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争辩

余额不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阕《临江仙》,便是太宗看了也是爱不释手,居然也称赞道:“这个少年好大的胸襟。”

杜睿每日讲《三国演义》给府中人解闷,宝钗也算是给自己找了一份差事,每日杜睿说书的时候,她就搬着一副桌椅在旁录写,杜睿又交给她标点符号,让人看得更加详实明了。

这些文稿又经过李承乾传到了宫中,太宗对《三国演义》也甚是喜爱,他是个马上皇帝,隋末之时,也曾东征西讨,可以说大唐的天下都是他打下来的,《三国演义》之中描写的那些关于战争的桥段,特别是那些计谋,更是让他大为叫好。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太宗都如此喜爱,那些大臣们自然也不敢怠慢,也托着关系,或从在东宫当值的子侄辈那里将《三国演义》抄录了回去。

这样一来,标点符号自然也就流传了出去,杜睿当初交给宝钗这些符号,不过是为了让人看得更明白一些,可是却万万没想到,这些小把戏居然也能引得天下震动。

虽然这种标点符号还只是出现在杜睿的《三国演义》之中,可是任何人都能看得出来,这些符号一旦被加到那些经义之中,会产生多大的效果,那些苦涩难懂的经义,会一下子就变得明朗易懂起来。

读书人高兴了,可那些老儒则产生了担扰,因为一旦有了这种符号,将所有经义注解一遍,那还了得,这时候的老儒最喜欢的就是寻章摘句的乐趣,而且根据各个版本的不同,居然还像武侠小说之中一样,分出了许多派别,有什么公羊派,和谷粱派,彼此之间常常因为圣人的一句话,该如何理解大打出手,要是一切文章都被断句了,那他们的权威何在?

于是以萧瑀,孔颖达,于志宁等大儒纷纷站出来对这本《三国演义》发动了攻击,甚至在太宗面前弹劾《三国演义》的作者胆大妄为,胡乱篡改历史,是大逆不道。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杜睿虽然为人低调,但还是渐渐的有人知道了,《三国演义》的原作者就是杜睿,而且还和太子过从甚密,于是乎,弹劾的矛头便直指了杜睿。

太宗也看出了他们内心深处想些什么,看着那些大臣的奏本也是哭笑不得。

长孙无忌作为太子党的中间人物,自然见不得别人欺侮他的队友,站出来为杜睿了头,他向这些老儒问道:“这本《三国演义》是谁写的?”

这不是废话!这些老臣一翻白眼,杜睿那么大的名气,谁能不知道,更何况他们来找麻烦,自然是事先看过的,还能不知道是谁写的。

长孙无忌又说道:“人家自己写书,在上面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与你等何干?!”

那些老臣闻言,顿时哑口无言,对啊!人家在自己作品鬼画符,这是人家的自由,他们弹劾杜睿这个确实有点儿站不住脚。

他们刚要说话,太宗却向他们说:“这件事就别要再争了,你们也用这个符号把弘文馆里四书五经全都重新注解一遍,此事天下人自有公论!”

既然皇帝发话了,这些老儒们还能说什么,只能乖乖领命了。

这时权万纪又出班言道:“圣上!虽说这标点符号是他自家事,然这杜睿所著却混淆视听,制造伪史,臣也看过这本《三国演义》,其中共出现的一百五十二处错误。魏代汉乃是正统,可这杜睿却在《三国演义》当中说蜀是正统,这种明显的错误,岂是一个读书人所犯的。现在《三国演义》流传天下,万民皆争相读阅,要是人人都相信这个杜家小儿的说法,如此一来,岂不是乱了吗?”

权万纪虽然没有明着弹劾杜睿,可处处针对杜睿,比弹劾还要厉害。原本权万纪对这本小儿之作倒也不大上心,但是自从知道了杜睿和太子李承乾过从甚密之后,就坐不住了,不管是谁,只要是挺李承乾的,那就是他的敌人,于是便急不可耐的跳了出来。

太宗听了也没有办法,但他对权万纪的话,却不能不慎重,古代人可对历史极为甚重,无论每一个朝代都有史官专门记载历史,就连皇帝本人也无权翻看史官究竟写的什么,当然他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初玄武门之变,他让史官不要记录,但是人家史官根本就没鸟他,太宗也是无可奈何。

真的要说皇帝篡改历史的,恐怕就只有满清这朵奇葩了!

长孙无忌再次站了出来,道:“这本小说已经说明了是演义,既然是演义也就是虚构的,况且这本《三国演义》里宣扬的就是忠君思想,难道忠君也是错误的吗?”

权万纪不服道:“汉朝灭亡乃是汉末外戚当政,宦官专权造成当时民不聊生,才引起黄巾之乱,魏代汉,乃是天道使然,陛下应当以史为鉴,勤政爱民。可杜睿小儿用了一句忠君,便妄图将事实真相隐盖,如此胆大妄为,难道还不该惩罚吗?”

长孙无忌驳道:“这本小说开篇序言中已经讲明了,以史实为基础,虚构一些有趣的故事,杜睿丑化曹操是应当的,当时曹操手掌大权,不行伊尹、霍光之事,图谋不诡,虽魏代汉成为正统,这种行为本就是不值得赞扬。且看历史结局如何,随后三国争霸,司马炎又学习曹操,以晋代魏,这边是报应使然,杜睿所书,便是让人忠君爱国,斥责那些心怀谋逆之人,有何不可!而权大人却口口声声,魏代汉是天道使然,岂不是在鼓励这种叛逆的行为,其心可诛。”

太宗听着也是一阵头疼,看向房玄龄问道:“玄龄啊,你对这件事该如何看?”

房玄龄走出来说:“启禀圣上,以臣看就如杜睿所说,这只是一篇小说,供人民茶余饭后娱乐消遣而已,权大人如此言语,确实有些言过其实了,何苦跟一个少年郎斤斤计较!”

权万纪闻言,顿时一张脸变成了猪肝色,房玄龄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居然将他说成了一个以大欺小,厚颜无耻之人,这让他如何不恼,可是却又无法反驳,只能咬着牙,将房玄龄恨在了心里。

朝堂之上吵的如何,全都经由李承乾传到了杜睿的耳中,杜睿对此也只是一笑置之,并不怎么在意,历来朝堂之上,本就党政不断,那些大臣明着是在攻击他,事实上却是在打压李承乾。

杜睿对那些攻讦一向不理不问,也不自辩,每日里照例说着《三国演义》,给全家人解闷,杜睿之所以讲《三国演义》,而不是小孩子更喜欢的《西游记》,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杜睿已然认定了要竭力辅佐宽厚仁慈,有长君之风的李承乾,而这《三国演义》,其实便是说给李承乾听的。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主要人物被称为“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便是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其间更是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虚实相间,主实重虚,古今兼顾,批古判今。一段故事,叙说两朝的情,一个人物,兼具两朝的性。

宣扬仁、义、道、德、礼、信、忠、贞、孝、廉、善、美、真,贬低骄、奢、淫、佚、假、丑、恶。

杜睿也正是在这叙述之间,对李承乾进行潜移默化,如果让太宗知道了的话,肯定会大为感动,感激杜睿的玲珑心思,大概所谓的寓教于乐,杜睿也能堪称鼻祖了。

第11章 大智大勇大仁大义第89章 大唐之事,让尔多嘴!第33章 临兵斗者第64章 大军出,天下动第1章 浊世佳公子第35章 有教无类第54章 信仰第四十六章第十八章第25章 征服伴随杀戮第27章 绥州战事第45章 倭人来犯第12章 大唐皇帝的责任第42章 父与子第19章 确有此事第44章 勇猛无敌第77章 收得佳徒第45章 倭人来犯第十三章第76章 这孩子叫狄仁杰第75章 登陆倭岛第1章 晋阳有喜第33章 官绅一体纳粮第三十六章第9章 酿酒第十六章第六十一章第62章 罗敷有夫第二十七章第86章 长孙皇后第46章 英雄还是罪人第二十七章第10章 驾临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一章第95章 急症第64章 议征天竺第六十七章第7章 老宅第60章 满则溢第30章 抢滩登陆第104章 不如归去第23章 诏书第十六章第十六章第二十六章第30章 捷报传来第23章 公理和强权第18章 密谋第10章 国宴第79章 因材施教第三十八章第47章 兵进吐蕃第27章 边塞烽烟第59章 朝议第十六章第七章第43章 实力决定一切第十一章第23章 踏青第21章 君子之道第七十八章第48章 初见丕平第4章 留书第33章 临兵斗者第100章 蜀王之谋第31章 敢为天下人不敢第27章 不敢领受和不容拒绝第十六章第七十五章第19章 悲剧承乾第24章 一曲新词酒一杯第57章 趁机发难第18章 下来受死第二十章第24章 打金枝第29章 陈三事第12章 洞房花烛夜第五十五章第25章 处罚第71章 密谈第六十二章第80章 朱门酒肉臭第74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第五十六章第18章 身后事第三十二章第10章 善后第67章 三国博弈第19章 确有此事第44章 大陆的梦想第16章 禽兽不如第四十一章第65章 大获全胜第五章第三章第98章 霸权意识第14章 最后一搏第1章 永徽八年第31章 高句丽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