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伏允的下场

入夜后的东宫很忙,牛肉煮熟后的香味甚至飘出了东宫。

牛骨头可以用来熬汤,可以一直熬着,熬一晚上,余下的牛肉全部煮熟先放凉。

李承乾将切好成块的牛肉放入一个大陶锅中。

宁儿脚步匆匆而来道:“殿下,兴庆殿来人了,说是陛下明日就去秋猎。”

来时就见父皇他们在兴庆殿饮酒来着。

皇帝秋猎前前后后准备了半个月,调动的人力物力也是不小的。

李承乾坐在火边的胡凳上,抬头道:“不是说骊山行宫还要再三两天才能修缮好吗?”

再一想,李承乾又道:“三两天也无妨了,骊山行宫能住就好,现在谁也拦不住父皇那颗要策马奔腾的心。”

宁儿颔首不语。

李承乾看向东宫殿外,吩咐道:“将人请进来吧。”

“喏。”

来人是个年迈的老太监,时常侍奉在父皇身边的内侍。

他端着一卷黄绢,道:“太子殿下,陛下有旨,骊山秋猎期间还请太子殿下留守长安,监理朝政。”

李承乾接过黄绢,道:“有劳您走一趟东宫。”

这位老太监面带笑容行礼,再次行礼。

就等这位内侍老太监要离开时,李承乾拿出三颗已经煮熟的咸鸭蛋,递给他道:“这是东宫自己做的咸鸭蛋,还望公公不要嫌弃。”

老太监倒也没拒绝,收了咸鸭蛋,又行礼道:“此物还只有东宫才有,陛下也赏过老奴一颗,谢殿下赐。”

李承乾低声问道:“父皇此去骊山打猎,还望公公能够多多照看。”

“殿下放心。”

这位老太监依旧是一脸的笑容。

等对方离开了,宁儿站在一旁道:“殿下,东宫的鸭蛋不多了。”

“孤当然知道东宫的鸭蛋不多了,只不过每一次孤去见父皇,他都在父皇身边。”

宁儿又去将煮好的牛肉摊开,而后继续去搅一旁的酱汁。

一直到了第二天的早晨,东宫还要吃牛肉面。

昨晚牛肉吃到饱,李治与李慎看着一碗牛肉面有些犯愁,现在肚子里泛上来的还是一股牛肉味。

以至于这两個一直好肉食的弟弟主动开始吃起了芹菜与萝卜。

李承乾对宁儿叮嘱道:“告诉孤的弟弟妹妹们,牙刷一定要带,谁要是嫌麻烦不肯刷牙,孤饶不了他。”

闻言,宁儿与小福连忙行礼道:“喏。”

此番秋猎,宫里的孩子除了长乐公主与太子殿下,其余的孩子都会跟着去。

立政殿内,长孙皇后正在给陛下穿着朝服。

李世民缓缓道:“听说承乾昨日拔了别人家地里的几根萝卜。”

长孙皇后皱眉道:“他们连这点事都会禀报陛下吗?”

“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李世民颔首道:“在宫里,承乾这孩子总是战战兢兢。”

长孙皇后又给陛下整理好衣袖,这才到了要上朝的时辰。

看陛下脚步匆匆出了立政殿,殿外的宫女这才来回报道:“皇后,今日陛下去骊山要准备的都已备好。”

“嗯。”长孙皇后叹道:“要是放在以前承乾这孩子总是会说勤勉之类的话。”

宫女垂手默然,道:“殿下比以往更谦逊了。”

想着这个家,再想着这些孩子,青雀也好,承乾也罢,千头万绪总有想不完的苦恼。

长孙皇后拿起昨日承乾换下的衣裳,又道:“你再去看看陛下出行衣物。”

今日的早朝缺了很多人,尤其是武将这边,有一部分将领已先一步去了骊山。

倒是文官这边没什么变化,大家都站得整整齐齐,早朝还没开始,正在议论着。

李恪已跃跃欲试,道:“皇兄,此番秋猎一定要打几只大猎物,让父皇刮目相看。”

李承乾揣着手笑道:“几时出发?”

先是想了想,李恪道:“说是午时。”

“嗯,去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为了一时意气以身犯险。”

李恪作揖道:“皇兄叮嘱一定铭记在心。”

见李泰朝着这里走来,看到这个弟弟还是一样肥胖的身躯,李承乾叹道:“青雀,你此番去骊山秋猎要多锻炼身体才好。”

闻言,李泰正色道:“皇兄放心。”

“为了编撰括地志,你在文学馆忙前忙后也不容易,趁着这次秋猎也好好放松身心。”

李泰道:“父皇此去秋猎,还望皇兄多多照看长安。”

李承乾揣着手又道:“其实孤也想去的。”

李恪也是叹息一声,皇兄身为太子也是无可奈何,父皇秋猎在外,留守长安除了东宫太子,还能交给谁?

长孙无忌站在朝班中,看着太子与吴王还有魏王,这三兄弟低声交谈的样子,而后闭上眼等待着早朝开始。

李世民穿着一身朝服走入太极殿,群臣高呼行礼。

早朝正式召开,第一件事便是杀不杀吐谷浑可汗伏允。

今年夏天时,唐军从赤水源一路追杀伏允,一直杀到了大非川。

入秋之后,这个伏允才被押送到了长安,之后被陛下骂了一顿,关在地牢至今。

这个时代的人,他们的工作也都和节气有关,春夏两季是干大事的时候,那么秋后就是算账的时候。

当然了,这也不是什么通病,主要是现在人们的作息与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有关。

大事在春夏时节办完了,那么算账的事自然要放在秋后。

父皇要在秋猎前将吐谷浑的事都安顿好了。

经房玄龄提出这件事,朝臣便开始议论了起来,有人主张杀,有人主张不杀。

程咬金站出朝班道:“陛下,末将以为该杀。”

这一次站在朝堂上的将领都是没有参与秋猎的。

倒是有些意外,本以为程家门风不会错过此次秋猎。

见陛下颔首,如今还任职左武卫领军将领的秦琼站出朝班道:“陛下,伏允当然该杀。”

看来武将这边的意见很快就一致了。

大唐的武将还是很齐心的,大家商量一番很快就有了结果。

李承乾扫了一眼朝堂,再看文官这边,大家还在低声议论着。

终于,时任谏议大夫的褚遂良站出朝班,他朗声道:“陛下,若杀了伏允恐往后难以治理吐谷浑。”

李承乾颔首观察着,文官说话就没有武将这么直接,文官一系先提出了假设,再去考虑后果。

中书侍郎岑文本站出朝班,他手执笏板,朗声道:“陛下,臣以为该杀。”

李承乾收回目光,又想到文官一派就没有武将这么团结。

褚遂良连忙道:“若杀了伏允,其族后人势必要反,好不容易打下的青海说不定又会乱起来。”

程咬金不服气道:“若不杀,如何服众,你在这里信口雌黄,我们战死的将士,被劫掠的凉州乡民如何交代!”

“大将军莫要为了一时意气,罔顾大局。”褚遂良道。

“你个……”程咬金欲骂又止。

褚遂良又道:“臣还听说昨日程家的田庄杀了一头牛!”

“你放屁!”程咬金怒道:“那头牛是自己摔死的。”

“呵呵……臣从未听说过牛会摔死。”

“褚遂良,某家与伱说杀伏允,与牛有什么关系!”

朝堂众人又开始议论了起来,杀牛当然是一件很重大的事,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甚至有些县为了耕地还要互相借用。

眼看越吵越凶,忍无可忍的李世民沉声道:“程咬金,你给朕住嘴!”

大嗓门登时戛然而止,群臣也是低头不语。

说起杀牛,其实父皇和孤乃至弟弟妹妹都吃了牛肉,李承乾依旧站着,将自己想像成木雕,保持就好。

杀不杀伏允另说,杀牛这种事提出来就不太好。

有道是跟着上司立功,不如上司一起闯祸。

至少程咬金做这种事,不论朝臣如何弹劾,父皇都会保着他的,毕竟是当年一起打过仗,一起闯过祸,一起杀牛吃肉的铁哥们。

收到了陛下的眼神,程咬金委屈低头,偃旗息鼓。

李世民看向了站在朝班上的三兄弟,朗声道:“恪儿,你说伏允该杀不该杀。”

听陛下问向了站在朝班前的皇子,众人噤声纷纷将注意力放在了太子,魏王,吴王三个皇子身上。

闻言,李恪连忙行礼道:“父皇,儿臣以为该杀!”

李世民道:“为何该杀?”

“伏允劫掠凉州,祸乱河西走廊,此等罪名自然该杀。”

李世民点头,又道:“青雀,你以为呢?”

李泰也站出朝班,缓缓道:“父皇,儿臣以为不如赐伏允自缢。”

话音落下,朝班上立刻有了几声议论。

李泰原地走了两步,又道:“父皇是天可汗,如今还号令突厥各部,如若父皇下令杀了伏允,势必会落人口舌,可父皇让伏允自缢,一个畏罪自缢的吐谷浑可汗,自然就没人议论了。”

WWW☢ttκā n☢¢ ○

朝堂上有人开始议论,还有人点头。

李承乾甚至隐约听到有人说魏王很聪明,竟然想到了这种办法。

果然,甩锅的事,人人都喜欢。

李世民扶着太阳穴,侧坐着将身体的重心偏向一边,低声道:“太子以为如何呢?”

众文武大臣,齐刷刷将目光放在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如木雕一般的太子身上。

这位太子揣手而立,闭目呼吸平稳,神态平静。

见久久不见回话,李世民沉声道:“太子?”

李恪用小动作稍稍推了推。

李承乾这才缓缓睁开眼,见众多朝臣上百双目光都看向自己,尤其是舅舅长孙无忌,急得眉头都快拧在一起了。

回神瞧了眼父皇,李承乾先是咳了咳嗓子,上前一步道:“是要杀伏允?”

李世民沉着脸没有说话,就差开口问一句:睡醒了?

李承乾又上前两步,再看看身后的一众朝臣,目光尤其是在舅舅身上停留了片刻。

长孙无忌也平静了下来,眼观鼻,鼻观心,垂手而立。

“其实儿臣听了很多,不论是青雀的办法,还是恪的说法,都是不错的。”李承乾点头道:“嗯,很不错。”

李世民闭着眼,眉头又紧皱了几分。

群臣低头,目光看了看太子,又用余光看向了神色极为不悦的陛下,眼看一张脸绷着就要绷不住了。

这太子的回话,怎能如此油滑?

这不是君子之风。

终于,长孙无忌站出朝班,他先是深吸一口气,朗声道:“太子殿下是觉得伏允该杀?”

舅舅故意将话语说得很大,甚至还在殿内回荡了片刻。

李承乾先是作揖道:“不如作个表决,认为伏允不该杀的举手!”

朝班上的文臣武将们纷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而后褚遂良以及几个文臣纷纷举手。

李世民看着这个儿子,只见他又道:“认为他应该自缢的举手。”

这一次举手的人倒是多了。

李承乾扫视朝堂,又停顿片刻,朗声道:“认为伏允该在长安问斩的请举手!”

话音刚落,李恪第一个举手,随后长孙无忌也跟着举手,房玄龄,岑文本,程咬金,秦琼,魏征皆是举手。

李泰缓缓举手。

刚刚主张伏允自缢的魏王都举手了,慢慢地就连刚刚主张不杀伏允的人也举手。

集体带动个人的效应很快就在这一次选择中体现。

太极殿内很安静,李世民看着这个儿子站在举手的群臣之前,阳光刚好照入太极殿的殿门。

太极殿内安静的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再看父皇的神色,李承乾作揖道:“父皇,杀伏允是朝堂文武双方一致通过的意见,其次伏允祸乱河西走廊其罪本就可诛,再者塞外四夷谁敢反对,便是与大唐满朝文武为敌,与大唐天可汗为敌。”

太子的话语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

这项决议肯定是能如此通过,无它,只因集体意识是最强大的。

长孙无忌朗声道:“请陛下降旨,问斩伏允!”

程咬金也朗声道:“请陛下降旨,末将愿手刃此贼!”

房玄龄,岑文本,魏征等人附议,接着越来越多的人请命。

李世民挥袖起身,脸上藏着些许笑意,忍着没表露出来。

而是看着众人以及这个朝班之前的太子,他沉声道:“午时三刻,承天门问斩伏允。”

李承乾作揖道:“父皇英明!”

301.第301章 亲卫第163章 杖责378.第378章 豪情万丈的时代376.第376章 封禅第13章 耿耿于怀第73章 “肥羊”208.第208章 大唐飞虎队111.第111章 喜悦与横扫西域402.第402章 贞观老人们的元宵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169章 愿为前锋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402.第402章 贞观老人们的元宵216.第216章 期盼与未来第140章 和谐的宴席第138章 从不退让333.第333章 郑公的交代387.第387章 新帝临朝第121章 负重锻炼339.第339章 议东征377.第377章 旧人老臣263.第263章 他的事业363.第363章 文翰四贤217.第217章 孤不懂这些的372.第372章 寝食难安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将来256.第256章 迂回绕后188.第188章 河东好友第318章 稚奴的事业234.第234章 有陛下当年之风329.第329章 这是唐人的智慧361.第361章 皇帝归来第29章 培养一个良心369.第369章 舍我其谁第30章 天赋异禀的弟弟妹妹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350.第350章 无地自容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严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287.第287章 比金钱更值得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395.第395章 天可汗与赞普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353.第353章 漫长的辩证348.第348章 洛阳鱼不肥第100章 终究成了父皇的功绩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亲眷261.第261章 看第一场秋雨第16章 德智体美306.第306章 皇帝出游213.第213章 旱情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363.第363章 文翰四贤第34章 储君心事183.第183章 识大局第138章 从不退让300.第300章 明达与浑天仪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满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响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302.第302章 交河城旧事263.第263章 他的事业第34章 储君心事第172章 精气神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饶人210.第210章 长安大雨第112章 小气的父皇第18章 彪悍的早朝371.第371章 虎牢关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将来第145章 贞观八年的尾巴275.第275章 朝臣榜样褚侍郎307.第307章 太子的实习期第71章 最划算的买卖第171章 学到老活到老第3章 太子讲故事371.第371章 虎牢关114.第114章 “一见如故”第128章 风波乍起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363.第363章 文翰四贤183.第183章 识大局第98章 奉命放假第146章 早朝缺席339.第339章 议东征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223.第223章 军中密奏226.第226章 令人费解的变化188.第188章 河东好友第52章 爷孙俩219.第219章 调令379.第379章 归长安第127章 游园第7章 皇家仅有的温情第148章 玄奘的来信第124章 圆满的成果252.第252章 范阳案211.第211章 他辞官了220.第220章 唐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