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富家翁

承庆殿内,太宗此刻正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神情疲惫,说起来如今太宗的年纪也不算大,不过才五十岁,可多事之秋,连病带气,太宗竟有了些许垂暮的气息。

李承乾受了杜睿的请求,前来觐见,看着太宗疲惫的模样,心中也是一阵酸楚,悄声上前,挥退了王德,伸手给太宗按摩着头部。

太宗一下子惊醒了,他似乎全身紧绷了起来,猛的睁开了眼睛,转头看去,见到是李承乾,才叹息一声:“是承乾啊!你怎的来了!?”

李承乾心中不由的一阵感慨,又一个儿子的背叛,让太宗这等英明神武的帝王都变得缺乏安全感了,连忙低声道:“儿臣就是想要来看看父皇,父皇!还请善报龙体啊!这大唐的江山社稷,一天都离不开父皇!”

太宗听着,浑身放松下来,很快又闭上了眼睛,享受着这难得的父子亲情,道:“父皇的年纪大了,身子骨也不如从前了!承乾!你也不要太担心了,你做的很好,这大唐的江山社稷,交给你,朕还是放心的!”

“父皇千万不要如此说,父皇还年轻着呢!儿臣也离不开父皇!”李承乾真切的说道,他的心里很明白,经历了这么多事,太宗的心确实老了,只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出来的。

当年李承乾年岁还小的时候,太宗在他的眼中巍峨的便如同高山一般,没有什么能击倒这个坚强的男人,可是现在他能深切的感受到太宗老了,他眼中那个强大的父皇也有老的一天。

“父皇的龙体只是偶感小疾,只要细心调养,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前些天儿臣听人说,新城都有了身孕,父皇又要做外公了!”

太宗闻言,微微睁开了眼睛,满脸的喜意,道:“当真!?”

李承乾忙道:“自然是真的,儿臣还能骗父皇不成!那可是欺君之罪!”

太宗笑道:“好!这倒是件好事,朕总算没有对不住魏玄成啊!这下玄成也有后了!”

李承乾见太宗的精神见好,也是欣喜,又道:“所以儿臣才说,父皇要善报龙体,儿臣和弟弟妹妹们还都指望着父皇呢!”

“就会甜言蜜语哄父皇开心!”太宗闻言,微笑了起来。

“父皇似乎有心事,不妨说出来,与儿臣一同参详,即使儿臣愚笨,也总能帮父皇分担一些!”李承乾试探道。

太宗沉默了半晌,却没头没脑地问道:“承乾,你说朕是不是做错了?”

李承乾一愣,这话又从何说起,莫非他有什么事情觉得后悔了么?当下很谨慎的说道:“父皇哪来的话,父皇一向英明神武,有什么错不错的!”

“你莫要哄朕!”太宗苦笑着叹息起来,“当初先皇主政之时,将一干兄弟全部封王,分封各地,以为李家拱卫。然后,朕初登基。便有藩王作乱谋反!朕以为他们只是隐太子余党,并不怎么放在心上。可是如今,就连朕的儿子也一个个的走到了这一步了啊!”

李承乾闻言,也是默然,这件事杜睿早就和他说过,分封永远是乱国的法子,可是这件事放在哪个帝王的身上,也很难更改,毕竟用自家人总比外人放心,可就是自家人呢,才容易生出一些不该有的心思呢!

李承乾陪笑道:“父皇还不是为了李家天下着想吗?反正就算争起来,总是李家的子孙!”

太宗嘿嘿冷笑了一声:“哼!长幼之序,嫡庶之分,乃是规矩!何况,朕还在呢!”

李承乾也是没什么好说的,只能低头不语。

太宗也沉默了好半晌,突然有些颓丧的叹息一声,道:“现在想想,分封藩王,也是祸根!手里头有了实力,总是要起点儿心思的!野心啊!谁都有!”

想来又是想起了李治那还没有实施,就被扑灭的造反,心中又是一阵烦闷。

“父皇!这分封亲王也是父皇的恩典!”李承乾微微一笑,宽慰道。

“恩典?!哼!”太宗闻言,神情变得阴郁起来,道,“人心总是不知足的,当上了亲王,自然还想着往上再爬一爬!”

李承乾可不敢接话,如今太宗经历了这么多的背叛,也是越来越多疑了,万一说错了什么,被太宗怀疑到自己头上怎么办!

是啊!人走不知足。

哪天太宗要是突然觉得自己这个太子也不知足了,想要把他弄到垂拱殿荣养天年,那可就麻烦了。

“承乾!”太宗不等李承乾回话,突然问道,“你今天来,定然是有事的,不妨直说吧!”

李承乾知道瞒不过太宗,咬了咬牙道:“父皇!儿臣确实有一事相求!”

“说吧!朕听着呢!”

“儿臣是想为稚奴~~~~~~”李承乾的话没说话,突然感觉到太宗的身子猛的一抖,赶紧接着说道,“儿臣是想为稚奴求求情!”

太宗紧绷着的身子一下子放松了,微微睁开眼睛,道:“承乾!你要为稚奴求情,可是你想过没有,他犯下的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这件事他若是办成了,朕这个皇帝没什么,大不了就像高祖一样,退居拱垂殿,可是你呢?不单单是你,你的妻子儿女都要受到牵累的,稚奴是不会放过你的!”

李承乾忙道:“不!稚奴不会!父皇,说到底,稚奴都只是被人给迷惑了,才生了这种心思,他不会害人的,他自小虽然顽皮,但是却绝对不会害人的!”

太宗的神色有些激动,道:“承乾!依着你的意思,你是想要父皇饶恕稚奴一次!可是国法~~~~~~~”

李承乾闻言,已经猜到了太宗的意思,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太宗如何能当真狠下心肠,连忙绕到了太宗的身前跪倒在地,道:“父皇!儿臣也知道稚奴这次惹父皇生气了,可是父皇,稚奴总归是父皇的儿子啊!父皇就饶恕稚奴这一次吧!”

太宗看着,原本有些浑浊的双眼也泛起了泪花,挣扎着起身,想要将李承乾搀扶起来,可是却力不从心,太宗是真的老了。

李承乾见状,连忙向前爬了两步,到了太宗的腿边,太宗伸手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道:“痴儿!痴儿!你总是这般心软!”

李承乾泣道:“儿臣不是心软,儿臣只是不想父皇再伤心了!”

这一次李承乾倒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想想当年李治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跟在自己的身后,跌跌撞撞的跑着玩耍,他如何能忍心看着李治被严惩。

“都是朕地孩子啊!”太宗说着,疲倦的闭上了眼睛,叹息道,“罢了!承乾!朕累了,你先回去吧!”

李承乾知道太宗的心里已经有了决断,低声道:“父皇好生保重龙体,儿臣告退了!”

“去吧!”太宗的声音里带着一些沉沉的暮气。

太宗老了!

出了承庆殿,李承乾的心中百感交集。

说起来,做皇帝的从来没有几个能长寿的。加上太宗年轻的时候征战在外,也没能好生保养,身子看似康健,其实多少内里也是有了问题的。再加上这么多年治国,同样要劳心劳力,太宗虽说不像后世那个满清鞑子雍正一样,事必躬亲,但大体上的大事,哪怕是送到东宫处理,最后,也是要他拿主意的。

加上长孙皇后的去世,李泰被圈禁而死,李治意图谋反,给了太宗很大的打击,作为帝王,他太寂寞,后宫佳丽三千,他也未必能有一个说话的人,儿女敬他怕他,有的甚至怨恨他,觉得他处事不公,薄情寡义,可是说到底,身为一个帝王,他不过就是个普通人罢了。

李承乾独自离去,临走嘱咐王德找太医为太宗调理一下身体。

承庆殿内。

“圣上圣体违和,老奴去请太医来给圣上诊治一番吧!”王德有些忧心地问道。

“不必了!朕只是有些累了!”太宗随口道,他自己的身子,自己知道,接连遇到这么多糟心事,便是铁打的人也撑不住,如今只怕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了,“那些太医,每次都是那个论调,什么偶感风寒之类的,开出的药房也是大同小异,就是没什么用!”

太宗和历朝历代的帝王都一样,也曾有过长生不老的幻想,可是后来杜睿让他明白了,生老病死乃是自然循环,要是当真有长生不死的人,这天下去不是乱了。

“王德!宣杜睿进宫,朕有件事要和他商量一下!”

三日之后,太宗的旨意传达了下来,侯君集被除爵,无子,族人被发配辽东,其余谋反诸将被斩,家人被发配岭南,晋王傅赵恭存斩首,长孙无忌全家被发配夷州,长乐公主时已然病逝,两子也一样被发配夷州。晋王李治被除王爵,同妻子一同发配倭州。

太宗的处罚措施刚一被下达,顿时就惊倒了一片人,原本以为这一次太宗肯定是要大发雷霆,大开杀戒的,谁知道这高高举起了刀,结果落下的居然是板子,轻描淡写的处置了一些人,就将这次谋反案揭过去了。

太宗之所以如此宽宏大量,究其原因还是受了杜睿的劝说,如今的大唐四海成平,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这个时候,如果因为此事,大加株连的话,肯定会引发动荡,到时候再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抓住机会,将这件事越闹越大的话,恐怕就不少收拾了。

太宗虽然恨不得将所有参与谋反的人全都株连九族,可最后冷静下来,还是接受了杜睿的建议,现在的大唐确实不能乱,一旦乱了,二十几年的心血可能就会因为骚乱,付之东流。

太宗的旨意传达下来,杜睿也是长出了一口气,这件事到此总算是结束了,没有大加珠链就是最好的结果了,当然更让杜睿安心的是太宗对李治的安排。

流放倭州,远离大唐本土,这样一来既能断绝李治的非分之想,也能断绝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日后在李治的身上在做文章。

而且倭州本就是杜睿打下来的,如今镇守倭州的刘仁轨当年更是杜睿一手提拔起来的,将李治和杜云莲交给刘仁轨,也方便照料。

总不会像历史上的李承乾一样,流放黔中没多久,就离奇的病死,而且有杜睿在朝,谁敢对他的妹妹,妹夫不敬。

长孙无忌府上,原本正值壮年的长孙无忌如今苍老的连他自己都快要认不出来了,谁能想到曾经风光一时的长孙无忌,居然也会落得今天这步田地。

当年长孙皇后还在世的时候,长孙一门荣宠至极,在这新生的大唐,堪称第一世家,可是如今物是人非,长孙皇后仙去,长孙家的一顶保护伞轰然倒地。

如今更是连长孙无忌也倒台了,谋反?

这样的事,在此之前谁会想到居然发生在了长孙无忌的身上,可事实就是如此,看着紧紧围在长孙家府门外,名为保护,实为监禁的兵士们,谁都知道长孙一家完了,彻底完了。

长孙无忌失魂落魄的捧着圣旨,他想到过今天,毕竟准备做这件事的那一天,他就已经做好了失败的话,会承受怎样的惩罚。

这个处罚重吗?

和侯君集相比,他已经算是幸运的了,至少他还保住了一条性命,和他一样犯了谋逆大罪的侯君集如今已经深埋黄土。

轻吗?

也不见得,毕竟长孙无忌和太宗皇帝自幼相识,交情匪浅,再加上长孙皇后的情面,如今太宗居然一下子就要将其一门发配夷州那等蛮荒之地,也算是严惩了。

尤其是对长孙无忌这种权力之心极重的人,让他远离大唐的权力核心,永远没有翻身之日,这对长孙无忌来说,确实比杀了他更让他难受。

长孙无忌也想过要死,犯了谋逆大罪,终其一生恐怕都要被打上一个反贼的名号,史书之上恐怕也要将其列入逆贼列传之中,这让他如何受得了。

可是那个传旨太监在临走之时,还向他传达了一句太宗的口谕:辅机!你若是死了,朕日后无颜面对文德皇后,便是文德皇后此时恐怕也不愿见你。

“长孙无忌岂是谋逆的人,可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啊!”长孙无忌满腔悲愤的自言自语着。

走到今天这一步怨谁?

长孙无忌不知道,或许要怨恨的话,也只能怨恨自己了,原本他是有机会在这个繁荣昌盛的大唐的史书上留下一笔清名的,可如今一切都毁了,被他的名利之心,被他对权力的欲望给毁了。

起身走到窗户边,朝着大明宫的方向看去,过了好半晌,长孙无忌才长叹一声,道:“圣上!辅机有罪啊!辅机愧对圣上的信任啊!”

在圣旨下达的当天,长孙无忌一家就在刑部官员的押解下,前往了夷州,等待他的将会是下半生漫长的煎熬。

至于李治,这一次太宗也是显然气急了,居然都不准李治辞行,责令他立刻离开长安,一个失势的王爷,自然是不会有人待见的,就连长孙无忌流放夷州,还有些门生故吏前来相送,可李治离开之时,却显得寂寥了些。

“走吧!不会有人来了!”李治长叹一声,对着杜云莲说道。

杜云莲面色黯然,但是眼神却坚定的看着长安的方向,平静的说道:“不!三哥一定会来的,自小他就最疼我,他一定会来的!”

杜云莲说着,还看向了身边的李忠,小小年纪的他还不知道发生什么,正在为出远门高兴呢,一时都没有个安分劲儿。

李治听到杜云莲唤“三哥”,面色陡然一变,这一次要不是杜睿从中作梗的话,他未必不能成功,可是现在一切都完了。

李治的心里怨恨杜睿的吗?

自然是怨恨的!

要不是杜睿的话,他如何会有今天,有一件事他始终都想不明白,杜睿为什么不肯帮他,要是有杜睿为他出谋划策的话,一切都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远处扬起了一阵烟尘,杜云莲的面色微变,眼圈一下子就红了,相伴了二十几年的哥哥,一直相依为命的兄妹两个人分别在即,也不知道这一生还有没有相见的机会了。

来的不只是杜睿,他的十几位夫人,就连身怀有孕的宝钗都到了,还有杜睿的孩子们,总共十多辆马车到了杜云莲的面前。

杜睿翻身下马,快步走到了杜云莲的面前,杜云莲此刻再也没办法平静了,突然就哭了出来,扑到杜睿的怀中,放声痛哭,她哭的不是即将要远离长安,去那个位置的倭州,她哭的只是要与相依为命的哥哥分别。

李治在一旁看着,也是不禁愧疚,对着杜睿一拱手,就去和汝南公主,安康公主两人叙话去了。

杜睿帮杜云莲拭干泪水,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道:“看你,都这么大的人了,怎的还哭鼻子,也不怕人家笑话,你这样,让三哥如何放心让你去倭州!”

杜云莲泣道:“三哥!莲儿只是舍不得你!”

杜睿看着,也是苦笑连连,此前他在求李承乾的时候,李承乾也曾说过,不如让杜云莲和李治分开,杜睿也确实动过这个心思,看着长大的妹妹,杜睿如何放心她去那么远的地方。、

可是最终他还是放弃了,他知道杜云莲和他一样,生就倔强的性子,更何况杜云莲与李治情深,自然不愿分离,也就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杜睿道:“莲儿!你年纪也不小了,不能一直都靠着三哥,今后在倭州,无论是晋王,还是忠儿都要你照料,万万不可在耍孩子脾气!”

杜云莲抽泣着,点头答应。

杜睿又叮嘱道:“倭州之地,不比长安,好好保重自己!”

听着杜睿的叮咛,杜云莲更是悲切不已,道:“三哥!如今一别,不知此生还能否再相见!”

杜睿宽慰道:“莲儿!你且不要担心,等过些年,三哥寻个机会,便会让你们一家返回长安!”

一旁的李治闻言,眼睛顿时一亮,但细细的品味了一番之后,瞬间又黯淡了,他知道杜睿所谓的过些年,定然是李承乾皇位稳固的时候了,那个时候他再回来,自然对李承乾也就没什么威胁,他回不回来也就无所谓了。

杜云莲闻言,倒是很高兴,只要还能回来,她可不在乎自己还能不能做王妃。

又说了几句话,杜睿便吩咐身旁的杜平生将后面的车马赶了过来,虽说太宗将李治贬为了庶人,可到底是自己的儿子,他又如何忍心让李治在倭州受苦,不过却也不能再做什么,不然的话,难免会引起李承乾的不满,反正杜睿富甲天下,自然不会不管自己的妹妹,他也就装作看不见就是了。

杜睿今日前来,单单是金银财宝就装了数车,其余应用之物更是应有尽有。

“莲儿!倭州贫瘠,不比长安,这些财物,你们带在路上,在倭州的生活也就有了依仗,倭州刺史刘仁轨乃我故交,定然会招抚你们,这些不必担心!”

该说的也都说了,该做的也都做了,虽然还是不舍,但奉命押解李治等人的内侍却不敢再耽搁了,和杜睿告了声罪,催动着行人上路了。

直到上马,李治才对着杜睿一拱手,说了一句:“兄长!多谢了!”

杜睿看着李治一行人远去,过了半晌才道:“稚奴,莲儿!多多保重!”

第38章 事急第100章 蜀王之谋第24章 返京第18章 密谋第24章 喋血城头第37章 韦塞克斯第7章 夷州土人第13章 嘱托第19章 事后余波第75章 内王外霸第94章 勇能搏虎第三章第四十六章第94章 勇能搏虎第十六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八章第15章 室利佛逝第十九章第5章 兄妹情深第十三章第56章 痴心妄想第二十七章第三十六章第66章 叶齐德第90章 昆仑奴第66章 叶齐德第七十五章第68章 奥斯曼?伊本?阿凡第46章 明照万里第27章 不敢领受和不容拒绝第42章 战战兢兢第七十四章第16章 原来是他第72章 各方反应第49章 朝议第12章 皇后省亲第五十五章第7章 耿臣第五十四章第9章 这不是战争第三十六章第11章 消弭于无形第16章 暗战第41章 扬我国威第55章 武氏受难第70章 大决战(上)第69章 科举第五十四章第50章 交河道大总管第1章 洗牌(上)第98章 霸权意识第100章 蜀王之谋第13章 恶奴第43章 实力决定一切第48章 情深义重第3章 西方人在东方第6章 忠仆第五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第7章 魏王之毒第十章第54章 三站而下第37章 各怀心思第十三章第10章 驾临第七章第70章 硕鼠第49章 朝议第15章 雕虫小技第五十八章第37章 各怀心思第四十二章第4章 财政预算为哪般?第11章 秦王破阵乐第37章 杜府四春第7章 夷州土人第24章 返京第1章 永徽八年第12章 皇后省亲第81章 太子将兵第14章 抉择第44章 利奥三世第68章 隐情第42章 三条妙计第71章 暗战第64章 诺真水之战第三十三章第58章 骚乱第37章 韦塞克斯第2章 庶人李治第65章 弹丸小国第5章 愤怒的侯君集第四十一章第3章 想好了吗?第68章 隐情第62章 对奏第34章 全功第15章 室利佛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