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唐军阵形

第56章 唐军阵形

大唐边军虽有八万骑兵,还有数万附属胡骑,以及号令一些仆从军。

但这些力量分散,整合不到一起。

另外,大唐不是缺马匹。

大唐把马政列为“经国要政”之一,设立了专门统管全国马政的太仆寺,下设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还要求西域诸国,回纥、葛逻禄、契丹等部,每年必须供马。

在大唐建立之初,整个国家从隋朝得来的战马,只有五千匹。

所以在唐初,李世民面对颉利可汗数十万骑兵,只能忍辱负重,立下渭水之盟。 wWW ⊕Tтka n ⊕¢ ○

经过数十年的培养后,到高宗麟德年间,边境诸牧监的马匹数量达七十万匹。

但在高宗后期和武则天时代,大唐的对外战争频频失利,外交上也一塌糊涂,使大唐的马匹在短时间损失大半。

到李隆基继位的时候,大唐诸牧监马匹只剩下二十四万匹。

当开元盛世拉开序幕,战马在十余年后,就繁衍到四十三万匹。

至天宝年间,马匹数量超过麟德年间,达到八十万匹。

ωωω☢ TTκan☢ c ○

然大唐对马匹的消耗,却越来越多。

以至于超过八十万匹马,除了老幼,只能定八万匹战马给边军。

其他,有数万匹最好的战马,和长安城的禁军们一起提前退休养老。

还有皇帝各种车马、娱乐之马,都需要极品马充实。

大唐诸郡诸道,数不尽驿站。

王公贵族们,按制度要分得一些马匹。

这还是民间养马,供应不少地方权贵、官吏,否则军马还可能少一批。

李光弼很赞成李瑄的稳扎稳打。

有的时候,不得不调动骑兵,与胡人战斗。

但现在突厥汗国四面楚歌,这场战斗,关乎突厥汗国的存亡。突厥骑兵若不投降,必然要孤注一掷,与唐军决战。

“李虞候,突厥与大唐百年争斗,必知我大唐军阵的厉害,我军阵形严谨,他们虽有万骑,不一定敢冲阵。我建议示敌以弱,故意在距离丰安军渡近的地方,露出破绽。待敌人冲锋,我军立刻弥补破绽,以消耗敌骑实力。”

在敌骑接近的时候,李瑄突然想到一个注意,向李光弼说道。

等敌骑消耗一部分,大唐的偏师的骑兵,加上皋兰州等地骑兵,数量已经不下于突厥骑兵。

唐军甲胄齐全,数量对等,突厥骑兵几乎不可能战胜。

“李将军智计甚妙,不过如果在丰安军渡近的地方露破绽,太过明显。我建议在离丰安军渡最远的地方设下破绽。”

李光弼眼前一亮,沉吟后,给李瑄建议。

“还是李虞候想得周到。”

李瑄认同。

“我立刻通知左厢兵马使崔将军。”

唐军出塞的主要目的是剿灭突厥生力军,收服突厥左厢。

每一次歼灭,对接下来的行进都有巨大的优势。

本部经略军的统领,为左右厢兵马使。

左厢兵马使崔湛认为此计可行。

如果能重击突厥骑兵,少不了他的军功。

随即,李瑄将最南面军阵的战车、鹿角藏在更远的地方,从城中取黑布遮盖。

并且在这一段,不留穿重甲的士兵。

突厥骑兵看到后,会以为唐军防守力量不足。

“轰隆隆……”

等待不到一个时辰,万马奔腾的声音打破黑夜的寂静,大地都在震颤。

突厥一万骑星夜赶来,他们的探马可以逼近丰安军城。

“禀统领,丰安军渡正有唐军在连夜过河!”

突厥的探马弄清楚情况后,向颇黎禀告。

“唐军已在城前背水列阵,靠近观察唐军的阵形情况。”

颇黎眉头一皱,向探马吩咐道。

他明白自己一方上当了,唐军不是从鸣沙渡过河,而是转到丰安渡。

等丰安渡聚集成军,唐军会立刻北上,掩护鸣沙渡的兵马过河。

到时候对突厥骑兵来说,将是一场硬仗。

夜间很难观察具体。 如果唐军阵形未整,他可以下令突袭。

颇黎将大军停靠在数里外,派遣上百名敢死勇士,靠近观察。

李瑄这边的一千骑兵,全在军阵之中。

五百跳荡骑兵,和三百弩骑兵,此时下马参与军阵的防守。

军阵在军城靠北一点,占地方圆数里,包围着渡口。

以五十人一队,十到二十个队为一营,以衙将统领一营。

以战车、鹿角驱前,最前方分四营,都是经略军的重甲兵,持大枪,扶以大盾,站在战车之后。

左翼为丰安军铁甲大枪营,右翼为跳荡军营。其他营持长枪、盾牌,加强军阵。

丰安军包括骑弩,共五百弩兵。居前。

经略军也有一千弩兵上岸,五百居左。五百居右。

弓箭手居其后。

一千精骑居中。一千人的奇兵(预备队)居中。

这样的方阵一旦组成,骑兵对射肯定射不过。

冲也很难冲破。

缺点就是太被动。

好在唐军骑兵数量和隶属胡骑数量可观,战力强悍。

并且,这只是防御的方阵。

还有进攻方阵,那时骑兵会在两翼,其他阵形也会调整。

“中军营开一道口子。”

李瑄见突厥骑兵靠近探查,不想让他们轻易回去。

“咚咚!”

夜间无法用旗帜,只能以鼓角传达军令。

中军营收到命令后,推开战车,挪开一道口子,李瑄率领亲卫和百骑出军阵。

那些派来探查信息的突厥骑兵悍不畏死,他们手持兽皮盾牌,分散从各个方向,靠近探查唐军的阵形具体情况。

没有命令,唐军不能放箭。

夜间对他们一轮齐射,属于得不偿失。

李瑄率大部分骑兵在北面。南面的薄弱处,只派遣二十骑阻挡,故意展示给突厥骑兵。

既然是勇士,十余名突厥骑兵见绕不开李瑄,一手持皮盾,一手扬起弯刀,杀向李瑄和亲卫。

李瑄骑着火云马,手握一柄一丈五尺(唐一尺30.7厘米)的马槊,锋利如剑一样的槊尖,寒光逼人。

“咔嚓!”

“噗嗤!”

在与李瑄相遇时,一名突厥骑兵刚举盾,就被李瑄一槊击碎盾牌。

宝马为李瑄带来巨大冲击力,槊尖直接贯穿突厥骑兵的躯体。

李瑄双手持槊,迅速收力。

两马错开的时候,突厥骑兵的尸体跌落下马。

其他的突厥骑兵,被李瑄亲卫轻松解决。

活着的突厥骑兵在观察完唐军的阵形后,飞马撤回。

留下六七十具尸体,倒在阵前。

李瑄引着敌人的马,返回军阵之中。

“启禀统领,唐军的南部军营,无鹿角、战车,而且守卫者具非铁甲,应该是人手不够。”

几名探查唐军阵形南部的突厥骑兵,回来向颇黎禀告。

“统领,当趁唐军未稳,迅速冲击。唐军在源源不断渡河,战机很快就会失去。”

悉颉斤立刻向颇黎请命:“末将愿先登,突破唐军阵形。”

“集精锐被甲之骑,冲击唐军薄弱之地。其余骑分正、北佯攻,分散唐军注意力,如果唐军被冲开,必然大乱。分队杀向丰安渡。”

突厥是弱势一方,必须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

哪怕心有疑虑,也要尝试一番。

第279章 洞房花烛夜第17章 杨玉环第355章 王莽谦恭未篡时,天宝十三载第374章 斩太子亲信,与叛军首战第337章 攻克萨末鞬城,总督的末路第394章 安禄山的最后一搏,李瑄到来第310章 安西 北庭节度大使,经略大使,灯火阑珊处第22章 宁远将军第265章 携千牛卫巡查河东,廖峥嵘的疑问第130章 慕容家族第240章 赞普劝李瑄造反,黄河源头第146章 和亲,与韦坚决裂第131章 突袭青海东部第318章 碎叶之战第372章 贵妃不可留,献长安城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头第307章 李瑄的危机,高仙芝回京献俘第240章 赞普劝李瑄造反,黄河源头第111章 李适之拜太子太师,封宋国公第355章 王莽谦恭未篡时,天宝十三载第243章 大唐的地图,李林甫入道第22章 宁远将军第200章 李林甫权势再减,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266章 “锦衣卫”,野无遗贤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穷途末路第216章 李林甫为李瑄抄录《出师表》第21章 为高力士“献宝”第22章 宁远将军第335章 天将军的战场之威,败局已定第369章 圣人去哪了?行至马嵬驿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书,修国史,紫金光禄大夫第9章 柳岸遇李白 贺知章第283章 安禄山与杨钊不死不休第15章 大胜第131章 突袭青海东部第79章 回到长安第405章 蜀地求援,吐蕃进攻柏海郡第371章 我要节制天下兵马第310章 安西 北庭节度大使,经略大使,灯火阑珊处第305章 李相的威严,逮捕五杨之一第8章 看花马第318章 碎叶之战第103章 对吐蕃的战略第280章 别出心裁的礼物第402章 剑履上殿,质问李隆基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耻辱第263章 水调歌头,杨玉环的眼泪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20章 皇帝问策第2章 灵翠楼第13章 违制的坟墓第88章 李林甫卸任吏部尚书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贡 求和第352章 李适之的顾虑,小儿小女第380章 请求为李适之封王,占领蒲津大桥第247章 正式成为天水王,一掌击碎天灵盖第68章 斩将,当者辟易第111章 李适之拜太子太师,封宋国公第32章 突厥寇边第255章 李林甫的人生第二春第10章 咏柳第295章 岳父献鱼肠剑第358章 我们殊途同归,等待东北的鼓声第62章 五万骑兵第32章 突厥寇边第55章 颇黎第339章 大食帝国与罗马帝国的反应第322章 大食突围,安西陌刀与河陇陌刀第371章 我要节制天下兵马第221章 安禄山蠢蠢欲动,豪强的乞降第212章 安抚杨玉环,欲长镇河陇第374章 斩太子亲信,与叛军首战第40章 罗兴失踪第137章 被监察御史弹劾第14章 权相李林甫第97章 竟敢偷袭本将第86章 李适之的“罗钳吉网”第164章 巡视诸军,不斩来使第350章 不一样的朱雀街,长安百姓的期望第113章 组建四万匹战马的临洮军第340章 波斯诗人为天将军歌功颂德第295章 岳父献鱼肠剑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耻辱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对战大食的计策第401章 李瑄的时代第229章 赞普的决定,将军难免阵前亡第252章 与圣人论国事,出将入相第130章 慕容家族第322章 大食突围,安西陌刀与河陇陌刀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耻辱第46章 再遇薛错第158章 裴灵溪第331章 进军两河,经略军 长城军出动第293章 天将军第132章 天寒地冻,就是苍天助我第200章 李林甫权势再减,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291章 科举发榜,吐蕃大使再入长安第385章 新政初见端倪,李适之回长安第216章 李林甫为李瑄抄录《出师表》第138章 回到湟水城,百姓夹道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