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贡体系

高丽之战,仅仅花费了不到数日功夫,就完全结束。

也就是说,大唐朝廷旗下,百万人口的属国,已经超过了五个,渤海国,高丽国,吴越国,大理国,以及真腊国,势力范围,从东北,一直到南亚。

名义上的利益外,唐国的商人还可以畅通无阻的在其几国中,进行经商活动,少府寺,市舶司,可谓是大赚了一笔。

丝绸之路,形成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线。

真腊、占城、广州、泉州、杭州、金山、济州、开京、安边府,以及最后渤海国的首都龙泉府。

跨越上万里,市场极为广阔。

可以想象,在这条黄金路线上,商船如织,千帆竞发,运载着丝绸、纸张、书籍、香料、瓷器,象牙,玛瑙,玳瑁等商品的唐船,将大唐的强大,述说到天下各地。

这不比郑和下西洋还威风,快捷?

“大国者,已然有五个,大唐的已经是天下大国,不知政事堂对于这藩属国如何处置?”

李嘉摇摇头,对于孙钊的话语不以为意,然后扭头对着赵诚言语道。

“前唐时,藩属国有两种,一者,为内属国,北庭都护府,黑水都护府等内属国,如西域诸国,则须岁贡,都护领其兵,纳质子于长安。

至于吐蕃等化外之国,乃化外属民,一律是封王,设为羁縻,其也有三六九等之分,如新罗、吐蕃,大食,回纥,等,为第一等,赐予六个月食,其他者依次递减……”

赵诚随口说道。

听到这,李嘉点点头,慢慢坐下,仔细思量。

唐朝的朝贡体系,属于中国集大成者了,天可汗的称呼,几乎将唐朝置顶了,拥有对于天下各国的处置权。

内属国,基本上半自主的势力,需要朝廷认可,才能坐稳王位,到了唐玄宗时期,各国每年朝贡的人数,超过了四千人。

鸿胪寺因此焦头烂额。

外藩,就比如刚征服的高丽,基本上只要其献方物,然后等价赐还,只求两国相安无事,平等的很。

至于李嘉这边要求五万贯钱、五万石粮,着实有损天朝上国的脸面,几位宰相们表面不说,但心里却是嘀咕着。

今上的确是贪利之人啊!

“内属国,已经算是不错了,质子等措施很好,只是对于外属国,则不行,流于表面。”

李嘉轻声呢喃着,脑海里又想起了明清时期的朝贡体系,明太祖将藩属国纳入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一元体系,尤其是其册封之权,无中国册封,国王几乎坐稳不了王位。

而唐朝时,有无册封,作用微乎其微。

然后,朝贡体系开始扩张,此同时,日本对琉球、朝鲜;朝鲜对女真,越南对占婆、南掌等国,也都提出了朝贡的要求,形成了数个次级的朝贡中心。

这就相当于,若是明朝有意,其实他的影响力基本上能覆盖大半个亚洲了。

明清时期的朝贡,规定了藩属国朝觐,上贡等义务,中国也有保护藩属国的义务,这是相互的。

如明朝的出兵朝鲜,清朝因越南的中法之战,朝鲜的中日之战,都是朝贡体系最后的余波。

“外属国的管辖,还是粗糙了些!”

李嘉心中有了底,沉声说道。

“臣等粗鄙,还望陛下示下!”

几位宰相们恭声说道。

政事堂对于藩属国一类的虽然有追求,但还是及不上皇帝。

毕竟天可汗的称呼,极大的满足了皇帝虚荣心,每个皇帝都有天可汗的梦想,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内外交困之下,其更是成为了皇帝们的心病。

对于这些,宰相们倒是毫不在意,任由皇帝处置,反正影响不到国内,对他们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

在宰相们的纵容下,李嘉心中欢喜至极,他用雀跃的话语,来表达他这个穿越者的虚荣心:

“大唐乃天下之中,某乃大唐之主,自然也是天下的主人。”

“在我看来,天下各国,礼仪开化,恭敬从命者,各有不同,应当划分各等,以鉴其国,纳贡赏赐,自然也有所不同。”

这句话的中心意思,就是天下。各国虽然都朝贡于我,但他们的风土人情,人口规模以及顺从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划分等级,从而制定应有的权力和义务。

“所以,属国有二等,一等为郡王,如高丽、吴越等,其民过百万,地方千里,带甲之兵过万,理所应当为郡王,每年必须朝贡,数目自有定数!”

李嘉轻声说着,随即又说,自今日起,大理国,真腊国,也必须纳贡点东西,不要那些狮子老虎一类的方物,而是要真金白银,如粮食,铜、金银、布匹等四样东西,谁都不能例外。

当然,他们必须派遣世子来到长沙,进入国子监进行学习,直到其成年后才放归。

而是,还需要配合大唐作战,若是需要时,必须派遣大军进行配合。

纳贡、质子、协军,这三个就是一等藩属国的义务。

至于大唐的义务,则是保障其不被他国侵略,颠覆政权,保证其国的安全。

最为关键是,若是没有大唐的册封,其国主不为正统,不再保护其安危,甚至还会去征伐。

而等藩属国,则称作小王,比肩国公,像一些小国,芝麻大小的地方,大唐也不屑于要求太多,只要其接受册封,每年来朝贡,再赐予其等价的东西就行了。

这就相当于前唐时的外属国态度了。

“凡藩属国民,皆可以来大唐经商,读书,为兵,乃至于,可以参与科举考试!”

李嘉一口气说完,心情颇为激动。

这是他根据唐朝和明清时期的朝贡体系,进行重新编辑的,可以说,对于藩属国的管辖权力大大增加。

若是按照西方的标准,这都可以算作是一国了。

说完,他看着几位宰相,等着被赞叹夸奖。

“陛下所言,实在太妙!”赵诚立马读懂皇帝的心思,夸赞道:“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朝贡体系,天下各国,宛若一体,与大禹时划分九州,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八百六十二章交州第六百一十九章命总算保住了第二十二章随军学堂第九百二十三章第七百零三章避暑第七百七十八章回宫第八百四十九章知贡举第六百六十二章金山城第七百三十六章钱粮第一百二十五章历史新篇(下)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行进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联姻第五百四十三章心细如发第八十九章工坊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编、整训第八百二十四章骑兵第1378章和谈第两百二十三章宫闱之事第七百二十一章悚然第四百三十九章秀才(上)太上皇李维特别编——越南第八十七章大收人心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四百九十三章商议第七百二十三章第1338章诸王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七百零八章方略第九百七十章渐渐第八百零六章公主第四百八十七章争论第三百七十一章拜会第九百五十四章震动第七百五十六章战起(上)第一千零二十五章杀鸡骇猴第1273章条法第一千零八十二章第两百三十四章中原布局(2)第五百六十一章恰逢第四百三十一章心狠第1194章第1384章吕端第八百八十七章第九百零三章《大唐讨伪宋北伐檄文》第1291章京城事第九百九十二章大决战(上)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讳陋习第九十章水力锻锤第四百六十九传播第四百三十一章心狠第八百零八章宗庙第五百零六章初战第两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四十三章登闻鼓上第两百七十四章硝烟弥漫第六十九新的展望第1288章父子第1278章拉萨第八十章以粮为纲第两百二十一章潜邸搬迁第1303章清明第七百四十六章第1296章南诏第一百零三章抡才大典第四百一十七章战略第九百一十二章扬州城下第一百九十四章长白山畔第六百二十四章烦劳第两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动第1298章规格第六百四十一章志气第六百五十五章岳阳楼第五百二十一章东去第1200章唐奴第1297章正旦之事第1352章第八百三十五章第八百五十二章第八百八十三章第四百五十三章八大院第1412章龙驭宾天第1182章第五百六十三章壮哉(新一月,求票求订阅)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五百三十五章雨花台第两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第两百一十章充实后宫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第三百一十三章分发赏赐第八百八十七章第七百七十三章密折制度第五百六十章及时第1124章讨论第七百章第五百五十九章反杀第两百八十一章 计将安出第1393章高原上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