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不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阕《临江仙》,便是太宗看了也是爱不释手,居然也称赞道:“这个少年好大的胸襟。”
杜睿每日讲《三国演义》给府中人解闷,宝钗也算是给自己找了一份差事,每日杜睿说书的时候,她就搬着一副桌椅在旁录写,杜睿又交给她标点符号,让人看得更加详实明了。
这些文稿又经过李承乾传到了宫中,太宗对《三国演义》也甚是喜爱,他是个马上皇帝,隋末之时,也曾东征西讨,可以说大唐的天下都是他打下来的,《三国演义》之中描写的那些关于战争的桥段,特别是那些计谋,更是让他大为叫好。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太宗都如此喜爱,那些大臣们自然也不敢怠慢,也托着关系,或从在东宫当值的子侄辈那里将《三国演义》抄录了回去。
这样一来,标点符号自然也就流传了出去,杜睿当初交给宝钗这些符号,不过是为了让人看得更明白一些,可是却万万没想到,这些小把戏居然也能引得天下震动。
虽然这种标点符号还只是出现在杜睿的《三国演义》之中,可是任何人都能看得出来,这些符号一旦被加到那些经义之中,会产生多大的效果,那些苦涩难懂的经义,会一下子就变得明朗易懂起来。
读书人高兴了,可那些老儒则产生了担扰,因为一旦有了这种符号,将所有经义注解一遍,那还了得,这时候的老儒最喜欢的就是寻章摘句的乐趣,而且根据各个版本的不同,居然还像武侠小说之中一样,分出了许多派别,有什么公羊派,和谷粱派,彼此之间常常因为圣人的一句话,该如何理解大打出手,要是一切文章都被断句了,那他们的权威何在?
于是以萧瑀,孔颖达,于志宁等大儒纷纷站出来对这本《三国演义》发动了攻击,甚至在太宗面前弹劾《三国演义》的作者胆大妄为,胡乱篡改历史,是大逆不道。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杜睿虽然为人低调,但还是渐渐的有人知道了,《三国演义》的原作者就是杜睿,而且还和太子过从甚密,于是乎,弹劾的矛头便直指了杜睿。
太宗也看出了他们内心深处想些什么,看着那些大臣的奏本也是哭笑不得。
长孙无忌作为太子党的中间人物,自然见不得别人欺侮他的队友,站出来为杜睿了头,他向这些老儒问道:“这本《三国演义》是谁写的?”
这不是废话!这些老臣一翻白眼,杜睿那么大的名气,谁能不知道,更何况他们来找麻烦,自然是事先看过的,还能不知道是谁写的。
长孙无忌又说道:“人家自己写书,在上面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与你等何干?!”
那些老臣闻言,顿时哑口无言,对啊!人家在自己作品鬼画符,这是人家的自由,他们弹劾杜睿这个确实有点儿站不住脚。
他们刚要说话,太宗却向他们说:“这件事就别要再争了,你们也用这个符号把弘文馆里四书五经全都重新注解一遍,此事天下人自有公论!”
既然皇帝发话了,这些老儒们还能说什么,只能乖乖领命了。
这时权万纪又出班言道:“圣上!虽说这标点符号是他自家事,然这杜睿所著却混淆视听,制造伪史,臣也看过这本《三国演义》,其中共出现的一百五十二处错误。魏代汉乃是正统,可这杜睿却在《三国演义》当中说蜀是正统,这种明显的错误,岂是一个读书人所犯的。现在《三国演义》流传天下,万民皆争相读阅,要是人人都相信这个杜家小儿的说法,如此一来,岂不是乱了吗?”
权万纪虽然没有明着弹劾杜睿,可处处针对杜睿,比弹劾还要厉害。原本权万纪对这本小儿之作倒也不大上心,但是自从知道了杜睿和太子李承乾过从甚密之后,就坐不住了,不管是谁,只要是挺李承乾的,那就是他的敌人,于是便急不可耐的跳了出来。
太宗听了也没有办法,但他对权万纪的话,却不能不慎重,古代人可对历史极为甚重,无论每一个朝代都有史官专门记载历史,就连皇帝本人也无权翻看史官究竟写的什么,当然他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初玄武门之变,他让史官不要记录,但是人家史官根本就没鸟他,太宗也是无可奈何。
真的要说皇帝篡改历史的,恐怕就只有满清这朵奇葩了!
长孙无忌再次站了出来,道:“这本小说已经说明了是演义,既然是演义也就是虚构的,况且这本《三国演义》里宣扬的就是忠君思想,难道忠君也是错误的吗?”
权万纪不服道:“汉朝灭亡乃是汉末外戚当政,宦官专权造成当时民不聊生,才引起黄巾之乱,魏代汉,乃是天道使然,陛下应当以史为鉴,勤政爱民。可杜睿小儿用了一句忠君,便妄图将事实真相隐盖,如此胆大妄为,难道还不该惩罚吗?”
长孙无忌驳道:“这本小说开篇序言中已经讲明了,以史实为基础,虚构一些有趣的故事,杜睿丑化曹操是应当的,当时曹操手掌大权,不行伊尹、霍光之事,图谋不诡,虽魏代汉成为正统,这种行为本就是不值得赞扬。且看历史结局如何,随后三国争霸,司马炎又学习曹操,以晋代魏,这边是报应使然,杜睿所书,便是让人忠君爱国,斥责那些心怀谋逆之人,有何不可!而权大人却口口声声,魏代汉是天道使然,岂不是在鼓励这种叛逆的行为,其心可诛。”
太宗听着也是一阵头疼,看向房玄龄问道:“玄龄啊,你对这件事该如何看?”
房玄龄走出来说:“启禀圣上,以臣看就如杜睿所说,这只是一篇小说,供人民茶余饭后娱乐消遣而已,权大人如此言语,确实有些言过其实了,何苦跟一个少年郎斤斤计较!”
权万纪闻言,顿时一张脸变成了猪肝色,房玄龄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居然将他说成了一个以大欺小,厚颜无耻之人,这让他如何不恼,可是却又无法反驳,只能咬着牙,将房玄龄恨在了心里。
朝堂之上吵的如何,全都经由李承乾传到了杜睿的耳中,杜睿对此也只是一笑置之,并不怎么在意,历来朝堂之上,本就党政不断,那些大臣明着是在攻击他,事实上却是在打压李承乾。
杜睿对那些攻讦一向不理不问,也不自辩,每日里照例说着《三国演义》,给全家人解闷,杜睿之所以讲《三国演义》,而不是小孩子更喜欢的《西游记》,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杜睿已然认定了要竭力辅佐宽厚仁慈,有长君之风的李承乾,而这《三国演义》,其实便是说给李承乾听的。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主要人物被称为“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便是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其间更是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虚实相间,主实重虚,古今兼顾,批古判今。一段故事,叙说两朝的情,一个人物,兼具两朝的性。
宣扬仁、义、道、德、礼、信、忠、贞、孝、廉、善、美、真,贬低骄、奢、淫、佚、假、丑、恶。
杜睿也正是在这叙述之间,对李承乾进行潜移默化,如果让太宗知道了的话,肯定会大为感动,感激杜睿的玲珑心思,大概所谓的寓教于乐,杜睿也能堪称鼻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