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海上航行

天空很蓝,海水很清。

在渡过了头一两天的兴奋期之后,程处默几个都开始觉得无聊了。

不过,周二福却是一脸兴奋。

“王爷,我刚去倭国人那艘船上待了半天,发现这些倭人的航海技术其实不怎样。从登州去倭国,明明可以直接朝东一路而去,他们偏偏要往北走,先去了高句丽,然后沿着海岸一路南下,这样一来航程其实就多了至少三分之一。”

“从登州到高句丽,快则三天,慢则四五天,这段航线是比较成熟的。而沿着海岸线从高句丽到倭国,也是成熟的航线,并且一旦有什么事情可以快速的靠岸,这大概是倭国人使用简陋的船只也能够顺利到达大唐的原因。”

这个年代的倭国,不要说制作出飞剪船这样的先进船只,哪怕是大唐常见的大型商船,他们都做不出来。

之前大家只是因为从来没有去过倭国,纸上谈兵和实际操作毕竟不同,哪怕是有系统加持也是一样的。

不过李宽相信,这次出海回来,周二福的航海水平一定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变化。

“海上航行,夜里依靠星辰定方向,白天看太阳,倭国人连一个像样的罗盘都没有。王爷,我觉得你这个指南针太好用了,比我之前用的司南好多了。”

周二福爱不释手的拿着一个指南针,这几天,他是连睡觉都要抱着它。

《论衡》中有“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由此可知,华夏祖先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利用磁铁制作司南,也就是指南针,只不过精度远远没有李宽从系统中兑换出来的好用。

“这条航线,既然我们开通了,以后就要利用起来。高句丽的人参、倭国的金银,其实都是大有可为的。”

这两天,李宽也在考虑发展海贸的意义和方法。

对于登州来说,高句丽、百济、新罗和倭国算是最近的四个国家,要搞海贸,首先肯定是从这些地方着手。

特别是高句丽和倭国,李宽觉得要重视。

“王爷,你放心,我每天都记录航海日志,结合你给我的那副海图,最终确定一条固定的航线。”

……

“今天是贞观七年七月初三,东南风,三级,晴。

船队今天已经出海第三天了,我跟王爷乘坐新式的飞剪船,速度比同行的都要快,为了保持船速一致,今天只升了两个帆……”

杨七娃一脸认真的坐在甲板上,记录着今天的航海日志。

出海前一天。李宽和周二福联手给主要的船员说明了一些注意事项,对于在夜校中学完了基本常用字的船员,李宽都分了足够的纸张和笔下去,鼓励大家把航行之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

其中航海日志就是李宽希望每个人都记录的东西。

要打开大唐的大航海时代,没有一点积累是不行的。

南方广州和泉州、明州、杭州作为大唐主要的外贸城市,对南海的情况多少有一点了解,但是广阔的东海和渤海,记录的就非常少了。

既然坑爹的系统逼着自己去了一趟倭国,那就要好好的把这汤海上之行的价值发挥起来。

“王爷,犬上刚刚说还有半天就可以到汉城了,在那里补充一下淡水和蔬菜,然后沿着海岸一路南行,再往东北而行,大概再过十几天就能到倭国。”

周二福担心李宽在船上待久了不习惯,毕竟船上都是能不生火就尽量不生火,洗澡什么的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

“汉城?”

听到这个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的名字,李宽眉头一皱,想到了许多东西。

大唐是踩着隋朝的尸骨建立起来的,而隋朝为何灭亡?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杨广三征高句丽,伤了国内的元气,积累了太多民怨;再加上他大力打击世家,遭到了反弹,这才导致烽烟四起,二世而亡。

可以说,高句丽和中原王朝是有深仇血痕的。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不是有高句丽,李唐可能还没有机会登顶;不过,李宽自然不会去管这个,他只知道高句丽这个国家,迟早是要去收拾的。

“玄武,以后这条航线不要断,东海渔业可以在汉城开个铺子,打听一下高句丽的消息,以备不时之需。”

登州到汉城只有三四天的水路,比去大唐很多地方都要更近。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

哪怕是没有李宽,大唐和高句丽也是必有一战的。

提前做好准备,知己知彼,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王爷,等回到登州之后,我立马就去安排。今天如果在汉城过夜的话,晚上我就可以先进城打听一下消息?”

王玄武一向是李宽吩咐什么就做什么,不会问那么多的为什么。

“不,这一次我们不要节外生枝,先把航线搞熟悉,跟着倭国人靠岸后,随便补充点东西就继续出发。”

……

“你说什么?李宽跟着倭国人跑了?”

御书房中,李世民用吃人的眼光看着李忠。

“陛下,登州许多人都亲眼目送楚王殿下跟倭国遣唐使一起出海。据说是因为倭人的船只不慎烧毁,所以楚王才亲自送他们回国的。”

“愚蠢!愚不可及!倭国区区一个藩国,哪里值得他去冒险?非要帮忙,送给倭国人一艘船就好了,为何还要把自己搭上?”

听李世民这么一说,李忠接下来的说话声都变小了,“房相的二郎,尉迟将军的三郎以及程将军的大郎也都跟着一起出海了。”

“嘭!”李世民再也忍不住了,“他就不能省点心吗,气死我了。这要出了事,让朕怎么给玄龄他们交代?”

“陛下,也不一定是楚王殿下要求几位郎君一起去的呢。”

李忠赶紧给李宽辩解了一句。

“说这个有何意义?还不赶紧去把玄龄他们几个请过来?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不用提前告诉他们一声吗?万一真的回不来了呢?”

李世民是真的搞不懂李宽平时那么聪明一个人,怎么突然间就犯糊涂了。

犯糊涂就犯糊涂,怎么还偏偏拉上自家几个重臣的孩子一起下水呢?

第93章 低调回归第1310章 丝绸茶叶之路(求月票)第1551章 有不生锈的钢铁吗?第529章 不一样的学术交流会第1541章 永远的经典(再来个大章)第631章 时尚潮流第911章 大唐皇家钱庄的危机第867章 李宽的脑子是被驴踢了吗?第666章 用数据说话第1011章 狄仁杰再出手第1301章 优秀的带路党第619章 不一样的体验第1287章 玉米熟了第867章 李宽的脑子是被驴踢了吗?第187章 利在当下,功在千秋(八更,继续求月票)第1570章 非同凡响的亮相第1585章 香饽饽第902章 小康之家第1112章 佛道之争第1422章 意外的发现第1380章 谈话第1443章 薛仁贵的新职位第97章 猪肉有毒?第84章 布满了汗水第413章 我的武郎君,实在是太稳健了第1147章 何去何从第724章 巨大的需求第269章 什么叫霸榜第153章 用等重的银子换第78章 没有想象的那么差第980 李泰的礼物第254章 一声惨叫第33章 哪里都有攀比第1429章 怎么报复?第675章 钱来的太容易了第513章 楚王殿下这是在跟世家低头了?第1361章 不一样的攻城略地第1208章 总有惊喜的南洋第942章 男女老少通吃第913章 机智无双武媚娘第1150章 王有才的新任务第187章 利在当下,功在千秋(八更,继续求月票)第142章 标点符号第402章 这就是蒲罗中?第688章 朝堂之中,最难防的是什么?第453章 楚王殿下怎么跟树皮较上劲了?第278章 上有所好第181章 出名要趁早(第二更,求月票)第161章 人手不足第936章 钢铁比黄金贵重?第1498章 李恪的选择第539章 不一样的一张纸第551章 都抢着带兵打仗第65章 凉州行第83章 花样繁多第1368章 作战凶猛第749章 主动出击还是自投罗网?第1023章 现在有多开心,以后就会多痛苦第503章 一代女神医的冉冉崛起第665章 到底有多少人?第1257章 成了投资指引了?第1465章 劝说第560章 李宽的解释第866章 体育产业第186章 不如问问楚王(七更,求订阅)第409章 对付陈家,现在就有一个很好的引子第1005章 微臣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第1511章 以卵击石?(6000字来了,求月票)第790章 新一轮的出海热第391章 这么装鱼,一会全得死光吧?第1360章 金山港第1595章 喧嚣的长安城第717章 不一样的交易第1376章 发难第531章 稳如狗的铜球第233章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第511章 这个杀手锏,李宽总算是准备抛出来了第461章 有李宽的地方,就有大事第289章 二十贯就想要一成份子?第1608章 投资机会第1109章 史上最不一样的蝗灾(求月票)第1569章 好的突厥人?第1584章 发动机原型机第210章 不懂就要学第1556章 算不算拔苗助长?第135章 浑身是宝第69章 黎明时分第1488章 大难当头各自飞第412章 帝王之家,哪有一个不心黑的?第1354章 雨后春笋般的发现第441章 高阳的三观不断被刷新第432章 鳄鱼法则,原来如此残酷第1494章 不一样的见面第729章 新的战争模式第946章 一争高下第1441章 李泰的动作第802章 什么财都有人发啊第656章 疝气手术第604章 喜笑颜开的勋贵们第1498章 李恪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