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不缺添乱的人

第118章 不缺添乱的人

东阳愣在当场,喃喃道:“可……皇兄他……”

李丽质安慰道:“东阳,你的好意皇兄心里是明白的,因此没有说破,不论皇兄说什么,你的心思已知晓了。”

东阳的脸颊通红,一直红到了耳根子,她捂着脸道:“妹妹知错了。”

“无妨,无妨。”李丽质劝道:“父皇与皇兄之间的矛盾三言两语说不清,除非……”

她望着别苑外,观察父皇的背影小声道:“除非父皇退位了。”

闻言,东阳又多了几分迷茫,道:“妹妹不该自作主张,就该听姐姐的劝说。”

李丽质递给她一只枇杷,“吃吧,你放心,皇兄只会当这件事没发生过,也不会放在心上的,皇兄心里还有更大的事要做。”

“嗯。”

东阳坐在一旁小脸上多了几分失落。

李丽质看着这个妹妹,哑然失笑,其实东阳是一个内心成熟早并且十分聪慧的妹妹。

她不过是经历的事少了,设身处地地想要为这个家更好。

皇兄是为弟弟妹妹们好的,所以才会不说破。

可当姐姐不能只顾让妹妹自我感觉良好,我们是皇家子女,往后要面对的人与事会十分复杂。

除了好好学本领,还要明白寻常人家孩子不明白的道理。

很快,东阳坐在一旁进入了解题的状态。

李丽质看着眼前这道因式分解题,忽然一笑,她发现了一个秘密,皇兄竟然会在题目中留陷阱了,若不验算一遍便会答错。

回到东宫之后,李承干坐在殿内剥着枇杷皮,蹙眉坐着。

宁儿与小福见到太子殿下的样子,便退到了殿外。

小福低声道:“宁姐姐,殿下每每见过陛下之后,总是不高兴。”

宁儿道:“那是太子殿下在忧心国事。”

小福道:“嗯,太子殿下需要忧心的事太多了。”

“是呀。”宁儿微笑着,又道:“休息吧,我们要是不午休,又该被殿下数落了。”

“喏。”

在东宫的崇仁殿边上就很凉快,宫女们大多都在这里午休,不过崇仁殿与崇文殿不同,这里显得很冷清。

殿内空荡荡的,将地面擦干净,便可以躺下来休息,地面传来的凉意也能感觉到凉爽。

殿内,李承干将手中的两个枇杷吃了,心想着孤与禄东赞很熟吗?

说起来,父皇找孤这个儿臣帮忙,这还是头一遭。

站起身从一旁的书架上拿下一个卷轴,推开卷轴便是一张地图。

李承干赤脚站着,将地图在地面铺开,目光看着吐蕃与于阗位置,最后看向于阗北面,目光落在西州的位置上。

西州处在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上,更是通往波斯的要道,吐蕃人若拿下了于阗,便要对西州下手了?

从此截断丝绸之路。

存在这种可能吗?

是谁给了禄东赞这么大的勇气?

是因大唐灭了吐谷浑吗?

李承干蹙眉观察着,赤着脚又来回走着,烦闷道:“禄东赞!伱狼子野心!”

重新坐下来,李承干开始书写信,除了给禄东赞问好,请他来年到长安共谋一醉,还要警告他。

还要给牛进达将军写信,大将军带着兵马在吐蕃与大唐的边界上徘徊,给吐蕃警告。

用午休时间写了两封信,李承干脚步匆匆离开了东宫。

炎炎夏日里的皇城内没太多人,绝大多数人早早忙完一天的事便离开了,一路走过去便能看到兵部,礼部,吏部只有零星几个官吏坐在这里。

中书省内也没什么人,只有舅舅与岑文本在这里。

李承干带着两封信走入,问道:“长安城还有吐蕃使者在吗?”

岑文本回道:“有两个吐蕃使者在四方馆。”

李承干低声道:“父皇与孤说吐蕃人与于阗开战了,让孤写信劝禄东赞收兵,念在……孤与禄东赞的交情上。”

闻言,长孙无忌道:“殿下觉得禄东赞是个什么样的人?”

“有野心的人。”

“禄东赞打下了于阗又能得到什么?”

李承干再一思量,缓缓道:“财宝,骆驼?为了西州?”

长孙无忌拿出一份文书,放在桌上,示意打开看看。

拿过文书,李承干皱眉看着。

长孙无忌道:“自五年前开始,吐蕃为了平定内乱,几近人口凋零,虽说拿下了羊同诸部,以吐蕃现在的实力,不见得能够深入西域。”

“既然殿下写了信,就送出去吧,至少别让禄东赞觉得大唐会坐视不管。”

李承干疑惑道:“那之后呢?”

长孙无忌道:“之后的事,老夫会帮太子殿下摆平。”

岑文本拿着一份要给牛进达将军的书信,还有一份给吐蕃大相的信脚步匆匆离开。

李承干揣着手道:“这吐蕃真是添乱。”

长孙无忌轻笑道:“呵呵呵,这世上从来不缺添乱的人。”

现在的时代并不像后世那么温和,有那么多的顾忌。

禄东赞想要向大唐展示吐蕃的肌肉,当大唐在攻打吐谷浑之时,他们便在一旁坐视旁观。

当大唐在修建河西走廊的时候,吐蕃便去攻打了于阗。

就如舅舅所言,这世上从来不缺添乱的人。

现在的大唐,依旧是个野蛮的时代。

坚守和平盟约,并且心安理得享受这份和平盟约的人,大多数都是完美主义者。

可对于现实而言,人心在变化,环境也在跟着变化。

因此从来没什么心安理得,国与国之间依旧有孰强孰弱的区别,这才是现实。

李承干翻看着今天各部递上来的文书,关中各县已经开始夏收了,再过几天各县的赋税都会征收,各县的官仓会充盈。

能够顺利看到夏收进行,这无疑给了朝中一颗定心丸。

等再抬头看去的时候,不知什么时候舅舅已离开了。

李承干意兴阑珊地收拾了一番中书省,关上了中书省厚重的大门,今天的工作算是结束了。

太子的工作说清闲也清闲,说忙有时也挺忙的。

李承干叫住一个官吏。

那官吏站在户部门外,他行礼道:“见过太子殿下。”

这才发现对方正是这一次科举进士榜首许圉师。

李承乾道:“这是在当值?” 许圉师恭敬地回道:“下官刚入朝为官,想在户部多照看片刻。”

李承干吩咐道:“你去一趟京兆府,告诉京兆府尹让他带一些雀麦送到宫里,放在承天门前,让人送进来就好。”

“喏。”许圉师得了言语,快步走出了朱雀门。

等雀麦送来的时候,李承干就坐在东宫门口。

李道宗亲自扛着一袋燕麦而来,稳稳放下后擦了擦汗水。

李承干递给他一碗凉水道:“皇叔不用亲自来。”

“东宫要的东西,老夫就该亲自走一趟。”

“有劳皇叔了。”李承干打开布袋子,捧着一些雀麦仔细看着,雀麦又称燕麦,有降低胆固醇,养心养脾胃的功效。

给爷爷煮燕麦粥吃再好不过。

李承干仔细打量着燕麦,没有这燕麦没有后世这么饱满,反而显得很粗糙,多半口感也不太好。

李道宗又从怀中拿出一迭文书,道:“这是各县递交的今年夏收奏报,还没给户部送去,就先给殿下了。”

李承干颔首接过这迭文书,问道:“许敬宗还好吗?”

“他挺好的,近来很少在京兆府停留,一直带着郭骆驼在各县走动。”

许敬宗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一个既能冒风险,又有能力的人,也是一个既能背锅又能下黑手的好属下。

李承干从来没想过将下属当作棋子来摆布,因下属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他们不是棋子,他们有感情,也有私心。

同样的,许敬宗也有私心,哪怕口口声声说着为东宫太子赴汤蹈火,在此之前,他一定事先为他自己想过。

李道宗又道:“殿下放心,许敬宗没有任何的怨言。”

“罚他一年俸禄是情非得已,有杜荷在他根本不用发愁衣食住行的问题,有劳皇叔照顾了。”

“应该的。”

“近来都没见河间皇叔与李绩大将军,他们都去做什么了?”

李道宗回道:“听家中说是去一趟潼关,当初殿下不是给了潼关批复,修建关隘。”

“原来是这样。”

“是呀,现在宗室的事都是崇义公子在安排。”

想起李崇义现在还是一个宗正寺少卿,河间郡王李孝恭一家是父皇很信任的人。

又因河间皇叔是当年宗室将领中军功卓著的人,由他们家管着宗室的大小事,父皇那些堂亲兄弟自然是信服的。

李道宗道:“臣先告退。”

“皇叔慢走,改天再来东宫吃面。”

“一定。”

送别皇叔,李承干朝着东宫内喊道:“小福!”

“来啦!”

殿内传来了响亮地回应。

这丫头快步跑了过来,道:“太子殿下饿了?”

李承干放下手中的燕麦,道:“这些麦子熬粥,让孤的爷爷多吃点。”

小福点着头提着一袋麦子回了东宫。

夜里,李承干吃着口感粗糙的燕麦粥,翻看着各县的奏章,都是有关夏收事宜的。

现在的大唐,关中的土地兼并情况并不太严重。

因此关中的赋税很充裕。

见太子吃完了燕麦粥,宁儿将碗筷交给候在殿外的宫女,而后她又给殿下倒上一碗茶水。

饭后一碗茶,是太子殿下的生活习惯。

李承干很自然拿过放在桌边的茶碗,缓缓往口中送着热茶。

宁儿又将殿下身后的窗户打开,让夜风吹进来,能够让殿内凉爽不少。

“最近宫里传言,说是太子殿下喜木匠手艺。”

李承干翻看着文书道:“又有人传孤的谣言了?”

宁儿回道:“殿下的一言一行,他们自然是喜欢议论的。”

李承干解释道:“当初孤只是想着给父皇建设别苑,顺便用那边的木料造一些以后需要用到的文具与工具,没想其他。”

“户部的工匠传出来说殿下的手艺高超,他们一开始说这些话的时候,还说他们愿意将毕生的手艺传授给殿下。”

“大唐的工匠应该越来越多才好呀,可孤要学的已够多了。”李承干还用手指,敲了敲一旁的文书。

宁儿满意点头。

李承干放下手中的文书,揉着眉间放松着眼睛,道:“孤是要当皇帝的,学习治理天下都快心力交瘁,还要帮着父皇解决西域的麻烦,哪有心力学木匠手艺。”

“工匠们只是在告诉他人,他们与太子殿下说过话,一起劳作过,一边称颂殿下还要显示他们的际遇而已,殿下不用放在心上。”

太液池边,一轮明月倒映在湖中。

夜色深了之后,孩子们也都睡下了,李世民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

李渊吃着东宫送来的燕麦粥,道:“这粥放凉之后味道也不错。”

李世民挖起一勺子粥也送入口中仔细品尝着。

“昨夜李大亮还送了另一份密奏,因李义府招收了不少吐谷浑人在河西走廊修建城关,给予丰厚的报酬与待遇,往后这些人甚至可以在河西走廊安家。”李渊低声又道:“本来闲散的吐谷浑人就容易作乱,如今他们都在劳作,大大减轻了边关防卫的负担,这些话……二郎你都没有对承干说。”

李世民躺在躺椅上,看着月朗星稀的夜空,道:“他懂,朕不用说。”

李渊端坐着,双手放在膝盖上,气馁道:“你们父子呀,什么时候成了这样。”

看了一眼身边的父皇,李世民翻了一个身,摇着手中的圆扇,没回话。

李渊又道:“承干这孩子是有能力的,你却总是对他忧心忡忡。”

李世民闭着眼低声回道:“他的能力不强就会被权臣左右,他言行不好就会被人议论,驾驭不好下属就会闯祸,许敬宗就是前车之鉴。”

李渊一声叹息,“你总是想着,他应该做得更好,他应该怎样怎样……”

长孙皇后与提着灯笼的李丽质走来,打断了父子俩的谈话。

李丽质道:“爷爷,这粥凉了就不要吃了。”

李渊道:“天气酷热,朕就想吃点凉的。”

“那也不能多吃,爷爷身体不好,少吃点凉的,孙神医有过交代的。”李丽质倔强拿过剩下的半碗燕麦粥,又道:“孙女去给爷爷热一热再吃。”

第128章 风波乍起第138章 从不退让188.第188章 河东好友第67章 热情的满朝文武(加更)第19章 他们越反对,它就越光芒万丈第150章 仗义出手259.第259章 来长安的禄东赞第52章 爷孙俩372.第372章 寝食难安第129章 李靖大将军286.第286章 转变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动第89章 哪来的怪脾气第96章 以前的事210.第210章 长安大雨第23章 太子游长安第22章 爱骂圣人的太子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第323章 新爷孙第142章 别人的苦难235.第235章 清闲的人404.第404章 唐蕃之军第103章 不一样的孝心308.第308章 储君治下404.第404章 唐蕃之军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将来212.第212章 坚韧的意志第27章 长安传闻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来信第16章 德智体美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为358.第358章 军心373.第373章 我要当太子第124章 圆满的成果第67章 热情的满朝文武(加更)380.第380章 郑公交代第63章 小事上犯糊涂第120章 孤的大事业第322章 太子与老师第37章 舅爷与舅舅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50章 天分340.第340章 为过去,也为将来294.第294章 山君传说第311章 不那么轻松的早朝369.第369章 舍我其谁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将来202.第202章 扫兴的人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将来295.第295章 那一类人第142章 别人的苦难270.第270章 新家224.第224章 玉璧与金车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189.第189章 聪明的人381.第381章 看望老将军们298.第298章 中秋第109章 指指点点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295.第295章 那一类人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136章 各有苦恼的兄弟姐妹329.第329章 这是唐人的智慧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为346.第346章 眼光要长远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252.第252章 范阳案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309.第309章 发兵第19章 他们越反对,它就越光芒万丈第41章 大胜而归第179章 效益第23章 太子游长安第3章 太子讲故事第91章 及冠贺礼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兴第42章 正义的一战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饶人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亲眷347.第347章 辽水战争第113章 班底构成236.第236章 为太子效死第20章 忠诚不极端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213.第213章 旱情275.第275章 朝臣榜样褚侍郎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来了404.第404章 唐蕃之军304.第304章 寒冬第165章 难免的第82章 抢还是买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兴247.第247章 意在扫平天山339.第339章 议东征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128章 风波乍起第23章 太子游长安第104章 夕死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