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孤注一掷的金胜曼

“上次我去长安,大唐对跟我们新罗联手对付高句丽,还是很感兴趣的。前几天也有东海渔业的人员跟我们联络,说是唐军有计划讨伐高句丽,我觉得干脆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跟高句丽和百济过过招。”

金德曼比新罗女王金胜曼要年轻几岁,对于老是欺负新罗的高句丽,早就一肚子气。

诚然,单打独斗的情况下,新罗肯定不是高句丽的对手。

但是高句丽不可能举国之力来对付新罗,而新罗却是可以举国之力来抗击高句丽的入侵。

所以战事正的打起来,绝对不是一两个月可以结束的。

再加上这两年东海渔业明里暗里都在帮助新罗,拥兵近十万的新罗,还真是有跟高句丽一战的实力。

“德曼,东海渔业的人有说唐军什么时候回出征高句丽吗?我是担心别到时候我们在死命的对抗高句丽,等到亡国了,人家大唐才出兵,那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

金胜曼作为新罗女王,自然不想为大唐作嫁衣裳。

虽然她很仰慕大唐的文化,在国内不断的鼓励官员百姓学习汉学,推广大唐的官职,学习大唐的技术,但是这并不表示她对大唐没有防备之心。

“具体日期他们也不知道,但是说是唐军已经出征了,想来短则一个月,长则三个月,大唐肯定会跟高句丽发生冲突。”

金德曼在长安城待了差不多大半年时间,对于唐人如何看待高句丽,心中也是比较清楚的。

很显然,大唐与高句丽不仅有深仇血恨,也有现实的边境冲突。

不管是当今天子李世民,还是朝中大臣,都希望大唐能够打败高句丽。

“大王,末将认为圣骨的这个判断还是比较可信的。这几年,大唐实力提升的非常快,从东海渔业那些商家贩卖的商品就可以看出一般来。如今渊盖苏文做出如此无君无父的事情出来,算是给了大唐最好的出兵借口。再说了,眼下已经不是考虑我们是不是要抗击高句丽和百济联军的问题,而是要考虑怎么来抗击,避免战事陷入不利的局面。”

金庾信作为新罗名将,自然对边疆地区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

看高句丽和百济的安排,这一次人家显然不是小打小闹的骚扰新罗了。

“没错!为了转移高句丽国内的矛盾,渊盖苏文必定会发动一场战场。要他们主动去挑衅大唐,估计很有难度;再考虑高句丽如今在我们边疆陈兵三万,对方的目的几乎已经确定无疑了。”

金德曼看到自己的堂姐还在犹豫,忍不住有点着急。

这个时候,作为女王的金胜曼,千万不能有任何犹豫啊。

否则连她的抗击意志都不坚定,底下的将士们估计就更不用说了。

那新罗还真是有可能被高句丽给吞并了。

这绝对不是金德曼希望看到的局面。

“呼!”

金胜曼闭上眼睛深呼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一阵决然的表情,“既然如此,金将军,本王就委托你全权负责抗击高句丽和百济联军的事宜,在唐军与高句丽发生正式作战之前,一定不能让高句丽的大军深入我们国境,否则哪怕是最终赢了,国内也被打的千仓百孔了。”

“大王英明!末将一定不辜负大王的信任!”

……

“这水泥道路的优势,在长途行军的情况下,实在是太明显了啊。”

李绩跟在李世民身边,遥望背后渐渐消失的幽州城,忍不住发出感慨。

从长安城到洛阳,再从洛阳往北前往晋阳,经朔州后前往幽州,一路都有水泥路,大军只不过花了十天时间,就完成了过往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行程。

可是,出了幽州城继续往东北而去,就没有那么幸福了。

河北道很大,但是过了幽州,其实就是一片荒凉了。

甚至连幽州本身,都不是什么繁华的州府,不要说跟长安、洛阳相比,就是跟如今的朔州比起来,也差的远了。

“这次打下辽东,一定要安排俘虏先把幽州到营州的水泥路给修起来。作为深入辽东的前沿重镇,营州的繁华关系着辽东未来的稳定。按照宽儿的说法,营州四周都大量的良田尚待开垦,我们参考开拓朔州的方法来发展营州,似乎很有可能成功呢。”

李世民对这一次的战事充满信心,所以一路上更多的是在跟李绩、岑文本他们讨论战后的事情。

所谓打江山容易,治江山难。

李世民对此深有体会。

“如今我大唐修建水泥路的经验已经非常丰富,只要人手充足,明年内修好这条水泥路根本不是问题。听说朔州那边今年种植棉花的面积比去年翻了一番,到时候棉衣的价格必然会进一步下降,让百姓进入辽东过冬不再需要担心御寒问题。甚至为了鼓励大家开发辽东,朝廷可以给每个进入辽东的百姓发一件棉衣,这样既刺激了棉花种植,又能发展辽东,可谓是一举两得。”

李绩可不是只会打仗的将领,说他能文能武,一点也不夸张。

李宽在宣政殿中宣扬的观点,李绩是完全听进去了,并且觉得非常值得尝试。

一直以来,大家都害怕帝王穷兵黩武,就是因为打仗都是亏本的事情。

打赢了,是亏本;打输了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李宽能够改变这种局面,那么对于大唐来说,意义实在是太不一般了。

别看大唐四周已经没有什么像样的敌人了,但是认真说来,其实也没有什么朋友。

不管是哪一年,边疆都没有完全安稳过。

区别只是是否有大战而已。

“没错!从长安一路而来,水泥路两边的州府都愈发的繁华。从舆图上来看,辽东北边还有非常非常广阔的土地,我们只有把辽东开发成一个稳定的后方,才有可能进一步控制北边的土地;要不然的话,如此遥远的距离,不用过个几十年,这里又没有我们大唐什么事了。”

李世民不会天真的幻想着凭借着自己天可汗的名气,就可以让四夷臣服。

“陛下,末将愿意战后留在辽东镇守边疆,给我大唐增加一个繁华的辽东道!”

“此事再议!”李世民没有立马点头,反而看了看东边,“也不知道宽儿那边怎么样了。”

第901章 这是要在凉州搞大事啊第256章 负荆请罪第1580章 想搞事?第1264章 都想割韭菜第1370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111章 看完这章就吃第606章 有些事,不是想不想的问题第557章 哪件事更伤心?第738章 起事第1392章 生病第187章 利在当下,功在千秋(八更,继续求月票)第1232章 鱼饭第1253章 松了一口气第922章 新大陆,我们来了!第787章 大唐的中产阶级第507章千金买骨第429章 小霸王初现身第548章 大唐立国节第1597章 上眼药?(继续大章,求订阅)第1471章 许敬宗的毒计第400章 这家伙……送的是什么衣服?第857章 朱铜:你为什么吃素菜呢?第928章 海妖来了?第1141章 大游行第1042章 乐极生悲第147章 遣唐使要回国第443章 不就是一些石头嘛,就能增加水稻产量?第389章 占完便宜赶紧跑(再来个三合一的)第1112章 佛道之争第473章 再一次被撸羊毛的天竺商家第830章 天大的秘密第925章 如此神兽?第1306章 不是你想仿制就能仿制的第1468章 朕也有点失望啊第202章 怎么还没人来买第745章 学院派的首战第705章 昂贵的价格第929章 土人的踪迹第875章 奇怪的案子第624章 人多了,麻烦也多第1388章 长期投资第379章 大唐也有黄牛党?第741章 危和机并存第1077章 报仇从高金莲开始第1377章 不同人的看法第1136章 吃人的机器第934章 为了大唐鞠躬尽瘁的李义协第285章 打消李世民的担忧(为月票加更,六更)第591章 哈梅迪的新生意第667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第1030章 轻轻的我走了,带走一船金币(求月票)第1481章 真的要走到这一步吗第374章 还有这种操作?第1223章 重骑兵的威力第454章 观狮山书院附属第一医院第749章 主动出击还是自投罗网?第1522章 人口调查第1308章 风靡法兰克第1324章 全面唐化第831章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第913章 机智无双武媚娘第1308章 风靡法兰克第668章 教育投入第1308章 风靡法兰克第1147章 何去何从第941章 女儿奴第1523章 舆论争夺第1560章 南洋的变化(一如既往的万字大章)第1154章 新罗人的打算第1330章 忙碌的新罗使臣第1131章 只要我不觉得难受,难受的就是别人第1201章 天花不再值得恐惧第1115章 各有各的算盘第619章 不一样的体验第1440章 各自的心思第884章 笑死人?不是在开玩笑?第1560章 南洋的变化(一如既往的万字大章)第1531章 冉冉升起的橡胶巨头(万字大章又来了)第433章 哪怕是吃顿饭,也是蕴含了深意啊第1110章 贪心不足第699章 似乎没有人看好?第4章 猛将薛仁贵第1555章 京华风云第1610章 小试牛刀(大章,求月票)第220章 楚王出品,必属精品第578章 不管你信不信,这就是巧合!第1230章 被包围了第870章 挫骨扬灰第976章 观狮山书院的怪物第491章 孔颖达的怒火第1308章 风靡法兰克第285章 打消李世民的担忧(为月票加更,六更)第1186章 刷新李祐的认知第144章 动了孔家的奶酪第701章 霸道的决定第329章 做女人不容易啊第685章 金榜题名(求个票)第1242章 别样的营生第1165章 不搞三胎搞火锅第407章 武郎君,你今天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