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宰相犯错,一分不改

“至尊现代表江山社稷,万不可在战场上纵横冲驰。改革未成,当以天下苍生为重!”

一听李瑄决定御驾亲征,李岘连忙向李瑄劝说道。

“是啊!若太宗皇帝一般,平定天下后,坐镇都城,统御四方。才为天子之行……”

李岘话落后,裴遵庆、刘晏、杨绾、颜真卿纷纷向李瑄劝说道。

世人皆知天可汗神勇盖世,古代的霸王亦不能及。

每战必先,于千军万马之中,取敌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

这也成就李瑄的无尚威名,为李瑄蒙上神秘色彩,让大唐百姓,以及域外胡人为李瑄编写无数离谱的传奇故事。

但宰相们认为国家蒸蒸日上之际,至尊不能以身犯险。

毕竟在战场之上,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卿等无非是担忧朕一如往常般冲锋陷阵。然朕心中清楚,朕已不适合跃马疆场上。”

“朕御驾亲征,只是统筹全军,提振士气,以期早日结束战斗。同时,磨砺久未战争的禁军兵卒。”

李瑄娓娓向宰相们解释道。

有一点,不得不承认。

大唐缺乏能统领十万兵马的帅才。

武威都督李朱师老将迟暮,敦煌都督郭虚己威望和资历、战功都略显不足。

而河西又恰恰是最容易出击回纥王庭的地方,所以李瑄需要去武威军、敦煌军坐镇。

大唐当前最不能接受的是失败。

一次战斗失败,损失大唐的威望,打击百姓自信是其次。

最重要的是倾耗大唐巨大资源。

李岘、裴遵庆等宰相面面相觑。

如至尊所言,他们也不好去阻止。

至尊是战神,出师则胜。

回纥可不是泥捏的,经过骨力裴罗、磨延啜两代雄主的南征北战,已经建立王朝。

大唐的十几年的剥削,使回纥王庭以“向大唐纳税”的名义,强征牧民的马牛羊,今回纥对大唐怨恨者大有人在。

如回纥不束手就擒,两方必会有一场硬仗。

“既如此,臣等预助至尊旗开得胜。”

李岘作为首席宰相,第一个松口。

总不能因担心至尊陷入“白马之围”,去拒绝至尊。

连他也认为,只要至尊统御全军,必能一举歼灭回纥,统一草原。

“诸卿放心,回纥移地健新继位,我们有叶护太子这张牌。在内忧外患下,胜利一定在大唐。”

李瑄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看向裴遵庆等四位宰相。

此次战斗,他还会试验大杀器。

虽然大炮还未被完成制作,但自乾元三载震天雷、炸药包出现后,到明年春天,有更多更完善的炸药包和震天雷。

也有震天雷小型化。

李瑄从天策卫中挑选一千人为“火炮兵”,已经到牛首山下驻扎,学习火药的使用,练习投掷技术。

天可汗的威名,加上火药那震天动地的巨响。一定可以将回纥打得措手不及。

“臣等遵旨,只望至尊能尽早回归长安。”

裴遵庆等宰相明白在理。

至尊戎马半生,高山、雪域高原、草原、海洋、沙漠等都驰骋过。

大雨大雪大风大浪中行军,是家常便饭。

他们不能以自己去要求至尊。

“传令都督府区域内的郡县,囤积粮草,制备干粮,加强整训,调动军心,明年二月初一,正式进军。”

李瑄这么说,是让中书省起草诏令,向都督府、郡县传达指令,整军备战。

禁军方面,李瑄也会亲自下令,让禁军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维持精锐的战斗力。

“臣遵旨!”

杨绾领命。

“启奏至尊,回纥可汗移地健派遣使者携重金,现已渡过黄河,大唐该如何处理?”

李岘向李瑄征求意见。

要么让回纥使者从哪来滚回哪去。

要么将宝马、黄金留下,使者回去。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李瑄从没有杀过使者。

“指斥移地健伪造英武可汗遗言,趁着叶护太子不在单于城篡权夺位,并不尊天可汗的调令。没收使者携带的物品,让他们回去禀告移地健,自缚双手,至长安请罪。否则必为叶护太子讨回公道。”

李瑄向宰相们吩咐。

回纥的黄金他自当笑纳了。

大唐现一直在储藏黄金、白银。

既然发展工商,那就必须有更有价值的贵金属。

受制于时代,纸币还不能发行。

历史已经证明,发行“大钱”,会被百姓抛弃。

且当前铜钱造假严重。

因为与铜价相比较,造假有利润可图。

总有人铤而走险,制造假的开元通宝。

哪怕是在李瑄的统治下,造假币也层出不穷。

朝廷无法收回假币,李瑄的一贯主张是打击造假币者。

只是造假币者往往躲在山中,在海上,很难一网打尽。

唯有重金赏赐举报者,才能遏制造假币的风气。

而且铜钱太过沉重,即便有中央银行,现商人购买货物,依旧用车、用马驮运钱币。

既然不能造大钱,不能发行纸币。银币、金币的制造,绝对是稳住货币的重要的一环。

控制呼罗珊地区的银矿、金矿,用贸易掠夺周边国家的黄金、白银。

再加上除贱为良以来的储存,不出十年,大唐有资格开始建立金币、银币体系。

大唐中央银行票据上的防伪手段,是为未来发行纸币的第一步。

“臣遵旨!”

宰相们拱手领命。

翌日,宰相在朝堂上,全力支持至尊进行军制改革。

以政事堂、兵部、天策府为主,通过军功、资历,为所有的都督、副都督、都督府僚属、中郎将、将军等确立军衔。

都督府原郎将及以下的士卒,由都督府按照朝廷的评定规则颁布军衔。

以天策府为主导,设立能装在盔甲上的铁制军衔,以及装在常服上的普通军衔。

士官为铁,尉官为铜,校官为银,将官为银镀金。

少尉到元帅分别以日月星辰的样式设定军衔样式。

尉为五角星,校为弯月,将为太阳。

普通士兵和士官则是简单的道道杠杠。

军衔佩戴在肩膀上。

而佩戴在胸前的勋章则没有废除。

跳荡勋章、勇士勋章、英雄勋章、玉麟勋章。

时至今日,玉麟勋章依旧是最难获得的勋章,得到者寥寥无几,证明其含金量。

军衔虽多,但和九品十八阶一样。

只要立功够大,够狠,可以连升三阶。

而少尉之前,不限制升格。

意味着一个新兵能勇猛杀敌,很快能冲到一定阶位。

若年轻,会被送到中央军校培养。

出军校后,也会提拔军衔。

按照李瑄的计划,暂不设对标正一品的元帅军衔。

除了李瑄,谁提元帅都会使其他将领不服气。

而且即便是李瑄的老部下,离元帅也差一些。

车神塞、来瑱、郭子仪、李光弼、王难得、南霁云、段秀实、李嗣业、李朱师九名都督。

兵部尚书封常清、兵部侍郎张兴。

罗兴、薛错、裴璎三名禁军将领。

锦衣卫指挥使廖峥嵘。

一共十五人,为肩扛四日的大将军。

李瑄也有意授予锦衣卫军衔,因为锦衣卫与军事接连极深。

唯有锦衣卫和兵部,既有品级,也有军衔。

其余上将军共设二十五名,除了剩余的都督外,就是荔非元礼、曲环、高锴、尉迟胜、彭任等资历非常老,跟随李瑄到底的将领,另外,郭子仪的部下李怀仙、唐朝臣,李光弼的部下仆固怀恩,王思礼的部下刘正臣,也为上将军之一。

其他的副都督,多为中将军。

除了极个别军长为中将军,大部分军长为少将军。

因为在这个时代任军长者,几乎都饱经战火洗礼。

待天下太平,统领三五千人的军长最多为大校。

除非一军扩容!

按照朝廷的制度,队长一般为上士、少尉。

营长一般为中尉、上尉。

团长一般为少校、中校。

这样的组成,必会有不少士卒在一战中成为队长,甚至营长。

成为“官吏”,可以直接用勇气决定。必能使一些士卒悍不畏死。

只是在薪资上,军官整体低于官吏。

但成为军官,也远远比之前高太多。

唯一的缺点,就是大唐在养军过程中,压力变大。

在募兵制度中,当兵拿饷,变成天经地义。

再改成“义务兵”,哪怕以李瑄的声威,也镇不住。

所以大唐会维持现在军队的人数,即便征服草原,也不多设都督府。

而是让敦煌、灵武、太原等都督府,驻扎在草原上。

同时,或明或暗地去吸大唐以外国家的鲜血,去铸造大唐的根基。

军衔制度,同样以明年一月落实。

即便军衔未打造成,但从明年开始,士卒的身份将正式转变。

消息传递至都督府后,可以用皆大欢喜去形容。

从上到下,都觉得自己获得殊荣。

当然,那些被封为大将军者,明年换届的时候多半会晋升至天策府。

又将有一些将领得到升迁。

……

时至六月,骄阳似火。

但即将到达大唐规定的换届年,所以百官工作繁重。

十八学士之一的崔祐甫在为李瑄整理奏折。

李瑄突然发现一本弹劾奏折。

还是弹劾宰相的奏折。

一名叫王华重的庐江郡长史弹劾首席宰相李岘任人唯亲。

今年元月初十,原庐江郡太守李盛因病告老还乡。

庐江郡是淮南第二大郡,照此情况,朝廷要么会提拔一个中郡太守接替,要么从朝廷空降,要么下官升迁。

在李瑄继位后,更多会采用下官升迁。

给本地官吏机会。

李盛辞官后,一般要从长史和别驾中选择。

但政事堂和吏部最终选择别驾源洧继任庐江郡太守,而非王重华。

源洧是大唐名士,源氏是大唐有名的士族。

他的父亲源光裕担任过尚书左丞,为开元名相源干耀的从子。

并且许多人清楚,从小在长安长大的源洧与李岘是故交。

王重华则是寒门进士出身。

他认为自己在考成法下,政绩优于源洧。

且在乾元元载时,长史和别驾一样,都是从四品的官职,属于竞争关系。

别驾也不再侧重军事,与长史一起辅助太守处理政务。

在此制度下,要升迁也是他升迁,要不升大家都不升,轮不到源洧。

所以王重华奏折上直指李岘任人唯亲。

实际上,任人唯亲在大唐非常普遍。

因为李瑄就算最大的任人唯亲者。

就当他是皇帝,拥有特权。但李瑄也不能听王重华的一面之词,还要调查清楚。

“崔学士,许多人选择官吏,为什么会选故友亲朋?”

李瑄放下奏折,向崔祐甫询问道。

“回至尊,此为人之常情。”

“选用官吏必须熟知其才能和品行,若不与其相识,如何能知道他的真实情况?”

崔祐甫较为隐晦地向李瑄回答道。

李瑄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然后他将弹劾的奏书交给崔祐甫,吩咐道:“使吏部尚书刘晏处理这件事情,他知道该怎么做!”

“遵旨!”

崔祐甫接过奏折,领命离去。

事实上,李瑄是相信李岘的。

但李岘终究是正常人,或许真如崔祐甫所说,李岘觉得源洧比王重华更适合为太守。

李瑄明白,这种心态和他的心态一样。

其实还有一点很关键。

如李瑄任人唯亲,是因为他需要人听他的策令。

在大争之世的浪潮中,若一直和他对着干,不执行命令。哪怕有诸葛亮、萧何的才能也不行。

没过多久,刘晏就将王重华和源洧的考核结果呈交给李瑄。

考成法是打分制度。

除了诸多任务外,每一年还会为官吏打分。

满分共一百分。

优秀是八十分以上。

良好是七十分以上。

合格是六十分以上。

六十以下,五十分以上为“考察”期,如果有两次,罢免官职。

年度五十分以下,直接罢免。

在考成法下,往往良好的政绩,才具备升迁资格。

庐江别驾源洧去年的总分为八十三分。

王重华为八十四分。

微微领先!

也说明庐江郡太守府运转高效,连底下的县都没有问题。

否则不会有如此优异的考成。

也怪不得王重华不服。

或许对许多人来说,源洧身份显赫,又有与王重华相差无几的能力。

提拔源洧理所应当。

在科举改革前,只源洧的姓名,就不止加十分。

“刘尚书,你觉得右仆射如此合法吗?”

李瑄向刘晏询问道。

“微有瑕疵,但亦不是不能理解。”

刘晏没有因为是竞争关系,趁机中伤李岘。

因为李岘确实高风亮节,很有魅力。在大事小事上,也克己奉公。

宰相虽然最多两个任期八年。

但有一种情况。

如果一名普通宰相在尚书、中书令等位置上待了八年。

若突然被提拔为首席宰相,则可以圆满一个任期。

现在李岘第一个任期将至,连任第二个任期是板上钉钉。

相比于年迈的二号宰相裴遵庆,三号宰相刘晏是最容易为首席宰相者。

所以他不是很急。

虽然宰相轮流执掌政事笔,但首席宰相与普通宰相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许多事情,皇帝会单独与首席宰相商议。

单凭这一点,都不是其他宰相可比拟的。

关于李岘的事情,刘晏打心底认为不是什么大事。

名臣的后代,压制王重华。虽然与王重华相差一分,但算合理范畴。

李瑄不动声色,与刘晏寒暄几句后,使其暂且回政事堂。

他吩咐韦应物召李岘入甘露殿。

他虽然任人唯亲,但他是掌舵者,不能和官吏们一个心态。

他觉得刘晏忽略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对王重华很不公平。

“臣拜见至尊!”

李岘入殿后,向李瑄拜道。

“右仆射,上郡辅吏,同为正四品上,为何提拔源洧,而不提拔王重华。”

李瑄见到李岘,开门见山地说道。

李岘愣了一下,心中一想,好像是元月的时候他提拔源洧为庐江太守。

他顿时明白,只因一分,他被弹劾。

“臣与源洧相识,知其才华和能力,认为他能更好治理庐江郡。且王重华原本为从五品上的官职,只是因乾元改品的时候,从从五品上,提拔到与别驾一个品级,根基不如在长安任职过的源洧牢固。臣和宰相们,除了知道王重华是进士,担任过县令、县丞外,并不知其品德能力。”

“另,源洧今年五十五岁,王重华今年三十六岁。”

李岘想当时的决策后,向李瑄回答道。

在诸多原因上,使他选择源洧。

“考成法之严厉,使诸地官吏战战兢兢,不敢疏忽。为得优异,不少官吏夙兴夜寐。现王重华向我上书,是在将我的军。既然是正常提拔,就必然以考成法的成绩为先!”

“任千般重,一分不改。”

李瑄听到李岘的阐述过,也理解这个时代士大夫的心思。

但规矩一立,岂有变数?

除了皇帝可以在秘书省提拔官吏,其余必须按照规矩。

从今以后,无论任何事情,都不能改变考成法一分的优势。

否则用不了多久,两分、三分、五分、十分也会被逾越。

“这是臣的过失,愿受责罚!”

李岘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自己有感情用事的成份,立刻认错。

“罚俸禄三个月,望尔警示。源洧也不必再罢免。诸多官吏任期将至,以优异提拔王重华为新的上郡太守。”

李瑄为维护李岘的尊严,并没有罢免源洧。

而且源洧也并无过错。

他不仅在罚李岘,也是在警示朝廷、地方的官吏,重视考成法。

用“一分不改”,去勉励天下官吏。

第158章 裴灵溪第72章 心在动第274章 李林甫送侄女,杨玉环的失落第170章 神兵天降,骑兵大战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辩论第338章 总督之死,大唐的河中,李瑄西征第299章 安禄山的火焰跳动第140章 凉州城,哥舒翰第407章 恩兰达札路恭死亡,天宝十六载第213章 与杨玉环的秘密,守护贵妃第128章 你说的是人吗第167章 十二万步骑齐距河湟,回纥骑兵南下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帅的选择第271章 谁是首席宰相?杨玉环的助攻第195章 诸葛亮剑,李林甫的把柄第361章 凶残叛军,华清宫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第48章 见王忠嗣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帅战术,陌刀军完成第236章 吐谷浑倒戈,吐蕃赞普南逃第105章 角力,吐蕃麦庄第34章 神勇第452章 回纥骑兵进入唐境,合黎山之战第266章 “锦衣卫”,野无遗贤第411章 称帝,改元,华夏历第115章 招募游侠,组建“神策”第103章 对吐蕃的战略第431章 雪域大都护府,天下诸国拜长安第393章 安禄山出逃洛阳,叛军哗变第120章 吐蕃叶如第一猛将第423章 河北河南光复,中原大地的耕种实力第242章 建立神策军,追封李瑄祖父为王第347章 李隆基的赏赐,山雨欲来风满楼第254章 朝堂的争辩,再兼三使第89章 王昌龄第376章 不同的朱雀街游行,与李隆基论开元宰相第246章 刺客,水调歌头的创作第277章 圣人和贵妃参加婚礼第355章 王莽谦恭未篡时,天宝十三载第324章 斩将拔旗,大食远征军覆没第321章 大食的最后一搏,马璘第180章 树敦城破,谋划九曲第429章 设立鲸县,吐蕃的雪崩第356章 安禄山的哭泣,鼓角声前奏,天宝十四载第105章 角力,吐蕃麦庄第368章 九层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第258章 争斗来临,杨钊的效忠第418章 先拿宗室开刀,罗马帝国来使,献礼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第408章 与杜甫,百年盛世,叫上李白第2章 灵翠楼第55章 颇黎第386章 亲至潼关,李泌献策第131章 突袭青海东部第339章 大食帝国与罗马帝国的反应第270章 变革派领袖李瑄,保守派领袖李林甫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养马官第252章 与圣人论国事,出将入相第174章 授柱国,诸将的封赏第116章 违抗军令的军使第442章 叶护太子的决定,草原变成都护府第406章 吐蕃中计,大溃败第260章 与裴灵溪游东市,定情信物第148章 杨玉瑶的诱惑,凤凰东来第169章 狂风沙漠,白亭海之战第397章 万岁,范阳城破,安史之乱结束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398章 回纥的妥协,大唐月报第108章 麦田中的伏击,陌刀之战第440章 萨彦岭上的不甘,回纥大可汗死第395章 安禄山披甲,骑兵大战第39章 王忠嗣第382章 曳落河出击,瓜分大唐第249章 吐蕃成为附属,回到长安第456章 回纥大败,汗国崩塌第140章 凉州城,哥舒翰第454章 大将喋血,第二次白亭海之战第186章 连克五城,斩吐蕃大相第438章 真理问世第50章 获得宝马第18章 一石强弓第213章 与杨玉环的秘密,守护贵妃第232章 连斩十八猛将第383章 安禄山穷途末路,一战定乾坤第151章 野兽袭击李隆基第311章 西域,龟兹古国第209章 圣人赏赐诸葛亮剑,入相之势第164章 巡视诸军,不斩来使第71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326章 大唐西进,目标怛罗斯第196章 大将军无所不能,来此只为杀人第332章 定河中之战,围歼大食近卫军第56章 唐军阵形第81章 左千牛卫将军,封爵第367章 灵宝之战,潼关陷落第435章 云南都护府,叶护太子,百国盛会开启第403章 请圣人封我为太子第1章 军功入相第50章 获得宝马第230章 二十万骑兵的大战第30章 建立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