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河南(六)

PS:月票过百了,谢谢兄弟们。另外也要感谢niuniumaomao打赏。

兖州,泰宁军治所节度府,杨崇本在二堂上来回踱步,心中焦虑万分。

杨崇本原是李茂贞义子,是关西将领中的重要一员。天复二年冬,梁王兵围凤翔的时候,因城中缺粮,杨崇本遂在李茂贞的授意下,出城投降了梁王。如果不是他有一位美妻的话,也许他的前程会和其他降将一样不会受到过多的阻碍,只要展现出才能,就会得到梁王的提拔。梁王对降将的态度,向来是天下诸藩中最为宽厚的。

可惜世上很多事情都没有如果,杨崇本的娇妻的确很美,而且刚好又不小心被梁王看见了,于是一出悲剧上演,杨崇本被光明正大且毫不遮掩的戴了绿帽子。

梁王怕杨崇本心有不甘,已经是动了杀心的,但杨崇本行事一直小心翼翼,梁王暂时拿不住他的痛脚,又不愿坏了自己宽待降臣的名声,故此才让他活到了现在。为了防范杨崇本,梁王便将他调到泰宁军中,在葛从周手下担任一个有名无实的牙军副都指挥使,让葛从周严密监视。

杨崇本在葛从周手下一干就是一年多,表现得兢兢业业,帮助葛从周打理各种繁琐的军务,任劳任怨,真是叫做风里来雨里去。人心都是肉长的,葛从周本来就觉得梁王这事儿干得不地道,心里对杨崇本非常同情,再加上他生性豁达直爽,便不知不觉间开始重用杨崇本。杨崇本虽然仍是牙军副都指挥使,但葛从周干脆调走了牙军本官。杨崇本反而成了牙军的头领,进入了葛从周的心腹圈子。

杨崇本此时在二堂之上焦虑不已,因为前方军报传来,说是燕军铁骑已经出现在了任城。任城距兖州只有百五十里地,一旦任城被燕军占领。三天之内就可以兵临兖州城下,形势可谓异常紧迫。

也不知隔了多久,连着二堂的曲廊上才传来脚步声,却是都虞侯张延寿从内书房出来了,张延寿身边的两个郎中回身深施一礼,跟着亲卫消失在堂外。张延寿向杨崇本道:“浦津来了?”

杨崇本唱了个喏。恭敬的道:“见过张都虞,任城有紧急军报递来,卑职不敢耽搁,故此前来禀告大帅。”

“哦?何事?燕军来了?”张延寿问。

“不错,先军尽是骑队,不下万骑!”杨崇本回答。

张延寿脸色一凝。叹了口气道:“大敌当前,通美却又……唉……”

杨崇本神情紧张:“大帅还没醒过来?”

张延寿黑着脸,摇了摇头:“醒了,但郎中说不可操心费力,只能静养。”

听闻上党决战失利的消息以后,葛从周便一直卧床不起,半个月里连续咳血数次。三天前的那次最是骇人,正在帅案前布置军务的时,咳出来的鲜血将整条案几都染红了,本人也当场晕厥。

张延寿是和葛从周在黄巢军中相识的老弟兄,其后一起投入梁王帐下效力,二十多年的交情,非比寻常。此刻眼见葛从周重病在身,他自己也担心焦虑得憔悴了许多。

葛从周其实在前年围困兖州刘鄩时便落下了病根子,时有病症,但请了无数郎中前来诊治。都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只是建议他不要再操心劳累。只不过这次犯病的确很厉害,整个泰宁军上下都为此充满疑虑,不知这位大帅到底能否挺过来。

杨崇本跟随张延寿进入内书房,吃睡都在内书房中。这是葛从周的习惯,他并不贪恋美色和享受,这一点也是他被军士们爱戴的重要原因。此时内书房已经加了三层厚的棉帷,一进去,便是一股浓郁刺鼻的药味。

葛从周躺在床榻上,脸色苍白,不时发出一声撕裂般的咳嗽,咳嗽带来的痛苦让他整个人都忍不住蜷缩成了一团。

“通美,通美……”张延寿在葛从周耳旁轻声呼唤,葛从周半睁双目,额头微点,示意自己听到了。

“燕军已至任城,是战是和,通美还要早作决定。”张延寿道,旋即让杨崇本上前,慢慢将得到的消息细说了一遍。

到目前为止,泰宁军五六万人如何自处,上上下下始终没有得出一个结论。泰宁军的老巢就在兖州,汴州丢失与他们关系不大,也不会就此受制于人。关键是梁军各支主力,如朱友宁的建武军、氏叔琮的保大军、张归厚的镇国军,乃至元从亲军和厅子都的覆没,对泰宁军士气的打击太过沉重,军中蔓延着畏战的情绪。

不过泰宁军是葛从周和张延寿一起拉扯起来的队伍,如果葛从周一定要战的话,将领们也不会多说什么,战就是了,大不了一死而已。可如今的情势是,梁王失踪了,泰宁军没有了效忠的对象,就这么拼死去和燕军硬碰,完全没有意义。并且因为燕军对于梁王弃军潜逃一事的大肆宣传,泰宁军的高级军官们都暗地里很失望,大伙儿虽然没有明说,但暗地里私下议论时都觉得,就算梁王活着回来了,继续拥立这样的主上看起来并不是什么好主意。

当然也有人建议,干脆联络缁青,一起抵抗燕军的征讨,全力保住泰宁军的根本重地兖州,待机与燕王和谈,或是自行割据,或是争取更好地归附条件。

葛从周一直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从本心上来说,他还是倾向于等待梁王的回归。他是个比较忠义的人,二十年来,梁王待他不薄,他也秉持忠义之念,打算这辈子为梁王效忠,可梁王没了踪影,这让他很是无法适从。身为一军统帅,自然要为全军上下的生存仔细斟酌,如果梁王死了,那么泰宁军应该何去何从呢?

以兖州之地,就算加上周边的徐州、淮州、泗州、齐州、沂州,一共六州,也不可能抗拒得了现在如日中天的燕军,对此,葛从周脑子里是非常清醒的。更何况吴王杨行密听说上党大战的消息后,已经派出大将王茂章出兵淮泗了,如今李晖正在下邳苦苦支撑,根本不能指望援军。

向王师范求援,携手抵抗燕军?这只是一厢情愿而已。葛从周坐镇兖州,总揽河南东部军务已经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里,所谓的齐梁联手讨伐河北是怎么回事,他心知肚明。缁青与河北的纠缠一直很深,河北对缁青的影响也相当大,王师范又是一个自诩忠于大唐朝廷的人,对进攻由李唐宗室主政的河北一直阴奉阳违,如果不是为了大局着想,葛从周早就出兵进攻青州了。如今在淄州、青州和密州一带,齐军用一年多的时间修筑了数十道栅栏,防范梁军更甚于防范燕军。更何况燕军还将王师克全师放还,你让王师范跟你联兵抵抗燕军,怎么可能?

至于少数将领建议,说是干脆引淮南兵入兖州,联师抵抗燕军的主张,葛从周直接否了,压根儿不予考虑。不说这些年梁王东征西讨,四处树敌,和淮南结仇甚深,只说杨行密这个人,葛从周就很是厌恶。

当年朝廷征剿黄巢的主帅是名将高骈,时任江南诸道兵马都统,李克用、朱全忠、钱馏等等人物都受高骈节制,杨行密更是高骈一手提拔起来的。扑灭黄巢乱兵后,部将毕世铎反叛,高骈向离得最近的杨行密求援,但杨行密一路晃晃悠悠,直到高骈被毕世铎囚禁了,都没有赶到扬州。

后来毕世铎主动出兵和杨行密大战一场,被杨行密团团围住,可就在即将全军覆没之际,杨行密放开了一条口子,让毕世铎逃出生天。毕世铎回到扬州,立刻杀了高骈。听说高骈死了,杨行密立刻直入扬州,占据了这座富庶的江东重镇,由是崛起。

真正让杨行密成为天下强藩的,是一场淮南的内部争斗。杨行密起兵发家,依靠的是结义兄弟田頵和安仁义,可是真正发家以后,却觉得自己这两个结义兄弟权势太大,害怕他们威胁到自己。于是他干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田頵带兵在前方和江东浴血厮杀,把钱馏包围在钱塘,几乎就要攻克的时候,杨行密和居然和钱馏达成协议,下令让田頵撤兵,同时把田頵的撤兵方略全盘告知钱馏。

要不是钱馏没有余力追击的话,恐怕田頵就要死在撤兵的路上了。不过钱馏也不是傻子,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田頵,田頵大怒,回来以后就扯旗造反。安仁义听说以后,也非常愤怒,和田頵一起扯起了反旗。

终于将两个结义兄弟逼反以后,早有准备的杨行密立刻开始平叛,没用多久就打败了田頵和安仁义,将淮南大权尽收于己。

姑且不讨论杨行密的做事风格是否尽显枭雄本色,但单就人品一项,就令葛从周不齿,所以葛从周无论如何是不会向杨行密求援的。同时他也深知,杨行密可不是王师范,真要引了淮南兵到兖州来,先不说挡不挡得住燕军,恐怕兖州改姓杨氏应该是跑不了的。

此刻,当张延寿问起究竟是战是和时,葛从周闭目良久,仍未下定决心,只是问:“还没有殿下的消息么?

第116章 南北战策(十)第55章 两河轮战(一)第89章 决战上党(四)第90章 决战上党(五)第74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第65章 燕郡问题(十)第46章 君之野望(四)第117章 南北战策(十一)第69章 怀远新思维(一)第2章 幽州留后(二)第47章 范阳之春(一)第18章 幽州留后(十八)第33章 双极(五)第65章 己未之冬(十六)第74章 仁恕之道(七)第87章 决战上党(二)第17章 西京变(十七)第61章 燕郡问题(六)第26章 诸侯之定(五)第39章 卢龙节度(八)第34章 白狼山水间(一)第19章 整军(二)第54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第11章 蒋袁合流(一)第31章 营州经略(三)第37章 卢龙节度(六)第15章 蒋袁合流(五)第65章 饶乐山巅(十九)第21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第67章 己未之冬(十八)第13章 北回归线(三)第57章 饶乐山巅(十一)第80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第53章 范阳之春(七)第5章 幽州留侯(五)第36章 卢龙节度(五)第6章 魏州(一)第64章 己未之冬(十五)第74章 怀远新思维(六)第51章 范阳之春(五)第28章 大河之东(十三)第51章 范阳之春(五)第45章 春夏(十一)第77章 仁恕之道(十)第16章 西京变(十六)第18章 辽西双城(十八)第2章 辽西双城(二)第9章 魏州(四)第14章 北回归线(四)第22章 榆关风云(一)第64章 非常规战争(一)第129章 河南(七)第77章 怀远新思维(九)第40章 白狼山水间(七)第25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第17章 北回归线(七)第125章 河南(三)第16章 幽州留后(十六)第50章 饶乐山巅(四)第142章 国器(四)第116章 南北战策(十)第12章 蒋袁合流(二)第77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第27章 大河之东(十二)第40章 春夏(六)第20章 大河之东(五)第13章 辽西双城(十三)第47章 君之野望(五)第8章 中官之死(二)第19章 辽西双城(十九)第70章 转折(二)第108章 南北战策(二)第37章 白狼山水间(四)第43章 卢龙节度(十二)第18章 幽州留后(十八)第21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第79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第36章 营州经略(八)第8章 辽西双城(八)第36章 白狼山水间(三)第16章 西京变(十六)第15章 辽西双城(十五)第32章 卢龙节度(一)第16章 幽州留后(十六)第65章 两河轮战(十一)第20章 西京变(二十)第55章 饶乐山巅(九)第77章 钉子(十)第55章 两河轮战(一)第66章 饶乐山巅(二十)第3章 魏博血夜(三)第124章 河南(二)第71章 仁恕之道(四)第7章 中官之死(一)第81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第125章 河南(三)第63章 己未之冬(十四)第17章 西京变(十七)第34章 营州经略(六)第41章 蓟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