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第366章 请英公相助

一直来到后殿,东阳端了一碗醒酒汤,李丽质神色不悦地拿着一卷书看着。

李世民道:“朕!以后……朕不会再这般饮酒了。”

“父皇与女儿说没用,要说到做到。”

听到女儿漫不经心的话语,李世民颓废一笑。

东阳道;“喝了热汤,能够解酒的,女儿再去看看大将军们。”

来到前殿,李承干已在这里带着几个医官正在察看大将军们的身体状况。

尤其是尉迟大将军与秦琼大将军。

东阳急急忙忙来帮忙。

程咬金刚喝下一口解酒汤,便又抚着墙大口吐了起来。

李承干拍着大将军的后背,道:“无妨,吐出来能够舒坦一些。”

“末……末将殿前失仪,还让殿下这般照顾,末将惭愧……”

言罢,他又抱着柱子吐了起来。

李承干照顾完这边又与几个医官照顾余下几个。

直到十余位大将军整齐地在殿前坐成一排,东阳以此给他们诊脉,除了几个有染风寒的,其余的倒没什么大碍。

东阳看着程大将军的舌苔道;“回去之后吃清淡一些。”

程咬金忙行礼道:“末将领命。”

几个内侍也终于收拾好了大殿,通风换气,再次用香炉薰一遍。

让人送诸位大将军回去,李承干坐在干阳殿,听着一个个内侍接连回来禀报,得知大将军们都平安到家了,这才放心。

朝中还有不少事要整理,于志宁,褚遂良,岑文本,刘洎,张行成一同走入大殿内,说起了关于安西都护府的事。

五人的立场一致,对波斯的亡国保持观望态度。

一来是陛下承诺要与民休息,近年不会再有战事了,二来波斯毕竟太遥远,西域的兵马驻守有余,远征是不太可能的,三则西域的教化才刚刚开始。

如今的西域需要夯实基础,加强朝中对西域的控制为主。

李承干听着几人的话语一概采纳了。

五人回去之后,还要继续处置关于河北各地的事宜与关中各县的事宜。

这三天,李承干除了处理国事,其余时间都在陪着孩子与妻子。

这是苏婉第二次身孕,要比以往更注意休养。

东阳每三天都会来看望。

洛阳庆贺了三天,这三天的洛阳城尤为热闹,来这里的人也越来越多,天子脚下的人口越多,越说明皇权的强大。

走在洛阳城的城头上,李承干见到了正在值守的英公。

刚年至五十的英公站在城头上依旧是意气风发的模样,英公本来就是较为显年轻的,谁知道英公已是一个有着十岁的孙子的爷爷。

李绩道:“太子殿下。”

李承干一路走着道:“孤来这里看看城防。”

李绩颔首,太子殿下以往就是这样,与当年一样,太子殿下要亲自看过城防才放心。

“末将听闻漠北又有人作乱了。”

李承干揣着手道:“是当年英公征讨漠北之时,北逃的余孽,其人是真珠可汗的儿子自封多弥可汗,想要重新恢复漠北领地。”

看英公还有忧虑,李承干笑道:“不是什么大事,孤让执失思力去平叛了。”

李绩这才想起来,陛下在东征之前就让太子执掌关中,西域,松州,朔方以及河套的兵马,突厥人也要听太子号令的。

再一想,出征一年回来的李绩这才回过神。

这位太子已不是当年那个少年人,现在的太子正值鼎盛,已是一个能够号令天下兵马的储君了。

虽说天下的兵马还未都在太子的手中,可陛下让太子执掌的几道州府,皆是大唐的最精锐的兵马。

李绩在军中任职多年,他深知这天下最精锐的兵马在何处,也深知各州折冲府的意义。

也就是这位太子能够轻描淡写地说一句,让执失思力去漠北平叛,好似不奇怪了。

是呀,这些事对如今的太子来说,就是轻而易举的。

李承乾道:“英公,父皇或许还未有安排,可军中的大将军都已老了,父皇希望英公能够执掌将来的兵事。”

李绩忙道:“殿下但有吩咐,末将万死不辞。”

“当年父皇问过卫公,卫公与父皇奏对,说了对将来的安排,郑公依旧在养病,不能再理政事,老师也老迈了,卫公说军中大权可交付英公。”

李绩站在太子身后,双手作揖,依旧是恭敬行礼。

李承干看着繁华热闹的洛阳,缓缓道:“同中书门下三品。”

“末将万不敢当。”

“父皇还未有旨意,但就算是将来,英公也该是这个位置,孤要统领天下兵马,还请英公相助。”

李绩忙拜倒在地。

太子想要执掌的是天下兵马,想要的是皇位,哪怕现在的陛下还未退位。

李承干扶起行大礼的英公,又道:“大唐社稷有大将军在,孤甚是庆幸。”

君臣两人走在城头上,李承干问了许多,李绩也回答了许多。

都是一些关于各地折冲府将领的优劣,或者是兵力的事,这是为一个皇帝,或者是一个实习的皇帝,应清楚的条件与形势。

英公说着他对各地将领的了解,讲述着天下折冲府的地理位置。

李承干询问道:“朝臣几次进谏要父皇封禅,父皇不该再推辞了。”

“末将听闻当年陛下出游,远望泰山许久,终究是没有登上泰山。”

“父皇是有心结吧。”

李绩颔首。

这个心结无外乎当年的玄武门,可现在天可汗的功绩早已足够了。

皇宫内,李承干回来时,听到了一声声惨叫,苏婉正在打着小於菟,这孩子正在委屈地大哭着。

看到这一幕,李承干先是一笑,苏婉向来是个严母,即便她现在已有四个月的身孕,依旧挡不住她严母的架势。

李承干问向一旁的宁儿,道:“这小子闯什么祸了。”

宁儿小声道:“於菟今天在殿外,骂着父皇是桀纣之君,昏君。”

“为何?”

“这孩子说父皇还不退位就是昏君,还说这是四贤教的,现在四贤就跪在父皇的大殿外请罪。”

李承干了然道:“那确实该打。”

宁儿捂嘴一笑。

父皇是不会与四贤计较的,这不过是,孩子不懂事的笑话。

於菟趴在床上,道:“妹妹啊,给兄吃一口零嘴好不好。”

鹊儿扭头道:“兄长不懂事,娘不让我和兄长讲话。”

於菟正要起身,但又感觉到腚部传来的剧痛,继续趴着。

四贤又被父皇打发了回去,赏赐了四贤人手一匹锦缎,让他们继续教导皇孙。

当天夜里,李世民来到父皇所住的宅院内。

年迈的李渊吃着汤饭,看着儿子道:“群臣让你去泰山封禅,你怎么不去呀?”

“儿臣……”

李渊搁下一口的饭碗,拉着儿子的手道:“你看看你,再过几年就快与朕一样老了。”

李世民擦去眼角的泪水,又有些恼道:“也不知承干是如何教养孩子的,於菟竟然让朕退位,还说朕不退位,就是昏君。”

李渊轻笑道:“你现在还能处置国事吗?”

“自然可以。”

“当真?”

李世民有些心虚地移开眼神,面对父亲,沉声道:“只是心力不如当年了。”

李渊又道:“二郎啊。”

“儿臣在。”

李渊浑浊的双眼远方,低声道:“去泰山吧。”

坐在一旁的高士廉也道:“老人家总想着有个值得骄傲的儿子,你若不去泰山,往后承干若再有功绩,又或后几代的皇帝,如何敢封禅呐。”

李渊笑着点头。

李世民向父皇与舅父再一次下拜行礼。

李渊笑着道:“孩子啊,这么多年过去了,朕很骄傲,很骄傲有你这样的儿子。”

李世民红着眼忍着泪,“谢父亲,孩儿……”

父子俩没说玄武门,但心中彼此都明白。

高士廉沉默不言,其实他知道李渊早已放下了心结,这世上有哪个父亲能够自认是个好父亲。

现在也唯有陛下没有放下而已,而且二十年了,一直没有放下。

如今,看着正在李渊面前哭泣的李世民,东征大胜之后,留在心中二十年的心结,也该放下了。

毕竟都二十年了。

李承干知道父皇去见了爷爷与舅爷,但并不知道父皇都说了什么。

今天的早朝上,群臣再一次上奏,请陛下泰山封禅。

这一次,皇帝没有再拒绝了。

多少年了,很久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了,这是祭天仪式,是皇帝向上天禀报功绩。

因此历朝历代能够前往泰山封禅的皇帝也是极少数的。

既然皇帝没有拒绝,朝臣开始商议了这一次封禅仪式的流程,大抵上他们要参照汉朝刘秀的封禅流程。

虽说没有答应,但也没有拒绝。

站在大殿内,李承干就怕父皇来一句,朕不封禅了。

心里想着,父皇还真的开口了。

李世民道:“此去泰山,朕与太子一同前往,一同登泰山。”

李承干忙行礼道:“儿臣领命。”

“众卿与朕同去。”

“臣等领命。”

褚遂良站出朝班开始讲述这一次封禅的事宜,封禅之日从来年的三月一直说到了来年的九月。

退朝之后,群臣要商讨前往泰山封禅的时日,大概短时间内不会有个结果。

李承干揣着手走出大殿。

李泰道:“恭贺皇兄能够与父皇共同登泰山。”

“恪以为父皇要与皇兄共同封禅。”

李承干困惑道:“封禅是大事,不能坏了规矩,岂能儿戏,恪弟说笑了。”

李泰笑道:“青雀今晚要大醉一场。”

关中进入了深秋时节,皇帝封禅的时日定在了来年的九月,也就是贞观二十年的九月。

小於菟道:“爷爷,封禅是什么?”

李世民抱着孙子解释道:“封禅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於菟骂爷爷是昏君,但爷孙俩很快就和好了,又恢复了以往的样子。

李世民拼凑着拼图,一边道:“你要不要也去泰山?”

小於菟努着嘴道:“孙儿要跟着四贤学习。”

“那把四贤也一起带走。”

“好呀。”小於菟当即没了烦恼,他从爷爷的怀中欢呼雀跃地下来,道:“奶奶,爷爷要带孙儿去泰山了。”

长孙皇后笑着道:“你爷爷去封禅,你去做什么?”

“孙儿也要封禅!”

长孙皇后蹙眉看着他道:“你一个小孩子封禅做什么?”

小於菟抬头道:“那孙儿长大了就去封禅。”

李世民笑着道:“好呀,朕的孙儿好志向,大唐的皇帝都要有足以封禅的功绩。”

长孙皇后还是心疼孙子的,“你爷爷这般大的功绩才去封禅,那你要有多大的功绩才能封禅?”

小於菟又安静了,他正在分析,思考着前后的因果。

但很快,他的思考就结束了,一盆刚出炉的烤包子中断了他的思考,现在他除了吃,再无他想。

有人觉得洛阳的皇宫还是不够大,徐孝德送来了皇宫的下一步改建方案,尤其是对皇城的改建。

工部已学会了慎弟的画图方式,工匠们用点划线以及各个位置的立体图描绘着未来洛阳皇宫的样子。

李承干翻看着一张张地图纸,若图纸上的皇宫建成,将会是东西宽两千尺,南北纵深三千尺的巨大皇宫。

殿宇与亭台水榭众多,这几乎是比杨广时期,更加奢华的宫殿。

但可想而知耗费的人力与物力又该有多少。

李承干将这迭图纸放在一旁,正考虑着,又听到父皇在抱怨现在的纸张太便宜。

“你爷爷哪里是在抱怨纸张便宜,实在抱怨群臣上奏的国事太多了。”李承干对一旁的女儿说道。

小灵鹊双手捧着一只烤包子,看着爷爷恼怒地模样正觉得高兴。

她又拿起一只递上,道:“爹。”

李承干接过烤包子,与女儿坐在一起安静地吃着。

秋风吹过这一片皇宫,让一旁的纸张哗哗作响。

还有已熟透的柿子放在桌上,看着天边飘来的云彩,忽又觉得天气更凉了一些,距离冬天也更近了。

北面的奏报送来,草原上已飘起了大雪,草原上的牧民纷纷迁入河套躲避严寒。

在吐蕃的松赞干布命人送来了许多金银,还有他的国书。

松赞干布贺天可汗东征大胜。

李承干看到松赞干布的信,惊疑道:“哦,他还活着呢?”

220.第220章 唐军来了第56章 告老辞官第118章 不缺添乱的人236.第236章 为太子效死第41章 大胜而归377.第377章 旧人老臣295.第295章 那一类人第116章 用心险恶305.第305章 学不了的个人魅力第326章 苏亶家事258.第258章 生不逢时的人第54章 臣来告老第17章 他要卷死孤381.第381章 看望老将军们374.第374章 泰山脚下第319章 处罚(感谢饭饭饭团er的盟主)第322章 太子与老师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155章 狄家父子第3章 太子讲故事258.第258章 生不逢时的人252.第252章 范阳案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148章 玄奘的来信第138章 从不退让第57章 善终的老臣191.第191章 查到底第68章 孤有进步吗?第8章 东宫的新生活228.第228章 明达的修行395.第395章 天可汗与赞普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336.第336章 老府兵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338.第338章 文景与现在第162章 小公主与李道长245.第245章 皮纸老子祭典第158章 讲学第100章 终究成了父皇的功绩第54章 臣来告老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188.第188章 河东好友228.第228章 明达的修行第103章 不一样的孝心286.第286章 转变第124章 圆满的成果第139章 解释不清的误会292.第292章 贞观十四年372.第372章 寝食难安第24章 还是舅爷疼太子202.第202章 扫兴的人372.第372章 寝食难安第84章 战书第97章 谣言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19章 他们越反对,它就越光芒万丈第37章 舅爷与舅舅第76章 就孤最平庸368.第368章 新设第58章 重情重义,英雄好汉387.第387章 新帝临朝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257.第257章 活捉第42章 正义的一战353.第353章 漫长的辩证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机第5章 东宫前任尸骨未寒第121章 负重锻炼395.第395章 天可汗与赞普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49章 上架感言246.第246章 以为太子只在钓鱼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严第52章 爷孙俩第6章 小女徐慧337.第337章 “奇观”第314章 腊月第181章 老师家事270.第270章 新家393.第393章 松赞干布第138章 从不退让第150章 仗义出手304.第304章 寒冬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402.第402章 贞观老人们的元宵第32章 拜访舅爷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谢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赏)296.第296章 不参与朝争178.第178章 开设规划第311章 不那么轻松的早朝第179章 效益275.第275章 朝臣榜样褚侍郎28.第28章 孤将来一定会羡慕你的成就393.第393章 松赞干布402.第402章 贞观老人们的元宵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来信第72章 能从天黑讲到亮337.第337章 “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