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善后事宜

太极殿!

这座宫殿只有在重大节日,庆典,大朝之时才会被使用,如今吐蕃被平灭,自当好好的庆贺一番,此时大殿上已经摆满了美酒佳肴,“饮胜”的呼喊声不绝于耳,人人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裂开的嘴怎么也何不拢,皱起的眼角怎么也抚不平。

这场庆贺一直持续到了深夜,当那些前来朝贺的大臣和各国使节逐渐散去诸侯,大殿上只剩下了李承乾和朝中的几位重臣。

吐蕃被灭国了,可是这并不代表事情就结束了,相反的是,从吐蕃的领土并入大唐版图的这一刻,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如何处理吐蕃,如何管理吐蕃,善后工作该如何进行,这都在考验着大唐这个强大的东方帝国,一旦行动有所差池,到时候非但吐蕃可能不保,大唐还极有可能蒙受巨大的损失。

李承乾站在那张地图面前看了许久,才率先开口道:“吐蕃灭亡了,朕知道你们很欢喜,不过,眼下并非欢喜之时,还有加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你们都说说,接下来该如何处置。”

若是在以往,面对这天大的喜事,李承乾难免要得意忘形一番,可是现在,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李承乾也渐渐的成熟了起来,他在刻意的压抑着自己的喜悦,迫使自己冷静下来,更加理性的面对这件大喜事。

“圣上!臣有话说!”就好像是为了表现自己一样,许敬宗第一个站了出来。

李承乾见是许敬宗,不禁微微皱眉,从心里来说,他并不喜欢许敬宗这个人,不单单是因为许敬宗时常和他最为信任的杜睿作对,更多的是因为许敬宗给人的感觉,心机似乎重了些。

不过不喜欢归不喜欢,李承乾却并没有因为个人的感受就将许敬宗斥之万里,他始终都记得杜睿当初说过的那句话,君子有君子的用法,小人有小人的用法,一个国家,一个朝廷,想要治理好的话,就需要形形色色的人,许敬宗这种不讨他喜欢的,却也有自己的强项。

“讲!”

许敬宗也不在乎李承乾冷冰冰的态度,自顾自的说道:“臣以为应当立即从吐蕃撤军。”

“什么!?”

不单单是李承乾,满朝文武闻言都是一惊,大唐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耗费了那么多的钱粮,多少英勇的将士浴血奋战,才将吐蕃灭了,如今许敬宗居然建议大唐从吐蕃撤军,这~~~~~~岂不可笑!

李承乾皱着眉道:“撤军!这是为何!?”

许敬宗侃侃而谈道:“圣上!如大唐要实际控制吐蕃,则须移民实边,然吐蕃地处高原,不适合中原人生存,移民乃是害民之举,不可为也,若不移民,为安定地方,则需驻扎大军,震慑宵小,然吐蕃到河西一代,道路崎岖,运转不便,此举空耗钱粮,臣实以为不知!”

李承乾道:“你担心的就是这个!?”

许敬宗利索当然道:“启禀圣上!正是!”

然而,李承乾却是不予置评,而是望着褚遂良,问道:“褚爱卿,你有何话说?”

褚遂良此前已经知道了杜睿关于如何治理吐蕃的计划,仔细的思索了一番之后,也是深以为然,此时李承乾让他来说,分明就是想要接着他的嘴来反驳许敬宗。

一想到此处,褚遂良的心中不禁一声长叹,许敬宗这个人的才华是有的,而且还不是那种满口大言,夸夸其谈的人,无论在什么位置上都是兢兢业业,每年对官员的考评,都能得到一个优等。

只可惜私心杂念太重,对权力的欲望更是达到了无穷尽的地步,之所以经常和杜睿作对,显然是觉得李承乾对杜睿太多信任,挡了他的路,有这样心思的人,纵然是再有能力,德行有亏,又能有何等作为。

“圣上,臣不赞同许大人撤军的意见,大唐与吐蕃交战多年,吐蕃借着石堡城的险要,抗拒天兵,如今吐蕃国灭,大唐西陲安定,河西百姓再不用保守刀兵之苦,如何能弃之不理!”

许敬宗见褚遂良反驳自己的主张,不禁大为不满,道:“褚大人此言差异,如今松赞干布已亡,芒松芒赞不过是个膏腴子弟,有何能耐,再说吐蕃精锐尽失,与其将大军困守吐蕃,倒不如再立芒松芒赞为赞普,使其为大唐戍边,又不必耗费朝廷的钱粮,还能宣扬大唐的仁德,一举两得,岂不更好!”

褚遂良见许敬宗如此言语,心中也有些不快,道:“松赞干布之前,谁又能想得到吐蕃那苦寒之地居然能与大唐对抗数十年的时间?如今松赞干布已亡,谁又能知道日后会不会再有一个松赞干布,打蛇不死反被其害,纵观历史,这样的例子还少吗?当年吴王夫差,好大喜功,为了彰显自己的宽厚仁德,对勾践囚而不杀,对越国灭而不亡,最终如何,不过是自己姑苏台下!如今大唐历经半载,多少将士浴血沙场,才将吐蕃平灭,如何还能任其存在!”

李承乾见许敬宗还要说话,不耐烦道:“好了!褚爱卿,依你之见,当先该如何料理!?”

褚遂良道:“圣上!臣以为眼下第一要务就是设立吐蕃都护府,稳定治理吐蕃,杜大人出兵之前曾有谋划,吐蕃乃是奴隶制度,大半生民受尽苦楚,杜大人的战报之中也有所明示,解救奴隶,赐予其田地牛羊,奴隶岂能不对大唐感恩戴德,大唐只需派人治理,余下的事都交给吐蕃人,既不用耗费国家的钱粮,还能永久的占领吐蕃,这才是一举两得!”

李承乾微微点头,赞道:“褚爱卿老成谋国,实是难得。”

一听这话,许敬宗到嘴边的话只得咽了回去,他如何看不出,这是李承乾在和褚遂良演双簧,什么褚遂良的老成谋国,这分明就是杜睿的计较,心中又是恼恨,又是懊悔,方才为了出风头,实在是太着急了。

李承乾接着道:“吐蕃之地,如今虽已并入大唐版图,然这不是完结,仅仅是开始。若是不能治理好,那么,吐蕃必将生乱,兴许其乱比起吐蕃在时还要大,因而,设立吐蕃都护府,治理吐蕃就成当务之急。”

众臣忙道:“圣上圣明!”

“设立吐蕃都护府这事,朕准了。”李承乾点头,接着道,“诸位爱卿,你们都说说,还有哪些事要做?”

褚遂良接着道:“臣启圣上,欲要为治,必先得人,当先择人坐镇吐蕃都护府。”

李承乾点头道:“国之兴焉,在于得人;国之亡焉,在于失人。却该如此!褚爱卿!你以为何人可坐镇吐蕃都护府?”

褚遂良思虑了一番道:“圣上,臣以为席君买,薛万彻二人皆可。”

李承乾微微点头,道:“薛万彻乃是良将,若他坐镇吐蕃的话,的确不会有事。席君买善谋划,若他坐镇的话,朕也是极为放心,不过,薛万彻性急躁,朕恐其在外多生事端,席君买还要看管安西都护府,这坐镇吐蕃一事就不用他了。”

在选择坐镇吐蕃之人,不仅仅要有才干,还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事,这个人选必须要选好了,不然贻害无穷。

李承乾看着诸位大臣,等着他们再推荐其他人,可等了半天也没有人言语,不禁有些恼了,吐蕃苦寒,如何比得了长安繁华,谁都不愿意去,这倒也是人之常情,可是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这原本就是份内的事,这些大臣不言不语,让李承乾如何不恼。

“难道就没有一人愿意为朕分忧!?”李承乾的声音已经有些严厉了。

李承乾的话音刚落,刑部尚书薛养言起身道:“圣上!臣举荐一人!”

当初杜睿在杜陵闲居之时的五位好友,当年性情豪放,不拘小节,俨然一副魏晋狂士模样的薛养言已经官居刑部尚书,郑君可,郑君戴兄弟一个做了工部右侍郎,一个做了辽东都护府的长史,冯梦伦年初到长安任职,做了太傅,负责教导太子李弘,只有杜鲲鹏不愿为官,整日里闲云野鹤,也不知到了什么地方。

李承乾见是薛养言要举荐人,喜道:“薛爱卿举荐何人!?”

薛养言道:“微臣举荐杜陵人杜鲲鹏为吐蕃都护府都督!”

杜鲲鹏!?

众臣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都是一愣,就连李承乾都是大为惊讶,当年杜陵五友一同到长安应试,得了杜睿的举荐一起进入太子的幕僚团中,对这个杜鲲鹏,李承乾也是极为了解的,知道此人不喜大言,做事务实,且博闻强记,只可惜后来不知为何,却辞官出游,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

“薛爱卿知道杜鲲鹏此人在何处!?”

薛养言道:“启禀圣上,此人如今正在长安!”

“圣上!薛大人何等荒谬!吐蕃都护府何等重要!如何能交给这等无名小卒!”许敬宗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或许其余大臣都不记得杜鲲鹏此人,然许敬宗确实记得一清二楚,知道这杜鲲鹏乃是杜睿的密友,若是让杜鲲鹏得此要职,岂不是让杜睿的势力更大了,自然要反对,“圣上!臣恐这杜鲲鹏不通政务,万万担不得此事。”

李承乾闻言有些不快,道:“你如何知道这杜鲲鹏就当不得此职!?”

许敬宗道:“圣上!当年圣上潜居之时,这杜鲲鹏便身居太子舍人的高位,可此人非但不敢念圣上恩德,却行为失措,举止狂悖,居然辞官不做,圣上几次遣人召还,却拒不奉召,似此等样人,如何担当得起圣上的信重!”

薛养言反驳道:“圣上,杜鲲鹏虽有狂悖之行,然此番进京,其狂悖之行已经少见,言行举止如同换了个人似的,况且起离开长安多年,也并非游山玩水,其行遍布天下,见识广博,如何担当不起!”

许敬宗又要驳斥,却听李承乾道:“哦!这杜鲲鹏如今脑袋开窍了!”

薛养言道:“圣上!臣举荐杜鲲鹏也并非一时兴起,前日臣与其共论吐蕃事,发现其甚有远见!这便是他所拟条陈!”

李承乾一听薛养言居然早有准备,居然把条陈都拿来了,顿时大感兴趣,命侯义取上来,看了一遍之后,大喜道:“没想到,这杜鲲鹏居然还到过吐蕃,游历了多年,如此看来,让其担任吐蕃都护府都督一职,倒也合适!”

许敬宗却仍是不死心,道:“圣上,纵然这杜鲲鹏有才华,却未做过如此要职,若是出错,后果不堪设想,圣上方才也说,吐蕃既已平定,不容出错。”

“这话倒也有理,杜鲲鹏虽然有才华,毕竟没有做过要职,不得不虑。”李承乾微一沉吟,若是在别处,他可以不用考虑此事,在吐蕃不行,因为吐蕃刚刚安定,绝不容出错,一旦出错,就会生乱。

此时大理寺正卿杜痒盛出班道:“圣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当年先帝重用马周大人,难道马周大人之前也曾担任过要职吗?”

李承乾闻言一愣,看着杜痒盛,突然大笑起来:“好!好!不愧是杜承明的弟子,好!言之有理!”

事已至此,许敬宗虽然不甘心,却也不能再说,只能把一腔不满藏在心里,暗中打定主意,以后还要继续找杜睿的麻烦。

李承乾当即下令,让薛养言将杜鲲鹏找来,多年过去,杜鲲鹏看上去苍老了些许,当年杜陵的翩翩佳公子,如今却如同个老农一般,显然是这些年的游历,风吹日晒的结果。

“传旨!设立吐蕃都护府,便由杜鲲鹏坐镇,主理军政。”

杜鲲鹏连忙谢恩,这么多年过去,当年狂放不羁,如今沉稳了许多,这让李承乾也是大为满意。

接着李承乾眉头一挑,又道:“虽然得人,却是不够,吐蕃该当如何治理,此事是眼下第一要务,若此事不定,吐蕃难以安定,你们都说说。”

吐蕃的情形与大唐截然不同,若是不能议出个施政纲领来,杜鲲鹏虽然已经有了条陈,却也难以施展,若是不能治理吐蕃,吐蕃必然生乱,此事是眼下第一要务。

“圣上,臣以为,可循突厥旧例,把吐蕃之地分成数部,分封头人,大唐只要掌握着军权,再施以政治,便可保无虞!”

当初太宗征服东西突厥后,并没有设立郡县,而是实行的分封,突厥地广,把突厥诸部肢解,分成很多部分,彼此间不能合流,大唐设立大都护府,分而治之,确实也破见成效。

李承乾闻言点了点头,转而又看向了杜鲲鹏道:“杜爱卿!你为吐蕃都护府都督,你来说说,该如何做!?”

李承乾问杜鲲鹏,也是在考较,虽说圣命以下,可如果杜鲲鹏难以但当此等要职,李承乾也不在乎什么君无戏言,吐蕃可是他在位期间,灭掉的第一个国家,要是处理不好的话,岂不是功败垂成。

杜鲲鹏沉吟了片刻之后,道:“圣上,臣以为吐蕃之地与东西突厥不同,不可遵循旧例,该当推行郡县治。”

李承乾眉头一挑,大感兴趣,问道:“杜爱卿何出此言?”

“圣上,臣以先帝当年之所以如此处置突厥,而不是采用郡县制,就在于北方大漠除了突厥之外,还有其他的游牧民族,大唐不愿直接出兵作战,那样的话,花费太大,分封突厥,让突厥来抵挡,就划算多了,况且到了贞观二十年时,其他小的游牧民族逐渐被归附的突厥部族统合,先帝还不是一样下旨,将突厥改为了郡县制。”

李承乾闻言,连连点头,等着杜鲲鹏接下来的话。

杜鲲鹏接着说道:“吐蕃之地仅吐蕃而已,并没有别的种族,大唐不需要吐蕃代为守边,此其一也,吐蕃之地,山高水远,高山密林遍布,得之不易,若是采用分封之治,吐蕃之地要不了多久就会生乱,到时候再出现一个松赞干布式的人物,臣恐吐蕃不能为大唐所有,与其如此,还不如行郡县,废除奴隶,换吐蕃民心,方能长治久安。”

那个提议施行分封的大臣很想反驳,可是嘴巴张了半天,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

“圣上,臣以为杜大人之言虽然有理,可是,若行郡县的话,朝廷花费极大。”又有大臣言道,“如此看来,还不如行分封。”

若在吐蕃推行郡县制的话,一切花费都要大唐朝廷来出,这花费着实不小,要知道,吐蕃很穷,而地域又很大,要驻兵,要派官员,这都要花钱,而且花费很大。

“这个~~~~~~~”李承乾觉得两方面说得都要道理,都是有利有弊,因此沉吟不决,又看向了杜鲲鹏,看他如何坚持己见。

杜鲲鹏不慌不忙道:“圣上!吐蕃在时,大唐在河西之地驻守十余万防守吐蕃,所费何其多?一遇战事,还从别处调兵,辎重运输,犒劳将士们,这所费不知凡几。在吐蕃推行郡县,虽然所费不少,比起吐蕃生乱又是少了很多,还可以使得吐蕃安定,两相比较,实是减少了花费!”

李承乾闻言也是深以为然,在吐蕃推行郡县制的话,虽然花费不少,可是比起吐蕃生乱就小得多,几十年来,大唐为了防备吐蕃,所费的财力不知道可以堆出多少座金山银山。

“虽然比起吐蕃生乱是省了不少,可是,仍然很大,哪有行分封少。”许敬宗又开口了,杜鲲鹏是杜睿的密友,杜鲲鹏的建议,他自然要反对,更何况施行分封也不是没有道理。

杜鲲鹏立刻反驳道:“施行分封,如何还能统一军权,到时候分封出去的土地各自为政,互不统属,一旦中原势微,吐蕃难以再属大唐!”

许敬宗闻言眼睛顿时一亮,摆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大声斥责道:“放肆!你居然敢诅咒大唐王朝!”

杜鲲鹏虽然和许敬宗没什么接触,但是听其言,观其行,就能看得出其人是个十足饿小人,也懒得再和他言语,而是对李承乾道:“圣上!臣言语有失,还请圣上治罪!”

李承乾却并没有像许敬宗想象的那么气氛,而是挥手道:“何罪之有!先帝曾对朕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万代永存的王朝,秦始皇一统六合,横扫八荒,何等豪迈,可秦朝还不是二世而亡,先帝乃是亘古烁今的一代英主,可是若是子孙不肖,惹得天下汹汹,黎民涂炭,便是亡了国,也是自找。”

大唐风气开放,远非像后世的满清那样,那些电视剧里将满清鞑子康熙描写成了一代英主,可其实呢,还不一样是个独。夫,就因为人家汤若望将大清的万年历只推算了二百多年,就气的大发雷霆,差点儿将人家汤若望这个国际友人给杀了。

杜鲲鹏闻言,连忙谢恩:“臣谢圣上不罪之恩!”

李承乾摆手道:“好了!莫说这些话,你且说这郡县制和分封制该如何取舍!”

杜鲲鹏道:“圣上!自然是施行郡县制,圣上可知刘汉之时的匈奴事!?”

李承乾点点头,道:“自然知道!”

杜鲲鹏又道:“圣上!汉武帝分封归附的匈奴人,授其王号,可结果呢?一旦刘汉有事,匈奴还不是一样时常骚扰幽并二州,刘汉何时曾得过安宁,依臣之见,不如施行郡县制,然这郡县制却非大唐的郡县制,而是要参照吐蕃民俗,施行粗放管理,低级官吏便由吐蕃人充任,大唐只要抓住军权便可保吐蕃无事!”

“以吐蕃人治理吐蕃人!”李承乾顿时眼睛一亮,其实他的心里已经有了盘算,只是没想到杜鲲鹏居然有这般见识,与杜睿不谋而合。

“好!便依此意!”李承乾一言而决,将许敬宗剩下反对的话全都憋了回去,也不理会那些支持分封制大臣的脸色,李承乾接着道,“传旨下去,吐蕃国灭,普天同庆!”

第68章 首战第二十章第1章 东海扬波第73章 一战功成第48章 横生枝节第15章 雕虫小技第3章 远行归来第50章 交河道大总管第7章 老宅第31章 敢为天下人不敢第59章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第13章 拒第七十五章第64章 大唐利益第1章 浊世佳公子第37章 杜府四春第44章 利奥三世第三十五章第4章 天草降临第71章 暗战第二十九章第35章 安市之战第34章 杀吐蕃第5章 公主们第85章 歼灭顽敌第36章 天下汹汹第6章 汝南公主第35章 再添事端第34章 文明古国第二十二章第81章 杜府十二钗第57章 围城第21章 把妹第二十六章第70章 各有算计第六十九章第2章 西方人眼中的大唐帝国第十九章第25章 征服伴随杀戮第62章 神出鬼没第65章 教训淫僧第26章 愿做一闲人第三十八章第十六章第25章 名声鹊起第78章 上元佳节第二十章第72章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第8章 奢侈品消费税第七十五章第66章 回朝第二十七章第18章 事败第29章 非我族类第11章 争论不休第5章 放逐第六十一章第6章 汝南公主第7章 夷州土人第6章 集 思广益第七十六章第9章 酿酒第65章 一路向西第15章 是非功过第6章 海外弃民第五十五章第65章 一路向西第33章 官绅一体纳粮第57章 太子掌军第104章 不如归去第69章 二世祖第14章 南下第39章 骑兵出击第5章 兄妹情深第95章 急症第1章 永徽八年第21章 君子之道第16章 暗战第86章 长孙皇后第11章 醉长安第27章 绥州战事第29章 陈三事第23章 只恨生在帝王家第63章 夜袭第2章 庶人李治第28章 下一站美洲第3章 劝诫第二十一章第63章 安定地方第73章 所谓西天极乐第61章 凤辣子和武则天第40章 弹压第35章 蒂卡尔城第2章 失孤第六十章第1章 永徽八年第43章 焚书坑儒第五十五章第31章 敢为天下人不敢第四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