜睿猜出了他们这对天家父子的身份,不禁笑了起来。

李承乾见了,不解道:“父皇因何发笑!?”

太宗笑道:“承乾!那杜睿已然知道你是太子了!”

李承乾惊道:“这~~~~~不大可能吧!我明明对他说了我姓秦的,他怎么会知道!”

太宗道:“如他不知道,怎么会给你讲这帝王之学,要是这话他对旁的人讲了,那可是掉脑袋的罪名,好了!既然他不愿意点破,承乾,你也不要说,没事的时候,便多去杜府走走,将来此子用的好了,或许能成为你的一大臂助,若是用不好了~~~~~~”

太宗皇帝的话没有说完,一想到杜睿早慧如此,不禁感到了一阵后怕,但是再一想到那日杜睿在醉仙楼慷慨而歌,“渭桥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便是这一句,就足以证明杜睿是个忠君爱国之人,心中刚刚升起的杀机,随之又消散了。

“承乾!与杜睿交往,你当执以师礼!”

第48章 争辩第40章 弹压第7章 耿臣第5章 宝岛第3章 翘家少女第62章 罗敷有夫第56章 越俎代庖第33章 官绅一体纳粮第60章 媚娘心思第23章 战第35章 喋血孤城第48章 罪恶源泉第六章第40章 亚历山大港第31章 对策第37章 各怀心思第71章 一见如故第31章 出征第五十章第三十八章第五十五章第61章 凤辣子和武则天第79章 携美同游第12章 朝中来人第八十一章第31章 对策第34章 全功第44章 大刀阔斧第35章 再添事端第四十六章第36章 坑杀第48章 争辩第5章 愤怒的侯君集第2章 良友第23章 诏书第五十章第78章 质疑权威第67章 偷袭班加西第34章 孔孟无用第20章 北疆有事第八章第38章 朕挺你第72章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第72章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第67章 偷袭班加西第44章 平息第14章 太岁头上动土第39章 哗变第二十一章第99章 不过一隅第53章 尤里乌斯一世第四十九章第31章 突袭第70章 谈判第十五章第五十四章第39章 血战七宝山第27章 宣示主权第33章 石堡城第52章 鞠智盛第6章 汝南公主第28章 相煎何太急第46章 英雄还是罪人第32章 廷议第12章 大唐皇帝的责任第77章 收得佳徒第23章 疯狂高阳第9章 访客第二十三章第六十一章第43章 定计第69章 先声夺人第六十五章第5章 放逐第57章 太子掌军第7章 大食消息续第88章 开城纳降第53章 绘图凌烟阁第五十九章第七十七章第35章 蒂卡尔城第76章 这孩子叫狄仁杰第53章 尤里乌斯一世第二十章第32章 各怀鬼胎第1章 东海扬波第38章 草木皆兵第57章 大唐之怒第31章 突袭第62章 此身许国难许卿第69章 先声夺人第六十二章第35章 有教无类第27章 契丹窘迫第五十九章第2章 洗牌(下)第58章 慈不掌兵第64章 搜府第6章 狼子野心第二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