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翰林院

今天是观狮山书院的大喜日子。

整个书院就像是过节一样,热闹非凡。

不过,李宽却是在这个时候被叫到了大明宫。

“宽儿,观狮山书院今年在科举上的表现非常好,好的有点出乎朕的意料啊。”

作为当今天子,李世民自然是比谁都先知道今年的科举结果。

如果说观狮山书院在明算科和明医科上能够取得好成绩,李世民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但是连明经科和进士科都能有好成绩,那就真的很难得了。

隐约之中,观狮山书院已经压了国子监一头。

“陛下,所谓努力就会有回报;观狮山书院的学员们认真钻研学术,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微臣倒是觉得理所当然。”

李宽有点搞不懂李世民今天找自己来是干什么。

不过,对于自家书院学员的吹捧,那是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的。

“科举虽然在大唐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历史,进士的地位也有非常大的提升;但是目前官场之中,终究只是一些底层的个别官员出生科举,大部分朝臣都没有参加过科举;朕原本想着直接将各科进士安排到朝廷的各个衙门,但是让李忠去了解了一下,似乎大家的反对意见非常大,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

大唐虽然是李家的天下,但是并不代表李世民可以为所欲为。

要知道,不管是长安城中的世家,还是各个州县的乡绅,对当地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

一项政策,如果损害了他们的利益,那么要想顺利的推行下去,难度就会非常的高。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陛下,居然把进士们安排到重要的职位上很有难度,那我们为何不能单独设立一个容纳科举进士的机构呢?”

李宽对于李世民的想法,还是比较了解的。

真要安排科举的进士进入官场,一点也不难。

难的是要安排到一个有吸引力,或者重要的位置。

就像是后世的大学生找工作,其实也不难。

难的是要找到一份合适、满意的工作。

如果餐厅洗盘子你也满意,那还有几个大学生会找不到工作?

但是如果你各个都想去海关,都想去税局,那个难度就不一般了。

“单独容纳科举进士的机构?”

李世民脸上并没有什么欣喜的表情。

这个方案,他也不是没有想过。

但是朝廷现行的运转,他并没有感受到有多大的问题。

如何设立一个合适的机构,就变得很有挑战性了。

“没错,科举进士,那是一个比较清贵的出生。但是这些进士虽然通过科举获得了晋升之资,可本身的执政水平不见得有多高。当然,刚刚成为进士的他们,执政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少经验,并不是能力不行,只要给他们一个发挥的舞台,给他们一个学习的机会,假以时日,他们一定会成为我们大唐的栋梁。

所以微臣建议陛下单独在朝中设置一个翰林院,从每年春闱进士之中,挑选合适的人选进入翰林院,专门从事史书修撰、起居注记录,甚至是诏书的起草。”

李宽觉得大唐的进士,都还算是比较有专业水平的。

但毕竟也还算是读书人,没有经过社会的毒打,直接扔到地方上磨练的话,很容易就被炼废了。

倒不如在长安城设置一个翰林院,让各科三甲进士能够进入到里头,成为天子近臣。

翰林院的人员,级别不一定要设置的多高,只要能够经常接触到李世民,那就足够了。

朝中的大臣,哪怕是级别再高,也不敢随意得罪翰林院的人员。

假以时日,这些翰林院的人员不管是外方一州刺史,亦或是安排到六部之中任职,遇到的阻力都会小很多。

“宽儿,你是觉得大唐现在的三省六部制有问题?”

李世民对政治改革比较敏感,狐疑的看着李宽。

“谈不上问题,三省六部制可以有效的约束各部的权利,让大唐稳定的发展;但是太多的约束,有时候就意味着效率的低下;陛下的威信足够,这个缺点自然就不明显,但是如果今后的天子没有这么强的威信,那么三省之间扯皮的情况,就很难避免。”

按照大唐的官制,中书省负责诏书的起草,门下省负责诏书的审核,尚书省负责诏书的执行。

看起来,三权分立,效果应该很好。

实际上,这一套体制运行到唐朝后期,就运行不下去了。

要不然唐玄宗也不会成立翰林院,让翰林学士来掌管诏书的起草。

“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能操之过急。三省六部制,还没有到需要改的时候,不过你提议的翰林院,朕同意了!”

李世民虽然知道李宽的弟子狄仁杰是今科进士科状元,这翰林院的成立,狄仁杰肯定是有机会进入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宽的这个提议,有以权谋私的嫌疑。

不过,李世民很欣赏李宽这种胸怀坦荡的“阳谋”,哪怕是他感受到了李宽的一些目的,也不会去拒绝。

再说了,把各科的状元、榜眼、探花都安置到翰林院,让翰林院成为一个才华出众之人的集中地,这倒不失为一个提高科举地位的好方法。

毕竟,不管翰林院里面的人员的级别如何,只要能够起草诏书,能够与李世民朝夕相处,长安城中就没有几个官员敢欺负他。

你是一品大员又怎么样?

我还是天子近臣呢。

“如此,微臣就替今春进士们谢过陛下了。”

李宽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个结果,比自己想象的要好啊。

要知道,不管是史书的修撰,还是诏书的起草,在封建王朝里头,都算是一等一的大事。

如今将这些大事都交给了还没有成立的翰林院,可想而知李世民对李宽的信任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翰林院作为一个养士之地,终归他们还是要出去拼搏的;不过在出去之间,先经历过一番磨练,也许最终的收获会更加的大。”

李世民早年南征北战,涨了不少的见识,所以很清楚翰林院的存在,对于科举进士的意义。

第235章 不一样的打法第53章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第194章 不同人眼中的商机第1060章 大唐最大的奴隶主第1486章 不能心慈手软第401章 哼,生孩子你会吗第368章 老大和老二打架,结果……第899章 头顶绿的发光第213章 居然把它给漏了第1351章 最耀眼的新星?第1020章 积极的会员们(求月票)第1547章 为科学献身?(继续万字大章求月票)第1119章 工业革命第1127章 玉米的发现第381章 振聋发聩第1001章 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大第409章 对付陈家,现在就有一个很好的引子第409章 对付陈家,现在就有一个很好的引子第147章 遣唐使要回国第130章 空手而回第247章 班师回朝第1203章 蒸蒸日上的凉州第655章 陛下,倒不是完全没有机会第305章 热闹的长安城(求推荐票)第608章 物美价不高第213章 居然把它给漏了第724章 巨大的需求第31章 长孙的寿辰第1048章 生意兴隆?第714章 先搬走再说第757章 出战第1053章 捕奴船第337章 船长,前面有情况(为盟主半世仙缘加更)第1079章 泼皮成为了伯乐?第419章 郎君,您就给老道一条活路吧第1017章 女王的末路第787章 大唐的中产阶级第940章 撸起袖子加油干第826章 权万纪的结局第201章 片板不能下海第83章 花样繁多第8章 便宜又好用第1181章 惊天秘密第1106章 蝗虫很美味?第1614章 顾问委员会第163章 立规矩第1075章 冲着你来的(求月票哦)第521章 父凭子贵第41章 蝴蝶效应第120章 脱贫致富的思路第261章 脸面全无第1382章 江山就是百姓第992章 有人跳楼了第1252章 最古老而又最新颖的艺术第1357章 韦思仁眼中的商机第603章 别出心裁的小田切第777章 诡异的场面第1413章 寡人第52章 意外的结果第79章 西北贸易第766章 忐忑的程处亮第213章 居然把它给漏了第1108章 大家都来抓飞虾第1468章 朕也有点失望啊第1163章 知道了又能怎么样?第1288章 不一样的捐款第794章 韦杜联手第757章 出战第792章 腰有点酸第1535章 技术突破第1242章 别样的营生第72章 不可置信第546章 阅兵的准备第1377章 不同人的看法第752章 稀里糊涂的胜利第684章 放榜了第350章 总有刁民在搞事第1521章 弹劾的影响第171章 程处默有请第406章 楚王殿下,您可不可以去别的地方练手啊?第921章 兵不血刃的灭国之法第1295章 什么都能扯上草原战略第1138章 剪发风波(月票月票,你在哪里?)第87章 羊毛线的推广第752章 稀里糊涂的胜利第1510章 冲突(来个大章)第1427章 油锅里洒水第249章 东方平的忧虑第135章 浑身是宝第1303章 哪种礼物好?第503章 一代女神医的冉冉崛起第1133章 简单粗暴的解决第1142章 总想上头条而不得第92章 回京的契机第1418章 长孙家的小动作第379章 大唐也有黄牛党?第323章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第484章 马车产业的春天要来了吗?第975章 对付天竺的大招第857章 朱铜:你为什么吃素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