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重开科举

杜如晦听到李承训的话自然是一阵惊讶,暗自感慨李承训的杀心太重了。隐晦的提醒道:“王爷,重开科举,势必会引起世家大族的动荡,如今天下尚未一统,王爷实在没有必要与世家大族对着干!”

杜如晦的目光里带着凝重,他心里清楚这件事情一旦发生,将会是何等的惊天地泣鬼神。 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支最为尊贵。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这些世家大族在此事拥有强大的人脉关系,和实力,他们自称汉室正统。但是无论是五胡乱华期间,还是隋炀帝的措施都没有使得五望七姓的实力有过太大的削弱。

要知道当初隋朝富佳天下,经历过隋文帝杨坚的开明治理,留给杨广一个殷实的家底。可是就是这样,与五望七姓的斗争中杨广依然是输了。更别说此刻什么都没有的李承训了。

杜如晦看着神色果决没有一丝变化的李承训,他发现李承训变了。越来越像一个上位者,也越来越爱独裁了,显得更加霸道。虽然李承训本心没有改变,但是却也成功的朝着一个合格的上位者转型。

心下还是不肯放弃,他觉得李承训这样的举动太过于冒失。虽然重开科举,打压世家大族确实有利于天下的统治和安定。但是此刻李家不过是占据天下的九分之一而已。所以杜如晦担心因为李承训的出手,导致于李家失去问鼎天下的机会。

“王爷,是不是再考虑考虑?”听到杜如晦的话。李承训摇了摇头。因为这是最佳的时机,乱世本来就是一切权力重新洗牌的时候。错过这个机会李承训就在没有可能剪除世家大族的危害了。

天下一统,做起事来必将畏首畏尾。为了天下的稳定,李承训绝对不会再一次的出手让天下再一次的大乱。所以乱世用重典,大乱之后才能大兴。所以李承训重开科举是开定了。

李承训目光闪烁了一下看着杜如晦苦笑道:“克明,本王先是于儒家决裂,试想一下作为儒家的忠诚卫士的五望七姓之人,岂能选择本王为那天下之主。”李承训的目光闪烁着精芒对着李承训道:“他们早已经有了选择,本王无论如何是不会在他们眼里的。”

“所以,本王此刻其实也没有了选择,重开科举。培养士子。这样才能与逆境之中崛起,完成王霸之业。”李承训看着杜如晦的目光之中满是诚恳,因为作为军方的第一大佬,李承训的措施必须得到他的支持。

“既然王爷心有所决,属下也就不在多加干涉了!”杜如晦看着李承训的执着的目光便是明白,李承训已经下定了决心,是绝对不会在这件事情上收手的。所以杜如晦也就没有在劝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是二货。是傻逼!

唯独不是杜如晦!

就这样,解决了杜如晦的问题之后李承训便是找着百里挑一详谈了一番。由于百里挑一的家族早已没落,此刻的百里挑一听到李承训重开科举的事情,并没有阻拦。反而给与了相对的肯定。

就这这样的情况下,国社党三大巨头之间相互磋商之后便是决定了重开科举的重要决定。于是在于第二天的会议上,李承训决定提出了建立学校。普及教育的专项提案。

第二日,

霸王殿内。百里挑一,狄知逊。杜如晦,等等国社党决策人员齐聚一堂。在李承训的主持下召开了关于教育建设的专项会议。在会议上,李承训看着众人的神色,沉默良久,低声一叹道:“各位,如今我国社党内人才匮乏,成了制约国社党壮大的最根本的原因。本王对于此事也是高度重视,与杜如晦总参谋长,百里挑一院长一道与研究了一下这个问题!”

李承训的目光猛然间严肃了下来,犀利的目光看过每一个人的脸庞,沉声道:“经过商定,本王决意重开科举,从广大的民间寻访贤士共治国社党。”端起桌面上的茶水,李承训喝了一口滋润喉咙之后,便开始了继续的陈述。

在这大唐初年,没有扩音装置演讲起来确实费力的很。百里挑一与杜如晦由于有李承训提前打过招呼,显得很是淡定。但是袁天罡,王兼,徐世绩,狄知逊等人确实脸上震惊之色无法掩饰。显然对于李承训的重开科举之法,确实深深的震撼到了他们。

霸王殿,在这一刻除了呼吸声之外再无杂声。良久之后,李承训才重新开始发言道:“本王,决定在本王治下七郡之地设立郡学,没一个郡拥有三所郡学。与帝洲建立大学,以培养士子,兴盛地方!”

“王爷,这郡学与大学又有何不同?”袁天罡这个家伙显然与李承训的配合极其的默契,通过李承训递过来的一个眼神便是明白了他在这个会议上的地位,便是引导者。

其余的人对于袁天罡的疑问不置可否,因为这也是他们的疑问。所以自从袁天罡开口之后,其余都是看着李承训等待着一个解释。以期待来了解这个大学与郡学的区别,以及李承训突然重开科举的目的。

“郡学,乃是一郡之地的学府,分为国小,国中,两个层次。其中国小乃启蒙教育,国小三年结束,便可以进入国中学习。国中三年教育结束,成绩优良者,便可以进入大学。”

“大学为四年,前三年学习各种书本知识,第四年进入各级行政单位实习。最后通过参加科举,成绩优良者便可以进入国社党,以及七郡之地的政府机构任职。”李承训看着一眼听的认真的几个人嘴角掀起一抹笑容道:“各位也别光坐着听本王说,现在你们也都听到好一会了,具体的大意本王也说了出来,各位就发表一下各自的看法吧!”

“王爷,这教育一事可以说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这如王爷所言,国小三年,国中三年,大学四年,足足十年时间,是不是太久了?”众人还都在思索着李承训的目的,尉迟敬德倒没有管那么多,反而第一个开口问了出来。

“嗯,十年时间确实不短了!”李承训看着尉迟敬德一笑,随之开口解释道:“十年这已经是最短了,常言道,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不过,开办学校之事是为了从根源上解决这件事情。”

“十年之后,等到大学之内的第一批学子毕业,那么天下之间无论是五望七姓,还是关中贵族,甚至于儒家士子都无法对本王的基业造成任何的影响!”李承训目光闪烁了一下,之后就在没有开口,因为这些话已经很明显了。

开办学校,重开科举。

这无疑是相当于后世的学校与公务员制度。一旦这个制度确立,那么五望七姓这些个控制着大量才智之士的世家大族就没有了足够的底气。可以说这个学校与公务员体系就相当于给世家大族来了一招釜底抽薪。

端是狠辣无比!(。)

第235章 受降第374章 杀之何惜第224章 归去第16章 不负军人二字第119章 扩军与封赏第342章 布局北方第310章 魏征来意第107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357章 雄心壮志第56章 聚九州之铁第65章 楚王府的第一次会议第199章 猜疑第72章 诸子百家出第177章 大战起之一字长蛇阵第163章 水陆并进第146章 刀兵欲起第204章 一人双王第130章 斩杀沈法兴第66章 大唐国家社会党第152章 军人就应该上战场第327章 应对第350章 太原王氏的选择第23章 大唐军神在朝我招手第269章 崔氏出手第264章 帝洲大事记第120章 悉事皆自决第201章 李承训的脚步第84章 道家袁天罡第5章 他日若有招,必为账下臣第25章 隋炀帝之大业第213章 问教于克明第292章 意气风发第197章 万贵妃的思念第185章 李靖南下第57章 杀!第33章 气吐血了!第242章 终于找到人了第168章 待到明年春暖花开时第283章 欲睹风采第150章 李家的事情第197章 万贵妃的思念第84章 道家袁天罡第251章 南方统一第80章 赫瑷之谋第231章 男儿当有权第255章 战第373章 朕的军队精锐否?第64章 你是本王的女人第249章 举国与之战第59章 风华绝代第63章 自立门户第287章 枭雄间的第二次交锋第26章 这年头也得曲线救国呐!第303章 杀,杀,杀第206章 万贵妃的告诫第199章 猜疑第153章 回回炮的威力第74章 党卫军出击第221章 陈兵五十万,迎接霸王南下第269章 崔氏出手第113章 兵对兵,将对将第340章 霸气侧漏第248章 乞活军动第251章 南方统一第341章 参见第311章 调停第52章 与帝会面第221章 陈兵五十万,迎接霸王南下第266章 阅兵第47章 始毕病重燕云南下第129章 不惜一切代价第364章 最后的准备第364章 最后的准备第345章 族灭之第134章 内陆舰队的迫切感第169章 真实的皇帝与太子第276章 兵分两路之奇袭长安第205章 长安第238章 设立预备役第108章 李世民的愤怒第225章 一月余第359章 围而不攻第139章 此事你怎么看?第229章 请陛下一观第102章 大汉欠你一个公道第212章 杜伏威的选择第297章 战争疑云第201章 李承训的脚步第355章 大唐初年的最后一个帅才第302章 直逼仰光第243章 李承训西行第144章 责任、荣耀、国家第368章 五姓七望的归宿第256章 朝着帅旗突进第39章 宁为太平犬!第353章 马周的分析第102章 大汉欠你一个公道第308章 活在当下第145章 岑家来人第150章 李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