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章无题

bookmark

如此一来,偌大的北方,就被划分为河北府,山东府,山西府,京兆府,陕西府,陇右府,河南府,淮海府,淮扬府,共九府,如果包括还没收复的幽州府,那就是十府。

在南方,则是巴东府,兴元府,西川府,湖北府,长沙府,湘西府,江西府,江宁府,浙江府,闽南府,岭东府,广州府,岭西府,十三府之地。

共约二十三府。

如果加上黑水都护府,占城都护府,交州都护府,如此就形成了二十六个一级行政区。

换句话来说就是需要二十六套班子。

以府来算,最顶级的五人,以知府为核心,掌管民政,军都司指挥使掌管驻军,转运使掌管钱粮转运,通判掌管督察诉讼审案,以及巡检司掌管巡检兵卒维护治安。

知府为正四品,其余的四人为从四品,平日里各管一摊,紧急情况下,知府统管一切。

但,军都司的受到五军都督的管辖,转运使受到中央的总转运的监督管理,巡检司上头没人,属于知府直接管控的武力。

话说,一府之长,有个巡检来维护权威,也算是树立威名的必要了。

通判,则也是民政之次,在知府无法署理事务时,他可以暂署,又因为作为副手,他享有监督之责。

除此之外,罢黜使巡查地方,一年一换,维护中央权威,防止地方沆瀣一气。

在中央,以政事堂统管民政,但转运使司衙门独立其外,直接向皇帝负责,如果政事堂不识相,皇帝甚至自己都不用出手,直接让转运史司不再送粮,政事堂不得不屈服。

另外,军机处负责统筹军机要务,中高级将领的名单由他们负责草拟推荐,但却没有领兵权。

而兵部归属于政事堂,掌控钱粮,后勤,统管辎重营,拥有调兵权,但却无法统兵,没有政事堂和皇帝的批准,兵部甚至调不动一兵一卒。

监督军都司的五军都督府,虽然各管一摊,但却只有监督,弹劾,军籍,更戌,招兵,练兵等权,而中高级将领的人事任命,还得由军机处进行推荐。

御营方面,则是另一套机构——御营使司,没有皇帝的命令,以及全体宰相的副署,以及军机处的副署,一兵一卒都不可调动。

因为御营保护国都,乃是最为至关重要的兵马,不能出现一丁点的闪失,所以要层层加码。

如此多的机构,层层叠叠,就造就了如今的大唐朝廷。

这样的官僚系统,仿若是他的触手一般,让皇帝的权威到达地方。

如果官员贪污腐败,那么触手就等于坏死,详细参考明末,清末,一个收不上税,一个成为空壳,地方坐大。

北方十府的府套班子,肯定要落实。

而又比较好玩的是,南方十三府的知府,按照五年的惯例,也得进行轮换,要么贬斥,要么平调,要么升官。

不过由于前几年罢黜使的存在,这些府级官吏下去的很少,就算是最差的,也是平调。

而目前来说,中央没有位置,恰好刚平定北方,需要尽快地稳定,还有什么比治理过一府的官吏最能信任?

所以,经过一下午的推荐,举荐,讨论,最后,终于获得皇帝的认可。

在这些人中,以嗣宣王李郜最引人注目,他将从长沙府的位置挪开,坐镇金陵,担任东京留守。

如此,东京与江宁府治就重叠了,京府同城。

不过,谁也没在意,金陵位置太重要,京府同城反而更好,可以互相掣肘,限制权力。

而如江宁府知府韩熙载,则北上,担任山东知府,这个年迈的北方诗人,终于回到了北方,虽然不是南阳,但好歹也算是满足了梦想。

其他人或升,或调。

更比较欣喜的是,灭了南方诸国,好几套中央人马,好好的养着,如今,地方有了那么多的空缺,终于可以外放了。

基本上遵循的规则是,听话的,有能力的,热心朝政的,这些人已经属于自己人了,在吃闲饭和为朝廷效力中,他们果断地选择了为朝廷效力。

再不努力,真的就没有好位置了。

不过,到了最后,河南知府的人选,还是难产了。

这个京畿重地,京府之首,必须由皇帝亲自裁决。

“河南府这个地方,可以说是看家护院的,不一定要多少才华,但一定要听话。”

李嘉思量着,随即,他又想,河南这个地方,黄河乃是生死命脉,运河又勾连南北,输送粮食,所以这个人必须要懂得如何治河,最好是工匠一类的。

想到这里,李嘉突然就想起来军械司使黄德彰。

他与胡宾王一同为官,只是喜好器械,所以去往了军械司,火炮,弩箭,以及铠甲,投石车方面,助力颇多。

他也算是最早投靠自己的人了,资历有了,能力也有,而且,这人比较纯粹,治理河南府,就需要纯粹又听话的人。

李嘉随即说道:“既然如此,朕嘱意军械司使黄德彰,担任河南知府一职,顺便兼任黄河治沙使,汴水通运使。”

几位宰相想了想,实在是不知道此人,但从军械司这个位置上来看,可能是工匠。

这般一想,众人诧异,心中涌现出反对,但面对皇帝眼神,话到了嘴边,就又吞了回去,只能高呼皇帝圣明。

而胡宾王为之一震,他感觉自己听错了,但担任军械司使的黄德彰,的确是他多年来的好友,这让他格外的欢喜。

一跃而至京府之首,可谓是位高权重啊。

有了这样的助力,他未来的路,又好走了许多。

“为显重视,河南知府提为从三品。”

京畿重臣,从三品很适合,刚好与六部同阶。

忙活到了现在,太阳已经西斜,大家饥肠辘辘,李嘉也忍不住了,直接让人抬进食物,大快朵颐。

只要这些人,能够搭起骨架,那么用不了两三年,就会建立合格的统治。

在这期间,则利用旧官僚,以及进士出身的读书人进行填充,他的统治根基,就会极其稳妥。

第九百八十九章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1330章支援第一百零四章极其荒唐第两百零二章薛王之号第1142章第一千零四十三章盐业革新第七百一十一章求授第1260章离谱第1141章手段第一百二十六章坐镇番禺(上)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一千零五十七章第八百八十八章待会填充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八百九十九章人心第九百一十九章剿宋助周第九百零八章秦州第1248章暂住证第五百二十七章惊雷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一百六十二章钱赋多少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无味第一千零七十章第1356章第八百五十一章人心第六百五十八章钱粮第八百三十三章后续第八百二十一章应对第1294章印刷第八章家长里短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番外1——承昌二十年、暗流涌动第四百八十四章漳泉(4)第七百九十章第六百三十四章聚宴第1207章献土第七百五十一章密谋出兵第八百九十章官媒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耶律沙第六百四十五章大动作第六十六章儋州府衙(下)第三百五十五章条件第两百四十五章以粮为本第两百三十五章大兴科举(完)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两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三百章八旗制度(求票,求订阅)第五百七十四安江南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两百章春宵一刻第六百六十三章第1197章想法第五百六十一章恰逢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国第两百四十三章收获不定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第两百零七章大兴科举(中)第六百八十章加封第1385章分以四国第1189章拿人第五百一十六章各有想法(求订阅)第1248章暂住证第1351章折腾第六百零九章三下五除二第四百五十二章大动作第1296章南诏第一千零九十六章第九百五十二章大败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七百八十七章府库充盈第一千零四十章第1203章群议第一百七十四章征收夏税第七百八十二章崇福司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钱第六百八十章加封第九百二十五章第四百二十六章使团第八百六十九章僭越第八百八十九章图谋第1402章宗藩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与盐第八百章度田第六百三十章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举第1331章威逼第1365章野女真第一百九十四章长白山畔第八百七十八点五章乱第一千零五十七章第一百八十二章金钱与军队第六百七十三章认爹第八百九十八章紧张第五百三十八章狠人第两百二十九章露布报捷第九百三十一章第六十九新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