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调查局在行动

九条浩之是东海渔业在高句丽的负责人。

自从他投靠李宽之后,几乎都在高句丽和登州之间来回。

特别是汉城,如今是楚王府情报调查局在高句丽最主要的一个据点。

当然,平壤城作为高句丽的都城,自然也是九条浩之关注的重点。

“贺建,这几天有什么收获没有?”

在平壤城中,一处普普通通的院子里头,九条浩之例行的跟贺建碰头交流信息。

作为大隋遗留在高句丽的人员,贺建如今已经不年轻,在高句丽更是生活了将近三十年了。

帮楚王府情报调查局拉起了一支隐秘的队伍之后,头脑还算机灵的贺建就被王玄武给安排到了平壤城,负责城中情报的收集。

“九条掌柜,虽然我没有收到什么准确的消息,但是这段时间高建武父子频繁接见大臣,而大对卢渊盖苏文也是准备在明天宴请平壤城的众位高官,我总觉得里面应该有什么东西是我们没有把握到的。”

虽然贺建在高句丽也算是待的时间很长了,但是楚王府情报调查局将触角伸到平壤城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所以接触的人员,往往级别不是很高。

“这样,铺子里刚到一批上等的龙井香茶,还有高一米五的全身镜,你带上一些,找那些对唐人敌意不是很明显的官员,去拜访一番,看看能不能打听到什么消息。”

九条浩之可不相信平壤城中的官员能够有多高的操行。

不管是龙井香茶,还是全身镜,在平壤都是上等货,有钱也不见得能够买到。

用它们来送礼,那是最好不过了。

“我马上就去安排!便宜那帮人了!”

贺建显然是不待见高句丽人。

……

“大王,那渊盖苏文连孙子满月这种事情都敢大宴群臣,摆明着就是要大家给他送礼啊。我们也不用再等下去了,明天直接找个借口让他们父子几人进宫,然后就在宫里把他们都给正法了。”

高桓权觉得渊盖苏文已经成为自己顺利接班的最大障碍。

如果高句丽中,谁是最喜欢渊盖苏文去死,非高桓权莫属。

“大相卢做事是越来越随性了,不过你也看过中原王朝的史书,这臣子,如果不怕别人知道自己贪财或者好色,亦或是其他缺点,反倒是不用特别担心;那种看上去无欲无求,一身正气,形象完美的大臣,反倒是值得警惕。你看大汉朝的王莽,如果他早死个十年,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是不是就会完全不同?”

高建武显然是没有完全想好要对付渊盖苏文。

他登基已经十几年了,习惯了这种生活。

当初渊盖苏文的父亲的权势要更加的大,他也挺过来了。

“大王你的这个说法没有错,但是那是中原,大臣们个个都才华出众;可是那渊盖苏文?虽然一身刀法非常了得,可是并没有其他才华,他做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的啊。”

高建武脸上露出了着急的表情。

这段时间,他不断的联络平壤城中的大臣,也担心消息会泄露。

那个时候,他这个坐了十几年的太子之位,估计就要坐不下去了。

“算了,你再好好的计谋计谋,一定要去万无一失的把握,才能出手,要不然就不如再等一等。”

高建武已经是高句丽大王,考虑的问题跟高桓权有所不同。

那种瞻前顾后的犹豫,也是跟高句丽如今的局势密切相关的。

虽然渊盖苏文很嚣张,但他要是出手对付渊盖苏文,其他掌握兵权的将领肯定会人人自危,保不定高句丽的局势就变成不可收拾了。

可是一味地拖下去,那么渊家篡权夺位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高。

哪怕是渊盖苏文没有这个心思,他的儿子,他的部将,也会没有吗?

大宋赵匡胤黄袍加身,不也是类似情况?

当然,高建武肯定不知道这个典故,要不然估计会意见更加坚定一些。

……

渊家作为高句丽仅次于王族的第一大族,居住的地方自然不会差。

还未到午时,参加渊盖苏文孙子满月宴的百官就不断的来到渊府。

“中原豪华四轮马车一架!”

“精美全身水晶镜子一面!”

“上等林家红茶一斤!”

“永久自行车一辆!”

“千里马一匹!”

渊家负责记录礼单的管事,不断的将收到的礼物进行登记造册。

这种事情,他干起来已经熟门熟路了。

今天,他并不知道渊盖苏文父子有其他的安排,以为是跟平常一样的一个宴会,只要把礼物收好就行了。

“这高句丽,一点也不穷啊。五部出生的勋贵,估摸着占据了高句丽一半以上的财富。”

贺健一副商人打扮,跟着九条浩之来参加渊府的满月宴。

像是这种宴席,都会有一些商家不请自来的过来送礼,这基本上也算是平壤城中的一个潜规则了,谁也不会去深究。

“平壤城中,隔三差五就有这样的宴席。贺健,我倒是觉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反应了高句丽国内的风气,已经步入二三十年前那样艰苦朴素了。国中勋贵们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但是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却是远远不如大唐,偏偏这些百姓还以为大唐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九条浩之算是大唐对高句丽非常了解的一个人了。

他也隐隐感受到,自己回长安城的日子,快要来了。

“是啊,之前我刚到平壤城的时候,有些人知道我们是唐人,还专门问大唐的百姓是不是都食不饱腹?一家人就只要一件能穿的外套,谁外出就给到谁来穿;他们甚至还问我这辈子吃过鸡蛋没,在那里炫耀白煮水蛋有多么的好吃,我也是惊呆了。”

“啊?还有这等事?这高句丽人,消息也太过闭塞了吧?”

九条浩之虽然人常在高句丽,但是《大唐日报》这些报纸,却是每天都要看的。

对于大唐国内如今是什么一个局势,他其实还算是比较了解的。

“不仅仅是消息闭塞的问题,主要是高句丽国内大家都愿意相信这样的说法才是符合事实的。”

要是李宽在这里,肯定要为贺健的这个说法点个赞。

这话太有道理了,

哪怕是到了后世,互联网已经那么发到了。

许多人还以为我们吃不上茶叶蛋呢。

甚至还有人以为华夏人都是连牙刷都用不起呢。

第1304章 不一样的治病方法第316章 楚王府的私房菜第1015章 调查局在行动第1504章 太子港的安全第897章 好奇宝宝李世民第658章 叔宝!好东西!第664章 双赢的方案第863章 史上最贵的广告费第1281章 关键时刻,结果……第1106章 蝗虫很美味?第486章 威力如斯,出乎大家的意料第1609章 西洋舰队第1548章 科研热点(有点习惯万字大章了)第1521章 弹劾的影响第1218章 羡慕嫉妒第690章 高句丽的变局第1274章 寮人叛乱第1618章 阿帕奇见闻录第464章 长安城百姓的新去处第495章 门票还能这么玩?第1307章 买的不知茶味,喝的不知茶贵第721章 解决住宿问题第873章 孔颖达:你一定感到很意外吧?第676章 基建潮第128章 我卖的真是咸鱼第554章 这根骨头没有那么好啃第543章 座钟的产量暴增第531章 稳如狗的铜球第390章 楚王殿下,这种事情,我哪里敢骗你?(第3更来了)第993章 长安城四害齐聚首第93章 低调回归第1278章 乱战第409章 对付陈家,现在就有一个很好的引子第115章 屋漏偏遇连夜雨第7章 我有办法第509章 李宽举起了科学的大旗第1350上章 卢家的动作第598章 长孙冲松了一口气第455章 腰不酸,腿也不疼了第1025章 保健丸货币化?第1204章 郁闷的松赞干布第230章 兵贵神速第367章 特殊的留客手段(加更送上)第464章 长安城百姓的新去处第411章 不把大唐的亲王当回事,后果很严重(加更!你懂的)第499章 目瞪口呆的高阳第1174章 利润表第574章 观狮山天文台第1261章 李世民的反思第1490章 看不开也没办法第918章 求爷爷告奶奶第293章 阿斯卡的宴会第41章 蝴蝶效应第893章 我还欠钱庄好几万贯钱呢第1284章 李宽的大计划第1598章 螳螂捕蝉,谁是黄雀?(再大章,求订阅)第874章 孔子学院第1398章 武媚娘的担忧第946章 一争高下第1168章 出轨了第984章 调教太子(求月票)第8章 便宜又好用第1561章 西洋变局第1445章 都没闲着第1319章 不知道好歹?第518章 记录就是用来打破的第1409章 非同寻常的方法第1236章 没人看好第1064章 怪事特别多(求月票)第656章 疝气手术第899章 头顶绿的发光第959章 能够做大商人的,脸皮都够厚啊(求月票)第889章 又臭又香又好吃第337章 船长,前面有情况(为盟主半世仙缘加更)第26章 李宽眼中的国与国第1248章 火热的大唐经济第1512章 一切都有可能第1093章 到底是谁干的?第359章 莫非这些稻谷有什么不一般?第853章 大唐版的医患纠纷(上)第355章 平平无奇大师兄第360章 陛下,此非药石可治啊第1561章 西洋变局第1178章 代理人战争第139章 给李世民扫盲第435章 凭本事欠钱,有什么好睡不着的?第1401章 新的机会第336章 船队遇险第1450章 都在等什么呢?第1609章 西洋舰队第1184章 韧性十足的天竺第153章 用等重的银子换第783章 安全问题,首当其冲第711章 利好齐出第129章 有海怪?第1468章 朕也有点失望啊第1308章 风靡法兰克第535章 杨本满的抉择第931章 热情的有点受不了第878章 怀英哥哥,我过来帮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