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章仿制回回炮

郭荣死后,李嘉就开始准备大量的军械,一个是用来支援中原的反对势力,二个是用来储备,以防万一。

等到中原传来消息,契丹南下,东京城人心惶惶时,李嘉就知晓,赵匡胤准备行动了。

因为卑沙城传来的消息却是,契丹人不动如山,睡王的行帐不知道迁徙到哪里去了。

如此进行对比,自然就知晓,所谓的契丹人南下,就是谎言了。

快船从北往南,一天一夜的功夫,就把消息传到了番禹,然后,满载着物资的军械,就来到了扬州,淮南节度使的驻地。

由此,李嘉很快的就推算出,所谓的陈桥兵变,以及黄袍加身的戏码,就要上演了,也就是说,历史上的北宋,就要建立了。

那集合全国精兵强将的禁军,就被赵匡胤一网打尽了,李嘉极其羡慕。

精兵,并不是练出来的。

李嘉读了几十年的书,他认为,精兵,具备三大特征。

一个是吃得饱。只有吃的饱,才能进行训练,然后有力气杀敌,而此时的军队是怎么样的?平日里一干一稀吊着,生怕这群大兵们吃饱了没事干祸害百姓,或者造反。

李嘉就不同,深知吃饱的重要性,隔三差五的就吃肉吃鱼,使劲地操练他们,让鱼肉变成气力。

第二个,就是军饷了。与米粮一样,这个世道,从没有准时发过军饷,生怕士兵们领了钱就跑,当然,当兵都是拉的壮丁,当然得跑。

还有,就是吊着,将领们深信一点,平日里喂太饱,打仗时对赏银就没兴趣,然后就不敢争先了。

第三个,就是有士气。不用管他士气是啥,能用就行,比如秦朝的军功爵,为了当官当贵族,汉唐的封侯升官,还是后世的主义,都是管用的。

比如,明初的“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这句可谓是封建时代最大的士气来源了,与岳家军一样,都是民族大义出发,所向披靡,将蒙古人赶出了中原。

这口气泄了之后,就与蒙古人半斤八两。

前两个军饷与粮草,总结就是两个字,钱财。

有了钱,自然就有了军饷粮草,以及铠甲弓箭等,自然,军纪就好了。

不好意思,李嘉别的没有,就只剩钱了,掌握着海上丝绸之路,别的不提,钱财从来就没缺过,岭南的一些珊瑚珍珠等,随便一卖到中原以及契丹,钱财就是无数。

除了养军外,每个月大约富余十万贯钱,府库里累计了百万贯钱,也有足够半年的军费开支了。

至于士气,李嘉只能选择土地作为奖励,在统一天下前,是不会改变。

而赵大黑有什么?钱财自然是有的,士气绝对是抵不过李嘉,只有一个,多年来的战场经验,而这也是李嘉所欠缺的,甚至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个秤砣。

环顾四周,他娘的就没有一个能打的,还容易打草惊蛇。

三万禁军,加上两万边军,总数五万的常备军,已经是极限了,毕竟南汉的人口摆在这,抽点的壮丁太多,影响农业生产。

北宋要建立了,李嘉确实有些慌了。

“渤海人现在迁徙多少?”李嘉闭着眼睛思量了一下,心中打定主意要扩军了。

“济州岛那里上周传来消息,大概有十万人,辽东及高丽都有,迁徙了几千人到了倭国的九州岛,正在菱刈金矿,已经扎根落户。”

“前阵子还需要大量的粮食,发了奏折过来……”

田忠虽说掌管了皇城司,但某种程度来说,也是李嘉的秘书,大量的奏折都经过他的手,自然知晓的比较多。

对此,李嘉倒不是很在意,只要不掌握军队,就对他没有威胁。

“与济州岛的人说,从这些人里面挑出五千人,组建一个附从军,记住,都要让他们会汉话……”

那时候有些饥不择食,但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岭南太缺人,而且还要建设占城都护府和交趾都护府,罪犯都不够用了。

“诺——”田忠应下。

“菱刈金矿,这个名字太难听了,就改成九州金矿吧!”

随后,李嘉又召见了兴王府尹李郜,自己的这位堂兄。

明确要求,在番禹城外,再建造两个粮仓,用来储备军粮,每个粮仓,至少要储存十万石粮草。

然后,他又去巡视了一下军械司,看了看军械的打造情况,投石机正在不断地进行改善,目前而言,可以投射近百斤的石头,进步很大。

在这个没有火炮的时代的抛石机就是城墙的克星。

不过,中国的抛石机,原理就是后面人力在远离投石器的地方一齐牵拉连在横杆上的梢(炮梢),炮梢架在木架上,一端用绳索栓住容纳石弹的皮套,另一端系以许多条绳索让人力拉拽而将石弹抛出。

不仅射程小,而且非常耗费人力,笨重,大部分的抛石车都用做守城。

这种李嘉不考虑,太低级了,他需要的是西方罗马式的抛石机,也就是蒙古人的回回炮。

这种就比较先进了,用的滑轮,以及杠杆原理,不需要人往后跑来拉,只需要梢端绑一块巨大的石块,在炮架上安装铁钩,钩住炮杆,放炮时,只要把钩拉开,石块立即下坠,将炮梢压下,同时百十斤重的石弹猛然抛出。

没有滑轮及杠杆原理,是弄不出来,多亏了蒙古人西征,将这项技术带到中国。

不过付出的代价就是南宋的覆灭。

在抛出轮滑及杠杆原理后,李嘉再稍微解释一下回回炮应用原理,就不管不顾了。

这群工匠们非常的尽责,再加上李嘉讲解的也比较通俗易懂,所以,不到半年时间,回回炮就出来了。

虽然抛射不过百斤,距离不过两百来布,到底也是一项进步。

“投射的距离还是比较近,容易被敌方偷袭引燃,还需要再远一些,而且,抛射的石弹还是太小,最起码要有一百五十斤!”

于是,李嘉又普及了一下流水线,以及各种器械的规范化尺度,整个军械司由此进步明显,速度快了不少。

第六百四十四章保甲制第六百二十章蜀国除、一分二第两百二十二章登基为帝第三百六十七章见识被屏蔽了一章,明天应该能解禁第八百三十七章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九百一十一章牙痒痒第九章第十章在作品相关里第九百三十六章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军府第九百八十一章会面第1321章皇事第1299章西域战略第两百八十四章倭国变化第两百二十五章战争动员第八百五十二章第五百二十四章意外(求票求订阅)第1326章第五百六十五章老辣第六百八十七章第1303章清明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举第八百五十七章六经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1180章丰州第1401章入祀第六百六十四章渤海人第1140章第七十一章大为不易第三百七十七章后宫第四百三十三章议论第1204章第四百五十一章长沙府第两百一十二章利欲难安(上)第四百七十章党争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解池第1146章第三百六十三章长沙第九百六十六章亲征第六百七十三章认爹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六十八章跳到前面去了,没事求个收藏及票票第1267章第七百五十七章第四百一十八章折腾第九百九十三章大决战第两百二十四章土地问题(下)第六百三十七章恩典第六百六十八章威风第一百五十二章扬眉吐气第五百六十五章老辣第六百六十八章威风第九百零六章大散关第1387章最后的抉择第1389章彩云之南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九百三十八章大胜第六百二十五章最好不过第1204章第九百一十七章登莱第三百二十五章粮草危机第1238章护法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七百二十章探讨第七百四十五章朝贡第1251章心思莫名第七百七十七章第四十八章整装出海第两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七百零一章问策第一百七十八章徐闻盐场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五百三十一章兵临城下第七章赫赫李府第一百三十一章酒暖人凉第1146章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五十三章闲棋子第四百四十一章热潮第1406章岁月第1350章第九百零三章《大唐讨伪宋北伐檄文》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1411章岁月不饶人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九章(重发)第两百八十九章前途似锦第1228章子嗣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钱第九百六十七章安排第八百七十八点五章乱第1159章第1286章分封第1213章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第六十八章筚路蓝缕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屯田第五十二章别样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