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名将的落幕

第23章 名将的落幕

信安王府的正房中,一名老人躺在床榻上。

他瘦得皮包骨头,头发全白了,牙齿也掉光了,行将就木一样。

他就是信安王李祎,如今在太子太师职位上养老。

“阿爷,左相家的七郎来看你了……”

李岘凑到李祎面前,轻轻地说道。

贵族之间,要么称父亲,要么称“大人”。

在李祎重病之际,李岘用民间的称呼,让人动情。

“是七郎啊!我记得上次见你的时候,你还是孩提,还未记事。现在我在床上,已经糊涂了。”

李祎微微抬起头来,他意外一个小辈会来看他。

他努力想李瑄的年龄,十五?十六?还是十七了。

“您一点都不糊涂,会好起来的。”

李瑄在李祎蹋前安慰。

李适之和李祎是同辈,他们的祖父是亲兄弟。

但李承干因造反,削去爵位。所以后代无王位。

按照唐制,将来李祎的长子李峘必然会被封为国公。

“以前我很怕死,在床上苟延残喘这么久,我觉得死亡并不是让我畏惧的事情。伱是第一个来看望我的宗室少年。”

李祎欣慰地说道。

李适之有如此懂礼数的儿子,将来后继有人。

“阿爷,七郎年仅十六岁,就诗名动长安,现在长安的文人,都认为将来七郎是王维那样的大才子。”

李祎病倒后,就不再听长安文事,李岘在李祎耳边,轻声地介绍李瑄。

“我大唐自开国以来,宗室还未出现名动天下的诗人,能否给我念念七郎的诗。”李祎面色红润一分,他很是惊奇。

“我来给郡王念几首。”

李瑄凑上前。

而李祎摆了摆手,示意李瑄坐在床榻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随后李瑄用柔和的声音,将他这段时间抄袭后世的几首诗,念给李祎听。

“好诗,是有王维的文采,我虽记不住,并很快就忘掉,但能听出七郎的志向。”

李祎听得传神,最后还活动身子,布衾滑落时,李岘赶紧为李祎盖上。

“郡王是我宗室名将,是我的长辈,我一直向您看齐。圣人刚封我为丰安军副使,不日就要前往灵武郡。今日来此,算是向您辞行的。”李瑄向李祎回答。

“唉!我们都是像班超一样投笔从戎,然我六十岁从军,七郎十六岁从军。七郎必功大于我!”

听到李瑄这么年轻,就要投身边塞,李祎想起自己峥嵘岁月,感概万千。

还未及冠,就被皇帝任命为一军副将,必有过人之处。

“有志不在年高,郡王这种精神,从上古追溯,都找不出几个来。这正是我要向郡王学习的地方。”

听到李祎的话,李瑄敬佩不已。

堂堂郡王,花甲之年本该种花养鸟,儿孙绕膝,享天伦之乐。

却能在国家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做出不世功绩。

“八郎,去将我写的《行军录》拿过来。”

李祎的脸上露出微笑,对李岘吩咐一声。

李岘点头离开。

在李瑄请教李祎的时候,李岘捧着一本书回来,交到李祎瘦骨嶙峋的手中。

“我戎马十余年,大多时间,与吐蕃对战。汉、吐蕃边境的山川地形,和与吐蕃交战大小战斗细节,都被我记录下来,国家的大敌是吐蕃,七郎如果坚定从军之路,迟早会与吐蕃交锋。希望这些对七郎会有帮助。”

李祎将自己写的行军录,交给李瑄。

他又抓住李瑄的手,着重提醒:“石堡城万不可再强攻。”

唐、吐蕃边境最重要的军事要塞是石堡城。

自李祎奇袭夺下石堡城后,只维持十三年。

开元二十九年,河西、陇右节度使盖嘉运自恃战功,沉迷酒色,不思防务,使石堡城再度易主。

李祎是大唐最了解石堡城的将领之一,知道石堡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初他千里奔袭,出其不意,所以损失很小。一旦吐蕃有所防备,石堡城必固若金汤。

“此书重如千金,李瑄必仔细阅读。请问郡王,该如何再取石堡城呢?”李瑄接过《行军录》,起身向李祎一拜后,请教道。

石堡城可是李隆基的心头病,他做梦都想着如何收复石堡城。

现在李隆基还有耐心,知道强攻不智。过几年,李隆基就失去理智,不论死伤,一定要拿下石堡城。

李祎在床上微微晃了一下头,言道:“这是你们的时代。”

李瑄不再多问这些,只坐在榻上,听李祎教诲。

怕李祎受惊,李瑄自始至终,说话很轻很慢。 整整一个时辰,李祎都在与李瑄交谈,渐渐地,李祎体力不支,开始喘气。

李岘拉了拉李瑄的衣服,暗示李瑄适可而止。

“郡王,受您教诲提高我的心境,开拓我的视野,丰富我的见闻,您要保重身体啊,等我从北边回来,再来看您,”李瑄不再多说,颇为伤感地道别。

历史上李祎今年就要走了。

他惭愧这么晚才来拜见。

“去吧!贤人得宠而慎,愚者得宠而骄。例子太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谨记,谨记……”

李瑄最后再一拜,由李岘送他出信安王府。

李岘回来后,搀扶李祎喝了一碗热汤,李祎缓过劲,才再次说话:“真是英俊啊,可惜遇到的太晚,我又快死了,看不到他的将来。”

“阿爷怎么能这么说呢,您要长命百岁,孩儿还想在您的膝下承欢。”

李岘眼睛湿润,相信李祎回逐渐好起来。

“前段时间,大郎告诉我,一个叫安禄山的节度使在宴会上做出不尊重太子的举动。人固有死,这不是愚蠢吗?但大郎又说安禄山不是一个愚蠢的人。”

李祎说道这里停顿,其意不言自明。

当初宰相张九龄上谏安禄山将来必反。但李隆基认为张九龄以“王夷甫识石勒”,妄断忠良。更加讨厌张九龄。

有的事情,绝非以貌取人。在皇帝年事已高的情况下,安禄山竟然当众说出“不知有太子,只知天子”。如果将来皇帝驾鹤西去,太子继位,该怎么办呢?

“胡人短视,阿爷不要多想。”

李岘轻轻抚着李祎的胸部,让父亲平心稳气。

……

三月二十六日,长安万人空巷。

李瑄已经收拾好行礼,计划明日离开长安,前往灵武报到。

在离开前,李瑄要到长安城东北的长乐坡,观看一场盛会。

为盛会顺利举办,李隆基下令取消今日早朝。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广运潭盛会”,但此时还没有“广运潭”这个名字。

广运潭,因陕郡太守兼水陆转运使韦坚而起。

韦坚为了开通关中漕运,才使此潭诞生。

由于渭水曲曲折折,淤泥太多。韦坚首先在咸阳修坝蓄渭水,建造“兴成堰”;其次又在灞水、浐水流入渭河之前,将其拦截,引向东流;然后凿成一条与渭水平行的渠道,在华阴县永丰仓附近复与渭水汇合,贯通了长安与关西粮仓“永丰仓”之间的漕运。

这水渠在经过长乐坡的时候,韦坚在水渠东建筑高耸入云的望春楼。

又历时两年,在望春楼下挖掘一个深潭。

毫无疑问,开通关中漕运,使关中进入南北大运河体系,是富国利民的工程,一定程度避免李隆基搬迁中枢,带着文武百官移都洛阳“就食”。

开元年间,因为粮食紧张,李隆基先后五次“移都就食”,在洛阳执政近十年。

每一次大规模迁移,都伴随着十余万禁军,数以万计的宫人,无数官吏和官吏的家属、权贵们的家属。

不仅劳民伤财,还对沿途百姓和地方的损害极大。

华夏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向南方转移,盛世极致的情况下,关中沃野还是显得太小。

无法评价定都长安是对是错,毕竟长安是四塞之地,易守难攻。

这日清晨,裴晃、裴胄叔侄就来找李瑄。

“七郎,听说你得到圣人的册封,要前往塞外当一军副将。你的理想是成为将军,这么快就要完成了。唉,我父亲拿我跟你比较,但我什么都做不好。”

李瑄一行,骑马出平康坊后向东北,从长安东北角的通化门出。

路上,裴晃向李瑄说。

最好的朋友,将离他而去建功立业。想到自己贪玩成性,有些迷茫。

“以前我年少无大志,现在我收回以前的话。我是太宗皇帝的后代,若只为将领,便是耻辱。”

李瑄眼中充满坚定。从军北方,只是他的第一步而已。

“七郎好威武,以前没发现你这么有才华。”裴胄看李瑄的眼神,满是崇拜。

“你们也不要太过贪玩,须好好学习。苟富贵,勿相忘!”李瑄主要是给裴晃说的。

裴晃一直带着他小叔父疯玩,有些“误人子弟”。

历史上的裴胄可是名臣,做到节度使的位置。

但裴晃,李瑄还真没听说过。

碌碌无为者,哪怕是贵族、皇子,也不会青史留名。

“我今后一定勤练骑射,苦读诗书。等我的手臂能像七郎一样舞动长槊,等我再看到文字时,不需要询问他人。我一定去边疆找七郎。”

裴晃听到李瑄的话很感动。

这段时间,李瑄对他影响巨大,他在心中发誓,以后再也不贪玩。要像李瑄一样,不依靠长辈。

“我也是!”

裴胄也大喊一声。

李瑄点头,他也希望昔日的玩伴,能被史书单独列传。

第91章 问擒拿海贼之策第88章 李林甫卸任吏部尚书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贡 求和第46章 再遇薛错第35章 斩将第341章 占领呼罗珊地区,萨珊波斯复国第361章 凶残叛军,华清宫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第233章 骑兵大战落幕,吐蕃赞普的心灰意冷第131章 突袭青海东部第197章 杀死李瑄,君子豹变第207章 圣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机第100章 大诛朝廷命官第263章 水调歌头,杨玉环的眼泪第159章 终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174章 授柱国,诸将的封赏第145章 李隆基引荐安禄山第117章 擒拿监军第384章 李岘拜相,更改军制,开缉捕科第362章 誓师清君侧,天策军,九万骑兵入河西走廊第303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第二子;杨氏远亲第199章 城门前的重逢,万民拥戴第378章 封王大典,再见尺带珠丹,任命刑部尚书第308章 李瑄罢相,李林甫死,宿命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帅的选择第87章 攻击李林甫第291章 科举发榜,吐蕃大使再入长安第334章 决战河中,极致的轻骑兵第306章 李林甫被算计,李林甫罢相,李瑄率兵至右相府第257章 李隆基为李瑄拜相造势,舞马第292章 对吐蕃的惩罚,上贡第112章 拜为上将,左龙武卫大将军第210章 四镇节度,控地万里,劲兵重镇,皆第371章 我要节制天下兵马第41章 丰安令第214章 长安西市的计划,顶级强弩第391章 攻破陕郡,直逼洛阳第368章 九层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第135章 万骑围堵,斩将拔旗第394章 安禄山的最后一搏,李瑄到来第120章 吐蕃叶如第一猛将第115章 招募游侠,组建“神策”第56章 唐军阵形第381章 占领蒲津大桥 风陵渡,局势逆转第5章 兴庆宫第118章 献给李帅金字告身第99章 兼江南东道采访处置使第382章 曳落河出击,瓜分大唐第264章 与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国的态度第287章 兵卒包围平康坊第383章 安禄山穷途末路,一战定乾坤第67章 上架感言第29章 军中训练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针毡第219章 获得猛士,灵溪赠梨第347章 李隆基的赏赐,山雨欲来风满楼第93章 海贼王吴令光第385章 新政初见端倪,李适之回长安第292章 对吐蕃的惩罚,上贡第162章 吐蕃反制大唐的手段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长安的歌谣第295章 岳父献鱼肠剑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来诗歌第374章 斩太子亲信,与叛军首战第266章 “锦衣卫”,野无遗贤第360章 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第392章 全军覆没,秦赵会盟台,骁将安守忠之死第90章 再见杨玉环第214章 长安西市的计划,顶级强弩第296章 天宝八载,灵溪怀孕第60章 峡口第215章 画圣吴道子,非有诏不得画第282章 安禄山怒火中烧第298章 上元节,翠微亭观灯火第90章 再见杨玉环第285章 新科举的题目第66章 血战高坡第176章 狼烟冲天,赤岭争夺战第50章 获得宝马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64章 大举进攻第83章 灵翠楼宰相之子再斗殴第168章 率临洮军 赤水军突袭回纥“阅兵”第50章 获得宝马第12章 大案第303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第二子;杨氏远亲第42章 把柄第20章 皇帝问策第207章 圣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机第119章 吐蕃大举入侵第315章 西域战争起第24章 广运潭第6章 王维第240章 赞普劝李瑄造反,黄河源头第356章 安禄山的哭泣,鼓角声前奏,天宝十四载第301章 天宝九载,重要的抉择第355章 王莽谦恭未篡时,天宝十三载第391章 攻破陕郡,直逼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