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涑沫江之战大胜,渤海大将投诚

室韦、黑水靺鞨、渤海,三部明白李瑄的目的后,缔结同盟。

不论渤海国、室韦谁遭受攻击,其他两国都得支援。

渤海国也联系过新罗王金宪英,向他诉说唇亡齿寒的道理,但现如今金宪英正在推崇汉化,使国家充斥唐风。

之前大唐帮助新罗灭亡高句丽和百济,使新罗对大唐忠心耿耿。

金宪英认为是大钦茂不知死活参加扰乱,和他们新罗没关系。

这次李瑄登基,金宪英让上大等亲自携重礼到长安拜见天可汗。

至于东北的其他部落,要么已经投靠大唐,要么依靠回纥。

要么在苦寒之地,“无忧无虑”地活着。

在早有的计划中,室韦没有过多余的选择。

至扶余府北方,过涑沫江后,等于占据位置。

只要掌握唐军的动向,和渤海国内的情况,他们就可以进行战术制定。

只是他们没想到,唐军在渤海国内围而不攻,封锁道路,等着他们上钩。

他们的一举一动,皆在唐军的监视之中。

轰隆隆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并显露在室韦探马的视野之中。

那尘土飞扬间,是一具具人马俱甲的骑兵,鱼鳞重甲在阳光中闪烁着金光,如钢铁洪流一般。

汹汹气势,使探马大惊失色,他们猛挥马鞭,回去向莫贺咄禀告。

一名探马因畏惧,从马上滚下去。

他慌慌张张地跑到莫贺咄面前惊道:“启禀……大酋长……有唐军甲骑具装来袭,他们距离我们只有十几里,当立刻整军防御。”

“甲骑具装……那是大唐的精锐啊!怎么会出现?”

莫贺咄愣了一下,又瞬间反应过来:“我们中了唐军的诡计了!”

唐军用兵向来狡诈多端,点子比胡人多得多。

莫贺咄立刻就想到他们在唐军的监视之中,唐军是有预谋的。

都知道甲骑具装是唐军最精锐的军队。

有甲骑具装的出现,必定有数以万计的骑兵为其保驾护航。

“快……让勇士们动起来。诸将领调动自己的部落,以免遭受唐军铁骑的冲锋。”

“涑沫江是我们放牧的地方,今日没有退路,让我们背对着涑沫江,与唐军决一死战。我们有河神保佑,我们的勇士更加勇敢。”

莫贺咄咬牙下达军令。

没有其他选择!

唐军的甲骑具装顷刻而至,室韦士卒会陷入其中,无法再渡江返回。

如果这个时候没有死拼到底的勇气,一定会败亡得彻底。

“大酋长,请您渡过涑沫江,指挥战斗!”

一名室韦贵族请求莫贺咄渡河,不能以身犯险。

“我渡过河,还会有士气吗?告诉勇士们,此战本酋长与他们共存亡。”

莫贺咄拒绝渡河,他大喝一声,拔出宝刀,以彰显他的勇气。

但微微颤抖的手,表明了他的心虚。

早知如此,他绝不会听信安禄山的鬼话。

安禄山、严庄、高尚,这三个人连番忽悠,能把死的说成活的。

安禄山虽然谋略不突出,但他巧舌如簧,能把李隆基、李林甫骗得团团转。高尚是神棍,严庄是谋主。

这三个结合起来,魔法物理心理三重打击,谁也遭不住。

室韦骑兵得到命令以后,迅速散开。

刚渡过黄河的他们,满是慌张之色。

有些队伍一时间无法散开,而环境也使他们无法铺开。

“轰隆隆……”

“杀……”

震天动地的马蹄声,伴随着惊空遏云的喊杀声。

唐军的甲骑具装终至。

一部份奔跑起来室韦骑兵,想趁机分列两翼,乱甲骑具装阵脚。

但甲骑具装身边怎会没有护卫呢?

大将唐朝臣率领骑兵出现在甲骑具装右翼。

这种轻骑的威慑力,使想要骚扰甲骑具装的骑兵不得不向两边跑。

唐军在郭子仪的指挥下,分五支军队,重骑兵、铁骑、轻骑、游弋军,层层递进。

用唐军独有的“势”,将室韦士卒刚展开的阵势压制住。

室韦骑兵见唐军针插不进,不自觉地调转马头,向两边的原野上涌。

眼看阵势就要乱掉。

“不能退,不能跑!”

“想往哪里退?又想往哪里跑?与其如懦夫一样跳到河里淹死,还不如死在战场之上。重兵死而耻病终,我室韦儿郎的勇气哪里去了?”

莫贺咄见此情况,勃然大怒。

还未短兵交锋,他们就被唐军的势所压制,又退无可退。

这是大败的迹象啊!

莫贺咄骑马站在高地上,他看到唐军骑兵的数量比他们多得多,心神沉入谷底。

但他不甘心认输。

看李瑄的架势,明显是要宰了他,威震东北诸胡。

当莫贺咄的话传到军中后,才使得一些室韦勇士掉头,他们压制着恐惧,爆发出勇气,迎着唐军的甲骑具装冲去。

唐军的甲骑具装只露出森严的双眸,临近之时,他们死死地夹着长槊、长枪。

猛然冲向脆弱的室韦轻骑。

蹄声如雷,轰然而至。

在太阳光芒的照耀下,战斗交响。

“噗嗤……”

大将宁景瑞长槊在握,破风呼啸。冲入普通骑兵阵中,恰似虎入羊群,一名室韦士卒还未出矛,就被他洞穿胸膛,饮恨当场。

“铛铛……”

室韦骑兵的刀矛落在他身上,根本难伤分毫。

宁景瑞在冲劲稍减后,用长槊直突直刺,槊锋所指,血雾喷溅,残肢纷飞。

身后甲骑具装纷纷从之,随着将领大杀四方。

整支军队井然有序,如一面铁墙一般快速推进。

正常情况下,甲骑具装很难对轻骑有危险。

但唐军利用地形,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这对以轻骑为主,且刚渡过涑沫江的室韦骑兵来说是惊天噩梦。

他们的反击,显得多么地苍白无力。

甲骑具装纵横驰骋,马嘶人吼交织,惨叫不绝于耳。

一路所过,浮尸遍野,血流漂橹。

“两翼顶上!”

莫贺咄看在眼中,急在心里。

他大呼令号角兵吹奏号角,使逃脱甲骑具装冲击的两翼迎上,解困水深火热之中的骑士。

他也明白,唐军的甲骑具装临近涑沫江的时候必须掉头。

那时候冲击力就会不大。

甲骑具装对马匹的要求极高,一般在一次冲锋过后,就要立刻退场。否则马匹就会报废。

只是莫贺咄过度高估室韦骑士在猝不及防下的战力。

也低估大唐军制改革后的强大。

唐军铁骑与轻骑始终不乱,坦然应对室韦骑兵的冲击。

轻骑与铁骑配合,形成一个“袋子”,使室韦骑兵钻进去。

远方骑兵抛射。

近处士卒掩杀。

战力、军心、兵甲、人数。

室韦远远落后于大唐。

“咚咚咚……”

在催动人心的战鼓声中,室韦节节败退。

虽然唐军的重甲骑兵已经掉头向两侧,但唐军的铁骑更加灵活,更容易在大乱之中,斩杀室韦骑兵。

站在高处远眺,就会发现一层又一层的唐军,将室韦骑兵牢牢地困在涑沫江畔。

始终有一队唐军骑兵在外围戒备,防止室韦骑兵突围出去。

室韦骑兵坚定起来的意志,被一次又一次地打碎。

“噗通!”

等日昳之时,第一个跃马入涑沫江的室韦骑兵出现。

凶狠的唐军,使他以为死在战场比淹死更可怕。

这也使一些会游泳的室韦骑兵向涑沫江奔驰。

更有骑兵开始抢夺羊皮筏,刀兵相向。

莫贺咄已经无能为力。

因为有一队铁骑,正在进攻他的近卫军。

莫贺咄在护卫下漫无目的地奔跑。

“大酋长,请您立刻渡江……”

近卫长知道近卫军坚持不了多久,趁唐军还没有杀到涑沫江边,大酋长应该渡过涑沫江。

自唐军出现的那一刻,他们就失去胜利的希望。

苦苦挣扎,不过是寻求那一丝渺茫。

“我回去怎么向族人交代?”

莫贺咄觉得自己无颜面对岭北乡亲父老。

为安禄山出兵,全军覆没。

为渤海国出兵,再次全军覆没。

部落里只剩下老弱妇孺,他不再是大酋长了。

唐军也不可能放过室韦。

“即便如此,您也要回去主持大局。族人必须向西北迁徙,躲避大祸。”

近卫长继续劝说,用大义和责任去安慰莫贺咄。

此战不是他们室韦的过错,是唐军太奸诈了。

“唉!也只能如此了。”

想到室韦面临生死存亡,莫贺咄决心回到部落。

一旦唐军战胜渤海国,他们就立刻西迁。

即便是苦寒之地也要迁。

在亲卫的护卫下,莫贺咄来到涑沫江边。

他的亲卫提前准备有羊皮筏,可供莫贺咄逃跑。

许多室韦骑兵目睹莫贺咄丢弃他们逃跑,那些怀着拼死斗志的士卒气势大泄。

他们的勇气在这一刻荡然无存。

还有那些本就畏惧的士卒,他们纷纷丢下兵器,下马跪地求饶。

河畔边没抢到羊皮筏的室韦士卒在唐骑到来之前,也选择投降。

大酋长莫贺咄渡过涑沫江的时候,泪流满面地看着此番场景。

还有为羊皮筏自相残杀,流淌的红色江水。

恍惚间,他已经分不清江水是向北流,还是向南流。

他也是懦夫,没资格苛责。

只能带着不到千人的残部,向北逃遁。

大兴安岭南面的部落为契丹。

大兴安岭北面的部落为室韦。

同样的种族,不同的命运。

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他真不清楚该向何方?

……

显德府。

李光弼麾下的骑兵,在此肆无忌惮。

前锋仆固怀恩率领五千骑兵,神出鬼没。渤海国坚持防守策略,无力去招架。

在室韦援军被郭子仪覆灭的时候,黑水靺鞨首领屋作个率领两万骑兵,到达渤海国上京龙泉府。

这使得大钦茂有一些底气。

唐军一直在渤海国肆虐,也不是办法。

大钦茂在等待莫贺咄到来,然后进行反击。

但等来等去,也未见莫贺咄的消息。

大钦茂只知道室韦在渡涑沫江,其他一概不知。

因为大败的莫贺咄没有闲心为渤海、黑水靺鞨传递信息。

李光弼在得知郭子仪歼灭室韦后,再无后顾之忧。

他令仆固怀恩率领前锋骑兵再威吓中京显州城。

随时准备踏入上京,寻求与靺鞨骑兵、渤海士兵的决战。

王思礼的兵马在李光弼后方。

如果渤海长岭府、显德府等兵马尽出,断李光弼后方。

王思礼就会率领铁骑扑上去。

另外,郭子仪的兵马也携大胜之势,渡过涑沫江,他越过扶余府,进入渤海涑州境内,与李光弼、王思礼相呼应。

涑州距离上京咫尺之遥。

大钦茂也发现唐军这支主力。

“唐军的另一部主力竟然渡过涑沫江,到达涑州。室韦兵马难道没发现吗?”

大钦茂急得团团转。

眼看两路兵马就要威胁上京,连日的紧张,使他精神萎靡。

“大王,室韦或已凶多吉少!”

杨承庆沉吟片刻后,不得不将此可能告知大钦茂。

并且可能性很大。

既然一部唐军主力出现在涑州,那没理由没与室韦骑兵相遇。

如果唐军明知道有室韦骑兵,他们一定不会无顾及地行军不止。

杨承庆觉得他们遭受唐人的算计,唐人借他们的手,引来室韦,以有利地势,将室韦打败。

如此,渤海国、黑水靺鞨、室韦“铁三角”被击碎,再无愈合的可能。

杨承庆想着想着打了个寒颤,唐军将领用兵如神。

李瑄还没亲自出马呢,就陷入此绝境中。

“辅国公,国家还有多少可战之兵?”

大钦茂瞪大眼睛起身,他足足在殿中徘徊一刻钟,才向杨承庆询问道。

“回大王,渤海的步卒,还有四万余,但…良莠不齐,且有一半分布在长岭、扶余、显得、鸭渌四府。”

杨承庆向大钦茂回答道。

渤海全民皆兵,但连着两次大战损失不少。

推崇汉化有好处,也有坏处。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在内忧外患下,渤海上上下下充满怨气,有的兵马根本无法强征。

诸府防备唐军,也不知晓现在如何。

“如果唐军主力会师到上京,立刻传我命令,让长岭、扶余、鸭渌、显德等府的士卒全部出城,堵住唐军后退之路。本王要在上京与唐军一决雌雄。”

大钦茂向杨承庆吩咐道。

屋作个率领两万黑水靺鞨的骑兵到达上京。

已经不存在守城的可能性。

如果坚持守城,黑水靺鞨一定会弃之不顾。

“大王,不能将室韦可能大败的消息告诉黑水靺鞨,否则军心不稳。如果屋作个问起来,就说室韦已到扶余府,准备一起夹击唐军。”

杨承庆不忘向大钦茂提醒道。

三方建立在能胜唐军的情况下,才互相支援。

一旦黑水靺鞨得知室韦被歼灭,难免会产生兔死狐悲的心思,带着自己的部落亡命天涯。

“本王知道轻重!”

大钦茂点了点头。

渤海君臣的议事,一切都建立在理论之上。

接连的失败,折损大钦茂的威望,失去一部分人心。

而人心是最难揣测的。

使渤海的贵族都产生别样的心思。

九月二十日,驻扎在长岭府瑕州的上镇将军高不平在一番思想斗争后,向王思礼献城。

连日以来,最前线的长岭府压力太大了。

城中百姓一直在惶惶不可终日之中。

高不平手中有两千兵马,防守都费劲,更别说进攻了。

“识时务者为俊杰,渤海以下犯上,勾结安贼谋逆,不该灭亡吗?”

王思礼见到高不平后,对他的“识时务”进行鼓励。

“是渤海冒犯天威,大钦茂以一己之私,置数十万百姓于不顾,不配君之!”

高不平虽是堪比大唐怀化大将军的上镇将军,但在王思礼这个大唐都督面前极为卑微。

都督虽不比节度使,但这是新任天可汗任命的都督,代表着天可汗的意志。

高不平明白,渤海很难再有胜利的机会。

在李瑄统御下完成军事改革的唐军,已经是古往今来最精锐的军队。

而渤海国上下全无斗志。

与其如此,还不如投降,为自己求得机会。

“相信高将军是忠心的,本将会如实向至尊禀告你的功绩。靺鞨人也终将成为历史,像是我一样,三代以后,成为汉人。是多么令人骄傲振奋的事情!”

听到高不平言辞凿凿的话,王思礼会心一笑,再次安抚道。

王思礼是高句丽人。

之前大唐灭亡高句丽,使高句丽贵族全部迁到大唐,至此扎根。

现在王思礼或许还能被称为高句丽人,但他的儿女可称为汉人。

高句丽这个民族,将会和鲜卑一样彻底消亡。

渤海国占据着高句丽以前的地盘,王思礼有资格向高不平说这句话。

“末将谨记王都督的教诲。”

高不平苦笑一声,这终究是他的国家,他也身居高位。

在天下间,谁都仰慕大唐的文化,但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想背负骂名。

“将军能否使河州城投降?免受杀戮?”

王思礼又问高不平关键。

河州城在瑕州城的西边,虽然不大,但千八百士卒还是有的。

“河州城守将张泉为汉人,他也是末将提拔,末将一定能说服他弃暗投明。另外扶余府的仙州城,鸭渌府的正州城,末将也有把握说服。”

高不平向王思礼拱手说道。

“哈哈……若如将军所言,我大唐的辎重牛车都能跑到上京街,将军一定会得到勋章与爵位。”

王思礼大笑一声。

大唐的爵位,可比渤海国的将军有份量。

能不费吹灰之力夺下几座城,削弱渤海的兵马,战事于他们越来越有利。

高不平心有激动,他开城投降,也打算为自己和家族谋一条生路。

是以,高不平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使大唐得到三座城池。

也可以成为补给站。

李光弼听到高不平投诚以后,又有了新主意。

他让高不平率领自己的亲信兵马,到中京显州城。

这是渤海两年前的都城,异常繁华。

拿下显州城,对整个渤海的打击是致命的。

高不平说自己很难劝降显州城的守将。

“显州并不清楚将军投靠大唐。你佯装战败的残兵,请求显州守将放你入内。待进入城中,立刻控制城门。我们的铁骑很快就会支援而来….”

李光弼向高不平吩咐道。

高不平也觉得可行,为立更大功劳,他愿意冒险。

中京显州是上京前最后一道屏障,两城相隔不到三百里。

九月二十五日,高不平率领五百多名完全听从他的士卒,到达显州附近。

他在出发前分配重赏,并向麾下许以承诺。

这个时候只要有一个士卒反水,他就会前功尽弃。

“有骑而来……快戒备……”

“呜呜……”

显州城西的哨兵察觉到一队数百人的骑兵奔来以后,大喝一声,警戒的号角随之吹响。

显州一共有三千五百名士卒防守,在守将的调遣下,纷纷涌上城墙。

临近的时候,他们发现来骑并非唐军,而是他们渤海军的战旗。

数百士卒,全部穿着渤海的衣着,戴着渤海人才戴的帽子。

只是他们盔甲残破,神色狼狈。

有不少盔甲都有血迹。

前方的高不平骑着一匹白马,此时这匹白马上,从头到脖颈,黑红一片,像是浴血冲出一样。

“好像是上镇将军!”

“上镇将军守卫瑕州,难道瑕州已经被唐军攻破?”

“是高将军,快放开千斤闸门,使高将军入城。”

显州城守将见高不平这么狼狈,他以为高不平是从瑕州突出重围,立刻让士卒将城门打开。

瑕州一破,唐军一定会瞄准显州。

多几百士卒,能多一些防守能力。

千斤闸门被绞起,吊桥被放下。

高不平没有犹豫,一马当先冲入城门中。

麾下士卒紧随将军,他们握紧自己的兵器,等待一声令下。

当高不平进入显州城不久,城上的渤海士卒看到远处漫天尘土。

又有骑兵。

这一次,明显是唐军。

渤海士卒严阵以待,准备迎战。

但过了一会儿,显州城守将见城门还未关住,吊桥未收起,立刻大喊:“下方是怎么回事?”

“高将军和麾下还在门洞那里,他们突然下马,一群战马将门洞外堵得严严实实。千斤闸门的顶闸木板被高将军的麾下隔开,无法取下。”

一名亲卫上城楼向显州城守将禀告道。

“高将军,快让你的兵马离开,唐军追上来了。”

显州城守将赶紧来到城楼的楼梯处,对着下方高不平喊道。

高不平置若罔闻,他将原本守卫城门的士卒驱赶,麾下上百支长矛向外,还有上百面圆盾。

至此,高不平露出狐狸尾巴,显州城守将面露震惊,他知道上镇将军叛变了。

第285章 新科举的题目第286章 弹劾李瑄,堂兄犯法第410章 三辞三让,收集年号第30章 建立威势第421章 初扫关中,触目惊心的结果第232章 连斩十八猛将第320章 唐军就位,四面包围第16章 皇帝召见第286章 弹劾李瑄,堂兄犯法第12章 大案第217章 梨树争夺战,杨氏家奴第243章 大唐的地图,李林甫入道第51章 火云第124章 决战第184章 南霁云斩杀吐蕃元帅,九曲之战大胜第265章 携千牛卫巡查河东,廖峥嵘的疑问第285章 新科举的题目第71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402章 剑履上殿,质问李隆基第305章 李相的威严,逮捕五杨之一第109章 猛将南霁云,大获全胜第87章 攻击李林甫第273章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263章 水调歌头,杨玉环的眼泪第135章 万骑围堵,斩将拔旗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279章 洞房花烛夜第415章 除贱为良运动开始第396章 安禄山之死第111章 李适之拜太子太师,封宋国公第308章 李瑄罢相,李林甫死,宿命第72章 心在动第241章 河源勒石,丰厚的战利品第198章 找到凶手,包围与反包围第108章 麦田中的伏击,陌刀之战第333章 骑兵战术,追逐与被追逐第292章 对吐蕃的惩罚,上贡第238章 堵住花石峡,吐蕃赞普穷途末路第302章 杨玉环的樱桃饆饠,安禄山封王,蝶恋花,最后的法令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122章 虚虚实实,不堪其扰第115章 招募游侠,组建“神策”第113章 组建四万匹战马的临洮军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浑和白兰羌叛变第140章 凉州城,哥舒翰第356章 安禄山的哭泣,鼓角声前奏,天宝十四载第190章 授上柱国,封楚国公,兼河西 陇右采第60章 峡口第15章 大胜第421章 初扫关中,触目惊心的结果第331章 进军两河,经略军 长城军出动第381章 占领蒲津大桥 风陵渡,局势逆转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国的态度第121章 甲骑具装,惊天噩耗第130章 慕容家族第430章 吐蕃的绝唱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260章 与裴灵溪游东市,定情信物第404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应该改元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长安的歌谣第195章 诸葛亮剑,李林甫的把柄第44章 杀人灭口第230章 二十万骑兵的大战第200章 李林甫权势再减,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378章 封王大典,再见尺带珠丹,任命刑部尚书第382章 曳落河出击,瓜分大唐第378章 封王大典,再见尺带珠丹,任命刑部尚书第255章 李林甫的人生第二春第332章 定河中之战,围歼大食近卫军第2章 灵翠楼第111章 李适之拜太子太师,封宋国公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梦,颜真卿第145章 李隆基引荐安禄山第369章 圣人去哪了?行至马嵬驿第162章 吐蕃反制大唐的手段第286章 弹劾李瑄,堂兄犯法第37章 拒绝赠送第160章 忠于社稷,李泌出山第192章 段秀实密会苏毗王,吐蕃赞普御驾亲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头第346章 李隆基观看新大唐地图,为将士奏功第214章 长安西市的计划,顶级强弩第275章 三月梨花,小相公第146章 和亲,与韦坚决裂第177章 床弩的威力,鸡心谷的血战第285章 新科举的题目第334章 决战河中,极致的轻骑兵第179章 天生神力,力托城门第44章 杀人灭口第52章 期望的功勋第329章 大将战死,怛罗斯之战胜利第87章 攻击李林甫第67章 上架感言第410章 三辞三让,收集年号第211章 我仅次于霍光,杨玉环被送出宫第233章 骑兵大战落幕,吐蕃赞普的心灰意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