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君臣忙着应付大唐的进攻,新罗这边也同样并不轻松。历数新罗王金春秋的各种罪恶,宣布两国进入战争状态以来,新罗国内也称得上是一日数惊,生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唐军就会杀奔而来。
杜睿在高句丽的凶名,如今早已传遍了整个朝鲜半岛,遇人杀人,遇城屠城,这等凶残之人,若是到了新罗,那还了得。
如今的新罗早已经不能和当年立国之时相比,正是因为搭上了大唐这个靠山,新罗多年不修武备,以至于当百济和高句丽联手攻来之时,居然连还手之力都没有,更何况如今惹上的是大唐这个凶神。
新罗,即新者德业日新,罗者网罗四方之意。公元4世纪由三韩的辰韩斯卢部所建,统治地区先在朝鲜半岛东南部,后扩至整个大同江以南地区,都城为金城。
斯卢部落最早以金城为中心,联合六部组成部落联盟,酋长由朴、昔、金三氏担任。4世纪中叶起,朴、昔二姓不再担任首领,王位由金姓世袭,王权逐渐得到加强。4世纪末新罗经常受倭军侵扰。402年,高句丽驱逐倭军,将新罗置于自己的庇护之下。
505年,新罗实行州、郡、县制。520年,颁布律令,始定有尊卑差别的百官服色,实施严格的身份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家体制。528年,朝廷许可佛教传播,借佛法说教加强王朝的思想统治。
532,新罗先后统一本加耶和大加耶弁韩人加耶部落,完全占有洛东江流域。为与高句丽争雄,新罗与百济结盟。于551年占领汉江上游地区。并于553年又攻占百济的汉江下游地区。遂乘势沿东海岸北上,将其势力一直伸延到今咸镜南道的利原地方。
新罗的扩张招致高句丽和百济的不断进攻。新罗处境危急,请唐朝出兵干预。唐朝在新罗的配合下,于660年灭百济,再于668年灭高句丽。百济、高句丽灭亡后,新罗统一大同江以南地区,大同江以北直到辽东则归唐朝管辖。至此,原三韩部落地域完全统一于新罗,并在北界略有扩展。
只不过如今因为杜睿的到来,新罗的历史已经有所改变,新罗没有和大唐联合,如今反而成了大唐摆在砧板上的肉。
如今在位的新罗王金春秋是新罗立国以来的第二十九代君主,真智王金舍轮孙,伊餐金龙树子,母亲天明夫人金氏是真平王之女,善德女王姐。
关于金春秋,最广为人知的故事,就是那段金温之盟了,当年金春秋曾作为使节前往中国,返回途中在海上遇到了高句丽巡逻兵。金春秋的随行人员温君解立即觉察出危险,让金春秋乘坐小船逃跑,自己则身穿金春秋的衣冠,坐在船的高处。高句丽士兵看到假扮成金春秋的温君解的穿戴,就以为是金春秋,便把他抓走并杀死。温君解的牺牲使金春秋平安返回新罗,他向真德王报告了这件事,真德王追封温君解为大阿飡,并重赏了他的子孙。
因为联合大唐攻灭了高句丽和百济的缘故,金春秋在新罗历史上的评价非常之高,不过事实上,金春秋此人根本就是个无能之辈,曹操评价袁绍的那句话,用在他的身上最为合适,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亡命。
当初要不是贪图高句丽奉上的汉江以南土地,再加上高估了自家在大唐心目当中的地位,何至于落得这步田地。
“如之奈何!如之奈何!如今大唐已经兵侵百济,下一个就是我们新罗了,本王一时糊涂,获罪于天朝,如今天朝震怒,见罪于新罗,眼看社稷即将不保,众位爱卿有何良策,可以和天朝重修盟好,解家国之难!?”
金春秋可怜兮兮的看着朝堂之上的众位大臣,那副可怜模样,众臣看着也是一阵心酸,可事到如今,他们还能有什么好办法,不要说是如狼似虎的大唐,就算是百济,高句丽他们也一样不是对手。
到了这个时候,还能怪罪谁,还不都是金春秋自己贪心作祟,才得罪了大唐,现在知道害怕了,可已经太晚了。
金春秋见众臣沉默不语,内心更是绝望,居然坐在王座之上,痛哭起来,一国之君,居然被吓得这般模样,进春秋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众臣正要宽慰一番,突然有殿前武士入内禀报道:“大王!百济使臣扶余真求见!”
百济来使!?
新罗和百济也曾有过一段时间蜜月期,那个时候两国联手,共抗高句丽,好的穿一条裤子都嫌肥,互派使臣问候,也是常有的事情。
可是随着百济背信弃义,与高句丽勾结,侵犯新罗开始,两国就已经断绝了往来,这个时候百济派人来做什么。
金春秋止住了哭声,沉吟了一阵道:“背义之人,寡人不见!”
一大臣连忙上前,道:“大王!如今百济势若累卵,此时派人前来,定有区划,不若招上殿来,看看他有何话讲!”
金春秋原本就是个没注意的,闻言也觉得有些道理,便道:“如此也好!且将人招上殿来,寡人问话!”
不多时,扶余真便被带到了大殿之上,走到御阶前,连忙跪倒,参拜道:“外臣大院君扶余真,拜见新罗国主!”
人又见面之情,见扶余真对自家如此恭敬,金春秋反倒不好冷眼相对了,再说他与扶余真也算认识,便道:“大院君请起,远道而来,不知所谓何事!?”
扶余真起身道:“外臣特为解新罗之难而来!”
“解新罗之难!?”金春秋强作镇定,道,“大院君危言耸听了吧!如今你百济累次冒犯大唐,天兵将至,国将不存,你今来此却道我新罗有难,岂不荒唐!”
扶余真笑道:“百济确实有难,可是难道新罗就没有难了吗?如今天下人谁不知大唐降罪于新罗,意欲兴兵征伐,只待百济国破,新罗焉能独存!”
金春秋的烦心事被扶余真一语道破,却仍是强作镇定,道:“虽是如此,然我新罗多年以来,尽心侍奉天朝,天朝皇帝偶然降罪,然只要我新罗诚心悔改,天朝定然不会过于为难,大院君此言,言过其实了!”
“国主岂能如此短视!”扶余真道。
“放肆!”
“无礼!”
殿上众臣顿时响起了一阵斥责之声,扶余真却凛然不惧,昂首道:“新罗与百济虽然偶有争执,但毕竟同根同源,唇齿相依,如今百济有难,国主置身事外,岂不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一旦百济被唐人攻破,难道新罗还能独存吗?”
扶余真的一句话,说到了金春秋的心坎上,他现在最为担心的就是大唐在扫平百济之后,再麾军杀到新罗来,将自己也一锅端了。
这下金春秋也装不下去了,道:“似如此,大院君可有何良策!?”
扶余真道:“唯有联合,共抗唐军,才是我等两国的唯一活路!”
共抗唐军?
金春秋想到这个解决办法,自己就先被吓了一跳,他可从来都没想过要抗击唐军,不但如此,此前占据的高句丽汉江以南的全部领土,唐军还没来,他就已经下令全部放弃,让他抗击天朝,他还真没有这个胆子。
想着,金春秋连连摆手,道:“不可!不可!我新罗身为天朝属国,岂能与天朝动武!”
扶余真闻言,差点儿没被气死,大声道:“国主只知对天朝恭顺,可曾想过一旦唐人兵临城下之时,国主该如何自处,新罗如今已经获罪于天朝,唐军不日将至,难道唐人的水军兵围仁川,国主就看不见吗?”
杜睿遣刘仁轨封锁百济海陆的同时,新罗国内唯一的大港口仁川,自然也没有放过,就在大唐水军开进仁川港之时,金春秋就已经命人撤出了港口。
扶余真接着又道:“新罗立国数百年,如今传到国主之手,难道国主就要眼睁睁的看着社稷不保,生灵涂炭吗?”
金春秋却是依然不为所动,只是愁眉苦脸道:“新罗获罪于天朝,皆是寡人之过,若是天朝欲加罪,我等撮尔小国也只能承受大唐的怒火,即便是反抗,新罗又如何是大唐的对手,不过徒增杀虐罢了。”
扶余真闻言,顿时怒火满胸,原本计划好好的,百济,新罗,倭国,还有高句丽遗民尽皆联合起来,一同对抗大唐,可是现在这个计划当中最为重要的新罗居然胆怯了,甚至根本都兴不起和大唐对抗的勇气。
“难道国主就眼睁睁的看着新罗国破家亡!”扶余真情绪激烈的大声吼道。
金春秋却依然不为所动,只是说道:“大院君不必再说,国家社稷都是受了本王的牵累,天朝但有惩罚加身,寡人一力承担就是!这与天朝抗衡,可是违逆之事,寡人万万不能答应!来人!送大院君归国!”
金春秋一言而决,根本就不再给扶余真说话的机会,扶余真虽然不甘心这么徒劳无功,但是金春秋主意已定,也是无可奈何。
扶余真被请了出去,殿上又再一次乱了起来,一个也是王室之中的老臣站了出来,道:“大王!百济欲与我联合,共抗唐军,大王因何不允!”
金春秋也是满脸的苦笑,他虽然无能,但是却并不愚蠢,道:“老大人有所不知,这锦绣江山,寡人如何忍心舍弃,祖宗传承数百年之久的基业,一朝丧于寡人之手,心中岂能不痛,只是与百济联合果真能击退唐军!?高句丽当年何等的不可一世,可是现在呢?大唐雷霆万钧之下,还不是一样,灰飞湮灭!我新罗国力远不如高句丽,即便是与百济联合,焉能是大唐的对手,与其他日兵临城下之时,玉石俱焚,反倒不如献土归顺,以保全万民。”
金春秋此时也是后悔的恨不得立时便死,要不是当初他的脑子一时糊涂的话,如何能有现在的这般光景。
可是他那里知道,即便是他老老实实的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已经瞄上了整个朝鲜半岛的杜睿,如何能够容忍,这么一个国中之国的存在。
见金春秋都说出了这样的话,这下可就不是金春秋一个人哭了,而是满朝文武都哭成了一团,国之将亡,如何能不哭。
金春秋哭了一阵,起身道:“新罗之亡,皆是寡人之错!”
“大王!”
满朝文武顿时跪倒了一片,众人凄凄艾艾,好不悲惨。
金春秋止住了哭声,接着道:“传令各城守军,天朝大兵到时,万万不可抵抗,只管开城投降,勿使生灵涂炭,只盼天朝能念在新罗多年诚心侍奉的份上,务要让我百姓受难!”
金春秋的话,更是让满朝文武如丧考妣一般的放声大哭起来,人人悲痛万分,哭天抢地的,那场面,恐怕杜睿见了都要心酸。
金春秋虽然说的漂亮,但是心中也有自家的盘算既然无法抵敌,倒不如痛快一点儿投降的好,如今姿态放低一点儿,等到被押回长安之后,太宗也不好太为难他,说不得,还要给他一个封爵,安安乐乐的度过余生,总好过负隅顽抗,身死国灭的好。
金春秋的旨意,很快就被传达了下去,顿时新罗国境之内,原本还在因为其获罪大唐,致使新罗蒙难的臣民,尽皆称颂金春秋仁德。
消息传到杜睿这里,杜睿只是淡淡的一笑,道:“那个金春秋,他倒是生的好心思!”
随即派屈突寿,屈突诠兄弟两个分兵一万,径往新罗处,接收城池,金春秋既然做得这般光棍,杜睿倒也是不好太为难他了,屈突家的兄弟出发之时,杜睿还千叮咛,万嘱咐的让其不要为难新罗臣民。
新罗既然已经降服,那么剩下的自然就只有一个百济了,如今百济的光州等重镇,依然被唐军全数攻取,剩下的就只有一个都城泗沘了。
“传令全军!直驱泗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