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章唐末六朝传

会议没有持续多久,就很快地结束了,政事堂的宰相们都挺忙的。

唯独首相赵诚留下了下来。

难道是皇帝心生忌惮?准备辞相?

当然不是啦——

而是赵诚担任主编撰的唐末乱史,也就是六代史,历史上的五代十国史。

经过两年的粗略编辑,由于是近代的史书,许多老臣,旧籍都在,采集史料那是相当的方便,甚至许多老臣等私底下还编撰私史。

比如,范质的《五代通录》,就是很好的底本。

这般,再加上翰林学士们的齐心协力后,两年时间编辑六十的历史,可谓是相当的通畅。

历史上以薛居正为首的五代史,也叫做旧五代史,只用了一年半。

而李嘉让翰林学士们进行编撰,可谓是人力物力充足,别的都不提,各国的起居注,那是清晰明白。

“启禀陛下,史书暂命为《梁唐晋汉周宋书》。自朱温篡位,至大唐复立灭宋,之间六十载,所以史书共编撰一百八十卷,其中,纪六十八,志十四,传九十八。按断代为书,分为,梁书、唐书、晋书、汉书、周书、宋书,各十余卷至五十卷不等。”

赵诚颇为荣幸地说道,脸上止不住的得意。

编史,对于文人来说,的确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名留青史,如司马迁,班固等,能够担任主编即使作为宰相,赵诚依旧难以掩饰心中的兴奋。

“多少字?”皇帝听闻到那么多的书,表,志,传后,皱起眉头,这是史记的标准,就是对于他来说,完全没有直观的认识。

“这……”赵诚被这个突兀的问题问道了,这个角度太刁钻了,他一时间有些回答不上来。

思虑了片刻后,他才轻声道:“由于史料充沛,约莫有五十多万字!”

闻言,李嘉第一反应是感觉好少,这在起点,就是阑尾书,但一想起这是古代,就觉得很正常。

因为其用的,都是文言文,讲究言简意赅,翻译成白话,起码得翻两三倍,这样一来,就显得格外多了。

要知道,史记,可以是描绘三皇五帝到汉初,两三千年的,也才五十二万字,六十年用五十万字,已经算多了。

“五十万!”李嘉轻声呢喃着,然后看了一眼赵诚,说道:“史书的名字不成,太长了,就唤作《唐末六朝传》。”

赵诚闻言,点点头,表示明白。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如此处理李存勖称唐皇一事?”

李嘉轻声问道。

李存勖的地位很尴尬,他是沙陀人,赐姓为李,但却僭越称帝,而且国号为唐,这就让李嘉很尴尬了,岂不是说,他这个唐,承继是李存勖的唐?

但要是不承认,人家的确是称帝了,这是不可抹杀的,而且还很尊敬前唐宗室。

所以,这对于编撰历史的人来说,是很大的困难,一个处理不好就是政治法统的问题。

这也是为何史书国修的缘故,也是赵诚之所以亲自汇报给皇帝的原因。

如果没有皇帝的认可,这本书就根本无法印刷,弄不好,反而影响他的政治生命。

赵诚身躯微微下弯,面色严肃,拱手道:“陛下,李存勖受封晋王,可书其为晋主,国号为唐之事,则一笔带过。”

“哦?”李嘉来了兴致,他直起身,说道:“可是效仿《三国志》,以刘备为蜀先主之事?”

众所周知,西晋的法统来自曹魏,而曹魏又来自东汉,所以,曹魏在史书中,必须是正统,而像蜀汉这种宗室自立,就不能称帝,刘备只能以先主称之。

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区区一个称谓,就代表了一切。

李嘉对此倒是满意,毕竟李存勖是晋王,以晋代称也无妨,但石敬瑭呢?人家的国号可也是晋。

“石晋可称之为东晋,李近可称之为西晋。”

听到这,李嘉糊涂了,东晋西晋这样命名,那司马家的晋呢?

面对皇帝的困惑,赵诚颇不以为然,说道:“自古以来,朝代别称,不过是史学家的俗称罢了,以区别其名,李存勖建都与洛阳,可称为西晋,石敬瑭为汴梁,可称之东晋。”

“至于司马家,可称谓为前晋、后晋,因俗而称,陛下虽然不习惯,但过一些时日,就习惯了。”

听到这番话,李嘉才恍然大悟。

他记忆中的那些所谓东汉西汉,东晋西晋,其实是史学家的别称,根本就不是官方称谓,东汉跟西汉,官方都是汗,东晋和西晋,也是晋。

而西汉又被称作前汉,东汉为后汉,于是就有了《汉书》《后汉书》。

而如今,东晋和西晋,在史学家的称呼中,也是按照前后汉来称呼,所以前晋和后晋。

这种别称,在不同的史学家眼中,各不相同罢了,他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那么,梁称之为后梁咯?”

李嘉这般问道。

“自当如此!”赵诚轻声道:“梁者,南朝早有南梁,汉有前、后两汉,周有西东二周,宋也有刘宋,所以在其之前加个后字,也是理所当然的。”

“不然的话,就不好区分了。”

这就是后梁后周等五代王朝历史称谓的由来,自己竟然忘却了这一遭。

不过,这也是情有可原,我毕竟不是史学家。

“六朝者,皆不得以帝称之,皆谓之国主。”

李嘉郑重其事地说道:“其皆不得为正统。”

“诺!”赵诚松了口气,史书中,早就这样安排了,果然没有错,皇帝根本就不需要这几个中原王朝的法统,所以自然对其不屑一顾。

“对了,江南国主又如何称谓?”

李煜这一支,毕竟被收拢到了宗室,虽然只是为了更好的统治,但纳入宗室,不一定就代表着认可。

唐这个称谓,不是什么阿猫阿狗就可以称谓的。

“臣等数次探讨,皆以为,江南变更杨吴,其一开始,国号为齐,可称之为后齐。”

赵诚看了一眼皇帝的脸色,谨慎道。

“嗯?有意思!”李嘉顿时就笑了。

南唐变成了后齐,这可就真的有意思了。

第1124章讨论第1164章无条件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一章我有嘉宾第九百五十二章大败第1245章无题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会议第八百七十章藤原第八百六十七章鸿之舞金矿第1351章折腾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谢师第1230章出宫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七百零五章岳麓山(第三更,补)第一千零五章谥号第四百零六章考场第九百二十五章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畅谈第五百二十八章溃败第五百八十三章成气候第七百五十五章第四百章捉拿第八百五十五章影响第1106章修法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五百六十章及时第两百零五章阴谋进行(下)第九百三十二章拼杀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五百五十八章虔州城第九百三十四章第1141章手段第九十三章北上之事第五百九十七章条件第两百零二章川盐古道第一千零三十六章东海马第八百六十九章僭越第七百九十六章第七百九十章第一百七十八章徐闻盐场第八百一十八章庙堂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贡体系第七百一十五章热闹第六百四十章刹住妖风第两百九十五章有所差距第两百三十三章中原布局(1)第两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1285章中秋第五百一十七章花蕊夫人第两百五十九章湘江汹涌(上)求票,求订阅第三百五十四章诱惑第六百九十六章为难第1141章手段第九百九十八章暗流第四百六十三章吃醋第一百六十三章蛊惑人心第1199章立足第三百一十五章文道大昌第1216章忌惮第一百一十章岭南不安(上)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谢师第1112章老君山第1372章重甲步兵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布局(下)第两百零八章陈桥兵变(上)第两百六十七章心痒难耐第1357章人选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第七百八十四章秋粮已到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第九百六十六章亲征第九百六十九章銮驾第六百五十五章岳阳楼第两百五十六章宗室问题第1181章天可汗第1118章亲临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1380章第一百一十六章暗流不止(上)第八百八十八章扬州第1336章鼓动第1269章漠北第两百六十章湘江汹涌(中)第十九章另寻他处第两百零九章世家大族(求票求订阅)第1290章软肋第六百六十四章女墙第1335章第四百五十七章武魂殿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税第五百零九章择将第1231章开药第七百五十三章江华湾第六百六十三章阆州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