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长安,李隆基召李瑄入

沉香亭。

荷月已至,瑶芳清香。

李隆基和杨氏姐妹,于沉香亭前嬉戏。

用风罗纱制作的华丽衣裳,轻薄又透,酥胸半露,她们没有因为天热停止活泼,而是在花丛中与蝴蝶共舞。

李隆基这段时间被整的烦闷,现终于可以安逸一下。

一群人玩累了,去沉香亭的偏殿中玩游戏,偏殿的四面八方,都用银盆呈着冰块。

这些冰块时时会有宫女更换,冷气升腾,使炎热的夏天,似乎有雪花在身边飘飞,无比舒适。

“卢!卢!卢!”

在樗蒲游戏中,杨玉瑶不断呼卢,却总是大输。

“不玩了!”

杨玉瑶撒娇般的将樗蒲一推,她不玩了。

“哈哈……”

李隆基仰头一笑,他一直在赢,看到三姨的表情,他觉得很有意思。

“三郎,李七郎去年不是回长安了,天这么热,不是说夏天不打仗吗!”

杨玉瑶突然向李隆基说道,一年不见李瑄的英俊脸庞,她思念得很。

像杨钊那样,多没意思,她早就玩够了。长安的王公贵族,也多是虚有其表。那种纸醉金迷的奢靡,都没有李瑄的少年英雄气有感染力。

“七郎安边守土,还要兼采访使的职责,今年应该是回不来了。”

李隆基摇了摇头。

他本来前段时间想将李瑄召回来的,但李瑄因为墨离吐谷浑造反,敦煌大案等事情,一直劳心劳力。

又考虑到李瑄要全力备战吐蕃,所以暂未征召。

他又得到消息,吐蕃赞普要御驾亲征,倾尽全军之力,召内四部、所有附属,准备在青海与大唐决战。

在剑南,吐蕃以往一直与维川、安戎军的边军进行攻防战,双方你来我往。由于全是山地战斗,双方出兵不多,但战斗频率非常高。

半个月前,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汇报吐蕃已经退出维川、安戎军战线,进入防守态势。

这意味着什么李隆基自然清楚。

吐蕃很可能会从西川一带,抽调兵力,北上河陇。

李隆基心中想着令朔方、陇右,派遣一部分骑兵,支援河陇。

回纥被李瑄教训一顿后,已经不敢再南望。

一个月前,回纥叶护磨延啜来到长安后,献上两车黄金,一车玉石珠宝,一百匹极品良马。

这是李隆基自登基以来,收到最贵重的上贡之礼。

磨延啜带着骨力裴罗可汗的承诺,以后每年都为大唐上贡三千匹战马,五千头牛,三万只羊,十车貂皮,以表诚意。

李隆基对回纥的朝贡非常满意,认为回纥已经被他征服了,以后再也不敢冒犯。

遂让磨延啜返回。

由此,就算将朔方、河东的骑兵全调走,也不担心北方空虚。

再说,还有足够的步兵,可以守卫军城。

“三郎,朝堂上那么多大臣,怎么什么事情都让七郎做了呢!那些官吏们,都是沽名钓誉之徒,总是败坏三郎的名声!”

杨玉瑶缓缓向李隆基说道。

她认为正是这样,李瑄才没回到长安。

丝毫忘记自己已经举荐好几个“能臣”给李隆基。

“七郎确实是为我分忧的忠臣良将!”

提到李瑄,李隆基一脸满意。认为自己慧眼识金。

这几年,连李林甫都不让他省心,也只有李瑄令他顺意。

“三郎,你经常说九龄风度,我看七郎的风度更甚,妾身也读过文史,就算是古代,也找不到像七郎那样诗才无双,风度翩然,英雄豪气的人。我听说长安有关于七郎不好的传言,三郎可要好好辨别呀!”

杨玉环穿着薄纱裙来到偏殿的冰盆前,从冰盆内拿出一盘切好的西瓜。她又顺手将一小块冰块握在洁白如玉的手心中。

她说话的时候,眼里有光,嘴角含笑,但李隆基没有看到。

“哈哈,玉环多心,我会那么糊涂吗?”

李隆基再次一笑。

见杨玉环款款而来,李隆基伸手从盘中取出一片西瓜,内外都很舒坦。

“给我也来一片。”

杨玉瑶姐妹也各自拿一片。

而杨玉环没有吃,只是手心的寒冰在慢慢融化,直至成为液体……

就位李隆基享受欢快惬意的时候,高力士急急忙忙进入偏殿中。

一般情况下,高力士是不会打扰李隆基的,除非有大事发生。

“力士,何事?”

李隆基见高力士神情严肃,皱眉问道。

他心中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上一次高力士这样,是开元二十九年,石堡城丢失的时候。

“太原令有奏折送至中书省,右相已经入宫,将奏折呈给老奴。请圣人出殿。”

高力士看了杨玉环和杨氏姐妹一眼后,小声地向李隆基说道。

“玉环,三位姨,你们继续玩,我出去一趟。”

当李隆基严肃起来的时候,杨玉瑶就不敢胡闹了。

她是一个聪明的人,知道分寸。李隆基若开心的时候,她怎么撒娇都没事,反而更吸引李隆基。

李隆基若严肃生气的时候,也只有杨玉环能安抚李隆基。

……

出偏殿后,还未见李林甫,李隆基就问高力士:“力士,是怎么回事?”

“启禀圣人,太原城外发现一具尸体,是太子的奴仆。据说太原令调查,此太子奴仆前几天一直在太原城,他出城的时候,突然被劫掠杀死。”

高力士将奏折的内容告诉李隆基。

“太子奴仆去太原干什么?”

“什么?何有此事?”

李隆基刚自问一声,就反应过来。

因为他想起来王忠嗣也在太原。

作为政变起家的皇帝,他对这种事情非常敏感。

他看着神龙政变,武则天被张柬之赶下台,朝局变得震动。

他联合太平公主,率领五百死士,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和韦氏党羽,扶他的父亲成为皇帝,而他成为太子。

他又一手策划先天政变,反杀太平公主,正式接管大唐的一切。

血色的权力,一直在他脑海挥之不去。

这一刻,李隆基如芒在背。

作为储君的太子,手握十几万兵马的元帅。

而元帅和太子,从小一起长大。

一些信息,直接充斥入李隆基的脑海,他以前认为王忠嗣对他忠心耿耿的念头,瞬间动摇。

他没有认为奴仆前去太原,只是交流感情。

也幸亏奴仆之死,让他知道这件事情。

李隆基不允许任何人撼动他的权力,他问高力士:“力士,这件事情,你如何看待?”

“启禀圣人,老奴认为要认真调查,先召王将军回长安询问一下,再好好确认奴仆的身份。”

高力士心觉有蹊跷,但他了解李隆基,怕李隆基暴怒,不敢劝谏,只能用中和的办法。

只要王忠嗣敢回来,一切都好办许多。

那时候,高力士就愿意相信王忠嗣没有异心,就看李隆基的想法了。

如果王忠嗣不愿回来,那算他看走眼。

“嗯!”

李隆基的好心情全无,目不转睛的点了点头。

此时,李林甫已经在沉香亭的二楼处等待。

“不必行礼了,右相,此事重大,说说你的看法!”

李隆基让李林甫免礼,他坐在首座,双手放在玉案上,青筋爆起。

能看出他的失望与怒火!

“臣未想过会发生这样的大事!必须三司推事,将此案查得水落石出。”

李林甫心里已经在笑了,但他表情是痛心疾首的样子。

三司推事,此必杀王忠嗣!

这一次,他皆已安排好,不会再有纰漏。

“啪!”

“朕要派羽林军,将这个逆子捉回来。”

李隆基拍了一下玉案。

“圣人需要先写诏书,给予羽林军先斩后奏的权力,以免军队被亲信控制。”

李林甫用心险恶。

他明明知道王忠嗣不会反抗,这么说是加深李隆基对王忠嗣的恶劣印象。

他指得亲信,自然是王忠嗣亲信,暗示王忠嗣任人唯亲,军中遍布爪牙。

“力士,让陈玄礼选择遣羽林军通过驿站快马到太原,将王忠嗣拿下。以最快的速度押回京城。”

李隆基一刻都不想等,下达命令。

“遵旨……”高力士眼神一动,趋步离去。

随后,李林甫一直在安抚李隆基,表面上是让李隆基不要担心,但越是这么说,越是使李隆基不安生。

他对王忠嗣寄予厚望,王忠嗣也不负所望,帮他建立功勋。

虽认为王忠嗣没有李瑄的锐气和勇猛,但他觉得王忠嗣也是大唐北方支柱,和李瑄、安禄山一样,都是他信任的将领。

现在发生这样的事情,让李隆基觉得王忠嗣貌忠似奸,越想越难受!

一旦李隆基对一个人失去信任,那个人在他心中的地位会一落千丈。

“太子最近忙什么呢?”

李隆基突然问李林甫。

“太子居于东宫,臣不曾有往来。”

李林甫向李隆基回答道,心中暗喜。

李隆基终于将话题撤在太子身上了。

太子奴仆前往太原,应该把太子当成主谋才对。

李林甫怕王忠嗣拜相,更怕太子登基。

王忠嗣拜相,顶多是分走他一些权力;太子登基,他必然家破人亡。

所以太子才是李林甫的第一目标。

“太子最近就待在东宫,不要外出了。待王忠嗣到长安,再一起问询。”

李隆基的话,让李林甫愣住了。

他以为圣人会一怒之下,废除太子,再不济会质问一番,将太子关押。

只是不让离开东宫?

平时太子就深居简出,这和没囚禁一样!

李隆基则想着李亨久居深宫,不像前太子李瑛,李亨没有一兵一卒,没有丝毫权力。

思子台建立后,他再大开杀戒的时候,没有之前那样的冲动。

李隆基认为是王忠嗣诱导太子!

才使太子派人联系。

只要能拿下王忠嗣,将一切遏制在萌芽之中,就不会再有任何事情发生。

从韦坚,到王忠嗣,让李隆基明白与太子有关系的人,绝不能假以雄职。

“传令,让李将军迅速回京!”

李隆基又当着李林甫的面,下达一条命令。

使李林甫的脸部肌肉抽搐一下,他之所以在这个时间动手,就是为了避开李瑄。

已经六月份了。

再过两个月,李瑄就要发动青海之战。

他以为李瑄该进入准备阶段,不会再回长安。

哪想李隆基会突然召李瑄回来!

李瑄可是屡屡破坏他好事啊!

“启禀圣人,李将军该进入战斗准备,囤积粮食,兵甲,对吐蕃用兵。这次可是吐蕃赞普亲征,必须比以往慎重。臣认为,李将军当留在河陇准备。如果王忠嗣抗旨不遵,再使李将军北上平叛。”

李林甫当即就向李隆基劝说道。

李瑄是变数,绝不能让他归来。

“让李将军使用驿站快马,来回不会耽搁太久。必然能在八月之前回到湟水。李将军麾下有判官、司马筹备后勤,有大将、军使筹备兵事。不必担心!河北、朔方军中监军未向我密奏,就算王忠嗣有心,其部下也不可能追随他。”

李隆基用不容置疑地语气说道。

他以为自己的监军在,他依然牢牢掌握着十镇节度的四十九万兵马!

王忠嗣有异心,他让李瑄回来,是有意图的!

“臣遵旨!”

李林甫只能拱手领命,他也不敢再劝说。

李瑄这竖子阴魂不散,他必须再进一步行动。

离开兴庆宫,李林甫派人去通知济阳郡别驾魏林。

魏林曾经在开元后期,当过朔州刺史。

那个时候,王忠嗣是河东节度使,魏林在王忠嗣治下。

改州为郡前的刺史相当于太守,而现在魏林是别驾。

明显是犯错遭贬。

魏林是宰相魏知古的儿子。

魏知古的五个儿子,虽未继承父亲的事业,但每一个都身居高位。

魏哲,现为延安太守。魏毖,现为阳安太守。魏林,济阳别驾。魏珏,现为鸿胪少卿。魏曜,现为赞善大夫。

皆穿着绯袍。

这也意味着魏林说话有一定份量。

李林甫告诉魏林,如果能完成此时,将来一定升他的官职。

魏林利欲熏心,当即同意。准备等王忠嗣到长安的时候写封奏折,火上浇油。

魏林向李隆基声称,自己过去当朔州刺史,王忠嗣担任节度使的时候曾说过:“早年与忠王一起在东宫生活,我愿意尊奉忠王为太子。”

当时李亨还是忠王!

现李亨早就是太子了,貌似这句话已经没用了。

但此时王忠嗣陷入泥潭,让李隆基猜忌。这是非常致命的一句话。

因为代表着王忠嗣很早以前,就有别样的心思。

远在范阳的安禄山,也准备等王忠嗣入长安后,以王忠嗣拒绝派兵建筑雄武城为由,弹劾王忠嗣似保留兵力,有所图谋。

当初建立雄武城,可是李隆基准许的。

要不然王忠嗣也不会亲自带头到雄武城一带溜一圈。

安禄山想除掉王忠嗣,不仅仅是王忠嗣弹劾他谋反,还想除去王忠嗣这个心腹大患。同样掌握十几万兵马的王忠嗣,离他太近,也战功赫赫,堪称一代名将。

安禄山的弹劾看似很简单,这也符合安禄山在李隆基心中的人设。

这个时候,哪怕是一片羽毛落在身上,也会让李隆基产生警觉。

……

东宫的宫门,被羽林军把守。

李亨一下就懵逼了,他脑海中不断回想自己最近是否有犯下错误。

没有啊!

自韦氏被休以来,他一直提心吊胆,不敢见任何大臣。

即便参加圣人宴会,也是勤勤恳恳,只与兄弟姐妹们交谈,甚至不和大臣喝一杯酒,生怕引起他父皇的怀疑。

“陈将军,这是为何啊?”

李亨不能干等着,他向门口的陈玄礼询问。

他觉得自己又被李林甫这奸贼算计,如果什么都不做,岂不是白白等死吗?

他更害怕自己被废!

李隆基年事已高,李亨认为他总能熬到老父亲驾鹤西去。

甚至年号他都想过好几个了。

“回殿下,末将也不清楚,奉圣人之命,暂时委屈太子,不要离开东宫。”

陈玄礼如是回道,他还真不知是怎么回事。

执行这条命令的时候,他也很震惊。

身为禁军统帅三十多年,陈玄礼有自己的行事准则。

开元年间,随着圣人政变的亲信那么多。

北衙禁军的统领葛福顺、唐地文、李守德、王景耀、高广济,曾一个比一个光鲜亮丽。

这些人以富贵自居,拉帮结派,最终接连被贬。

陈玄礼吸取教训,只听李隆基的命令,只做份内之事,其他一概不过问。

“请将军帮我把奏折递给父皇……”

见陈玄礼不知情,李亨自救,回去写下一篇奏折,希望陈玄礼交给李隆基。

这篇奏折上表明自己怎么怎么孝顺,关心父皇的身体,又说明这段时间自己在干什么,没有任何多余的心思。请父皇不要被流言蜚语所误。

“末将遵命!”

陈玄礼认为这种事情李隆基不会怪罪他,同意李亨的请求。

李亨未来如何还不好说,他也不想与李亨关系太僵,人都要为将来考虑。

即便陈玄礼将李亨的书信带走,李亨依旧心急如焚。

他在殿中踱步,从白到晚,从夜到明,寝食难安。

隔日,李亨问陈玄礼如何,陈玄礼只告诉他奏折已经送到,但圣人未有回复。

这让李亨惶惶不可终日……

……

太原,河东节度使府衙。

太子奴仆死在太原城外,虽然太原令有心遮掩,但事情很快就传到王忠嗣的僚属耳中。

王忠嗣可是河东采访大使,代圣人监察河东。

太原城在王忠嗣的眼皮子地下,而且王忠嗣的僚属中不乏精明人。

他们第一时间,让仵作对尸体进行检验,并出动河东天兵军骑兵,设立关卡,搜索太原附近的可疑人物。

天兵军是河东的经略军,就在太原城中,共有兵三万人。

一番搜寻后,一无所获。

而仵作验明尸体,被短刀命中胸口致命。

加上身上钱财不见,很容易被人联想到谋财害命。

可死者的身份太敏感!

看到这阵势后,太原令害怕极了,生怕王忠嗣拿他祭旗。

可那种情况,他唯有立刻向圣人禀告,总不能告知王忠嗣,不了了之吧!

好在王忠嗣始终未找太原令的麻烦,并约束属下,士兵敢逗留太原县衙前,军法从事。

在节度使府衙的正堂,王忠嗣久坐后,叹一口气,然后起身将墙上的一个大袋取下。

这袋子中,储存着他的两石漆弓!

第230章 二十万骑兵的大战第260章 与裴灵溪游东市,定情信物第273章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190章 授上柱国,封楚国公,兼河西 陇右采第319章 大食转攻为守,你闭嘴第177章 床弩的威力,鸡心谷的血战第206章 收复杨慎矜,我能杀死猛虎第70章 陷阵第173章 全军覆没,丰厚的战利品第298章 上元节,翠微亭观灯火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梦,颜真卿第293章 天将军第231章 最关键的一战,十八大猛将出击第14章 权相李林甫第52章 期望的功勋第124章 决战第110章 李适之罢相第382章 曳落河出击,瓜分大唐第5章 兴庆宫第250章 朱雀大街的沸腾,杜甫第336章 大食元帅阵亡,河中之战大胜第122章 虚虚实实,不堪其扰第130章 慕容家族第164章 巡视诸军,不斩来使第376章 不同的朱雀街游行,与李隆基论开元宰相第213章 与杨玉环的秘密,守护贵妃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进攻碎叶城第126章 汗血宝马的速度第307章 李瑄的危机,高仙芝回京献俘第235章 杨玉环的白月光,突袭乌海城第171章 回纥大溃败,大包围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123章 穷途末路,殊死一搏第27章 丰安军城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305章 李相的威严,逮捕五杨之一第50章 获得宝马第41章 丰安令第230章 二十万骑兵的大战第39章 王忠嗣第35章 斩将第219章 获得猛士,灵溪赠梨第247章 正式成为天水王,一掌击碎天灵盖第266章 “锦衣卫”,野无遗贤第21章 为高力士“献宝”第103章 对吐蕃的战略第296章 天宝八载,灵溪怀孕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耻辱第39章 王忠嗣第377章 天策上将,秦王,尚书令第341章 占领呼罗珊地区,萨珊波斯复国第336章 大食元帅阵亡,河中之战大胜第136章 名将之死第59章 丰安令刘晏第316章 大食十万大军来犯,波斯王普尚第42章 把柄第187章 收复九曲,设立九曲郡 洮阳郡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256章 千秋节上,李瑄的礼物第403章 请圣人封我为太子第331章 进军两河,经略军 长城军出动第291章 科举发榜,吐蕃大使再入长安第80章 满城沸腾第26章 回乐城中第124章 决战第135章 万骑围堵,斩将拔旗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户所第347章 李隆基的赏赐,山雨欲来风满楼第23章 名将的落幕第124章 决战第263章 水调歌头,杨玉环的眼泪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帅的选择第180章 树敦城破,谋划九曲第394章 安禄山的最后一搏,李瑄到来第216章 李林甫为李瑄抄录《出师表》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树第81章 左千牛卫将军,封爵第211章 我仅次于霍光,杨玉环被送出宫第51章 火云第170章 神兵天降,骑兵大战第176章 狼烟冲天,赤岭争夺战第346章 李隆基观看新大唐地图,为将士奏功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耻辱第133章 龙驹岛第157章 今后必为良相,又兼两使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辩论第126章 汗血宝马的速度第387章 燕军的挑战,阵斩敌将第300章 火树银花,杨玉环心中的花火第220章 上不疑我,勋章制度第96章 五百金 两美女的贿赂第251章 尺带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请求第188章 为诸将士升官,陇右军扩至十一万五第207章 圣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机第300章 火树银花,杨玉环心中的花火第394章 安禄山的最后一搏,李瑄到来第305章 李相的威严,逮捕五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