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灵渠

夏收之后,又需要进行播种,等待秋收,百姓们是一刻也闲适不下来。

但朝廷却不得闲,播种后,朝廷上下又开始大规模的进行兴修水利运动,而首当其冲的,就是灵渠。

而灵渠,也被称作桂湘运河,中国古代重要的运河之一,入岭南的高速路,在桂州境内。

桂州下辖九县。

在岭西,也算是比较大的一个州了,因为灵渠的作用,沟通两地,外加土地肥沃,所以桂州一直繁华热闹。

灵渠全长34公里,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至今有一千多年,它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天下为三十六郡”,为平定南方,一统天下,于是派遣50万秦军兵分五路,向岭南进发,攻打百越。

因此“以卒凿渠,而通粮道”,派史禄主持灵渠工程。史禄率十万之劈山通道,经几载寒暑,终于在公元前214年凿渠成功。

由于灵渠连接湘、漓(漓江,珠江支流)二江,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两大水系,成为北接湖广、南连两粤的水运交通枢纽。

从洞庭出发南下,进入湘江,过长沙,经灵渠入漓江,接桂江入西江,在广东三水汇珠江。同时灵渠也起到了灌溉农田的作用,促进了岭南与中原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二次修葺灵渠,则是东汉建武十八年(42年),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反叛朝廷,光武帝派伏波将军马援南征,继续疏浚灵渠。

第三次,则是唐宝历元年(825年),渠道崩坏,舟不能通。桂管观察使李渤下令垒石建成犁铧形的拦河坝,即大、小天平,使河水分流进入南、北渠道。

第四次,唐咸通九年(868年)陡防尽坏,渠道淤浅。鱼孟威刺史将沿河40里用石块砌堤岸,用大坚木做成木桩植立为陡门,陡门增至18重,方通巨舟。用工5.3万,用钱530余万缗。

可以说,历朝历代,治岭南,第一个需要治理的,就是灵渠,它是沟通岭南的运兵要道。

如今,距离上一次大规模维修灵渠,差不多有百年了,需要大规模的进行修葺,尤其是两岸的堤坝,以及壅高水位,蓄水通航,具有船闸作用的陡门,也需要增建。

设于堤内的水涵,块石砌筑,用于放水灌溉,也需要增添,从而灌溉土地,增田富产。

而且,渠内碍舟礁石也有许多,不利于通行,所以也要进行清除。

工部这两年,在朝廷上的影响日趋淡化。

他们不像是吏部,被称作天官,掌管人事,存在感天然强大;户部掌管钱粮,大案小案连发,又分设转运使司,表现欲很强;礼部这两年,封王,禅让,登记,立后,太上皇葬礼,隔三差五就有事,忙的连环转。

随着战争的兴起,兵部也忙的很,连轴转;刑部也折腾,那么多贪官污吏,连审带罚,存在感极强。

“只有咱们工部,这些年只修了路,而且,还是厢军修的,咱们只是提供些工匠,常年待在京城,无有政绩怎能升官?”

工部尚书左伯山远眺灵渠,不由得感叹道:

“如今,这武事也停了,官也撂下不少,可笑的是,咱们工部这次一个也没撂下,我也不知是欢喜,还是难受。

朝廷上下终于开始重视咱们,勤修水利,方能利于农事,而岭南之河渠,首在灵渠,帆船艄公,往来便利,开闸放水,灌溉农田,真乃国之重也。”

“多亏了大司空(工部尚书古称大司空、冬官)的力争,才有我等的用武之地,不然,长久的待在京城,日日修缮宫殿,甚是无聊!”

工部左侍郎白石林叹了口气,脸上带着一丝欣慰之色。

进入工部的,基本上都是工匠出身,在六部中一向是地位最低,还未到明清那样,只顾着捞油水,士农工商,自然被士大夫们鄙视了,于是,只能沉浸在自己圈子里,以宅男居多。

“这也是我应该做的。”左伯山淡淡地说道。

身为一部尚书,位在宰相之下,工部并无地方官吏的孝敬,也无油水,只有开工,不仅能捞政绩,而且按照惯例还能吃上一笔,所以,他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整个工部。

当然,若是治渠有道,名声也是大涨,白麻宣下,也并非不可能的。

“修葺灵渠,户部只拨下一万五千贯,作为首批,其后若是不利,也就只能有那么多了,虎头蛇尾,万万是不行的!”

“所以,咱们这次,首阵必要得胜,石林,不知你可有头绪?”左尚书扭过头,问道。

他只是统管工部,也是翰林出身,哪里懂这些,所以必须要问专业人士才行。

“前唐修葺灵渠哪一回不是上百万贯?如今这一万五千贯,哪怕征召民夫,也不过万人,持续不到一个月,石板,一块尽要百钱,桩木一根超过五百钱,区区万贯,若桩木不过两三万根,还有民夫呢?这些钱,不及前唐百一,哪能奏效?”

白侍郎的话,令尚书瞬间脸色涨红,如此一算,果真是隔靴搔痒,没能有多大效用。

“大钱有大钱的用法,小钱有小钱的用法,慢慢来!”左尚书连忙说道。

“如此,司空您看,灵渠虽然不断地扩建,但渠中的暗礁不计其数,甚至还有些许明礁,致使不少船毁人亡之事,咱们可以请些许人毁去礁石,商贾自然得力,朝堂上也能知晓咱们的用处!”

“需要多少钱?”

“剩余的钱,咱们可以疏通增加水涵,若开十口,至少增添十万亩水田,朝廷必然欣喜!”

“之后的钱财,自然也会拨下!”

第两百三十六章大兴科举(续)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六十章新旧交替第三百一十三章分发赏赐第五百六十章划分第三百一十三章分发赏赐第十五章春风爽人第一百五十五章信仰整合(中)第一百二十章人至番禺(上)第一百七十五章欺上瞒下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问题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两百七十四章硝烟弥漫第两百九十八章战事不休第两百四十六章上党李筠第四百零四章如意第一百九十八章安南之归(上)第三十二章夏日避暑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六十六章儋州府衙(下)第八十九章工坊第两百三十四章大兴科举(下)第六十六章儋州府衙(下)第一百三十八章剑拔弩张第八十四章建言第一百三十三章随手安排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计(下)第一百九十四章长白山畔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动荡第两百五十九章湘江汹涌(上)求票,求订阅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两百零二章薛王之号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两百八十四章倭国变化第两百八十四章倭国变化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五十三章闲棋子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盘诞生第二十三章军中新政第两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三百四十二章忧虑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一百六十四章牵扯不清第三百八十一章贪污第两百八十章楚国命运第两百八十五章处置安排第一百二十四章历史篇章(中)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战栗(2)第三百四十九章纷乱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两百零四章梅山之乱(中)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一百七十五章欺上瞒下第一百二十六章坐镇番禺(上)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二十四章山水田园第两百零九章陈桥兵变(下)第两百六十四章楚国不靖第一百一十九章暗流不止(下)第二更第四百一十三章灵渠第三百四十五章为难(修)第两百二十三章宫闱之事(修)第三百一十二章八旗显威第两百四十一章欣喜万分第三百七十二章思量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五十一章收获安排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三十六章钦州张府第两百八十章楚国命运第两百章春宵一刻(修)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一百章自由贸易第三百八十七章经济第五十章难以形容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三百九十二章州县合并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五百五十九章迁徙第九十八章干柴烈火(修)第两百六十六章初掌蛮军第二十八章后备计划第两百五十七章情况不明第一百二十八章坐镇番禺(下)第一百一十四章风波不平(中)第两百零六章洞庭水师第一百二十六章坐镇番禺(上)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一百三十六章番禺战栗(3)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一章我有嘉宾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一百九十九章安南之归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问题第五十章难以形容