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汉城见闻录

汉城,是高句丽的别都,三京之一,相当于洛阳在大唐的地位。

这座曾经在大汉的时候属于乐浪郡城的都城,算是高句丽少见的繁华城市,整个汉城的人口超过五万户,街上也是一派繁华景象。

抵挡住了杨广的三次征伐,并且在最后一次还俘获了大量的物资人口,高句丽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放眼周边,除了大唐和西突厥,也找不到比高句丽国力强盛的国家了。

“统领,这里就是我们调查局设在汉城的联络点,平时负责收购一些人参。周船长曾经询问过要不要下次去倭国的时候,留一船货物到汉城售卖,把这里的贸易也搞起来,但是属下觉得汉城不比倭国,还是先摸清楚了情况再展开贸易,并且贸易的人员和我们调查局的人员要独立开来。”

调查局在汉朝的负责人何青泉是王玄武亲自推荐的人选,跟随东海渔业的第二波出海船只的时候来到了汉城。

李宽今年是没有办法离开长安了,但是对高句丽的调查又不能一直拖着,所以这次就干脆让王玄武来走一趟了。

“谨慎一点是对的,高句丽民众对大唐更加的敌视,我们在这里活动要多加小心。至于贸易,我倒是觉得可以先在新罗和百济搞起来,然后在那里找几家愿意投靠我们的商人,由他们出面在汉城贩卖物品,应该会安全一些。”

隋末唐初的高句丽,应该是朝鲜半岛在整个历史上国力最强大的时候。

高句丽建国几百年,几乎都处于战争状态,兵力不弱,有点后世七十年代越南的感觉。

杨广三征高句丽,固然是有很多内部的原因导致了失败,但是高句丽气候寒冷,综合国力不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王玄武虽然不认为高句丽可以跟大唐比肩,但是该有的重视还是不能少的。

用王爷的话说:战略上要藐视高句丽,战术上要重视。

“属下明白,所以这段时间,我们除了偶尔从一些高句丽的山民手中收购人参,基本上很少有其他动作。”

“高句丽虽然勋贵人士说的是唐话,但是普通老百姓的话语我们还是听不懂的,这次王爷专门把九条浩之派过来协助你,考虑的就是他精通高句丽语,你要好好的利用起来。”

“属下明白。”

……

王玄武在据点跟何青泉交代了一番之后,两人便带着九条浩之一起出了铺子,去亲自体验一番汉城的情况。

“统领,这是汉城的集市,类似于西市在长安城的定位,虽然规模没法跟大唐比,却是当地少有的热闹之处。”

何青泉好歹在汉城待了几个月了,对一些基本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叫我掌柜的,我们现在是外地来的商人,在高句丽的时候,不管什么场合,都要记住,王爷说过,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是做我们这一行的。”

何青泉听了脸色一红,“掌柜的,我明白了。”

“高丽参,上好的高丽参,快来瞧一瞧,看一看。”

挖参是汉城周边山民特别重要的一项收入来源,整个集市里面,卖参的山民不在少数。

“掌柜的,这高丽参、百济参和新罗参,当以高丽参品质最好,在奈良城也是很受贵族们的喜爱。”九条浩之在一旁说道。

这个年达的倭国,和半岛上的三个国家的交流要比大唐多;甚至有一段时间,倭国在新罗都有一块飞地,来往难波津港口最多的也是百济、新罗和高句丽的船只。

当然,如今有了东海渔业,其他船只都要靠边站了。

毕竟,茫茫大海,总会有一些海盗出没的,高句丽这些国度的船只变少了,也是正常的嘛。

“王爷提到高句丽的时候,也就觉得这里只有高丽参是拿得出手的,据说一株上好的百年老参,在长安城有价难求呢。”

王玄武不知道高丽参好在哪里,但是既然李宽重视,那他就重视。

“这卖参的人那么多,各种各样的参都有,要挑选好的,还真是要懂行的人才行。”

王玄武皱着眉头,看着街道两边摆满摊子的人群,不知道该去哪家买。

虽然这次来高句丽,主要是看看情报据点的布置情况,王爷没有安排其他任务,但是王玄武觉得,自己怎么也得搞点上好的高丽参回去送给王爷才行。

自己兄弟两人能够有今天,完全是托了王爷的福气啊。

“上好的老山参,百年老参,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一声语调略微特别的吆喝声引起了何青泉的注意,“掌柜的,这人可能是隋人。”

“嗯?隋人?”

王玄武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何青泉话里的意思。

“掌柜的,隋炀帝东征高句丽的时候,每次都是大败而归,不少兵卒和将领陷于辽东,一部分被高句丽杀了,一部分被掳掠回远离边疆的地区,和高句丽了夹杂而居,并且妻以游女,慢慢的就在高句丽居住了下来,眼前的这个人应该就是这种隋人,因为属下是江南道人,他的口音跟属下有点接近,正常高句丽人哪怕是会说唐话,也没有江南口音。”

何青泉脸色复杂的解释着,对于这些隋人,要说他们不忠于国家吧,也有点牵强,毕竟当初是大隋兵败而退的时候把他们扔在了辽东,相当于被朝廷抛弃了。

好死不如赖活着,不是所有人都一言不合就给自己来一刀的,再说这个年代的国家概念相对没有那么的强,高句丽也曾经算是大汉朝的一部分,所以很多隋人就苟活了下来。

但是要说这些活下来的人就过的多舒服,那也是假的。

先不说风俗习惯不同,周边高句丽人的歧视眼神,单单思念故土就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情。

别看这些人很多都娶妻生子了,但是高句丽的女子并无太多的贞洁观念,甚至有夫无常人的说法。

所以这些隋人不见得对他们有多深的感情,特别是那种在老家已经娶妻生子的,更是盼望有朝一日能够重回故土。

“走,上去看看!”

第1107章 你们闪开!让我来第499章 目瞪口呆的高阳第235章 不一样的打法第57章 你们一起上吧第688章 朝堂之中,最难防的是什么?第218章 大明宫第3章 慢着,本王可以作证第771章 大局已定第1167章 这是价值投资?第537章 热闹的渭水码头第1202章 商机无处不在第501章 天赋异禀的九条杏香第1516章 火柴第121章 登州府第377章 吓到了一帮人第1484章 请恕我先行离开第243章 谁能熬过谁第1538章 引领风潮第525章 惊喜不断的格物书院第372章 长安城的勋贵百姓完全没有一点抵抗力(三合一大章,继续求订阅)第932章 必须承认,天才是存在的第242章 不走寻常路第673章 春闱第1243章 挣钱,没有那么难第1589章 戴木乐的忧虑第453章 楚王殿下怎么跟树皮较上劲了?第1598章 螳螂捕蝉,谁是黄雀?(再大章,求订阅)第516章 各方反应第1583章 这是蹭热点吗?第390章 楚王殿下,这种事情,我哪里敢骗你?(第3更来了)第1605章 战争的红利第83章 花样繁多第681章 税收优惠第618章 还能这么办客栈?第1341章 要慢牛第1174章 利润表第1507章 不一样的造纸作坊第291章 能不能让我也试一下?第176章 好了伤疤忘了疼第332章 奇怪的马车第1102章 打雷了(求月票!)第483章 广告的效果第1458章 过敏第1144章 让人恍惚的数据第1306章 不是你想仿制就能仿制的第980 李泰的礼物第1433章 损失惨重第165章 富贵还乡第296章 这个地方,怎么看都不像是银山啊?第1440章 各自的心思第205章 小正太是算学天才第1173章 态度的转变第302章 投名状第1511章 以卵击石?(6000字来了,求月票)第146章 要逼自己出海吗第597章 大唐的房地产搞不搞?第419章 郎君,您就给老道一条活路吧第778章 大水冲了龙王庙第1369章 胜利果实第334章 眼看他楼塌了(6000字大章)第656章 疝气手术第995章 阳谋对阳谋 (大章,求月票)第1075章 冲着你来的(求月票哦)第478章 连载的魅力第361章 真乃仙药啊(求全订,冲一冲精品)第1592章 丰收的金山港(再来个大章,求订阅)第787章 大唐的中产阶级第944章 连锁反应第1127章 玉米的发现第822章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第558章 是骡子是马?第1208章 总有惊喜的南洋第60章 被人阴了第821章 野蛮生长的韭菜第1624章 禅让第911章 大唐皇家钱庄的危机第556章 胜利来得比想象的还要简单第1335章 过热的资本第141章 小日子第581章 本王给你的才是你的第1147章 何去何从第1349章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第733章 规模宏大的船队第485章 新晋富翁金太的烦恼,有谁能懂?第426章 走,我们去看一看第864章 立竿见影第51章 中秋诗会(下)第812章 这么低的价格,还有钱挣?第419章 郎君,您就给老道一条活路吧第928章 海妖来了?第1007章 小玉米:阿娘,我中毒了!第572章 幸福来得那么突然第1488章 大难当头各自飞第1005章 微臣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第187章 利在当下,功在千秋(八更,继续求月票)第228章 凉州遇袭第1161章 后知后觉第1622章 波斯港条约第25章 又被弹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