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犯大唐者,虽远必诛

宣政殿是大明宫中仅次于含元殿的存在,左右两边的建筑现在是中书省和门下省在使用,李世民一般下了朝就在宣政殿批阅奏折。

如今,宣政殿却是一派热闹的场景。

侯君集也好,李靖也好,都在主动请缨要出战。

当然,作为文官的魏征和戴胄他们,就有点纠结了。

不战吧,这大唐脸面何存?

开战吧,这劳民伤财不说,最后似乎也捞不到什么实在的好处。

就以魏征的理解,大唐哪怕是打下了吐谷浑,最终也很难实际统治这片高原,无非就是重新扶植起来另外一个暂时拜倒在大唐脚下的可汗出来。

“玄龄,你怎么看?”

李世民看大家都发表了意见,就房玄龄还没有说话。

“陛下,楚王殿下求见!”

不待房玄龄说话,就有一个小太监进来汇报。

“宣!”

李世民也不多废话,这个时候李宽来找自己,以他无事不登三宝殿的风格,十有八九也是收到凉州遇袭的消息了,姑且看看他有什么看法。

没一会,李宽就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我去!

啥情况!

李宽感觉自己一下子就成了场中的焦点。

“朕和众位爱卿正在商讨大事,你有事就说,没事赶紧退了。”

李世民嘴上是这么说,心里怎么想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陛下,据说吐谷浑袭击了凉州,微臣刚刚得到消息,便立马进宫求见陛下。”

李世民表情平淡,“朕也收到了五百里加急的奏报,现在商讨的就是这事,你有什么话要说?”

这几年来,李宽虽然总是搞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但是李世民也好,朝中大臣也好,都已经慢慢的从怀疑开始变成了期待。

这一次,李宽能该出什么值得大家期待的答案呢?

这也是为何李宽一进大门,众人就把目光转到了他的身上。

“吐谷浑无耻小国,屡屡背信弃义。昔日陈汤有言: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微臣认为,吐谷浑如此行径,不灭不足以震慑宵小,不灭不足以平定西北,不灭不足以扬我国威。微臣请求随军出征,不灭吐谷浑,誓不回长安。”

李宽一上来就一阵狂风暴雨,杀气十足,居然说“不灭吐谷浑,誓不回长安”,把一帮人都给震惊了。

啥时候楚王殿下这么彪悍了?

楚王府这是在凉州遭受了巨大损失?

吐谷浑咋就惹到了这位主?

“说得好!陛下,老臣再次请求出征吐谷浑,誓为我大唐开疆拓土,扬我国威。”

李靖今年虽然六十出头了,身子不像当年那么硬朗,但是说的话却是一点没变。

“楚王殿下,这吐谷浑固然可恶,但是也罪不至于灭国,我大唐乃是礼仪之邦,只要再派一位使臣,前往驳斥伏允即可,这样也省了劳民伤财之困。”

礼部尚书卢宽显然不是很支持李宽的说法。

“哼,卢尚书,礼部上次派出去的使臣还在伏允手中呢,莫非你还想再送一批人质给他们?”

侯君集难得的替李宽说了一句话。

“没错,如今的形势下,再往吐谷浑派使臣,那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莫非卢尚书想要亲自前往吐谷浑,说服伏允来长安城请罪?”

李宽知道卢宽一向是和自己不对付,作为卢家在朝堂中的代表人物,自己也没指望他会跟自己站在一边。

但是,为了个人私怨而置大唐的利益不顾,这就不是李宽能够接受的了。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楚王殿下,这吐谷浑兵强马壮,又占据天时地利,之前段志玄带领大军出征,耗费钱粮无数,但是结果怎样,你又不是没有看到。为何如今又轻起战事?莫不成就因为你楚王殿下的封地在凉州,为了你一己私利,就要整个大唐跟着遭殃?”

“战争是为了和平,只有通过战争,让周围宵小知道不可侵犯我大唐的威严,让他们知道大唐的一寸土地,一户百姓,都不是他们可以践踏和欺辱的,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卢尚书肯定是没有去过西北吧?

这凉州周边,吐谷浑、西突厥、薛延陀、羌人、党项、回鹘等部落分布其中,一旦有一家起来挑衅大唐,没有得到惩戒,其他部落就会有样学样,整个大唐的西北局势立马就会崩溃,到时候需要面对的就不是一个吐谷浑了,此时出兵,是对大唐最有利的。”

不管是于公于私,李宽今天都是坚决的主战派。

这吐谷浑不灭,自己的草原攻略就难以再有进展,更加坑爹的是,不灭吐谷浑,自己一年内上哪再去找个国家去灭了它?

“玄龄,你怎么看?”

李世民再次问起了自己得力助手的意见。

“陛下,微臣觉得楚王殿下说的有道理,吐谷浑三番五次袭击大唐西北各州,如今更是扣押了我大唐使臣,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虽然如今是冬日,兵马调动多有不便,但是,有道是长痛不如短痛,以雷霆手段直接攻打吐谷浑,应该是目前最佳的选择。”

李世民原本心中就有了决断,如今听了大家的意见之后,更加坚定了再次出兵吐谷浑的心意。

伏允要作死,朕就成全他!

“微臣愿为大军先锋,克日启程!”

李宽一看李世民的表情,赶紧站出来表明自己想要参战的意愿。

“戴爱卿,户部立马准备大军开拨的粮草,各部也都提前做好出兵准备,今天就先到此为止!”

李世民没有回答李宽的话,他还要权衡一下安排谁去出征,也要提前考虑是主动几路兵马,这种事情并不适合现在立马作决定。

不过,该断则断,也没过几天,朝廷的圣旨就正式下发了。

李靖被任命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同时还任命了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李道宗等人为各道行军总管,统由李靖指挥。

而李宽也在多次进宫骚扰李世民之后,得偿所愿的被任命为大军前锋,除了带领自己的护卫之外,还有三千精锐骑兵。

当然,因为李宽除了当年神奇的打败了西突厥的两万精锐,其他的军事本领并不为大家所知,所以李世民还派了一员将领在旁辅助。

而在李宽的强烈要求要,左武候中郎将苏烈成为了李宽的副手。

第749章 主动出击还是自投罗网?第915章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祝大家新年快乐)第311章 这个事情可以有第1163章 知道了又能怎么样?第389章 占完便宜赶紧跑(再来个三合一的)第1337章 好久没有被人弹劾,有点不习惯第325章 小东西意义不小第1302章 不一样的礼物第14章 跨时代的手术第326章 一路向南第1605章 战争的红利第1465章 劝说第1357章 韦思仁眼中的商机第344章 最后的疯狂第1542章 不一样的创新(又是大章,求月票)第1249章 财富的本质是什么?第1427章 油锅里洒水第312章 上火怎么办第1074章 这种事情,太让人恶心了第1202章 商机无处不在第848章 李治:父皇,大哥给我送了一封信第322章 瞌睡遇到枕头(又是三合一)第66章 意外的相逢第862章 不讲武德的杨本满第722章 最后的大招?第586章 吕强的人生转折第186章 不如问问楚王(七更,求订阅)第624章 人多了,麻烦也多第1017章 女王的末路第1330章 忙碌的新罗使臣第1190章 李耿讲故事第489章 造纸作坊吃肉的日子来了第1345章 非同寻常的钢管第500章 广州的这个冬天有点不一样第1271章 功德圆满第704章 没有人看好第1268章 博报堂的全程服务第752章 稀里糊涂的胜利第205章 小正太是算学天才第697章 演讲的套路第983章 不讲武德的李世民第929章 土人的踪迹第921章 兵不血刃的灭国之法第1350上章 卢家的动作第31章 长孙的寿辰第579章 这个使者不一般第1305章 东方树叶第1462章 要不要动手?第734章 运筹帷幄之中第742章 难以下手的辽东城第1233章 函馆渔场第808章 土炕第795章 冰火两重天第1267章 无微不至的服务第285章 打消李世民的担忧(为月票加更,六更)第15章 手术成功第1290章 投资方向第427章 好,本王就拭目以待!第273章 真的疯了第487章 走了大运的杨七娃第1219章 让人绝望的差距第505章 这篇文章不一般第157章 谁给谁下马威第1323章 繁忙的函馆港第339章 陛下,不如再问问楚王殿下吧第31章 长孙的寿辰第1165章 不搞三胎搞火锅第1423章 搅屎棍第1588章 钟石化的想法第582章 房遗爱回来了第1287章 玉米熟了第845章 一句话的威力第1512章 一切都有可能第704章 没有人看好第750章 崩溃的渊男产(三合一,求月票!)第384章 行动失败第683章 科举的举办权第76章 开府建牙第1493章 卢宣的选择第1139章 愈演愈烈第994章 准备救市?第875章 奇怪的案子第663章 阿布都的变化第174章 长安城的新娱乐第140章 登州热第558章 是骡子是马?第346章 这东海渔业,到底带了多少香料回来了啊第760章 救援李宽?第750章 崩溃的渊男产(三合一,求月票!)第755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436章 三足鼎立的格局第325章 小东西意义不小第609章 没听说最近有飓风啊?第286章 纸里包不住火(订阅加更,七更)第555章 凉州城的底牌第1354章 雨后春笋般的发现第1406章 风起第309章 不一样的解释第317章 大喜事啊第1061章 登州海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