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八章天子重文章

这是唐亡后的最大规模的一次科举考试,由于在虔州击败了南唐,所以来自于岭南之外的考生达到了一千多人,还有一些渤海、高丽、日本、占城都护府、交州都护府等考生,总数超过了五千人。

这是统治稳固的表现。

占城都护府与交州都护府需要大量的官吏,岭南各州也是如此,需要淘汰一些贪官污吏,从而净化官场。

对于复国后的第一场恩科,李嘉很重视,考场布置了千名禁军,为了预防作弊,甚至还提前三天,将主考官几人看管在皇宫中。

至于考卷,则由礼部与政事堂的几位宰相草拟,然后弄出三份,让皇帝选择,临考前的一天,加班加点的大规模印刷。

“圣人此番,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双手抄在身后,穿着官服,孙钊看着堂前偌大的孔圣人像,心思百转千回,感叹道。

此次科举,皇帝三天前才下旨,让他作为主考官,审核考生的行卷,可谓是信任有加,这一批考中的举子,日后为官,少不得要称呼一声老师,积累的人脉,广阔非常。

接旨后,他就想的很深远,陛下莫不是想让我为首相?应该如此!

“相公!”随后,四位同考官也出来,行了一礼。

他们都是翰林院的编修,年长的四十多岁,年轻的也有三十了,学问自是不差的,资历也够了,此次能够同考官,也算是为自己的未来画上浓厚的一笔,自然喜上眉梢。

况且,皇帝还与他们说了,若是此次科举不出现差错,就让他们外放为官,要么是判官,要么是县令,毕竟已经在各部学习过了,些许政事还是懂的,所需的只有磨练。

“本官受圣人派遣,担任主考官一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希望诸位秉公审查,勿要徇私,方能不辜负圣人的一番安排!”

孙钊虽说是排位最低的相公,但对于这些同考官而言,已然是庞然大物了,自然得小心恭维。

“我等知晓!”四位同考官低头应下。

瞧着这几人恭顺的态度,孙钊这才满意的点点头,从衣袖里拿出一份绸布,看了一眼,按图说道:

“此次科考,本官负责主考,诸位为同考,数千份考卷,必须三天之内审核完毕,若超过了时辰,诸位于我都难辞其咎,圣人那里也交代不过去,是本次审卷的章程!”

“第一天,诸位必须将那些考卷之中有错字的,沾污墨水的,犯了忌讳的,全部给挑出来,成为废卷!”

“剩下的考卷,将均分与我等,若是认可,就由朱笔画一个圈圈,随后,另外几个同考官进行审核,红圈两个以上的,才由我最后审核通过。”

“当然,若是你们四人中,有三人以上皆认为是佳卷,须应榜,我若不同意,也是可以通过的!”

“最后一天,必将所有通过的考卷进行排名次,进士科从高往低共有一百四十位,明算科与明法科,各有三十,废卷也要重新审核,以防遗漏!”

陈述完毕后,孙钊喝起了茶水,这才板着脸继续说道:

“此次科考,犹重策论,勿乱了分寸,诗赋不过是小道,考卷待会儿就会送了,按刚才的章程来,不要出错!”

宋朝之前的科举,基本上属于野草阶段,时间不定,考取的重点看皇帝的心思,唐玄宗喜欢诗赋,于是盛唐就出了一堆诗人……

今日碰到一个重策论的皇帝,众人虽说感觉有些异样,但还算适应,遵从上意,这是群相制度确立的中心。

很快,在禁军的看护下,一个个考卷就送了过来,足足堆满了整个院落,一个个吏员则拆送到同考官的跟前,有数十人之多。

他们负责检查校对考卷,当然,只限于第一场贴经。

孙钊端坐在位置上,作为主考官,他不动笔,同考官们就不会动,他一检阅考卷,其他人就跟从。

首先呈上来的,是贴经,无论是进士还是明法明算都需要填写,而且都是一样的,考验的是考生是否涉猎广泛,且记忆力,算是基础。

都是一些粗浅的题目,很是简单,他的学问不错,看了一遍答案后,就头也不抬地批阅起来,这个倒是简单,二十道题,错了八题,即为不合格,剩下的策论诗赋就不用审看了。

坐了一天,到了午时,他差不多审一千份卷子,其中通过的不过是一小半,只有三百多份。

其余的几个同考官也是如此,五千多份卷子,留下的两千份,这也看出岭南确实是文化荒漠。

第二天就不简单了,审核的是进士科的文章及诗赋,要求必须文理贯通,没有错字,需要动脑子了,而且还需各考官反复审查,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进士科非常重要,也是审核最长的,待进士科三场都审核完毕后,明法与明算才算开始。

明法科还是简单,依旧是贴经,不过填写的却是唐律,五十道,错了五道,就会成为废卷,这对于记忆力的审核。

明算科则考的是九章算术,举了一些其中的题目,让考生进行换算,倒也是简单。

第三天酉时,所有的考卷才堪堪结束,开始进行最后的排名。

“相公,您看,这首诗精彩至极,让人回味无穷!”“首重策论——”

“相公,这篇文章荡气回肠,理当上榜!”

“这篇策论有理有据,可行性极高,前十应该有位!”

…………

几位考官开始将自己属意的文章呈现到孙钊面前,争取的是进士科前十的位置,明法与明算就无所谓了,定的死死的,完全没有搬运的空间。

主考官主要权力,就是指定前十的位置,因为只有前十,才会呈到皇帝的面前,让他查阅,而且状元、榜眼、探花,基本上就在这十人中诞生。

“诸位才学渊博,举荐的想必也是栋梁之才,但这十人位置已满,为之奈何啊!”

“唉!”众考官也很难受。

不到一刻钟,孙钊就选出了十佳文章,都是进士科第二场的策论,最重第二场。

至于那些诗赋,则属于锦上添花,属于加分,无关紧要了。

科举由皇帝的态度决定,唐朝科举喜爱诗词,于是诗词好的人就容易考中上榜,而如今的皇帝却喜欢策论,所以出乎众考生的意料之外,第二场策论最为紧要。

所以,那些专攻诗词的考生们,就落榜了许多。

“陛下,考上们的卷子送到了!”

第二天早上,李嘉的御桌上就放了一些考卷。

“朕知道了!”

第两百五十章努力克制第一百六十二章钱赋多少第两百八十二章宽慰惊喜第三十章东岳大帝第两百六十四章楚国不靖第六十二章锦衣归乡第三百三十三章军队第三百二十章艰难任务第三百八十五章生计(上)第一百一十章岭南不安(上)第三百七十二章思量第一百三十章令人着迷第一百二十三章历史新篇(上)第两百七十二章为之奈何(修)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荡第八十二章胆大包天第三百三十四章军心第八章家长里短第三百四十六章道观第一章我有嘉宾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两百八十七章镇压豪强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标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四十八章市舶司竞价第两百四十三章收获不定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遗贤第四百零五章科举第两百四十二章千里迢迢第三百五十八章收获第六十四章扬帆起航第四百一十章军械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内第八章家长里短第两百九十三章湖南之名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内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一百零九章奇耻大辱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两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一百六十一章衣带诏(下)第两百零五章文人抱怨第三百七十一章拜会第两百八十三章亡国之人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五十章难以形容第两百八十二章宽慰惊喜第三百四十三章灯灭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十一章杂事繁多(上)第两百一十六章论功行赏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四十八章整装出海第一百二十九章宫中逸事第两百九十八章战事不休第四十八章市舶司竞价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三百四十七章匪徒第四百零五章科举第三十二章夏日避暑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三百二十九章全军大比第一百七十八章徐闻盐场第两百八十四章倭国变化第五十三章闲棋子第一百一十章岭南不安(上)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五十六章坊市见闻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动荡第三百六十九章呵斥第九十六章国之干臣第一百七十五章欺上瞒下第一百七十四章征收夏税第一百一十二章岭南不安(下)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一百九十一章平安京第两百八十一章 计将安出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盘诞生第三章雄心壮志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一百六十八章转运使司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九十三章北上之事第一百一十章岭南不安(上)第八十九章工坊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五十九章归来安排第二章不速之客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一百五十一章皇城司第一百九十一章平安京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两百五十九章湘江汹涌(上)求票,求订阅第两百一十九章从容自若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单第三百六十三章长沙第一百四十八章话里有话第三百五十章赠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