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四章土地问题(下)(修)

由于湖南地广人稀,虽然肥地都被豪强大族占据了,但那些未曾被占据的土地,依旧有很多。

李嘉准备收拢过来,无论是屯田,没收为官府,或者直接并入少府寺,或者赏赐给兵卒,都是可以的,现在虽然看不上眼,但若干年后,湖南可是有数的产粮大地。

两税制的核心在于,它是按照土地来收税的,它将其他的杂税,除了丁钱外,全部包括在内,省却了许多繁琐的过程,而古代,越是繁琐的过程,那些贪官污吏们越是有机可乘。

当然,两税制是收钱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唐朝以前没有钱荒,甚至私人可以制钱,皇帝和朝廷懒得管,而到了安史之乱的千年,中国钱荒的问题所在了。

两税制就是,你家有多少土地,就收多少钱粮,而不是之前的那些朝廷一样,有多少人,才多少税,世家大族隐瞒丁口了,国家就越来越败落。

唐朝以前,从来都是按丁口来交税,你家多少口人,就交多少,如唐朝,每丁授田后,每年上缴粟二担,称为“租”,而不是按亩来交税。

宋朝以后,财政是以田地为中心,哪怕清朝有四亿人口,比宋朝、明朝高出数倍,但财政相差无几。

至于元朝,不提也罢,“以宽治国”的蒙元,大脑简单,怕麻烦,以包税制将天下分了出去,让色目人负责,缺钱了怎么办?发纸钞,加大包税钱,所以造反的人那么多,从元初到元末从来没停过,所以财政崩溃,没了天下。

国家的正税,此时只有两个,丁钱以及两税,后来雍正摊丁入亩,丁钱也并入到了两税,不用再单独收丁钱了,百姓每年直接合并交税,省一道手续,而不是指对百姓免税啥的。

省却了一道手续,看上去很简单,但对于百姓而言,就是活命之恩,这也是为啥历史对于雍正大书特书的原因所在。

康熙的永不加赋是什么意思,就是丁口税固定了,比如今年两亿人,以后就收两亿人的丁口钱,田税、杂税什么的,照收不误。

了解了两税后,就等于知晓为什么土地兼并那么可恶了,关键是,他们土地兼并后,却隐瞒土地,还是按照以前的数目来交税,对于朝廷而言,损失大大的。

宋朝冗官太多,岂止是增发俸禄,还增多了许多不缴税的特权阶级,士大夫治国,都他么士大夫的国家了,都是主人了,还缴税,想去海南逛一圈了?

所以,士大夫们不缴税,泥腿子来养活这群特权阶级,然后北宋建国才几十年,就有了庆历变法,王安石变法。

这种不缴税,法律上还有特权,就享受生活的朝代,读书人自然喜欢,连忙吹捧,后世一大堆无脑跟风吹,以为自己读了几年书,就是士大夫了,呵呵……

言归正传,扯远了。

李嘉决定在秋收之前,统计一下湖南的土地,尤其是数万大军还未撤离,以及分府而治的决议未曾实施的情况下,利用皇帝以及军队的威势,统计一下全湖南的土地。

别瞎想,李嘉并没有打算让地主豪强们将吃进去的土地吐出来,这是犯众怒的事,夺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只能愣头青才做。

而且,不要忘了,李氏的土地,也是兼并来的,如果这样做,不就是打脸了吗?

至于把土地收为国有,然后再分配使用权,这种儒家向往的井田制,王莽这二货已经做了,天下沸腾,之前推他上去的,恨不得多桶几刀。

关键是,由于生产力以及交通的落后,不消几年,这些土地,就会成为官吏的乐土,国家的,不就是他们的吗?然后百官们沆瀣一气,皇帝依旧蒙在鼓里,乐滋滋的做着天下大同的美梦。

所以,如何抑制土地兼并,保证国家的税收,李嘉只想到了一个办法,重新统计田亩,让豪强世族们,乖乖的纳税。

那些被吞并的土地,李嘉也不想要回来,甚至还有些感谢他们将土地开垦,能让朝廷能多收一些钱粮。

这是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的基本,不过他的麻烦在于,秀才举人拥有合法的免税田,他只是让这些士人们吃相别太难看,将免税田以外的缴税。

宋朝是当官的有免税田,明朝的是秀才举人都有免税田,把读书人惯坏了。

李嘉则不然,老子家的田都缴税,你个土豪竟然也想免税,想屁吃?

哪怕你家有人当官,有合法的免税田也休想,每亩田,都要缴税。

所以,这一天,李嘉离开了朗州,来到了长沙府,让各地的军队以及转运使们都来到长沙府,他要做一件大事。

“诸位,湖南新得之地,不可马虎,萧规曹随才是正道,你们这些转运使可都是朝廷的臂膀,秋税之事,乃是朝廷根基,过一段时间就听到有什么抗税、民乱的,如今只有一个字——稳!”

“你们这些驻军,以及巡检营,都要照看好,而且还要去配合转运使司的运转,将秋税平稳的收下来。”

面对李威、李信、段友良,以及各地方转运使,以及巡检营的指挥使,李嘉直接命令道。

原本他准备就在秋收之前行事的,但却突然受到了岭南的告急文书,说广州城没有多少粮食了,每运送一石粮食到湖南,就会消耗两石粮食,哪怕大半的军队就食于湖南,但岭南还是支撑不住了。

所以李嘉就改变对策,由于粮食受制于人,暂时不要刺激湖南的官吏以及地主们,起了乱子就不好了。

所以这场动员大会,只是想平稳的收到秋粮,保证湖南的稳定,等到秋收以后,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到时候,大军在手,统计田亩,没有直接经过秋收缴粮那般痛彻心扉,能顺风顺水一些。

只是单纯的统计田地,还能将兼并的土地合法的记在自己家门下,一般的地主只有窃喜,哪里能懂一些。

到时候,就好办。

李嘉心中想着,很是得意。

ps:感谢一天李哈哈哈、秦岭南北咫尺的打赏

第四十八章市舶司竞价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两百八十一章 计将安出第八十章以粮为纲第三百六十三章长沙第一百四十六章修养生息第五百六十一章流传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五百六十章划分六十八章跳到前面去了,没事求个收藏及票票第十七章人心奔涌(下)第三百六十九章呵斥第两百七十章杀意盎然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标第两百五十五章另有用处第两百七十四章硝烟弥漫第两百二十五章战争动员第两百五十三章佛儒远扬第两百一十六章民望所归第八十五章精神振奋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三百七十一章拜会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三百六十三章长沙第一章我有嘉宾(修)第一百一十三章风波不平(上)第两百三十五章大兴科举(完)第两百一十七章一夜无话第两百三十六章大兴科举(续)第三百九十一章新奇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护第两百七十九章立政殿第四章野外啼哭第五十二章别样占城第两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四百零九章风波第三百六十二章归程第三十三章飞龙军成第两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两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两百一十三章勉强受禅第六十六章儋州府衙(下)第六十章新旧交替第三百五十五章条件第三十章东岳大帝第一百八十章相守相思第六十三章选择题第一百二十七章坐镇番禺(中)第三百四十六章道观第一百二十一章人至番禺(中)第一百七十六章悠哉悠哉第两百八十九章前途似锦第一百九十章开拓进取第四百零六章考场第一百五十二章扬眉吐气第三十六章钦州张府第两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动第两百三十一章阴谋诡计第八十八章宿铁刀第两百四十五章以粮为本地一百四十章诸事太难第两百零七章编练水师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国第两百零八章水师之谋第两百八十一章 计将安出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三百零一章尽皆欢喜第三百二十章艰难任务第一百一十三章风波不平(上)第两百三十六章大兴科举(续)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战栗(1)第两百二十四章土地问题(下)(修)第四十三章登闻鼓上第两百零八章水师之谋第两百三十四章中原布局(2)第两百八十四章倭国变化第三百五十四章诱惑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盘诞生第两百七十章杀意盎然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国第九十八章干柴烈火(修)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战栗(2)第两百五十七章情况不明第两百六十五章不见欢喜第三百二十九章全军大比第两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修)第两百六十一章湘江汹涌(下)(修)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与盐第一百七十九章晒盐法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四百零六章考场第一百四十七章马上行动第两百零九章世家大族(求票求订阅)第一百一十六章暗流不止(上)第三百八十五章生计(上)第三百二十二章暗度陈仓第两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