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长孙无忌的声音就像在朝堂之上扔下了第二颗炸弹一般,方才刚刚被那笔数目庞大的黄金震惊了一把的众臣,再一次被长孙无忌的话给震惊了。

有罪无功?

已经经历过一次的朝臣们,心中不禁惴惴起来,谁也不知道这一次是不是和上次一样,太宗和长孙无忌上演的双簧。

上一次杜睿远征西域,连灭三国,拓地数千里,而后又配合着侯君集剿灭薛延陀,立下了不世功勋,结果却无罪受罚,被罢黜出了长安,难道这次也是一样。

此时纵然是同样对杜睿有所嫉妒的朝臣,心中也不禁为杜睿感到了不值,杜睿明明一心为国,却要反复遭到猜忌,这让人们如何能接受的了,他们都是做臣子的,如今连杜睿这个未来的驸马都要受到这种待遇,不禁让他们心生鸟尽弓藏之感。

满朝文武的表情,太宗一个不差,尽收眼底,看着长孙无忌,也是心生不满,长孙无忌对杜睿的嫉妒,太宗心知肚明,可是如果因为这点嫉妒,便无的放矢,攻讦他人,那就要不得了。

太宗想着,不禁皱眉道:“辅机!你说杜睿有罪无功,可有凭证!”

长孙无忌低着头,也没看到太宗的神色,见太宗问起,便道:“圣上!杜睿虽然受封为宣抚使,然皇命乃是让他宣抚四方,礼遇诸国,可是杜睿此行却任意妄为,那八千余万两黄金是如何来的,总该不会是室利佛逝这么一个南洋岛国给圣上的贡奉吧!杜睿如此恣意行事,定然会使我大唐脸面有碍诸国,到时候众多属国离心离德,我大唐如何还自命为天朝上国,统御万邦啊!”

长孙无忌的说法,也赢得了朝中一班讲究王道教化的老学究的支持,顿时纷纷叫嚷了起来,要求太宗治杜睿的罪。

若是太宗没有遇到过杜睿,没有听过杜睿关于内华夏,外夷狄,内王外霸的主张,或许还真的会被长孙无忌的这番说辞给说的动了心,毕竟前世为了一个天可汗的虚名,他就曾放弃过对西域广袤土地的实际控制权。

可是如今太宗已经和历史上大不一样,对于那些虚名,他也不在那么热衷,反而变得更加实际,对大唐有利益的才是正确的,当初杜睿的这句话已经深深的刻在了他的头脑当中。

李承乾听着长孙无忌攻讦杜睿,心中也是焦急不已,但是他又担心自己站出来替杜睿讲话,又惹得太宗猜忌,可是看着太宗不说话,只是皱眉思索,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出班道:“父皇!长孙大人所言谬也!”

太宗被李承乾的话说的一惊,看着李承乾,道:“太子!你又有何话要讲!”

李承乾躬身道:“父皇!杜睿所行之事,纵然有些狂悖之处,然都是为了我大唐的利益所致,友爱外邦自然是好的,然而大唐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若是为了那点虚名,便要置大唐的利益于不顾,那才是真正的大错!”

长孙无忌没想到李承乾居然当面反驳他,心中更是怨气丛生,道:“太子殿下!难道因为些许利益,我大唐便要恃强凛弱,被天下万邦指责吗?”

李承乾闻言,也顾不得对方是自己的亲娘舅,张口便道:“大唐的利益重于一切,为了大唐江山,万民,便是千夫所指又有何不可,国内百姓安居乐业,人人皆会称颂父皇是个仁德的明君,域外之人如何评价,于我大唐何碍!”

“说得好!”

太宗一声喝彩,将麟德殿内的众多朝臣都惊呆了,他们原本还以为太宗和长孙无忌私底下又说好了,要再次打压杜睿,没想到这一次太宗居然突然反骨了,这是什么情况。

长孙无忌也有些想不明白,太宗一直以来不是最忌惮杜睿的吗?此时这是什么情况?

李承乾也没想到太宗会是这样的反应,方才的那番话说出来,李承乾就有些后悔了,生怕太宗见罪,没想到太宗居然站在了他这一边。

“我大唐是应当有大国的胸襟气度,然而事关大唐的利益,朕便当真被天下诸邦国指责恃强凛弱,又有什么关系,朕终究是大唐的皇帝,是天下大唐子民的君父,朕要的是大唐威服四方,要的是天下的大唐子民安居乐业,传旨下去,杜睿扬皇威于海外,功在社稷,特加封杜睿先父杜如晦为东莱郡王,于杜陵,东莱两处树碑立传,杜睿为杜陵县公,特赐免死铁券,除谋反大罪之外,尽皆免死,着人立刻送往杜陵,恩遇世袭罔替!”

太宗的一番恩旨,再次让满朝文武惊呆了,大唐立国以来,还不曾有过异姓封王的先例,虽然是追封的,后人不能继承爵位,但是对杜氏一门,也算是无上的荣耀了。

太宗做出这番赏赐,也是思虑了半晌之后的决定,杜睿已经赏无可赏,唯一能给予的就是爵位,但是对于杜睿的功绩,这点赏赐明显不够,太宗能做的也只有追封杜睿的生父杜如晦了。

大概杜如晦生前怎么都不会想到,他身后的荣耀,既然还要杜睿这个从来都不曾受过他重视的庶子来争取。

再说那免死铁券,除了武德朝高祖宠臣裴寂之外,杜睿还是第二个享有这份荣耀的臣子,如果说方才还有大臣为杜睿抱不平的话,那么此刻,太宗对于杜睿的恩宠,就是让他们眼红心热了。

长孙无忌还没有说话,房玄龄便率先反对道:“圣上!我朝开国以来,还不曾有过异姓封王的先例,这~~~~~~”

太宗道:“杜克明一生为国鞠躬尽瘁,又给大唐生了一个好儿子,这么一点荣耀,并不为过。”

太宗一言而断,让众臣都没有了反驳的余地,接着太宗又用最快的速度吩咐下去,礼部安排接待室利佛逝的使臣,虽然室利佛逝是被杜睿给打怕的,但是总归遣使纳贡,大唐也不能亏待了人家。

一切安排妥当,太宗便宣布了散朝,临走之前,还不忘朝长孙无忌别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太宗的心里也想不明白,当年为了一个牧马的奴隶范兴,长孙无忌都能据理力争,如今轮到杜睿的身上,长孙无忌怎么变得这样了。

半个月后,室利佛逝使臣莫旺一行总算是达到了长安,这件事自然引起了长安的轰动,在大唐子民看来,这些域外之人能心悦诚服的来归附,那边是大唐强盛的证明,身为唐人,自然也是与有荣焉。

当队伍到达长安城外之时,无数人涌到了大路的两侧,其实这时节来长安的外国人也不少,但这可是海外的外国人,当莫旺一行人下了车,长安百姓第一次真正见到了这些外国人的时候,在场的女子都不禁捂上了眼睛。

南洋群岛天气暖热,根本不需要厚重的衣服保暖,那个泉州刺史为了保证莫旺一行人的原汁原味,居然都不曾给他们换上大唐的服饰,就让他们这么兽皮,粗布,衣不遮体的来了。

这时的中国北方虽然已经过了寒冬,但是还没到乍暖还春的时候,即便是在白天,气温也不过几度。西北风呼啸而来,刮起一地落叶,剩下的的树叶也在枝头上瑟瑟发抖。

莫旺等人常年生活在二十多度或者三十多度气温下,那里经受这种寒冷,一个个用手抱着胸示图取暖。加上他们身形瘦削,一头长发胡乱地披散着,现在活脱脱像一群野人。

前来迎接的信任礼部尚书萧瑀见状也是连声一一有辱斯文!

骂过之后,赶紧名人取来棉衣,棉花被杜睿引进大唐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之后,如今已经在整个大唐都传播开了,棉衣自然也就出现在了贞观年间。

莫旺等人穿上了棉衣之后,这才感觉温暖又回到了他们的身上,一个个自然谢恩不止,这一路上,莫旺也在不停的像一通前来的占城通译学习汉话,虽然还不流利,但是一些简单的词语,却是没问题了。

围观的长安百姓见莫旺居然冒出了一句汉话,一阵惊讶之后,居然爆发出了一阵欢呼声,那情形就好像后世一个外国的明星到中国之后,随口说句“你好”,就能让许许多多的脑残人士疯狂一样。

莫旺这一路上已经被大唐的繁荣给深深的震撼了,如今再看到长安这么宏伟的一座大城,更是惊诧不已,和长安城比较起来,同样为国都的巨港简直就是个茅草屋,不值一提,当他到了皇城之后,更是被震撼的难以自拔了。

以至于见着太宗之后,莫旺几乎是从大殿门口一直爬到了御阶梯之下,张口便是一句:“外邦室利佛逝使臣莫旺拜见伟大,至高无上的大唐大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那虔诚的样子,就连每天都将万岁万岁万万岁挂在嘴边的朝臣们都脸红不已。

太宗诧异的看着莫旺,心中想道:“域外之人,也有这份孝心,实为难得啊!”

第63章 一触即发第69章 何所求?第63章 一触即发第39章 神兵天降第20章 头疼第52章 鞠智盛第79章 携美同游第62章 希腊火第20章 执以师礼第58章 侯君集发难第十六章第7章 耿臣第70章 硕鼠第22章 君子之道续第75章 内王外霸第四十五章第8章 局第49章 魏王李泰第53章 尤里乌斯一世第47章 兵进吐蕃第48章 横生枝节第六十八章第十八章第15章 贵人第60章 捷报传来第61章 阿拉伯世界第6章 狼子野心第6章 黄雀在后第17章 太宗驾崩第68章 首战第49章 朝议第8章 不想起名第52章 鞠智盛第20章 北疆有事第十六章第五十八章第23章 诏书第75章 私塾先生第18章 下来受死第61章 凤辣子和武则天第83章 七宝斋内藏七宝~~~第八十四章 大观园第30章 抢滩登陆第6章 海外弃民第五十六章第70章 李承乾的感情生活第五十章第四十九章第25章 怒不可遏第八章第37章 韦塞克斯第19章 确有此事第10章 侯府寿宴第63章 安定地方第78章 上元佳节第68章 隐情第50章 严拒第71章 飞虎军初显威第6章 汝南公主第2章 贞观十年第67章 三国博弈第18章 事败第61章 阿拉伯世界第19章 悲剧承乾第70章 硕鼠第16章 禽兽不如第27章 绥州战事第50章 不速之客第69章 科举第104章 不如归去第十八章第52章 谏太宗十思疏第六十三章第6章 海外弃民第十九章第77章 阴损第14章 惩治第72章 各方反应第3章 劝诫第18章 武氏女第二十九章第65章 大获全胜第44章 勇猛无敌第32章 廷议第72章 各方反应第96章 和亲!第61章 阅兵第71章 战战兢兢的倭国第24章 返京第14章 南下第二十二章第14章 最后一搏第八章第65章 大获全胜第十四章第四十五章第60章 媚娘心思第58章 大义灭亲第71章 大决战(下)第二十八章第三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