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产业化的意义

“王爷,这自行车实在是太好了,有了它,出行可就方便多了。不仅警察署可以配备,甚至大唐军中都可以考虑配备呢。”

王玄武一个急刹车,停在了李宽和王玄策的年前。

“军中配备的话,限制还是比较多,毕竟在没有道路的地方,自行车没有马匹好用。不过,小规模的制作一批特殊的自行车给十二卫的将士们试用,倒是可以的。”

可以预见的将来,骑兵仍然是陆战之王。

虽然李宽在大力推进水泥路的建设,不过长度终归还是比较有限。

“王爷,这自行车的款式,虽然还有改进空间。不过现在的各种零件设计,基本上都定下来了,是不是先生产一批出来,看看好不好卖?”

一直在旁边没有说话的戴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可以,就先按照这个规格生产一千辆吧。有些东西,可以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的改进。特别是耐久性和成本,你们要充分检讨。永久自行车作坊还可以探讨如何建立一套实验室测量技术,用来衡量各个零件以及自行车的整体性能,并且要将实验过程中积累的数据利用起来。”

大唐的工业化,才刚刚开始,一切都还很原始。

李宽前世好歹也算是参观过了不少工厂,对许多零件的设计、制造也是有几分了解的。

像是汽车这种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产品,每一个零件都有自己的测试要求。

比如车身骨架的冲压零件,除了最基本的零件精度是否满足要求之外,还得确认焊接强度是否达标。

怎么确认呢?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流传,可不是随随便便做一些就可以的。

再比如大家蹲在车轮旁边就能看到的汽车悬架弹簧,看上去非常的简单,就是一个黑乎乎的弹簧,一点都感受不到它的技术含量。

事实上,这里面的要求可一点也不简单。

除了你得满足设计的重量要求和尺寸要求这些基本信息之后,表面应力是否达标,不同负载的情况下的压缩量是否达标,疲劳强度测试是否满足要求……

简单的一个零件背后,往往蕴含了许多要求。

这些要求,自然不是一下就可以达到,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李宽希望通过自行车的产业化发展,能够将自己在观狮山书院里头慢慢推广的一些列标准体系,一系列理念能够在各个作坊里头得到普及。

这个事情看起来简单,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长远来看,却是能够泵实大唐的工业基础,为工业化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没问题,这永久自行车作坊的生产线,也是参考四轮马车作坊,完全采取了流水线作业的方法。虽然早期的零件基本上都是机械作坊那边组织生产的,但是后面我们会把一些零件外包给各个专门的作坊。”

戴全作为楚王府的资深匠人,对于李宽的想法领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

所以跟一般的老师傅相比,戴全在传授弟子方面,基本上是没有保留的。

在给观狮山书院的学员上课的时候,也都是全心全意的将自己知道的东西给说了出来;并没有那种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的担忧。

“除了整个自行车的设计,还有这个关键的链条、刹车片可以由作坊自己制作,其他的东西都可以从外面购买。并且,为了让外面的作坊能够充分的竞争,每一种零件,我们至少要有两家作坊来供应。”

李宽可不想因为自己的善意,到时候培养出一个或者几个垄断供应商出来,那可就是给自己找麻烦了。

虽然以现在的零件技术含量,垄断不垄断的,意义不大,其他作坊很容易制作出类似的产品。

但是长此以往,门槛慢慢高了起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就像是后世的汽车,别看零件厂家无数,但是在某些关键的零件上,全世界也就那么几家能够生产出满足主机厂品质要求的零件出来。

比如说碳罐里头的活性炭,似乎是很简单的吧?

但是高端的汽车碳罐用活性炭,全球就那么一两家厂家能够做。

再比如无级变速箱上面的链条,或者三元催化剂里头的触媒、以及一些高要求的轴承,基本上全世界就那么几家在做。

这还是后世工业化那么发达的情况。

“王爷,你放心,永久自行车作坊那边,已经在跟作坊城的其他各个作坊进行接洽,准备将一些零件的生产制作外发给它们。如果一切都达到理想情况,我们的作坊一天能够生产出来的自行车,就至少有几百辆。”

“几百辆?一天?今年的话,能够做到这样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明年底这个时候,本王希望永久自行车作坊,一天至少能够生产出一千辆自行车。并且,这个规模每年都要扩大;如果哪一天我们的作坊一天就能生产几千辆自行车了,那个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几千辆自行车?一天?”

戴全目瞪口呆的看着李宽。

楚王殿下,还真是敢想啊。

不说怎么在一天内把几千辆自行车生产出来,哪怕是生产出来了,这么多的自行车卖给谁呢?

一天几千,一个月可就是十万多辆。

哪怕是自行车的售价再便宜,也不可能少于一贯钱吧?

大唐能够买得起的人,又有多少呢?

“没错!如果一天能够生产五千辆自行车,那么永久自行车作坊将会成为大唐最大的作坊,里面的员工数量有望超过五千人,甚至是一万人。而为永久自行车作坊配套的其他作坊数量,至少也能有个几十家,这里面又是上万人的规模。

另外,还有一堆人参与到自行车的售卖、运输和维修,整个永久自行车作坊带动的就业人口将超过三万人。这三万人的背后就是三万个家庭,这些家庭都能因为自行车而过上幸福的生活。

而对于朝廷来说,这么一个大作坊,每年能够收的税赋就超过二十万贯,意义同样不凡。”

为了让戴全充分重视永久自行车作坊的建设,李宽把自己的想法给解释了一下。

为何后世各地政府这么喜欢拉汽车公司到自己辖区投资建设呢?

实在是这背后带动的就业、产业链发展和税收、GDP等方方面面的发展。

如今的自行车产业,对大唐来说,就相当于是后世的汽车产业了。

当然,要是能够尽快从南美搞回来橡胶树,在南洋各地推广种植,让自行车能够用上橡胶轮胎,那就更好了。

第1396章 出了一身冷汗第408章 武媚娘觉得自己掉进坑里了第913章 机智无双武媚娘第840章 终究是迈出了这一步第1467章 李世民有请第790章 新一轮的出海热第828章 不要小看七品芝麻官第952章 背靠大树的大食糖商第258章 户部的气氛都变紧张了第1438章 李治的烦恼第308章 怎么是绿的?第1015章 调查局在行动第1348章 快,先退货第153章 用等重的银子换第1565章 送上门的一箭双雕?第839章 李承乾慌了第1436章 两手准备第1533章 什么是自己最重要的事情?第1403章 西洋来的声音第649章 李世民抛出来的哲学问题第468章 一个新的产业诞生了第792章 腰有点酸第1355章 聪明人不少第904章 诱惑不够大啊第809章 南北大不同第1112章 佛道之争第335章 车祸引起的攻击第718章 这就交易完了?第358章 一个天坑出现在房遗爱面前第509章 李宽举起了科学的大旗第1247章 摊上这种事情,无解啊第944章 连锁反应第759章 全军出击第423章 一个接一个的打击,就问你服不服?第38章 限购一面第961章 混乱的天竺第997章 船队回归第545章 倒霉的侯君集第416章 这个场景,跟想象的不大一样啊第1092章 刺杀第67章 首次交锋第842章 一并发配第1262章 这才是真正的地位提升第1158章 迷之自信的新罗人第875章 奇怪的案子第1310章 丝绸茶叶之路(求月票)第752章 稀里糊涂的胜利第676章 基建潮第692章 调查局在行动第1232章 鱼饭第1302章 不一样的礼物第1093章 到底是谁干的?第174章 长安城的新娱乐第553章 守城,我们是专业的第1391章 房玄龄的顾虑第397章 总算不再坑人了啊第972章 一记铁拳打在空气上第246章 任务完成第36章 最大赢家第1122章 蒸汽机车第272章 出一道题就够了第554章 这根骨头没有那么好啃第870章 挫骨扬灰第1211章 小东西,大影响第907章 有人来自首?第1332章 触动第567章 让人意外的获奖者第1111章 爆仓第1378章 应对之策第1550章 阿牛特殊钢作坊技术展览会(继续大章)第1079章 泼皮成为了伯乐?第456章 吃出人命来了,许多人准备看李宽笑话第89章 冰火两重天第775章 互相算计第377章 吓到了一帮人第970章 现代纺织业的萌芽第336章 船队遇险第616章 如家客栈第813章 一代皇后长孙氏第133章 发射第1278章 乱战第1183章 揣测第1395章 戏肉来了第423章 一个接一个的打击,就问你服不服?第579章 这个使者不一般第618章 还能这么办客栈?第123章 王爷莫非是海神?第635章 阿耶,有机可趁啊第1465章 劝说第426章 走,我们去看一看第325章 小东西意义不小第350章 总有刁民在搞事第371章 给大唐增加点娱乐第1278章 乱战第272章 出一道题就够了第1104章 高兴地太早了第979章 被王位耽误了的酿酒师(求月票)第1034章被打脸的孔颖达第836章 做的亏心事太多(祝新年快乐!)第203章 延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