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一将一相

宋璟刚直无私,认法不认人,不管你是谁,哪怕是皇亲国戚,只要你犯了法,他也会按律处置。在革除积弊的过程中,宋璟将是一把快刀。

正是因为这种性格,在当初张说被武三思威胁,要张说作伪证诬告李旦父子之时,宋璟就提醒过张说,要张说坚持正义,他愿与张说一道担责。

在当时,武氏横行,武三思气焰滔天,宋璟敢与武三思对着干,这种正气非常人所能及。

“嗯。”众人赞赏的打量着姚崇。

此人不仅看事儿很透彻,就是看人也是透彻,不简单啊。

同时,众人对张说也是欣赏有加,他也看到了这点,同样不简单。

“姚崇,你看得通透,这很好。可眼下的宋璟在天竺,难以调回呀。”李隆基的眉头拧在一起,道:“与大食大战一开,天竺将是大唐最重要的粮草来源,光靠王毛仲可不够,必须要一个才能昭著的能臣坐镇。”

天竺的重要性不需要说的,会成为唐朝最重要的粮草来源地,有了天竺的支持,唐朝就不用从内地调运粮草,会减轻很多负担。

正是因为看到此点,李隆基这才主张征服天竺。

是以,把天竺治理好,为将来的大战筹措粮草,就成了重中之中。要做到这点,需要一个能臣来完成,宋璟是很好的人选。

“是呀。”众人赞成李隆基的话。

“陛下,臣倒是有一策,可解此难题。”张柬之接过话头道。

“哦。说来听听。”李隆基大感兴趣。

若是能把宋璟调回来。又能治理好天竺。这是一箭双雕。无上美事。

不仅李隆基感兴趣,群臣都感兴趣,无不上睁大眼睛,打理着张柬之。

“陛下,臣愿去天竺替回宋璟。”张柬之道。

群臣一愣,随即点头,大为赞成这事。

张柬之的才干没得说的,要不是他的性格有妇人之仁。放过了武三思的话,就不会有后来被害之事。

他去天竺换下宋璟,还是让人放心的,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

“你要去天竺,换回宋璟,倒是一个好办法。”李隆基沉吟着道:“只是你的年岁大了,能适应异域万里之外的情形么?”

张柬之的身体虽然不错,然年纪比起狄仁杰还要大上几岁,派他去天竺,这还真是让人担忧。

“若陛下担忧臣的身子。臣还有一个两全之策。”张柬之道:“陛下可以找一些有才干,而又年富力强的人。随臣一道前去。若是臣有个三长两短,他们可以接着挑起重任。”

“好办法!”众人齐声赞同。

这绝对是个好办法。

“你是否有人选?”李隆基问道。

“陛下,臣是有几个人选,还请陛下恩准。”张柬之点头,道:“桓彦范、敬晖、崔玄暐、袁恕己可与臣一道前往。”

“这不是五王么?”李隆基有些惊讶。

历史上,张柬之就是与这四人联手,发动“神龙革命”,逼武则天退位,扶持李显当皇帝。李显封他们五人为郡王,史称“五王”。

这五人的才干没得说,着实了得。只是有一样,那就是存有妇人之仁,忽略了武三思,最后被武三思害死了。

“他们虽是有妇人之仁,可去天竺不是内斗,他们不会手软,让他们去不会有问题。”李隆基在心里暗道,很快就有了决断。

“既如此,那就这样吧。”李隆基点头道。

“谢陛下。”张柬之大是欢喜,道:“臣能在有生之年,为大唐做事,即使身死异域,也无憾了!”

击破大食,这是千古盛事,能为此事出力,是莫大的荣幸事儿。即使是身死,那也值了。

“没错!”群臣齐声赞同,人人一脸的艳慕,恨不得与张柬之换换。

唐朝之所以武功极盛,在于唐人有这种献身精神,敢于身入异域,哪怕是死,也不后悔。

“陛下,张大人前去天竺之事,可以先行。”张说提议道:“容诸事铺开后,朝廷要招揽人才,陛下再挑选一批人才,随后派去。这些人到了天竺,既可以历练,又可以辅助张大人。”

“好主意。”众人齐声赞同。

这绝对是一个好办法。唐朝打下这么广阔的土地,自然是要去治理的。招揽的人才,他们不去治理,还要谁去?

他们去了天竺,既可以历练,还可以帮着张柬之做事,对于天竺的稳定有着很大的作用。

“姚崇,你可愿任丞相?”李隆基冲姚崇问道。

“臣愿担此重任,尽心尽力,把政务打理好。”姚崇这次没话说了。

“嗯。”李隆基重重点头,大为赞赏。

姚崇和宋璟是一对好搭挡,史称“姚宋”,这一对组合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为开元盛世的成功立下大功。

后人在评价这一组合时,认为唐朝的所有宰相中最有才干最有成就的,也就是两对组合,即房玄龄和杜如晦,姚崇和宋璟。

姚崇深远的目光,所提的十事为开元盛世定下基调,再有宋璟的刚直为之相辅,铸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恢复了唐太宗时的疆域,还大有开拓,尤其是在西域的进取,一路向西,打到阿拉伯帝国的腹心去了。

这一段历史,对于西方国家来说,那异常沉重。现代的西方历史学家在提到这一段历史,就会感慨阿拉伯帝国费了好大的力气,“终于打退了中国的进攻”。

千多年过去了,虽然有康雍乾三世号称“盖世之选”的鼎盛。然而在文治还是武功上都与开元盛世有不小的差距。

在中国历史上。唯一能与开元盛世相比的。也只有汉武帝开创的“汉武盛世”。

汉武盛世,同样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文治武功达于鼎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巅峰时期,让人目眩。

一提起汉武帝,人们就会想到他的赫赫武功,硬生生击破匈奴,对他的文治。很少有人提及。其实,汉武帝在文治方面取得的成功非常大,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文景之治,两代皇帝历时数十年取得的成就,汉武帝只用了几年就超越了。

在汉武帝取得的文治中,提几件大家熟悉的就知道他的文治方面有多大的成功。打击地方豪强,实行“推恩令”削弱诸候,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些,汉高祖、汉文帝和汉景帝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汉武帝全做到了,所以他的文治同样了得。

李隆基要开创的盛世。比起历史上的开元盛世还要了得,有了姚宋这一对组合,再有他推动,相信一定能成功。

“在宋璟未回来之前,还要请国老多加担待,辅助姚崇理政。”李隆基冲狄仁杰道。

狄仁杰的年纪虽然大了,难以长时间操持国政,但短时没有问题。

“陛下请放心,臣一定尽心尽力,辅佐姚大人理政。”狄仁杰忙道。

狄仁杰有着优良的品德,相信他会尽心尽力,不会因为姚崇是后辈,他就拿捏,李隆基大为欣慰。

“张说,你就当兵部尚书吧。”李隆基冲张说道。

“臣领旨。”张说倒没有多说,欣然领旨。

“与大食一战,必是倾尽国力之战,需要准备的事儿特别多,光靠张说一人难以完成。”李隆基冲王孝杰,道:“这还要请王孝杰多加辅助。”

王孝杰的身子骨是大不如从前了,精力也不是那么好了,无法承受繁重的军务,但辅助张说没问题。

“陛下请放心,臣一定辅助好张大人。”王孝杰重重点头。

他是直性子之人,性格豪爽,没有多少心眼儿,他如此说了,定然会打好下手。

“一文一武,一将一相,朕已派定。”李隆基眼中精光闪闪,道:“你们两人还需要哪些人手,你们都说说。”

既然把重任派给他们了,就得给他们打造一套用得顺手的班子,不然的话,也是冤谈。

“陛下,只要宋璟回来,一切好说。”姚崇倒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宋璟是个大能人,有他相助,还能有什么要求?至于打下手的一些大臣和吏员,这根本就不是难事了。

“陛下,能否把陈玄礼调回来?”张说想了想道:“陈玄礼有大器局,善于运筹,若是有他相助的话,处理军务就顺利多了。”

“是呀。”众人大为赞成这话。

“这恐怕不能。”李隆基摇头,道:“朕之所以把陈玄礼放在西域主持大局,就是因为那里非他不可。杨思勖固然了得,精通兵道,然而他却是性子阴狠,做事狠辣,恐激起事端。薛直是一员猛将,征战不是问题,可要他运筹全局就不行了,把陈玄礼调回来的话,西域谁来主持?”

李隆基把陈玄礼放在西域,那是经过通盘考虑的。陈玄礼有大器局,善于运筹,目光深远,由他主持西域的军务正合适。

杨思勖此人不错,就是性格狠辣,做事狠毒,恐激起事端。杨思勖是一把快刀,用来杀敌没问题,若是用来主持西域军务,很可能出事,不能不虑。

至于薛直,勇猛过人,打仗没问题,全盘考虑问题就欠缺了。

“那好吧。”张说知道李隆基说得对,只得认可了。

“倒是有一个人适合给你打下手。”李隆基笑道:“钟绍京给你,如何?”

“钟大人?不错!”张说欣然同意了。

钟绍京以一文士入主千骑,虽然不领军,却是打理千骑的文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就在于他有这方面的才干。让他进入兵部,帮助张说处理军务,再好不过了。

就这样,文武两帮班子给确定了。

第45章 一箭三雕第33章 行刺第16章 赞普亲征第1章 唐中宗第47章 教子有方第14章 奔赴边关第77章 踩的就是你第45章 首战大食第43章 一路向西第31章 出兵天竺第16章 立太子之议第32章 首战告捷第35章 阴谋第19章 赢得尊重第30章 吐蕃大治第84章 霓裳羽衣第18章 去最危险的地方第35章 阴谋第69章 火烧大漠第29章 突厥退兵第19章 波斯动荡第37章 李旦求助第7章 突厥复国?第4章 调兵遣将第70章 默啜慌了第36章 滥竽充数第66章 人才济济第11章 不信?第19章 赢得尊重第80章 夺马第5章 机会来了第12章 安插人手第35章 阿罗那很害怕第3章 威行大漠第72章 大败暾欲谷第52章 打击报复第71章 图穷匕现第68章 强硬回应第40章 南天竺灭亡第9章 狠人当先锋第29章 名臣张说第4章 武承嗣第31章 同流合污第5章 各出机谋第21章 大破吐蕃(下)第18章 纷纷归降第32章 你算什么东西!第16章 中亚明珠第16章 中亚明珠第82章 美女第43章 疯了!疯了!第70章 杀机第43章 立太子第71章 图穷匕现第85章 大决战(中)第67章 波斯王子第37章 分头出击第25章 将门之后第64章 各有盘算第19章 等你多时了第11章 跟屁虫第60章 血染大漠(中)第86章 狗屁诗文第69章 大练兵第32章 战争总动员第30章 吐蕃大治第24章 大战古尔(下)第48章 金吾将军第2章 万骑第75章 坐山观虎斗第30章 吐蕃大治第47章 第二轮交锋第21章 大举进攻第43章 立太子第31章 同流合污第26章 好大一顶绿帽子第35章 武则天好伤心第56章 阿拉伯帝国使者第27章 千金买将第4章 国难思良将第70章 杀机第58章 破大食之策第1章 大食东进第35章 阴谋第18章 振聋发聩第21章 要干大的第49章 灰头土脑第11章 兵临怛罗斯第77章 默啜傻眼第74章 奇袭黑沙城第42章 斩尽杀绝第60章 血染大漠(上)第30章 波斯复国第40章 武则天退位第81章 天赐良机第18章 断敌退路第68章 强硬回应第28章 传说中的小白脸第46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第85章 大决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