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西京变(五)

????平州刺史张在吉是第一个品尝到战胜者福利的非营州官员,随着营州对各种物资的极大需求,张在吉的平州终于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平州上下,从官员至百姓,从行商到工匠,都在努力的忙碌着,只为了满足营州的巨大采购。粮食、布匹、农具、瓷器,能够自己出产的,平州就用自产物品输往营州,各种制造生活器具的作坊不断设立着,平州城内一个最普通的工匠都开到了月俸一贯的高价,就连那些学徒,也都有了每月百文的零花。对于那些不能自产的物资,平州方面就进行代购,开展大额转手贸易。

由幽州至平州,再由平州出榆关而至柳城、燕郡的线路已经被大车辗出了一条天然的平道,张在吉组织人手稍加整饰,位于平州境内的这条商路就成为了正式官道,至于出榆关后至柳城、再由柳城至燕郡的路线,张在吉也正准备组织人手平整,为此,李诚中答允支付平州方面的修路费用达到总价三万贯。

之所以如此,无他,唯缺人力耳!营州地盘虽大,近三倍于平州,人丁却只有平州的一半。尤其是新纳入掌控的燕郡和怀远军城,人丁远远达不到预期设想。燕郡丁口不过万余,而怀远作为典型的军城,城内是不住百姓的,只有城畿附近有几千百姓。目前为止,连上柳城、燕郡、怀远军城及位于小凌河与五股河流域新设的锦县,统计出来的人丁刚过十七万之数。而且其中近半为各族胡人。胡人擅长征战、擅长畜牧,也可以干些重体力的活,比如到柳城东山采矿,但让他们进入工坊中劳作。却实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按照李诚中的建军思想,营州军常备军比例为三十比一,也就是说,什么都不干,整天只是训练和待命的军队人数上限应为五千四百人。目前营州军一线部队共计两千七百人,在训的三个预备营为七百五十人,加上已经筹备完毕并开展训练的一千怀约联军,总计达到了四千四百五十人。这么多精壮男丁的日常所需要靠营州来负担。让本就不多的营州丁口更显得捉襟见肘。好在按照怀远密约的规定,怀约联军的军费由契丹迭剌部和乌隗部承担,也算是缓解了营州的燃眉之急。

截止九月底,随着柳城和燕郡作坊的搬迁调整完毕。营州军的冬季常服、甲胄以及兵刃产量都攀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至十月上旬,五千套冬季常服生产完毕,并立刻配发全军,包括营州军主力和预备营,乃至怀约联军都穿上了新的军服。除了保暖、便于作战外。整个军伍的阵容焕然一新,列阵之时更多了几分肃杀之气。

按照李诚中的授意,除了手套、皮靴、腰带、毡帽之外,每名官兵都配发了两条肩章。一条缝在军服之上,一条缝在皮甲之上。肩章上用锦线缝制了横杠和三角星,以标明官兵的级别。当肩章下发的时候。同时也意味着营州军的军衔制度开始实行,更意味着营州军向正规化进程的建设更近了一步。

经过改良后的营州军军衔制度与这个时代官阶不同,这个时代的军职衔级太过繁琐,从最低级的从九品下陪戎副尉到最高级的正一品天策上将,足足有四十级,其繁复和琐碎,令人头痛不已。按照不同的衔级当然要配以高低不等的待遇,光是分出四十档不同层次的军饷,就足以让所有掌管后勤辎重的军官头晕脑胀。更别提其中很多属于相同衔级不同职务的情况,更有一些则光有衔级没有职务,这样的不匹配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混乱。

所以在这个时代,官阶与本职并没有天然的联系,最好的例子就是柳城事变中的主谋者之一赵横,他在幽州时的官阶是昭武校尉,比李诚中还要大好多级,可手下没有一兵一卒,比起李诚中这个当时的宣节校尉差得没边了。

李诚中设定的军衔制度就是要尽量将官阶和职务匹配起来,在方便后勤记饷的同时,也真正使这些官阶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成为官兵们认可的一种真正荣誉,而非随手可弃的山芋。要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在两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减化阶别,二是阶别匹配军职。

为此,营州军将阶别减少了一半,即去掉其中“上”和“下”的区别,只保留本阶官名。比如九品军阶分正九品上任勇校尉、正九品下任勇副尉、从九品上陪戎校尉、从九品下陪戎副尉,新的营州军军衔则只保留正九品仁勇校尉、从九品陪戎校尉。

同时,军衔还将职务联系到了一起,比如从九品陪戎校尉即为伍长,正九品仁勇校尉即为伙长。当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完全匹配,毕竟同样的军职并不代表同样的资历。比如同为伙长,甲伙长任职三年,乙伙长则从伍长刚刚晋升,则甲伙长应为正九品仁勇校尉,乙伙长则为从九品陪戎校尉,在作战的时候,乙伙长则应遵从甲伙长的命令。若甲伙长连续服役六年仍然达不到晋升队正的条件,为了鼓励他的劳苦,也可晋升其为从八品御侮校尉,但本职仍为伙长。

有了可佩戴的军衔肩章,除了日常后勤、训练等方面得以理顺之外,最大的好处还在于,当部队处于分散状态之时,士兵们可凭肩章上标明的军衔自动聚拢,组成新的战斗序列,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主官一死,全军崩溃的可能性,为军队的持续作战提供了极大的臂助。

除了军服外,营州军的甲胄也已经为主力部队配齐。在营州军主力部队中,步卒三营(弓箭手)和骑兵营全营配发轻甲,步卒二营(刀盾手)和步卒一营(长枪兵)也全员配发重甲,中军营的护军都、警备都、后勤都及斥候都则依据其兵种性质配发不同的甲胄。

值得一提的是,虞候司后勤处兵器装备科终于将铁甲定型。铁甲是为了满足一线枪兵当面临阵的铠甲,甲片以大块组成,镶嵌于皮甲之上,在士兵前身形成上自脖颈,下至脚踝的覆盖型明光铁铠,腰部和颈部以厚重的铁圈缠绕,尤其以后腰和后脖为重,保护身体要害的同时,起着平衡重心的作用,头盔则为整体铁片所铸,向下护住双耳,内衬皮毛以适宜套戴。面部则有可活动的面具,平时转向脑后,战时则垂下遮护脸颊。

穿上铁甲之后,士兵等于披挂了三层甲胄,内层为具有一定防护能力的士兵常服,中层则为全身皮甲,皮甲之外则为铁甲,尤其是正面,几乎相当于一面人形铁盾,看上去十分骇人。这样的甲胄防护力十分可观,百步之外以强弓劲射也穿不透外层铁铠,五十步处则只能穿透到中间的皮甲,在三十步时,箭头也只到内层军服之上便力道尽去。李诚中试穿一回,掂量出整套甲胄的分量,约为后世三十斤左右,穿戴之后确实有着行进困难的问题,但一想到大队铁甲枪兵列阵向前的威势,这些问题在战场上便都不是问题了。

只不过如此一来,便需要更多的后勤士兵和大车随军前行,这倒是个不小的问题,为此,李诚中将后勤都从中营里单独分立出来,成立了专门的后勤营,人员也有原先的二百扩充至五百,除了装备的五十驾大车外,他还与张老匠一起设计出了独轮手推车,也就是后世鸡公车的样子,并提出为后勤营装备一百驾的要求。

按照张老匠的预计,到十月底可为两都枪兵配齐铁甲,十一月底则可为枪兵营五都全部配齐。因此,李诚中开始从全营抽选一百名身强力壮的士兵,组建直属中营的陌刀队和重斧队,他离“如墙而进”又近了一步。

随着李诚中的军工大生产运动,除了平州刺史张在吉从中获得巨大利益之外,高家、李家和王家也分别收益。

高家的参与主要是在海船上,第一宗贸易的收益则来自于江淮地区输送的流民。自四月起,在六个月的时间里,高家船队向江淮地区跑了三趟,一共拉回六千余流民,这些流民都被安置在了小凌河流域,开垦当地的未耕之地。李家主要获得的是盐的收益,他们据有河北大地上最好的盐池,李承约本人就是盐城守捉使,营州的用盐主要来自于李家的供给。王家主要向营州提供丝麻和绸缎,李诚中的冬季常服所用的大量布帛都来自于他们的输送。

但营州毕竟只有一州之地,人丁也才十七万上下,当最初的疯狂采购渐渐平息之后,三户豪门不约而同的找上了李诚中,希望能够开启新的贸易渠道。李诚中在幽州的时候曾经答允过这些豪门,将来在营州开出东南西北四条商道。如今向西经平州、蓟州而至幽州的商道已经成熟,向南方的海路也已经为高家独有,现在是到了开辟北部和东部商路的时候了。

北部商路如今已经不是问题,怀远条约的签订,让李诚中可以将触手深入北部契丹人控制的草原,但已经被营州初期大采购提升了胃口的这些豪门显然目的不止于此,他们对于向东的商路抱有更大的期望——当然,这也符合李诚中本人的期望。从怀远军城的缴获来看,东方就像个不着寸缕的美人一样,正对他张开怀抱,这样的诱惑,谁又能真正抵挡得住?。。)

第10章 魏州(五)第122章 南北战策(十六)第56章 两河轮战(二)第98章 决战上党(十三)第43章 卢龙节度(十二)第70章 仁恕之道(三)第53章 己未之冬(四)第105章 决战上党(二十)第2章 辽西双城(二)第76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第4章 魏州血夜(四)第137章 中枢之要(七)第47章 饶乐山巅(一)第41章 春夏(七)第48章 卢龙节度(十七)第14章 西京变(十四)第105章 决战上党(二十)第53章 己未之冬(四)第15章 西京变(十五)第55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第26章 榆关风云(五)第58章 饶乐山巅(十二)第76章 怀远新思维(八)第36章 白狼山水间(三)第22章 大河之东(七)第77章 仁恕之道(十)第59章 两河轮战(五)第80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第38章 白狼山水间(五)第72章 怀远新思维(四)第70章 非常规战争(七)第10章 幽州留后(十)第34章 营州经略(六)第24章 榆关风云(三)第23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第79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第81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第62章 饶乐山巅(十六)第61章 饶乐山巅(十五)第22章 诸侯之定(一)第26章 诸侯之定(五)第15节 幽州留后(十五)第1章 西京变(四)第12章 蒋袁合流(二)第84章 东都会盟(四)第23章 榆关风云(二)第62章 己未之冬(十三)第9章 西京变(九)第77章 仁恕之道(十)第25章 榆关风云(四)第53章 己未之冬(四)第112章 南北战策(六)第73章 钉子(六)第20章 整军(三)第53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第73章 钉子(六)第21章 西京变(二十一)第3章 贝州(上)第91章 决战上党(六)第132章 中枢之要(二)第7章 魏州(二)第29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第27章 插曲(四)第38章 营州经略(十)第11章 蒋袁合流(一)第58章 饶乐山巅(十二)第48章 饶乐山巅(二)第65章 饶乐山巅(十九)第10章 西京变(十)第41章 春夏(七)第29章 诸侯之定(八)第30章 双极(二)第33章 卢龙节度(二)第75章 转折(七)第7章 中官之死(一)第115章 南北战策(九)第2章 幽州留后(二)第66章 己未之冬(十七)第131章 中枢之要第53章 己未之冬(四)第80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第50章 范阳之春(四)第123章 河南(一)第121章 南北战策(十五)第134章 中枢之要(四)第7章 魏州(二)第4章 辽西双城(四)第80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第2章 西京变(二)第10章 中官之死(四)第38章 春夏(四)第11章 蒋袁合流(一)第21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第130章 河南(八)第82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第21章 大河之东(六)第126章 河南(四)第37章 春夏(三)第71章 仁恕之道(四)第32章 卢龙节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