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大战将起

第47章 大战将起

“这是我的错误,皮糙肉厚被打几下也不算什么!”

那官兵说不上话的时候,薛错主动承担责任。

他只知道李瑄是宰相的儿子,并不清楚李瑄现在的身份。

大热天的,李瑄没有穿戴甲胄。

为防止暑热,士兵们在训练时都不披甲。

这个时代的“中暑”,重则夺去性命。

“张监事,薛错今后就留在我军中,可否割让?”

李瑄看在眼里,决定留薛错在军中,引为心腹。

他心怀大志,需要一批甘愿为他赴汤蹈火,敢冒天下大不韪的人。

李瑄看出薛错重情义,可以重用。

薛错在安西龟兹军三年,熟悉西域。

如果事不可为,安西是李瑄心中向往的地方。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李将军只需要给我一张字据即可。”

押运官张监事自然乐意承这份人情。

流放的犯人,边塞到处都是。

张监事相信丰安军城也有,只不过是将薛错从一个地方,转到另一个地方。

一番操作下,薛错被留在丰安军城。

薛错这才知道李瑄的真正身份,行丰安军使。

官职比龟兹镇守使还大。

粮食全部运上岸后,再次清点,记录。然后召士兵和军中杂役,将两万余石粮食,扛到军城内的粮仓之中储存。

“我在战场上,喜跃马在前,身先士卒,你可以选择作为我的亲卫,随我冲锋陷阵。也可以选择在军城中找其他活计。”

张监事的船队顺河离开,李瑄给薛错选择的机会。

当前李瑄的亲卫除罗兴外,还有二十人。

他们个个都是军中猛士。

之前卢瑜挑选亲卫,曾选择他们,但被他们拒绝。

军中皆知儒将的亲卫,几乎与战场无缘。

那不是他们的追求。

而李瑄这种敢于冲锋陷阵的主将,他才值得他们跟随。

“将军,我愿意成为您的亲卫。敌人想要伤害您,必先从我身尸体上跨过去。”

没有丝毫犹豫,薛错选择前者。

“你不怕死吗?”

李瑄又问同样的问题。

“小人不识几个字,但在军中听过豫让刺赵襄子的故事,士为知己者死。更何况若无将军,这世间早就没有薛错了。”

薛错坚定地说道。

“好,我会让判官将你的名字记录在册。只要立下功劳,我就举为自由人。”李瑄拍了拍薛错的肩膀,并勉励他多练骑术。

荷月以来,边疆燥热,特别是军城西的沙漠里,热浪滚滚,如燃烧着熊熊火焰一样。

这种严酷的环境下,鲜有战斗发生。

唐军在这个季节以训练为主,不可能主动应战。

突厥在夏季养马放牧,最多派小队骑兵去抢一些商人。

但丰安城附近,没有互市的地方。与胡人部落互市之地在河套地区受降城一带。

丰安军的战马都被赶到黄河边牧场上,边放牧边训练,等着秋高马肥。

虽然突厥攻来的可能性极小,但巡视工作,李瑄一直慎重。每天最少会派出十队骑兵,在边境巡视,有时李瑄亲自带队出塞。

甚至还会派出探马到更远的地方,兼以日夜。

如果有胡人骑兵出现,李瑄会立刻将牧场上的马匹撤回来。

转眼间,来到七月。

李瑄收到李适之的来信,家里一切安好。 李隆基愈发信任李适之,最近又让李适之领了几个官职。

领,为兼任较低级别的官职。

虽然没什么大用,却代表皇帝的宠信。

李适之还告诉李瑄,皇帝已经决定向突厥汗国用兵,时间大概在秋八月。

他担心李瑄在与突厥的大战中行鲁莽的举动,提示李瑄一定要爱惜自己。

这是此次来信的主要目的。

最后,李适之问李瑄:七郎有无新诗?寄为父观之!

李瑄微微笑了笑,俯在桌前回书一封,恭喜李适之的同时,请李适之务必紧盯李林甫,有难以理解的事情,要与幕僚们商议,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他告诉李适之他已经适应边塞的生活,士卒们都很信任他,不用担心。

他也如愿寄回家中一首诗。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等此信件寄回家时,已经过了七夕了。

诗中所表达的含义,就由世人猜测吧!

“变数来了,历史上对突厥的灭国之战是明年,现看来今年就要动手。”

将书信送走后,李瑄陷入沉思。

听李适之的意思,是李林甫煽动着李隆基灭掉后突厥。

到底是心急李适之的权势日升,为了“宰相军功”,还是有什么目的?

“李将军,王帅召伱前往回乐城。”

又过几日,朔方节度使的使者,入丰安军城向李瑄禀告。

李瑄询问之下,得知是朔方军所有主将,包括振武军使,东受降城使,西受降城使等,都要前往回乐城朔方节度使府。

诸军主将汇聚,是大战前的征兆。

“王将军,王帅召我前往回乐,丰安军务,由你暂理。”

离开之前,李瑄向王思礼吩咐。

一个月以来,两人配合默契,没有间隙矛盾。

王思礼不冒犯李瑄身为主将的权威,尽职尽责训练军队。

李瑄适当放权,给予王思礼尊重。

“末将明白。”

王思礼拱手。

他亲身感受到李瑄在军中的魅力,再加上李瑄的身份,他会执行李瑄的信念,共同搏功。

“此去需要一段时间,黄河对岸,我种植一些瓜果,请帮我照看一下。”

李瑄已经确定所种为西瓜,前几日已将西瓜藤蔓整理好,就等果熟后,看品质如何。

“是!”

王思礼不太懂李瑄搞稀奇古怪的东西,李瑄吩咐,他照做就是。

在河对岸种十几亩地,不会对军城有任何影响。

此去回乐城,李瑄仅带着包括罗兴、薛错在内的二十二名亲卫。

一天以后,李瑄第二次踏入繁华的回乐城。

和上一次不同,李瑄刚入城,灵武太守府的长史迎接李瑄,并为李瑄一行安排住所。

如振武军这种离回乐城千里远的军城,需要数日后,才可到达。

行礼放好,李瑄立刻到朔方节度使府拜见王忠嗣。

“大夫请李将军入内。”

李光弼出现在府前请道。

李瑄并不知道李光弼的身份,这么年轻,还以为他是节度使府的佐吏。

王忠嗣在偏厅接见李瑄,这代表只是私下的会见。

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61章 前锋第188章 为诸将士升官,陇右军扩至十一万五第428章 政变,渤海国灭亡第13章 违制的坟墓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书,修国史,紫金光禄大夫第242章 建立神策军,追封李瑄祖父为王第239章 生擒吐蕃赞普,三十三万大军全军覆没第143章 凉州城发展规划,回到长安第351章 天将军回天街图,与李隆基的对话第10章 咏柳第232章 连斩十八猛将第126章 汗血宝马的速度第144章 杨钊的野望,李隆基召见第324章 斩将拔旗,大食远征军覆没第482章 巴格达,哈里发的决心第394章 安禄山的最后一搏,李瑄到来第270章 变革派领袖李瑄,保守派领袖李林甫第28章 新任军使卢瑜第80章 满城沸腾第408章 与杜甫,百年盛世,叫上李白第162章 吐蕃反制大唐的手段第280章 别出心裁的礼物第270章 变革派领袖李瑄,保守派领袖李林甫第435章 云南都护府,叶护太子,百国盛会开启第333章 骑兵战术,追逐与被追逐第315章 西域战争起第59章 丰安令刘晏第433章 佛祖 道祖的奴隶,迎接百国盛会第42章 把柄第2章 灵翠楼第207章 圣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机第231章 最关键的一战,十八大猛将出击第197章 杀死李瑄,君子豹变第393章 安禄山出逃洛阳,叛军哗变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养马官第374章 斩太子亲信,与叛军首战第50章 获得宝马第306章 李林甫被算计,李林甫罢相,李瑄率兵至右相府第188章 为诸将士升官,陇右军扩至十一万五第148章 杨玉瑶的诱惑,凤凰东来第377章 天策上将,秦王,尚书令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户所第350章 不一样的朱雀街,长安百姓的期望第375章 与李隆基同龙辇入长安第287章 兵卒包围平康坊第449章 天可汗将死于草原第155章 杖杀罗希奭,驱逐王鉷,裴宽拜相第297章 与“五杨”的矛盾,利益的冲突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146章 和亲,与韦坚决裂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372章 贵妃不可留,献长安城第209章 圣人赏赐诸葛亮剑,入相之势第402章 剑履上殿,质问李隆基第453章 铜墙铁壁,人间地狱第377章 天策上将,秦王,尚书令第406章 吐蕃中计,大溃败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贡 求和第180章 树敦城破,谋划九曲第440章 萨彦岭上的不甘,回纥大可汗死第60章 峡口第398章 回纥的妥协,大唐月报第286章 弹劾李瑄,堂兄犯法第365章 安禄山称帝,哥舒翰出潼关,突袭长安第77章 升官,忠武将军第383章 安禄山穷途末路,一战定乾坤第449章 天可汗将死于草原第248章 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第258章 争斗来临,杨钊的效忠第48章 见王忠嗣第58章 头破血流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宝变革第139章 节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职第284章 李瑄纳妾,裴灵溪的感动第367章 灵宝之战,潼关陷落第470章 平原如高山,宣泽乡(新年快乐!)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养马官第257章 李隆基为李瑄拜相造势,舞马第475章 金陵,再见李白第282章 安禄山怒火中烧第404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应该改元第436章 万国衣冠拜冕旒第295章 岳父献鱼肠剑第15章 大胜第54章 暗度陈仓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帅的选择第386章 亲至潼关,李泌献策第309章 算计高仙芝,西域之路第453章 铜墙铁壁,人间地狱第303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第二子;杨氏远亲第332章 定河中之战,围歼大食近卫军第338章 总督之死,大唐的河中,李瑄西征第377章 天策上将,秦王,尚书令第24章 广运潭第258章 争斗来临,杨钊的效忠第177章 床弩的威力,鸡心谷的血战第430章 吐蕃的绝唱第361章 凶残叛军,华清宫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第426章 征伐东北诸胡,渤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