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中官之死(四)

ps:感谢忧郁的使者月票鼓励。

李茂贞是河北深州人,本名宋文通,说起来,与李诚中的老上司刘仁恭还是乡党,但他发家远远早于刘仁恭,当刘仁恭还是默默无闻的边关镇将时,他已经因为人生中的一连串奇遇而出掌一镇节度了。

李茂贞的出身和刘仁恭相同,也是大头兵一个,但他效力的是成德。黄巢起兵后,朝廷无力应对,遂向天下藩镇下诏勤王。成德军对勤王不感兴趣,只是派了几百成德兵卒去陕州应景。李茂贞是这个时候被火线提拔为队正的,驻守陕州奉天,从此开始书写他在唐史中浓厚的一笔。

黄巢退出长安时,天子征召天下各军围剿,于是李茂贞随军参加了对黄巢大军的进攻。李茂贞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战斗,也没有展现出什么过人的军事天分,但他的运气特别好,居然在作战的时候中了头彩,在乱军之中冲到了尚让的面前,斩断了尚让的帅纛,于是农民军大败。

尚让是谁?是黄巢建立的大齐朝太尉兼中书令,农民军中的二号人物。论起来,尚让在农民军中的资历比甚至黄巢还要老,他是和王仙芝共同起兵的“革命领袖”!

因为追击黄巢的各路大军太乱太杂,整个战场都打乱了,李茂贞找不到自家主将,干脆提着尚让的帅纛去长安了。然后,李茂贞很幸运的遇见了权倾天下的田令孜,这个时候又正好是田令孜重组禁军的时刻,所以他立刻带着手下的几十号大兵加入了禁军,凭借缴获的帅纛得了个神策军指挥使的头衔,成了田令孜麾下的一个军头。

后来,田令孜因争夺盐池而与李克用、王重荣、朱玫、李昌符等四镇节度闹翻,带着僖宗皇帝逃往凤翔,李茂贞身为神策军的一个指挥使,在逃亡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忠心。把皇帝和田令孜伺候得相当满意,于是从一个禁军中的军头而一跃成为武定军节度使,天子赐名李茂贞。

后来天子返回长安,路遇凤翔节度使李昌符拦截,两边很快就打了起来。这个时候的朝廷禁军还不像十年后那么无能,在田令孜的重整下,还是具备了一定战斗力的。李昌府很快就败了。天子下令追击。然后,李茂贞又很幸运的在混乱的追击战中追到了李昌符,独享斩首之功。因此,他被加封凤翔、陇右节度使,从此成为长安左近地盘最大、实力最强、最有权势的藩镇。

李茂贞崛起之后,对朝政尤其关心。这种关心在天子李晔承继大宝之后表现得相当明显,只不过却有点太过频繁了。但凡朝中出了什么大事,他都要带兵进京,他一直认为僖宗皇帝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并且认为自己既然被列入了皇室族谱,就应当帮助先皇帝照顾和教导当今天子。于是他先后杀了大宦官杨复恭,逼死宰相杜让能、李溪和韦昭度。说实话是相当跋扈的。

但,跋扈的李茂贞这次遇到了狠手,他撞到了宣武军的头上,在一年多的战事中,凤翔的实力硬生生跌落到了谷底,居然想求一降而不可得,说起来相当郁闷。

李茂勋兵败的消息也传到了李茂贞的耳朵里,他既是伤感。又是轻松,内心里非常纠结和矛盾。不过这种纠结已经没必要了,山南和关内被蜀王和梁王瓜分,这下子梁王应该放心了吧?这下子应该允许咱老李投降了吧?

牙将郭启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再赴宣武军大营的,目的就是为了请降。面对李茂贞急迫的询问,郭启期难过的点了点头,道:“汴军……答允咱们投降了……”曾经纵横关内、陇右、山南、京畿的凤翔军竟然会落到一再请降而不得的境地。郭启期对此也很悲哀。

李茂贞拍了拍郭启期的肩膀,安慰道:“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过了这一关。咱们凤翔就能重新站起来。”

郭启期点头:“职部明白的。对了王爷,梁王已到城下大营了,梁王特地召见了职部,他有个条件……”

李茂贞神情一肃:“说!”

郭启期小声道:“梁王和崔相深恨中官,要求斩杀韩全诲等。”

李茂贞咬了咬牙,稍一犹豫,随即狠下心道:“那就杀了!若不是这帮中官撺掇陛下来咱们凤翔,局势何至于斯,实在可恨!”

人就是这样的,一旦遇到祸事,就习惯着为自己的失败和罪责开脱,找人来顶锅,哪怕贵为岐王的李茂贞也不可免俗。李茂贞此刻指责韩全诲等中官撺掇天子来凤翔,却浑然忘了自己当时也是同谋之一。

李茂贞当即命令郭启期去准备兵事,约好明日上午行事。郭启期临去前又说了城门口见到韩全诲车队的事情,李茂贞道:“也好,就让梁王亲手了结韩中尉吧。”他和韩全诲关系极好,韩全诲当年在凤翔做监军的时候,两人就交情不浅,听说不用自己亲手杀韩全诲,李茂贞也轻松了许多。

第二天一早,李茂贞单独面见天子,将自己和宣武达成的和议告知了天子,他说,这次兵祸都是韩全诲等中官劫持天子发生的,自己迎驾凤翔,只是为了防备贼寇,中官们是引发这次祸事的罪人。如今梁王已经带兵前来迎接天子回京了,自己也算松了口气,可以把这幅重担交出去了。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但李茂贞和天子都明白,这些话都是屁话。天子装模作样的听着,李茂贞则假模假式的说着,都是演给记录天子起居注的史官看的。其实一旁飞快用笔记录的史官也对其中的底细心知肚明,他也在演习,演给天下人和后来人看。

李茂贞说,经过商议,朝臣们一致要求,在回京前追究中官的责任。天子已经把韩全诲、张居翰和张茂安等人送出了凤翔,心中非常安定,所以对李茂贞的要求已经无可无不可了,他高兴的是能够很快回到长安。到时候就可以不受围城之苦,至少可以吃饱饭了吧。于是天子很开心的样子,说一切就有劳岐王了。

当日,李茂贞率凤翔兵开入行在,大肆抓捕高阶中官,将枢密使袁简易、周敬容、右中尉张彦宏、皇宫内诸司使韩处廷等十余人尽数斩杀。值宿禁卫的李继筠、李继诲、李彦弼等是当年受李茂贞指派挟持天子赴凤翔的执行者,李茂贞干脆一同杀了以消除隐患。

内廷中高阶宦官为之一空。于是天子任命了一批低阶宦官补位,以御食使第五可范为左军中尉,宣徽南院使仇承坦为右军中尉,王知古为上院枢密使,杨虔朗为下院枢密使。

初七,天子令新任中书令韩渥带着中官们的首级来到城外汴军大营求见梁王朱全忠。代传天子口谕:“以前胁持扣留天子车驾,恐惧获罪挑拨离间,不愿亲睦和谐的,都是这等人。现在朕与李茂贞决意把他们杀死,卿可明白告诉各军以平众愤。”

梁王派遣观察判官李振入城,向天子敬表谢罪。

查点首级的时候,梁王没有看到韩全诲。和李茂贞一对质,才知道韩全诲已经跑了,于是派兵四处寻找。但此刻韩全诲等已经离去了两天,又全然不知其去向,哪里还找得到。

议和已经达成,李茂贞也向梁王臣服,那帮“挟持天子旅凤翔”的中官们也都杀了,可是梁王依旧没有退兵的意思。继续率军围困凤翔。

李茂贞和天子问了梁王好几次,询问何时能够让天子回长安,但梁王都顾左右而言他,不提返回长安的事情。于是李茂贞很害怕,天子已经成了他手中的烫手山芋,想扔都扔不出去,他觉得梁王有可能想把借机把凤翔打下来。这样一来,自己这个岐王岂不成了孤家寡人了?于是李茂贞向天子献计,说必须把在长安的宰相崔胤招来迎驾,崔胤在朝堂中的号召力比较强。又和梁王交情莫逆,只要崔胤来了,梁王必定会给崔胤面子。

天子早就饿得受不了了,他实在不想在凤翔待下去了,只要能回长安,只要能吃饱饭,让他做什么都可以。于是天子传召,招崔胤前来迎驾,让他率长安的文武百官来凤翔,好把自己接回去。

崔胤因为在长安率百官于长乐坡郊迎梁王的事情,曾经被天子狠狠申斥了一顿,并罢免了官职,他感觉自己这一年中受了很大委屈,于是称病不来。

天子无奈,只得连续写了四份诏书,并恢复崔胤所有官职,让他重新担任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领三司事;李茂贞也写了一封言辞卑恭的书信,向崔胤承认自己的错误。崔胤面子挣足了,这才给梁王写信,询问他的意见。

梁王并没有攻占凤翔城的意思,于他而言,这座穷困的破城没有任何价值,他之所以不撤兵,是为了拖延时间。等把时间拖够了,一切布置完毕后,这才回书崔胤,开玩笑说自己从来没见过天子,需要崔胤来帮自己辨认,给自己牵线,自己才不至于面见天子时缺了礼数。

于是崔胤“病愈”,率文武百官离开长安,前来凤翔迎驾。与此同时,梁王也放开了对凤翔的围困,拥天子返回长安。正月二十五日,崔胤和文武百官在兴平迎接到天子仪仗,二十七日,天子终于回到了阔别一年多的长安。

一回长安,朱全忠、崔胤一同进宫奏对。崔胤奏称:“国初太平的时候,宦官不掌管军权、干预朝政。天宝以来,宦官逐渐强盛。贞元末年,分羽林卫为左、右神策军以便随从护卫,开始令宦官主管,以二千人为定制。从此,宦官参与掌管机密事务,夺取百司权力,上下遮掩,共为不法之事,大则勾结煽动藩镇,倾覆危害国家;小则以官爵猝讼做买卖,败坏朝政。朝廷衰微扰乱,正是由于这个原由,不铲除它的根源,祸患终究不能停止。请全部罢免诸司使,他们掌管的事务尽归省寺管理,各道监军全都召还京城。”

其实天子本人也明白,他想要的是诛杀权宦,而非“尽诛中官”,杀权宦的目的是为了掌权,可如果宦官全部被杀光了,天子就连最后一点遮羞的家底都没了。只是宣武军环伺左右,对于梁王和崔胤的奏对,天子怎么可能不听从呢?

当天,朱全忠领兵驱赶宦官第五可范等数百人到内侍省,全部把他们杀死,呼冤喊屈、号啕大哭之声,响彻内外。新任的枢密和中尉第五可范等人确实相当冤枉,他们刚上任十多天就被杀了,可谓死得不明不白。

宦官中有出使外地的,诏令所在地方把他们收捕处死,只留品秩卑微的幼弱宦官三十人以备洒扫。

朝廷敕令一出,各地藩镇纷纷斩杀驻镇宦官,天下间有品级的大宦官里,只有中尉韩全诲、卢龙监军使张居翰、河东监军使张承业、西川监军使鱼全、静海监军使程匡柔等寥寥几人得以保全。

自此以后,凡内廷宣布传达诏命,全令宫人出入办理;左、右神策两军所辖的内外八镇军队,也都归属左右龙武、羽林、神策等六军,任命崔胤兼领六军十二卫事务。

在崔胤的力主下,天子继续下诏,赐朱全忠号“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赐他的心腹敬翔、李振、裴迪等人号“迎銮协赞功臣”、大将朱友宁等人号“迎銮果毅功臣”、都头以上军官号“四镇静难功臣”。

朱全忠和崔胤还觉得不满足,于是逼迫天下册封朱全忠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并署太尉,让年幼的皇子李祚领“天下兵马大元帅”,崔胤兼侍中。在名义上给了朱全忠总揽天下兵马的军事大权,也给了崔胤门下、中书、尚书兼三司诸权合一的行政大权。

两个人将天子权柄瓜分一空,直到实在没有可分的,这才罢手。两人当日上书诛宦官时的理由——夺取百司权力、勾结煽动藩镇、私授文武官职等等,如今一一应在自己身上,实乃绝大讽刺。

崔胤掌权后,在宣武军的铁腕支持下开始清理政事堂。他逼迫天子下诏,赐工部侍郎、同平章事苏检和吏部侍郎卢光启自尽,又将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王溥降为太子宾客、分司。并将追随天子移驾凤翔的三十多名朝臣尽数贬斥,以亲密心腹补之,一时之间,权倾长安。

崔大宰相终于完成了对朝堂的统合,成了名符其实的宰相。

第57章 燕郡问题(二)第38章 双极(十)第27章 大河之东(十二)第39章 蓟州(一)第142章 国器(四)第36章 卢龙节度(五)第8章 幽州留后(八)第53章 君之野望(十一)第131章 中枢之要第53章 范阳之春(七)第15章 蒋袁合流(五)第28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第129章 河南(七)第104章 决战上党(十九)第63章 燕郡问题(八)第79章 转折(十一)第33章 诸侯之定(十二)第80章 钉子(十三)第13章 蒋袁合流(三)第76章 钉子(九)第4章 幽州留后(四)第9章 西京变(九)第58章 两河轮战(四)第65章 饶乐山巅(十九)第38章 营州经略(十)第58章 两河轮战(四)第32章 双极(四)第22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第49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第21章 西京变(二十一)第59章 饶乐山巅(十三)第78章 仁恕之道(十一)第21章 西京变(二十一)第37章 白狼山水间(四)第49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第38章 双极(十)第6章 辽西双城(六)第59章 饶乐山巅(十三)第52章 己未之冬(三)第38章 白狼山水间(五)第11章 北回归线(一)第65章 非常规战争(二)第73章 钉子(六)第85章 钉子(十八)第64章 燕郡问题(九)第18章 西京变(十八)第86章 决战上党(一)第80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第129章 河南(七)第21章 西京变(二十一)第16章 大河之东(一)第70章 钉子(三)第4章 幽州留后(四)第82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第41章 春夏(七)第38章 双极(十)第69章 怀远新思维(一)第71章 怀远新思维(三)第75章 怀远新思维(七)第19章 幽州留后(十九)第57章 两河轮战(三)第119章 南北战策(十三)第61章 饶乐山巅(十五)第60章 燕郡问题(五)第13章 蒋袁合流(三)第65章 两河轮战(十一)第38章 春夏(四)第80章 转折(十二)第61章 燕郡问题(六)第18章 大河之东(三)第48章 饶乐山巅(二)第137章 中枢之要(七)第64章 非常规战争(一)第115章 南北战策(九)第130章 河南(八)第80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第63章 燕郡问题(八)第31章 榆关风云(十)第54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第61章 饶乐山巅(十五)第77章 怀远新思维(九)第47章 饶乐山巅(一)第101章 决战上党(十六)第42章 春夏(八)第12节 幽州留后(十二)第56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第104章 决战上党(十九)第35章 营州经略(七)第17章 北回归线(七)第10章 中官之死(四)第80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第6章 魏州血夜(六)第35章 营州经略(七)第58章 己未之冬(九)第46章 春夏(十二)第58章 己未之冬(九)第22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第57章 两河轮战(三)第75章 仁恕之道(八)第10章 幽州留后(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