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喜笑颜开的勋贵们

石明来忻州已经有将近一年了。

他也亲眼见证了石家村的崛起。

嗯,原本的荒村,如今被命名为石家村,也算是众人对长安的一个怀念。

“阿耶,我今晚估计就住在县城里头了,你别等我回家吃饭。”

一大早,石明起床后往嘴里塞了一些吃食,然后抓着一个大馒头(唐朝的馒头也算是蒸饼的一种,本书以后就叫馒头了)就往门外走去。

“你忙你的去吧,家里的棉花我跟你阿娘可以搞定。”

石养满脸骄傲的表情。

这个儿子,还真是给自己争气啊。

还没从观狮山书院毕业,就已经是忻州的一个里长了,并且最近已经有传闻,今年的棉花采摘完毕之后,石明就会被调到县里担任县丞呢,可谓是前途无量。

“这棉花采摘下来之后,每天中午都会有棉花作坊的马车来收购,你也不用那么纠结,各家的收购价格都是基本统一的,直接卖了就是。没有脱籽的棉花房,放久了就容易发霉,到时候反倒是卖不出去价钱了。”

石明叮嘱了一句。

这段时间,来各地收购棉花的马车明显变多了。

有些农户觉得有机可乘,希望能够卖的更高一些。

石明是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本身现在的棉花价格就已经不低,一亩棉田的产出远高于种植粟米、水稻。

要是贪多,一不小心砸在手里了,那才叫痛彻心扉。

“我知道,采摘一箩筐,我就卖一箩筐,最好一筐都不要拉回家里,直接在田地间就把它给卖了!”

石养虽然觉得忻州今年的棉花价格没有去年长安城的那么高。

但是如今的种植面积毕竟比较多,价格便宜一些,他倒也能够想得通。

……

朔州北部,如今已经化成了一片白色的海洋。

盛开的棉花,星星点缀般的分布在这块大地上。

“郎君,按照现在采摘的几百亩棉田的情况来看,今年的棉花是铁定丰收了。我们府上之前投下去的钱财,今年一年就几乎可以全部挣回来,明年开始就可以挣大钱了。”

李书国跟在杜构身后,巡视着杜家的棉田。

只见棉田只见,星罗棋布的分布着摘棉花的奴仆。

说是奴仆,还是抬举他们了。

因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薛延陀各部的俘虏,被小田切或者是李客师和契苾何力带领的河东道行军大总管下面的几万将士给抓回来的。

本来这些胡人,李宽是希望能够安置到江南道或者岭南道去的。

但是朔州各家的棉田实在是太缺人了,特别是缺这种价格低廉的壮劳力。

所以,最终就有七八万薛延陀俘虏留在了各家勋贵的棉田之中。

“嗯,楚王殿下在这种大是大非的事情上,还是不敢欺骗大家的。有了这么一个好开头,估计明年大家种植棉花的热情就更加高涨了。”

杜构为自己当初孤注一掷的大力开发朔州棉田而感到庆幸。

很显然,单单朔州的棉田,就给杜家增加了至少几万贯的财富。

这可只是第一年哦。

要是每年都能有个几万贯钱,那杜家在长安城的地位,必定能够上一个台阶。

“确实如此。就拿棉花脱籽机,之前只有楚王府下属的机械作坊能够生产,其他作坊根本就做不出来,并且他们要是保密的话,其他人就连设备是怎么样的都不知道。如今为了鼓励大家开发棉田,机械作坊居然对外售卖起了棉花脱籽机,虽然价格稍微贵了一些,但是也算是解决了许多人家的后顾之忧啊。”

李书国对长安城来朔州开垦棉田的勋贵家的心思是了解的比较透彻的。

包括杜家在内,之前大家是有一个顾虑的,那就是棉花的脱籽技术,完全掌握在楚王府手中。

这意味着什么呢?

那就是各家的棉花,只能卖给楚王府的作坊,否则就只能烂在手里。

这种命根子被人捏在手里的感觉,谁喜欢?

如今的情况就不同了,单单朔州就至少有超过十家的棉花脱籽作坊,还有更多的棉布作坊,中间负责穿针引线,去到田间收购棉花的商户就更多了。

可以说,楚王府为了棉花的推广,可是亲自把垄断棉花产业的机会给放弃了。

“是啊,今年之后,楚王殿下在长安城的位置就更加的稳如泰山了。”

……

“温郎君,这次你回长安,还会回来吧?”

朔州马车站内,一帮蜂农恋恋不舍的去给温光送别。

这一年,在温光的带领下,朔州的专业蜂农数量迅速的扩大到几十家,并且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

这些依靠着棉花蜜发家致富的蜂农,对于温光的感激之情,那自然是不用提了。

“你们放心,开春之前我肯定会回来。根据我的了解,明年朔州种植的棉花面积至少会增加三成以上,到时候这里将成为大唐的棉花种植中心,养蜂的前景非常广阔。这一次回去之后,我会建议书院在朔州成立一个棉花研究所,专门负责跟棉花相关的所有东西的研究,也包括我们的棉花蜜。”

温光也是有想法的人。

很显然,棉花将来在大唐的日常生活中,将占据非常特殊的一个地位。

不管是棉花的育种,棉花的产量提升,棉花的防病措施,还是棉花的加工技术,亦或是依托于棉花的养蜂业,都有广大的前途。

自己作为棉花研究院的提出者,自然能够在这个新的机构里头占据一席之地。

“温郎君,您要是能够让观狮山书院农学院在这里建设一座蜂蜜作坊,那肯定能为书院挣不少钱。我们的蜂蜜取出来之后,都没有经过什么处理,直接就运到了长安贩卖。如果能够在蜂蜜作坊里头,合理的添加一些其他东西,并用精美的包装来装蜂蜜,利润肯定会大涨。”

一名颇具商业头脑的蜂农在给温光出主意。

“对啊,有一个蜂蜜作坊在那,我们养蜂也比较踏实,不至于担心哪天产出来的蜂蜜没有人收购。”

众人七嘴八舌的在那里说着话。

“你们放心,这些我都会回去跟许参军汇报,你们就等我的好消息吧。马车要出发了,我们明年再见!”

温光看到车夫已经好几次要催促自己的样子,便不再拖沓,直接跨上了马车。

第1139章 愈演愈烈第1336章 辞职炒股的贺昌毅第575章 棉花与养蜂人第1400章 威力第1043章 不信也没用,这就是真的第767章 胜利会师第594章 意外的爆炸第1258章 看不见的手第1559章 兔子的威力第1080章 一书难求第51章 中秋诗会(下)第864章 立竿见影第1554章 大格局(万字求月票)第737章 提前布局的效果第1199章 李治的变化第688章 朝堂之中,最难防的是什么?第607章 来者不善啊第234章 战争的残酷第104章 不一样的作坊第1170章 对吐蕃国动手的契机第1439章 李世民的态度第1180章 贵妃要下西洋第788章 不能任由新罗人坐大第1145章 揭开亩产神秘的面纱第789章 热闹的文登码头(继续三合一,求月票)第1114章 新的商机第5章 也是有矿的人第1001章 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大第384章 行动失败第831章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第370章 武媚娘还有这个技能?第430章 三言两语,内迁突厥人的命运就注定了第972章 一记铁拳打在空气上第246章 任务完成第340章 这个水平,李宽不大满意第929章 土人的踪迹第404章 寒冬腊月下扬州第701章 霸道的决定第1098章 捧杀第1436章 两手准备第1545章 蒸汽机车的变革第689章 突如其来的奖励第1588章 钟石化的想法第871章 长孙无忌的野心第518章 记录就是用来打破的第544章 李德謇的变化(加更,求票!)第879章 有发现!第853章 大唐版的医患纠纷(上)第106章 心都凉了第421章 歌剧院的新作第920章 楚王府的人,惹不起第1096章 人工降雨第453章 楚王殿下怎么跟树皮较上劲了?第602章 造不如买第964章 李世民笼络人心的特殊手法第203章 延误了?第989章 内幕消息第1312章 悲剧的海鱼第375章 终究是打开了潘多拉盒子第1218章 羡慕嫉妒第166章 再回长安第200章 夜黑风高第1612章 今晚的晚餐,我们一定要在波斯港内吃第33章 哪里都有攀比第306章 出海的热潮第1414章 朝会第1126章 又搞一个新机构(继续求月票)第246章 任务完成第1540章 人走茶凉?第1594章 我真没想挣钱啊第621章 军服改革第24章 恶人还要恶人磨第771章 大局已定第801章 夜不能寐第1608章 投资机会第1463章 通车仪式第707章 都在等着看笑话第1615章 小姨子的新动作第1504章 太子港的安全第761章 什么才是对大唐最有利的?第649章 李世民抛出来的哲学问题第939章 每次都要为礼物而头疼第720章 不爽也没有办法第1023章 现在有多开心,以后就会多痛苦第505章 这篇文章不一般第1110章 贪心不足第1455章 大唐药业第1235章像是一泡马尿?第418章 王爷,莫非你也会仙术?第847章 李泰:稚奴,你来凑什么热闹?第1112章 佛道之争第1124章 划时代的体验第1259章 陈斌的目标第267章 春闱第73章 八百里加急第852章 放血疗法第1271章 功德圆满第1331章 新的韭菜来了第1096章 人工降雨第697章 演讲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