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8章御前

bookmark

正月十五,对于人口越来越多的洛阳城来说,日趋热闹起来,各色的灯火齐全,好一派盛世年华。

但,宫廷中,气氛却有些紧张。

李淮喘着气,疾步而行,偌大的宫殿,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过于庞大,即使有人带路,也依旧难为。

脚下的石砖平旷整齐,严丝合缝,宫殿中灯火通明,几乎所有人都在严阵以待,预防火灾。

正月十五的元宵,是最危险的所在。

“其他人都到了吗?”李淮忍不住问道。

“奴婢不知!”带路的宦官没有想到会被问道,只能轻声道:“大家伙都分散开来,您也不算晚吧!”

“嗯!”李淮收拢起衣襟,空旷的皇宫,寒风呼啸的厉害,似乎比外面更加的冷一些,他点点头,不再言语。

很快,用了近一刻钟的时间,他才算来到甘露殿,这时,双眼所望,几位宰相中,也只有邓斌,赵普,以及王溥等三人来到,转运使司的胡宾王,倒是与他同步了。

而皇帝,则高坐在软塌上,桌案上摆满了奏疏,他神色颇有些疲倦,但精神振奋,显然有大事将要发生。

这不是他第一次参加御前会议了,以他多年的经验来看,这次恐怕又是一场战争了。

对于军机处来说,统筹战争,尤其是后勤,乃是他的主要目标。

“陛下——”李淮弯腰拱手,行礼道。

“坐吧!”皇帝见此,抬起头,带着一丝笑容,说道。

李淮也很识趣,他不与几个宰相齐坐,而是与胡宾王旁找个位置坐下。

“胡兄,咱两又凑一起了。”李淮拱手笑道。

“有李兄相伴,心中着实欢喜。”胡宾王也凑趣道。

“你往前坐!”而这时,皇帝见到他的位置,不由的说道,直接分开了两人。

“诺!”李淮诧异,其余人等也是如此,大家立马就明白了,战争已经是八九不离十了。

这般情况下,几位宰相眼眸陷入了思考中。

如今,对于大唐来说,真正能威胁到自己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契丹人。

而为什么打契丹这个庞然大物,这是个很直接,但却毫无意义的问题。

偌大的东亚,只能,也只应该有一个中心——大唐。

而契丹,比隋唐之际的高句丽,还要具有威胁,毕竟五京之一的北京(幽州),还在人家手里。

不提其对于河北的威胁,哪怕只考虑到其对于大唐的地位而言,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本来,在唐人眼里,天底下大唐才是第一强国,世界中心,像契丹,高丽,日本,以及其他的游牧民族,就应该来大唐学习,恭恭敬敬的朝贡,称赞。

而事到如今,却没有想到契丹人却突然雄起,挑战了大唐位置,动摇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时人的思维是:老子当了上千年的老大,竟然被区区的蛮子超了,丧失了世界领导权。

所以,历史上的北宋,就一直处于压抑状态。

被契丹人打怕了,给予岁币,在面子上,却言语赐岁币,到了仁宗时,辽人汉化太多,感觉“赐”这个字太侮辱人了,要求改成“纳”。

其屈辱程度,正如富弼谈判时的悲愤争辩:岂有兄献于弟的?可再屈辱也没用,还是在宋仁宗授意下,咬牙签了约。

对于西夏,更是毫不屈服,宁愿打仗,也要让西夏称臣,所谓的岁币,更是赐予,辈分上是君臣关系,相当于附庸国。

西夏则只要好处不要面子,又像契丹人称臣,反正也管不了我。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毕竟,赵宋死要面子活受罪,维持自己体面人的正统地位。

宋人的屈辱在于,好好的正统,竟然也被契丹人掠夺去,契丹为北朝,自己为南朝。

合着赵匡胤兄弟二人征战几十年,还只是南北朝啊!

所以,在如今人们的思维中,打契丹人,是一项再正确不过的事情。

过了一会儿,赵诚,孙钊等几位宰相,也急匆匆而来。

面对首相,几人连忙起身相迎,这是最起码的尊重。

见到人都到齐了,感受着冷意,不由得让人又添了火盆,见到他们衣裳带着些许白雪,皇帝这才开口说道:

“外面下雪了?”

“刚下不久!”赵诚轻声道:“如今看来越发的大了,瑞雪兆丰年,北方看来能迎个好收成。”

在坐的泰半都是南人,如此大规模的雪花,还真的让他们不适应,不由得裹了裹身上的裘衣毛草。

“中原如此寒冷,想必幽云更加的难受了!”李嘉轻声道。

他这个时候才想起来,如今真是小冰河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天气寒冷,反常,中原如此难受,在更北的契丹人想必是更加难受。

这也算是一件好事吧。

在座的既然纷纷点头。

“若是以往,这些蛮夷,就得南下劫掠了。”

赵诚感慨一声,轻叹道:“如今有了幽云,百万汉人的供给,为奴为俾,让契丹人不像突厥人一般,因为一场白灾,就损失惨重。”

“没错!”李嘉点点头,心思颇为阴沉,游牧民族拥有农耕,既维持了军力,又能拥抱稳定。

而到了后期,游牧民族天然的基因命脉——继承人问题,竟然也被解决了,嫡长子继承制比中原还要稳定。

游牧民族不内斗,他么的算游牧?

瞧瞧历史上的蒙古,自我分裂为四大汗国,元末,朱元璋都北伐了,元顺帝与王保保还在打,甚至王保保还坐着看戏。

所以,契丹人几乎是杜绝了游牧民族的劣势,只能毁灭与外部了。

不过,如今的契丹人,还没有进化完全,从阿保机到如今的耶律璟,几乎继位的,都得打一仗。

这对于李嘉来说,是一件好事。

“长久以来,气候问题,乃是北方蛮子躲不过的危机,如今,契丹人有了燕云供给,它已经不畏惧了。”

皇帝看着众人,语气颇为沉重地说道:“换句话来说,只要他有这个想法,契丹人随时都可以南下,而不需要顾忌气候。”

“甚至,在攻城方面,有大量的汉人帮忙,城池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稳固。”

第三十四章钦州事务第一百五十二章扬眉吐气第1207章献土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九百七十八章无题第六百六十七章化国第七百四十四章高丽第1156章民心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五百二十一章东去第五百九十五章润州第七百零二章第五百八十八章封赏第1344章封王?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六百二十六章两千万贯第两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三十二章夏日避暑第1323章胡昌翼第三百五十七章国除第四百章捉拿第六百二十七章金银币第五十二章别样占城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一百二十章人至番禺(上)第1248章暂住证第一百九十一章平安京第1192章严家第1145章建议第六百一十章致仕第四百五十八章太仆寺第四百二十九章马第六十章新旧交替第三十三章飞龙军成第三百一十九章扬州危矣第十六章人心奔涌(上)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两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番外4——再兴第七百一十六章第八百三十七章第六百九十一章符太后第1161章胜之第五十一章收获安排第四百九十三章商议第四百八十二章第三百八十四章憧憬第七百三十九章条件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四百五十六章探望第五百四十七章灭蜀前的犹豫第七百九十四章第三百二十章艰难任务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第一百零七章地动山摇(上)第两百七十四章硝烟弥漫第四百七十六章湘西府(百万字了,订阅票票来一波)第三百五十八章收获第一百八十一章财政总结第七百六十一章反应第八百二十八章溃败第1127章八议第两百四十七章中原战起第七百四十二章人心第九百七十八章无题第两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四百一十三章灵渠第四百六十二章舆论导向第1310章甘州回鹘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八百六十三章都督第六百七十一章张苗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无味第五百八十七章保守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一百零四章极其荒唐第三百四十五章为难第两百五十一章黑水都督府第九百三十九章所得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四百九十章第一千零七十三章丧事第两百四十四章任重道远第1113章藏污纳垢第一千零四十三章盐业革新第两百零三章梅山之乱(上)第三百九十章怀孕第1174章消磨第一百二十四章历史篇章(中)第五百五十一章金陵变化第五百九十章惊美第一百四十八章话里有话第1403章教子太上皇李维特别编——越南感言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御前会议第两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1294章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