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中秋诗会(下)

李泰不愧是最受李世民宠爱的皇子。

魏王府的这个中秋诗会,规模宏大,邀请的嘉宾更是非同一般!

萧瑀,李纲,欧阳询,这三个大佬没有一个是简单的人物。

萧瑀就不用说了,多次拜相,是长安城顶级勋贵,在江南的影响力更是不凡。

而李纲虽然名气不如萧瑀,但也是个非同凡响的人物,在隋朝的时候就是高官,武德年间更是身居太子太保之位,到了现在还是李承乾的老师。

按理说他是李承乾的人,但是事实上他谁的人都不是,要不然这次李泰的诗会也不可能请得动他。

不过遗憾的是,要是没有意外,他估计活不过今年了。

至于欧阳询,人家可是唐初的四大书法家之一,文学造诣非同凡响,绝对有资格作为今天诗会的评委。

诗会并没有固定的流程,大体上也就是几个重要人物确定主题,让一帮文人士子在一定时间内撰写诗作,然后再评比,如此反复而已。

当然,中间会夹杂着一些花魁的表演,也算是诗会的点缀了。

“八月桂花香,自古以来,桂花就深受才子佳人的喜爱,今天的第一个主题,我看就选择桂花如何?”

在院子的正中央,类似于后世主席台的位置,坐着萧瑀、李纲、欧阳询几个,旁边一桌是李泰他们。

首先出题的是欧阳询,诗会本来就不是多么正式的场合,萧瑀他们自然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和欧阳询闹矛盾。

所以,魏王府中秋诗会的第一个主题“桂花”,便算是定下来了。

“王兄,太原的桂花可是天下有名,今天的第一个主题就选择了桂花,看来今晚我能都要看你大发神威了!”

长孙冲难得的奉承了王杰一句。

虽然长孙冲的才华在勋贵子弟当中也算是杰出的,但是和太原王氏这种世家之中最杰出的子弟相比,长孙冲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也不好说,卢宣、郑海也都来了,我们几个还说不准到底谁的诗作更好呢。还有那个崔家的崔庆是吧?虽然不是嫡出,并且被家族安排负责商业,但是诗词造诣其实还蛮深的,现在还真不好说是谁的作品最好呢。”

以桂花为主题,恰好是王杰压好的题,虽然他心里暗暗喜悦,嘴上却还是谦虚着。

这些世家子弟,在自己占据优势的时候,往往能够表现得温文尔雅。

“卢兄擅长写抒情诗,郑兄擅长经学,崔庆的诗词之道,更加偏重于词,依我看,这第一轮,理应是王兄夺魁。”长孙冲对长安城的这些顶级勋贵子弟,还是比较了解的,大家毕竟是一个圈子的人物,哪怕是私交一般,对彼此也是比较了解的。

“那为兄可就献丑了。”王杰表示了一下谦虚,也就懒得再在那虚假的自谦了,很快就把自己准备好的大作写了出来。

其他有想法参加第一轮比赛的才子们,也纷纷开始思索。

有思路的已经准备动笔,没有头绪的也装着沉思的样子,一时之间,周围倒是变得安静了起来。

“哇!王兄,你交卷啦?”

不过是一盏茶的功夫,王杰就完成了诗作,立马便让身边的小厮去交卷。

这诗词的比赛,除非大家的水平差距比较大,很多时候评价都是相对主观的;当大家的水平差距不明显的时候,更早交卷的人,一般赢面更高一些。

才思敏捷!

才思虽然在前,敏捷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你先交卷,就意味着同等质量的情况下,你会是胜利者。

“啊!郑公子也交卷了!果然不愧是郑家的麒麟儿啊。”

“长安城最有才华的人都在这了,没想到第一个主题就竞争这么激烈呢。”

“那当然,没听魏王殿下说吗,今天诗会的佳作,将会由魏王府负责联络印刷作坊刊订成册,传播天下呢。”

“真的啊?难怪就连王杰这样的人物也这么快就出手了呢,还真是一个好机会呢。”

有了第一个人交卷,很快就刺激了其他人,台上的几个评委也开始忙碌了起来。

“这卢宣的《桂花吟》,全文辞藻华丽,感情丰富,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文笔,果然是了不起啊。”萧瑀简单的看了几份内容,就发现了一篇好诗。

“萧公,这郑海的《桂花》也不错,文字虽然不是那么华丽,但是却是充满了肃穆的感觉,让人看了不由得深思。”

李纲手中刚好看到郑海的《桂花》,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长江后浪推前浪啊,这王杰的《八月飘香》,像是浸淫诗词之道几十年的高手一样,不愧是太原王氏的嫡长子呢。萧公、李公,你们也看看!”

萧瑀几个人不断的翻阅着大家的作品,将表现比较优秀的单独放在一起大家重新传阅,很快就发掘了几首不错的作品。

“都说魏王有乃父之风,即使是写桂花,也显得大气磅礴,很是不凡。一点也不比王家、卢家几家的人差啊。”

李纲虽然是李承乾的老师,但是并没有借故贬低李泰,相反的,他一副很是赏识李泰的模样。

“还真是呢。依我看,今晚这第一轮的获胜者,基本上也可以定下来了。王杰、李泰、郑海当是前三名!”萧瑀看了看四周,该交卷的人似乎都交的差不多了,觉得再等一会,差不多就可以公布第一轮的结果了。

不过,就在这时,王玄策拿着李宽的作品交了上去。

“哟,一下来了三幅作品,看来是结伴而来的才子们的诗作。”欧阳询笑着接过了其中一张纸,李纲他们也各自拿了一份。

“人闲桂花落”,欧阳询刚刚看到第一句,立马就来了精神,坐直了身子,贪婪的往下看,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欧阳询忍不住念了出来,“好诗,好诗啊。哈哈,萧公,李公,我估计第一名的位置要让出来了。”

“信本,你不要开心的太早,依我看,你手上的诗作再好,顶多也就是第二名呢。”

李纲年纪最大,称呼欧阳询自然是直接叫他的字就可以了。

“李公,我承认郑海的诗作是不错,但是和我要推荐的这首诗,绝对比它好。”欧阳询露出了一个迷之自信的笑容,“听好啦,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怎么样,这诗当得第一名吧?”

“全诗读完,仿佛让人看到一幅深山夜晚的美景图,空旷的树林之中,寂静异常,桂花从枝头飘落,这时候月亮出来了,把山里的鸟儿给惊动了,还真是妙不可言呢。”萧瑀还没来得及看手中的作品,听到欧阳询念出这首诗,立马就大赞了起来。

而李纲却是在一旁目瞪口呆的样子,欧阳询刚念了一首好诗,怎么自己手中……

“你们也听一听我这手中的诗,再来定名次!”

第1490章 看不开也没办法第1173章 态度的转变第1566章 内裤的革命第355章 平平无奇大师兄第990章 恐慌和踩踏第205章 小正太是算学天才第160章 布局倭国第33章 哪里都有攀比第808章 土炕第765章 不可置信的结果第1534章 感觉良好(懒的想章节名,一万字大章又来了)第1023章 现在有多开心,以后就会多痛苦第1121章 一个金币的生意第465章 大唐版的足球比赛转播第1559章 兔子的威力第259章 观狮山书院第791章 房遗爱的幸福和烦恼第1431章 不让我好过,都别过了第1265章 蒸汽机车有前途吗?第70章 降维打击第1009章 有人盯上了土豆第1212章 工业化的切入点第813章 一代皇后长孙氏第299章 不长教训的倭人第1065章 上缴镰刀,有用吗?第1123章 日行千里不是梦第1366章 大战前夕第711章 利好齐出第1565章 送上门的一箭双雕?第1343章 文学家变化学家第804章 免费修建衙门第1289章 你怎么就觉得作坊城房子价格会下跌呢?第1391章 房玄龄的顾虑第1484章 请恕我先行离开第1163章 知道了又能怎么样?第1313章 遛娃第395章 自信心爆棚的房教谕第646章 富有商业头脑的小田切第1504章 太子港的安全第1266章 专业的广告策划第1061章 登州海事学院第1474 开条件(求月票)第1257章 成了投资指引了?第1180章 贵妃要下西洋第384章 行动失败第726章 高句丽的消息第843章 需要一个热点新闻第1389章 特殊的产业第1317章 快速的市场化第1027章 崩盘第365章 房遗爱想出名,怎么办?(求订阅)第1462章 要不要动手?第194章 不同人眼中的商机第16章 被弹劾第195章 东方平在行动第796章 风波起第696章 让人期待的演讲第771章 大局已定第976章 观狮山书院的怪物第1474 开条件(求月票)第398章 这些人的态度变化的也太快了吧?第498章 乘风破浪的小姐姐们第789章 热闹的文登码头(继续三合一,求月票)第1512章 一切都有可能第959章 能够做大商人的,脸皮都够厚啊(求月票)第288章 推广茶叶第1584章 发动机原型机第463章 这帮人老搞事,得给他们找点事情做第981章 青雀葡萄酒的另类价值第777章 诡异的场面第1226章 不怕死的第93章 低调回归第1360章 金山港第746章 慌乱的辽东城第1195章 逃离第116章 程咬金催更第53章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第1051章 便宜的原因是什么?第918章 求爷爷告奶奶第1355章 聪明人不少第1496章 怪异的结果第649章 李世民抛出来的哲学问题第1144章 让人恍惚的数据第1469章 影响深远的洛阳夜谈第1624章 禅让第1561章 西洋变局第1069章 完全没有头绪的案子第1200章 解决问题第793章 建楼也能促进科技发展第132章 出海捕鲸第1096章 人工降雨第916章 还能继续淡定下去?第368章 老大和老二打架,结果……第1082章 没有黄牛,也有长长的队伍第602章 造不如买第18章 来了个老神医三江感言第727章 御驾亲征第788章 不能任由新罗人坐大第523章 朗清要挖墙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