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6章 有些事情需要做一些决断了

李世民所在的车厢,人员并不多。

所以一点也不会有什么拥挤的感觉。

甚至连李宽在这里待了一会之后,也选择了去其他车厢转一转,留下李世民跟房玄龄、长孙无忌几个静静的坐在那里欣赏着外面的风景。

看了一眼车厢里头只有兰和和李忠带着几个人在那里站着,李世民忍不住有了跟房玄龄好好畅谈一下的想法。

“玄龄,你觉得这个铁路的修建,对于大唐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很显然,在刚刚的仪式上李宽的讲话,李世民也是听进去了的,但是他也没有完全听李宽的一家之言。

现在房玄龄这个支持李宽的人和长孙无忌这个反对李宽的人都在车厢里头,李世民有趁着这个机会跟他们两个好好敞开心扉的交谈一下的想法。

“陛下,铁路的修建,对大唐来说肯定是有好处的,具体的好处刚刚楚王殿下也已经说过了,微臣就不再赘述。

但是如果铁路的修建计划非常的激进,那么对于大唐来说又会带来很多副作用,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就像是隋炀帝修建大运河,从长远来说对于国家肯定是很有好处的,但是因为修建计划太过激进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却是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甚至间接的导致了隋末大乱。”

房玄龄看了看李世民,再看了看长孙无忌,斟酌了一下用词。

聪明的房玄龄,很敏锐的感觉出了李世民的这个问话没有那么简单,似乎不仅仅是真的想要问铁路好不好。

“陛下,玄龄说的没有错,没有人否认铁路的出现对于大唐会有一定的好处。

但是这个好处到底怎么样,会不会引起一系列的其他问题,这是大家现在还不清楚的。

我听说在长洛铁路修建的时候,沿线好些村子里头就有人闹事,认为铁路的修建破坏了他们的风水。

但是最终都被南山建工强势的给处理下去了,甚至当地的县衙还把这个村子里头的许多人都搞去各地移民了。”

借着这个机会,长孙无忌自然要给楚王府上一上眼药。

“这个事情我也听说过,《长安晚报》还专门多次报道过相关的情况。不过后面《大唐日报》上面也绑着南山建工澄清了相关的情况。

这些村民会出来闹事,完全是因为拿了一些人的好处,故意想要拖延南山建工的施工进度,所以最终才会被县衙判处流放蒲罗中的。”

房玄龄说话说的很委婉,但是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都听懂了。

把《长安晚报》点出来,表明这个事情之前长孙家就是唱反调的。

而再把《大唐日报》的澄清拿出来,也告诉李世民这个事情之前两边已经斗争过来,算是有了一个结果了。

“根据户部汇总各州县统计的数据来看,大唐各地的人口都有了明显的增加,再加上我们大唐对于番邦属国的吸引力非常强,现在长安城各个作坊用工紧张的局面应该是大大的缓解了。

如果人口继续高速的增加下去的话,那么要想所有的百姓都能过好日子,那么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就变得越发的有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是修建水泥道路还是修建铁路,意义都还是非常不凡的。”

李世民倒也没有糊涂到长孙无忌说什么就是什么的程度。

反正楚王府跟长孙党不对付,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这段时间但凡是有机会,彼此都是要踩一踩的。

不过,房玄龄现在旗帜鲜明的站在了李宽这边,倒是让李世民感到有点意外,又觉得理所当然。

如果没有李宽搞出来的青霉素,房玄龄估计已经是不在人世了。

这个救命之恩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再加上房家本来就跟楚王府走的非常近,房遗爱更是李宽的跟屁虫。

所以房玄龄现在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倒也不算一个让人感到诧异的事情。

就连长孙无忌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能接受。

“话是这么说,但是我大唐地大物博,不管是辽东道还是镇北道,亦或是江南道,都有大量的田地可以开发。

之前在朝廷的推动之下,不少突厥人移民到了江南道,对于江南道的开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江南道中西部地区,仍然还有大量的田地没有人耕种。

哪怕是再多的人手,我们都是有办法消化的。再不济,也可以送到澳洲或者美洲,绝对不用担心人太多的。”

长孙无忌的这个反驳,倒也很难让人找到什么不是。

这话本身是没有错的,甚至是李宽一直鼓吹的。

那是现在被哪来反驳,房玄龄还是有点不舒服的。

“虽然海外还有大量的土地可以发展,但是对于大部分的百姓来说,只要没有到走投无路的地步,是没有几个人愿意去海外的。

如果在大唐就能有足够的优质工作岗位,自然是比去到海外要更加吸引人。

大唐要发展,海外要扩张,但是也不能出现外强中干的局面。”

房玄龄难得的跟长孙无忌在李世民面前直接斗了起来。

看到这一幕,李世民也颇为无奈。

如果不是长孙无忌现在力挺李治的话,李世民都已经下定决心要再次的易储了。

但是现在因为长孙党的问题,让李世民心中多少还是有一点顾虑的。

毕竟,他也不想看到朝中出现乱局。

“在长安城跟洛阳之间,人员和货物往来非常的频繁,所以修建铁路的话有一定的意义,也能有机会收回成本。

但是修建其他的铁路,有那个钱财的话,倒是不如去修建更多的水泥道路,然后顺便把沿线的水利设施搞一搞,这才是正道。”

虽然大唐的工业发展也很快,但是本质上还是一个农业国家。

至少绝大部分人都认为农业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产业,不能出任何差错。

否者就是地动山摇的局面。

“水泥道路要继续修建,并且扩大修建规模,这个我是完成认可的。不过这并不耽误铁路的修建,楚王殿下已经给出了三种融资的方案,如果朝廷有顾虑,完全可以一文钱不出的。”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就这么一路上斗着。

在“哐当哐当”声中,李世民越发的觉得有些事情需要做一个决断了。

第792章 腰有点酸第1596章 水陆并进(大章,求订阅求月票)第330章 都觉得占了大便宜第750章 崩溃的渊男产(三合一,求月票!)第851章 闪开,让我来!第785章 辽东城的百态第1135章 薅番邦属国的羊毛第899章 头顶绿的发光第398章 这些人的态度变化的也太快了吧?第1201章 天花不再值得恐惧第1117章 最有争议的奖项(大章,求月票)第599章 军粮改革第472章 有些东西,涨价反而卖的更好第39章 酒香不怕巷子深?第646章 富有商业头脑的小田切第359章 莫非这些稻谷有什么不一般?第1338章 政策变动风险第536章 女人的钱,最好挣第1588章 钟石化的想法第934章 为了大唐鞠躬尽瘁的李义协第430章 三言两语,内迁突厥人的命运就注定了第688章 朝堂之中,最难防的是什么?第808章 土炕第939章 每次都要为礼物而头疼第100章 长安城四害第1183章 揣测第393章 冉冉升起的长安城一霸第1225章 军工行业第1279章 干净利索第936章 钢铁比黄金贵重?第1560章 南洋的变化(一如既往的万字大章)第1357章 韦思仁眼中的商机第310章 哪来那么多的修罗场第663章 阿布都的变化第634章 运用场景越来越多第927章 金山银山不是梦第801章 夜不能寐第451章 楚王府,可是一个蚂蜂窝,惹了就别想跑第497章 寒冬腊月里的训练第1416章 武举第457章 仁心堂的意外之喜第260章 这数据是瞎写的吧第346章 这东海渔业,到底带了多少香料回来了啊第426章 走,我们去看一看第1171章 报仇不隔夜第1364章 即将到来的东西方对决第24章 恶人还要恶人磨第737章 提前布局的效果第318章 涨价(求订阅)第1202章 商机无处不在第43章 突如其来的挑衅第962章 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第1472章 吓出了一声冷汗第987章 扫地大妈都来炒股(继续求月票)第1122章 蒸汽机车第875章 奇怪的案子第814章 你不仁,就不要怪我不义第1529章 这是最好的时机?第548章 大唐立国节第126章 满城鱼香第874章 孔子学院第192章 动静有点大第1238章 两极分化第732章 带你们去发财第206章 汉城见闻录第1441章 李泰的动作第769章 三国联军第1253章 松了一口气第1105章 蝗灾没有那么可怕?第12章 人离乡贱第196章 杀鸡儆猴(上)第60章 被人阴了第809章 南北大不同第1102章 打雷了(求月票!)第1238章 两极分化第910章 成功的坑了楚王府?(再加更!求月票!)第1134章 快刀斩乱麻第692章 调查局在行动第1542章 不一样的创新(又是大章,求月票)第623章 弹劾永不停第1014章 简单粗暴第437章 这算是当头一棒吗?第1089章 我应该站在谁那边呢?第907章 有人来自首?第1057章 一个任务第172章 再相会第646章 富有商业头脑的小田切第1162章 离废纸的距离不远了第1521章 弹劾的影响第18章 来了个老神医第1312章 悲剧的海鱼第987章 扫地大妈都来炒股(继续求月票)第1036章 海贼王第1506章 新的治理体系第144章 动了孔家的奶酪第1550章 阿牛特殊钢作坊技术展览会(继续大章)第1058章 对付吐蕃国的新招数第569章 延族的这个思路很好啊第40章 突然就火了第659章 不一样的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