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岂不是一桩美事

李丽质擅长数学,与她说这些又太遥远。

等弟弟妹妹都休息了,李承乾收拾了一番也早早睡下。

翌日,被宁儿姐唤醒的时候,天还没有亮堂。

李承乾从榻上坐起来,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

“殿下,时辰该到了。”

宁儿姐就站在一边,已经准备了今天要上朝的衣冠靴子。

李承乾下了床榻,赤脚走到窗边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从这里朝着外面望去,皇宫很空旷。

提了提神,李承乾抚着额头道:“什么时辰了。”

宁儿道:“刚到卯时,快卯时一刻了。”

“马桶送到河间郡王府上了吗?”

“殿下,昨晚就让人送去了。”

李承乾颔首道:“那就好。”

还是天边刚刚出现晨曦的时候,另一边的天空月亮还在。

刚走出东宫,李承乾停下脚步,揣着手望向灰蒙蒙天空上的月亮。

宁儿狐疑道:“殿下怎么了?”

“这月亮很好看,离我们很近,等到月圆的那天一定会更美丽。”

听殿下这么说,宁儿道:“月亮一直都这样的。”

“不,月亮不是一直都这样的。”李承乾气馁一叹,低声道:“其实月亮每年都在远离我们,虽说一年两年感觉不明显,可放在千年的尺度上,还是能够感觉到。”

宁儿蹙眉道:“那现在的月亮是离我们更远了?”

“它很美丽。”李承乾淡淡说了一句,很多事放在一千年的时间尺度上,不仅仅是月亮有区别,其实环境也不一样。

在东宫的卷宗中可以看到,现在的河西走廊还是一片水草丰美的所在,可以养成群的羊羔,可以养很多的战马。

关中的环境,乃至整个大西北的环境也没有这么糟糕。

至少现在看起来都没有这么糟。

如果可以再维持住西北的生态环境,比如说在西北河西走廊,或者祁连山以西植树造林,建设一整片的防沙林,让戈壁也成为森林,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如果将来自己的登基,从未来几年开始准备,用个三五年时间修路,再用六七年时间造一些结构相对简单的机械动力车,也算是造福后世了吧。

可是这么一来,会很忙的。

想到这些,李承乾再一次皱眉不语。

想了又想,还能怎么办呢?现在还不过是个太子而已。

太极殿坐北朝南,正如昨日一样,李承乾跟着一群脚步匆匆的官吏来到太极殿。

殿内的众人还在交头接耳议论,李泰与昨日一样,他好像与所有人都有共同的话题可以聊。

李承乾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闭上眼开始养神。

睡眠不够,能养神一会儿是一会儿。

“皇兄,你看看他,又在讨好朝臣了。”

“嗯。”李承乾揣着手站着有气无力地应了一声,又对吩咐道:“孤闭眼休息会儿,有什么异样就提醒我。”

“皇兄放心,弟弟为你打掩护。”李恪很郑重地点头,又道:“母妃说过了,弟弟要听从皇兄的话语办事。”

“嗯,你的母妃说得很对,都是自家兄弟,孤不会害你的。”

李恪的母妃也就是杨妃,是前隋的公主。

他的身份很特殊,但这不妨碍那位独具個人魅力的天可汗对这个儿子的喜爱。

而李恪的存在,可能也象征着皇帝善待前隋旧臣的一个标志,再怎么说现在朝中还是有很多前隋留下来的官吏的。

隋炀帝是个放浪且十分有个性的皇帝,在他治下还是有不少名臣。

可恨那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杀了多少名臣。

再看李恪的身世背景,以及在杨妃身后母系的势力,他的外祖母是当年享誉中原的独孤氏一脉,他的外祖父就是隋炀帝。

大唐与隋朝的关系千丝万缕。

李恪又是一个极其忠诚的小弟,就连他的母妃也对皇帝是忠诚的。

从前朝到如今,再到玄武门之变,发生了许多说不清楚缘由和根本理不清关系的纠葛。

抛去这些不谈,李恪这个小弟在眼下这个大家庭中,他对孤这位皇兄来说,忠诚不极端,就是极端不忠诚。

李世民来到殿内,早朝就开始了。

李承乾就一直保持着这种状态,做个木雕嘛,其实也不难,只要不出声,不动就行了。

其实大唐的早朝并没有太多复杂的礼仪,众人行礼之后,各部就开始汇报事宜。

李承乾安静听着,说到了编撰氏族志或者科举的种种大事。

不过随着闭目养神进入状态之后,耳边的这些声音也开始变得朦胧。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耳边的嘈杂声更多了。

李世民坐在皇位上,听着群臣的争论,目光落在了三个正在早朝听政的儿子身上。

李泰从始至终都很专心,专心得不肯放过任何一句话。

李恪站得笔直,军中训练过的缘故,他的站姿很端正,神态倒是看不出什么异样。

终于,李世民的目光落在嫡长子,太子李承乾身上,不由得拳头一紧,这个小子闭着眼,低着头,站没个站样。

看他那摇摇欲坠的模样,是站着睡着了吗?

心说这满朝文武这么多榜样,混账小子学谁不好,学了程咬金,李大亮那帮混账在朝堂上站着睡觉。

眼看李承乾要向后倒去,一旁的李恪竟然还帮忙扶了一下。

坐在皇位上,居高临下看着满朝的臣子,他们的小动作一清二楚。

轮到房玄龄讲话了,李世民这才收回目光,继续听着众人的禀报。

今日的早朝比昨日的大朝会结束得早。

“皇兄,散朝了。”

李承乾悠悠转醒,目光先是看了看四下,最后望向了空空的皇位,放松着腰背道:“什么时辰了。”

李恪连忙道:“快午时了。”

“辛苦你帮孤打掩护。”

“皇兄不必这么说的。”

李承乾拿出一块肥皂交到李恪的手中,道:“这个替孤交给你的母妃,就说孤是这个家的嫡长子,一定会照顾好弟弟妹妹们的。”

李恪连忙道:“谢皇兄。”

“无妨,伱我是兄弟,杨妃的意思孤刚刚想明白了,你我兄弟定要好好齐心才是。”

“喏。”李恪又是憨憨一笑。

李承乾应了一声,揣着手走出太极殿,留下李恪还一脸感动地站在原地。

李泰那小子早就不见人影了,一下朝就不知道他去了哪儿。

扫视了一圈,便自顾自朝着东宫走去。

刚路过崇文殿,脚步一停,李承乾仔细一看,殿内的人还真不少,除了李孝恭之外,还有高士廉,于志宁,徐孝德。

“殿下!”于志宁快步迎上前,道:“许国公与河间郡王都已等候多时了。”

高士廉摆好了棋盘,抚须道:“下棋!”

李承乾应了一声,在这位舅爷面前坐下,目光又向殿内的其他人报以笑容。

高士廉也没客气,执黑先行,落下一子道:“许久未下棋了,也不知道手生了没。”

与高士廉下的是围棋,好在上辈子时常与医院的一群老大爷下棋。

于志宁与徐孝德就站在一旁看着。

太子的白子攻势很猛,上来就要吃向许国公的黑子。

高士廉也是棋盘上的老手,但面对眼前这个十五岁的孩子,竟一时间被攻杀得进退两难。

“皇叔,肥皂用的如何?”

李孝恭煮着拉面,回道:“很好,昨晚家里的娘们在某家身上嗅个不停。”

太子还有闲心与旁人说话,高士廉的黑棋举步维艰,勉强落下一子。

李承乾又应对地落下一颗白子,又与一旁的李孝恭谈着。

棋盘上的形势让高士廉神色越发不好看,便问道:“殿下以前与什么人下棋。”

李承乾回道:“孤多数时候都是自己和自己对弈。”

高士廉神色凝重,“殿下的棋路杀伐尽出,棋路老练,年纪轻轻不该如此有杀气才是。”

见李承乾还要继续与李孝恭谈话。

高士廉摇头放下了手中的棋子,干脆卧在一旁不下了。

李孝恭煮了一大锅的面条,让东宫众人各自拿了碗筷可以一起用饭。

东宫越来越像个面馆了……

在这里的氛围很好,大家都是有说有笑的,下了早朝还能在东宫用一碗饭食,休息片刻再回家。

李孝恭一拍桌案道:“吃惯了殿下这里的拉面,老夫回了家之后再也吃不下任何东西了。”

“不是让皇叔带了一篮子回去吗?”

李孝恭摇头道:“那一篮子就够老夫吃一顿,没了下顿。”

李承乾叹道:“皇叔不仅仅在少年时就天赋异禀,如今在食量上也是天赋异禀的。”

宁儿带着几卷书,放在了李孝恭面前。

用了面条之后,李孝恭打开一卷看了眼,确认了之后,将这几卷书放入包袱中,快步离开了。

站在一旁的于志宁眼尖,就在李孝恭打开一卷看时,就已见到了那是红楼的后续故事。

再看太子殿下的神情,于志宁明悟过来,神色多了几分了然。

高士廉还卧在一旁好像是睡着了,呼吸起伏很稳定。

殿下乖巧地给许国公盖上一件外衣。

再将暖炉放在一旁,以免这位舅爷会着凉。

而后,李承乾站起身揣着手道:“两位,出去说吧。”

“喏。”两人齐齐行礼,先一步走到了殿外。

让李治从东宫搬来了胡凳,三人靠着墙就坐了下来。

徐孝德行礼道:“多谢晋王殿下。”

李治也礼貌地回礼。

李承乾接过小福递来的馄饨,一边吃着,目光看着前方。

殿下正在用饭,两位东宫属臣也都默不作声。

忽听殿下一声叹息。

徐孝德与于志宁皆是头皮一紧,神色紧张。

碗中的馄饨吃完,李承乾将碗又给了小福,示意她可以离开了,等人走远才开口道:“两位,近来如何?”

于志宁回道:“忙于朝中诸事,如今才得空来见殿下。”

徐孝德道:“臣近来刚去御史台,整理好那边的事,这就过来了。”

其实昨天才开朝,大家都挺忙的,本来李承乾也没责怪这两人怠慢东宫。

只不过身为他们两人的顶头上司,一两句话,多多少少会让他们多想的。

于志宁小声道:“殿下,曹先生将红楼留下了?”

李承乾回道:“嗯,都给孤了。”

“如今大理寺正在寻这位曹先生的踪迹,坊间都在打听这位曹先生究竟是何许人。”

要查,就让他们尽情去查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

李承乾颔首不语。

于志宁又道:“殿下还打算将红楼之后的故事都拿出来吗?”

李承乾低声道:“这是孤答应曹先生的。”

阳光照到了崇文殿的正门,温暖的阳光落在身上很舒服,李承乾忽然道:“徐长史,你的女儿近来可好?”

闻言,徐孝德连忙起身行礼道:“回殿下,小女在家中一切尚好。”

站在不远处的宁儿听到这番对话,不由得神色凝重,殿下越是这么说,恐怕这位徐长史更不会将徐慧带出来的。

毕竟不是所有人家都愿意将女儿送进宫里的。

现在,徐孝德躬身站着,低着头,满脸的为难。

李承乾点头道:“那就好,如果徐长史一边要应付朝中,还照顾不到家里,可以将慧儿送到东宫来,孤这里这么多弟弟妹妹,多一个也不多。”

“臣铭感五内,不过家中小女向来怕生。”

“没关系的,孤这里都是她的同龄孩子,而且这些天也考虑过,孤想让弟弟妹妹们每天去国子监听课,孩子都要有个完整的童年,需要接触同龄人的。”

“若徐长史的女儿也想要入国子监,孤可以安排人,顺带一起送去。”

这一次,徐孝德欲言又止,自家儿女能进国子监自然是好事,可这太子将来若是……

“殿下能如此为下臣考虑,臣等不知何以为报?”

于志宁终于打圆场道,让原本僵持的气氛缓和了不少。

言至此处,东宫又走出来三个宫女,她们各自端着一个盘子,盘子上放着的就是一块块如同白玉脂的肥皂。

传闻这肥皂是从后宫传出来的,皇帝的妃子们都在用这个洗澡。

关于皇家的传闻,自然也会影响到坊间百姓,长安城说大很大,说小也小。

只要什么消息与皇家有关,那么其传播的效率一直很高。

201.第201章 西域传说第58章 重情重义,英雄好汉第45章 冒失举荐349.第349章 事关尊严227.第227章 军中安排261.第261章 看第一场秋雨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113章 班底构成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来了242.第242章 长乐公主的算盘398.第398章 君臣坦诚第327章 第二次发展263.第263章 他的事业261.第261章 看第一场秋雨第314章 腊月228.第228章 明达的修行285.第285章 生产瓶颈第71章 最划算的买卖220.第220章 唐军来了第73章 “肥羊”264.第264章 孙神医回长安220.第220章 唐军来了第151章 想要“强权”的太子第112章 小气的父皇第9章 播种新的学说333.第333章 郑公的交代351.第351章 少了第30章 天赋异禀的弟弟妹妹第15章 你猜我猜?第322章 太子与老师374.第374章 泰山脚下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216.第216章 期盼与未来375.第375章 登泰山305.第305章 学不了的个人魅力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378.第378章 豪情万丈的时代279.第279章 清查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为283.第283章 吃什么长大的201.第201章 西域传说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动265.第265章 母后与妹妹的安排第85章 兵马未动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145章 贞观八年的尾巴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244.第244章 花丝镶嵌第102章 科举揭榜285.第285章 生产瓶颈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276.第276章 老谋深算的样子1.第1章 太子殿下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6章 小女徐慧第124章 圆满的成果285.第285章 生产瓶颈340.第340章 为过去,也为将来第162章 小公主与李道长第83章 颉利的近况第175章 莫要内耗第25章 西北战事将起第163章 杖责第311章 不那么轻松的早朝第103章 不一样的孝心345.第345章 梦中惊坐起第10章 太子的身心问题第62章 对错第132章 豪杰依旧269.第269章 苏勖第137章 波斯奇物第168章 一夜第180章 喜欢与人交谈第176章 唐人的城第154章 陈年旧事第321章 臂膀第149章 皇子的名声第159章 父子春游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267.第267章 苏亶376.第376章 封禅第320章 归来的皇帝第156章 京兆府争论208.第208章 大唐飞虎队264.第264章 孙神医回长安384.第384章 贞观的从前201.第201章 西域传说339.第339章 议东征第9章 播种新的学说第319章 处罚(感谢饭饭饭团er的盟主)第61章 迎接陛下第55章 认真的一箭第7章 皇家仅有的温情376.第376章 封禅第69章 活该一辈子太子?第85章 兵马未动第66章 大将军教导376.第376章 封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